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胤祐手中握有兵权,雍正继位后为何一点也不忌惮此人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11:28:15

胤祐手中握有兵权,雍正继位后为何一点也不忌惮此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胤祐和雍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的皇位之争是很激烈的,不管是父子、兄弟,都可能会为了皇位而翻脸。加上皇帝往往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就导致所有人都想继承皇位,但皇位只有一个,没办法,他们就只能争夺。

于是皇子们拉帮结派,陷害兄弟,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就算皇帝册立了太子,但只要太子一日不继位,他们依旧还有机会,毕竟废太子的事在历朝历代也时常发生。

就好比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虽然胤礽早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但还是有八个兄弟与他争,最后还真的把他斗垮了。雍正即位后,开始清算对他不利的兄弟,比如老八胤禩、老九胤禟等等。而老七胤祐手握兵权,在军中颇有威望,为何却不被雍正所忌惮呢?

一、没参与争斗

在九子夺嫡中,除了老十三胤祥是支持雍正的,可以说另外七个兄弟,都是雍正的对手。但是这里面并没有胤祐,为什么他没有参与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一早就没了继承资格;第二他要管理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他受命以来一直恪尽职守,也没心思参与到斗争中。

二、生母无背景

胤礽在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之后用尽心思去培养他。即使第一次废了太子,康熙还是很舍不得,一直想让群臣劝他复立胤礽。谁知群臣却趁机拥戴老八胤禩,这才导致康熙恼羞成怒,直接否定了胤禩的继承权。

那么康熙为何如此喜爱胤礽呢?这全是因为胤礽的生母,也就是孝诚仁皇后。孝诚仁皇后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也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虽然这个妻子,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为康熙选的,但皇后贤良淑德、母仪天下,与康熙伉俪情深。

可惜在生下胤礽后,孝诚仁皇后就去世了,康熙为此悲痛欲绝。皇后一死,留给他就只有胤礽这么一个嫡子,因此自然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胤礽身上。而胤祐与胤礽相比,就远远不及了。

胤祐的生母为成妃戴佳氏,戴佳氏只是一个普通官员的女儿,连何时入宫史书都没有记载。不仅如此,戴佳氏在宫中很久,却一直未正式受封。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告诉礼部,要册封后宫六位年龄在四十到六十岁的妃子,戴佳氏这才被封为成妃。在此之前,她都未获得正式册封,所以史料中都称她为“庶妃”,可见其不受宠程度。

三、失去继承资格

前面提到过,胤祐没有参与夺嫡,有个原因是他早已失去继承资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胤祐的脚有残疾,康熙儿子众多,自然不会选一个身有残疾的儿子为储君,这也是其生母不得宠的原因之一。

虽然不可能继位,但胤祐还是有自己的优点,就是他擅长军事,对战争往往都有独到的见解。康熙也很看重他这一点,于是出征噶尔丹时也让胤祐随行。胤祐在战争中立下功劳,被康熙封为贝勒,后又晋封为多罗淳郡王。

胤祐通过自己对战争的理解,不仅获得了康熙的信任,手中逐渐掌握一些兵权,手下将士也对他十分敬服,在军中颇有威望。不过他本就不是康熙心仪的继承人选,所以对雍正来说不算什么威胁。

四、恪尽职守

也许是知道自己不可能继位,所以胤祐一直也没想和兄弟们争。当康熙给他兵权时,他就认认真真管理好,当雍正即位后,他也兢兢业业,不露锋芒。雍正八年,胤祐去世,雍正给弟弟刻碑记功,还特地下诏褒奖他“敬谨小心,安分守己”,可见胤祐一直懂得明哲保身。

很多人都说雍正对兄弟心狠,但其实他对付的,都是对他有极大威胁的兄弟。他即位后,胤禩和胤禟等人还不死心,这才彻底激怒了雍正。毕竟本身就有谣言说他得位不正,他要是清算太多兄弟,不就等于坐实这一谣言吗。所以说安守本分还是很重要的,胤祐就深知这一点,就连最受雍正信任的怡亲王胤祥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他在位期间可谓披荆斩棘,一路开挂,平三藩、收台湾、战俄国……可这么强势的一个皇帝,晚年却为皇位的传递而苦恼万分,留下了九子夺嫡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单说九子夺嫡,康熙帝的这些皇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做,非要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夺嫡之争呢?

一、

我们首先讲讲清朝的王爷们,到底逍遥不逍遥?

清朝不同于明朝,明朝是巴不得王爷们都去就藩,留在京城反而是威胁。参考近期大火的《大明风华》,汉王为什么死也不肯离开京城,其目的就是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力。

当然,电视剧是戏说,真正的皇权社会,由不得你不愿意,只要到了岁数,必须离开京城去就藩。没有圣旨,就算亲娘死了,也得在就藩地忍着,不得擅自进京,钱是不少,但是政治权力,几乎为零。

至于这些王爷们有无可能继承皇位,全靠天意,比如嘉靖帝,比如崇祯帝。前一任皇帝无子嗣,一不小心嗝屁了,继承人还在就藩地斗蛐蛐呢,“咣当”一下,皇冠砸头上了。

就算这样的好事轮不到自己头上,当个闲散王爷还是可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福王朱常洵,当年离京到河南洛阳就藩,万历皇上一次性就赏赐良田四万倾,连福王自己都不要意思了,只要了一半。除土地之外,还有盐税、茶税、乱七八糟的税收,均归朱常洵。

不过也把他养成了硕鼠,甚至于民间传闻洛阳富于皇宫,据说洛阳被李自成攻陷后,福王朱常洵连同几头鹿放在一起煮熟,众人分吃“福禄宴”。

当然,福王朱常洵生不逢时,正赶上大明朝内忧外患之计,没能落得个好下场。但明朝的王爷们对于清朝的王爷们来说,虽然没有政治权力,也算是逍遥自在了。

二、

而清朝的王爷们就要苦逼得多,或许是他们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定下了正好相反的规矩:

"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

当然,也不能离京, 虽然有些王爷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但是经济收入主要靠朝廷发放,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爵位,爵位越高,俸禄越高;二是职务,职务越高,俸禄越高;三是朝廷赏赐的庄园、矿山、铺子等收入;四是一些额外收入,比如节日赏赐、属下孝敬、职场潜规则等。

貌似收入不错,实际上开销更大,我们熟悉的《雍正王朝》剧中,三阿哥和十阿哥,甚至太子,就因为府上的开销过大,而不得不借国库银子。

也就是说,清朝这些王爷们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如果不能勤俭持家,维持生计都成问题。

除此之外,清朝的王爷们,爵位并不是百分百继承的,而是递降的。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简单地讲,比如皇上封了一个亲王,亲王的儿子,只有一个可以继承为郡王,后面的就算是正室所生,最高可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往下传不了几代,先是妾的儿子不再享有爵位,再往后侧室的儿子也没有爵位了。

而且前面所说的继承爵位是在最理想状态下,因为王爷们的儿子们还需要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翻译、骑射、布射,只有考到全优才能获得应受爵位,考得不好,就算老爹是亲王,自己也捞不到爵位。

三、

第三点,康熙帝的儿子都封王了吗?

在《雍正王朝》中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后,康熙帝一口气封了四个亲王,貌似封王很容易,其实不然。

清朝的皇上也非常重视子女的生母,之所以胤礽一周岁就被立为太子,完全是沾了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光,又是嫡出。之所以对老八胤禩不待见,也完全在于他是系辛者库女所生,所以康熙朝连个郡王都没获封。而看起来傻乎乎的老十胤娥(?)就因为生母牛叉,康熙朝就被封为郭郡王了,这也是老八胤禩拉拢他的原因所在。

康熙帝封王的众多皇子中,老五胤祺是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亲王,为和硕亲王,没有参与夺嫡。老七胤祐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多罗淳郡王,也没有参与夺嫡。

其他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中,老大直郡王、老二太子、老三硕诚亲王、老四雍亲王、老十敦郡王,其余都没有封王。

而这些王中,老大胤禔因为魇镇太子胤礽,被永久圈禁,老二太子胤礽又被废。

而康熙帝一共有几十个儿子,没有被封王的大有人在,甚至后来的夺嫡热门人选老八胤禩,也不过被封为贝勒。他的廉亲王的爵位是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稳定人心,才封的。

这么多皇子,王都封不上,俸禄必然就低,生母那边,也就是姥姥姥爷那边势力又不咋地,要想活得逍遥自在也难。

更重要的在于,下一任皇上怎么看待他们,如果自己亲爹这里混不上个王,提前押宝一个皇子,也是有希望被封王的,只不过要冒很大的风险。显然这一点上,老九胤禟、老十胤?等就眼光不行,押错了宝,最后被雍正帝整得那叫一个惨。

四、

实际上,九子夺嫡不过是说书先生的噱头罢了,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真的争得死去活来。

因为关键不在于“夺”这个字,而在于“嫡”这个字,而这个“嫡”,关键要看从谁的肚子里钻出来。这玩意不是你长大了,有想法了,能去自己夺了,而是在你还是小蝌蚪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之所以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并不是皇子们出了问题,而是皇上出了问题,而且充其量也不能算是九子夺,顶多四个。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之所以两次被废,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康熙帝希望他做什么。在《大明王朝1566》中,若不是因为嘉靖帝只有这么一个裕王,早就不知道把他废了多少遍了。

而真实的历史,也不过如此!

人岁数大了以后,莫说是皇上了,就是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子女们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点遗产。历史上做太子能把位置坐出蘑菇来的,也只有英国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能比了。

越是牢牢抓住权力的人,越害怕失去权力,不同于嘉靖帝,康熙帝是决不允许在自己的朝廷出现另一个小朝廷的。显然那些过早押宝太子胤礽的人,本想扶持和拥护太子,反而成了拉太子下水的人。

下一任皇帝在自己的地盘上跑马圈地,这一任皇帝就会担心自己的安危,毕竟能挡在前面的只剩下自己。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不就是康熙帝自己通过一个行为联想出太子要刺杀自己吗?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

五、

眼看着太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其他皇子会怎么想?

当然得为未来做打算啊,康熙帝早晚会驾崩,驾崩之后的皇帝会怎么对自己?

既然无法预测到,但总有历史可以查吧,看看雍正帝之前的皇帝都干了些什么:

努尔哈赤作为第一代,皇位是自己争夺来的,不是老爹传下来的。到了皇太极即位,那就不一样了,努尔哈赤封的四大贝勒,除了就差把心掏给皇太极的代善,其余三个没有一个好下场。

不仅对兄弟如此,对自己的小妈,也就是多尔衮的亲娘,努尔哈赤大福晋阿巴亥都拉去殉葬了。这个仇多尔衮算是记下了,一直在韬光隐晦,等皇太极一死,不仅睡了他儿媳妇,豪格的老婆,据说连孝庄皇太后都差点搭进去。

顺治帝是眼巴巴地看着这一切啊,传说他出家当了和尚,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豪格也罢,多尔衮也罢,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尤其后者,死后也不安静,被挫骨扬灰了。

康熙帝即位总要好多了吧,毕竟他兄弟少,而且都还在吃奶的年纪就跟皇位错开了,没有灭他们的必要。但是顺治帝留下的顾命四大臣就不妙了,这四人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个故事想必大家也听烂了。

索尼算是幸运的,不过父债子还,他儿孙就没这福气了,等到太子胤礽被废的同时,四大辅臣全都完蛋了。

太子胤礽被废,其余皇子一下子就慌了,不是他们要夺嫡,而是康熙帝这个老爹逼着他们去夺。

嫡子被废了,剩下的皇子谁怕谁啊,都TN的是庶出了,比的不就是实力吗?

不争的话,万一哪一天看我不顺眼的兄弟即位了,再赶上他娘跟我娘争过宠,得,没跑了。趁着还能一搏,索性就赌一把吧,就这样,剩下的几个皇子迅速结党,向皇位进军。

康熙帝还算是仁慈,知道雍正帝即位之后必然会冲兄弟下手,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传统了。于是留下了圣旨,要他善待兄弟,可他一即位,早把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了。

但还算仁慈,最起码,你们的老婆还是你们的老婆,你们的老娘,还是你们的老娘,不过是圈禁到郁郁而终,总比真刀真枪上强得多。

倒是他儿子,弘历这小子当上皇帝之后,对兄弟已经没兴趣了,对死去的老子倒是兴趣十足。把他爹费尽心思弄出来的辩白书《大义觉迷录》,硬是给禁了。还把老爹指定的全国宣讲人曾静,给凌迟了。

由此可知,别说是王爷了,就算是皇上,不在位之后,都有可能被儿子坑,哪里有逍遥自在一说?

康熙驾崩后,四阿哥是如何突破重围当上皇帝的?

历史上对雍正登基颇有微词,有很多人认为他篡改康熙遗诏而夺取了皇位,然而事实上是康熙传位与他。那么康熙为什么会篡位给四阿哥胤禛呢?有两方面的原因。

1.胤禛表面上不争夺太子之位。我们知道前太子胤礽被两次被废后,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情况,这使得康熙非常恼火并且伤心。

康熙被称为仁君,因此他希望的是子女之间要相互友爱,互相帮助,而不是为了权力互相争夺。而康熙这个特点胤禛非常了解,因此这时他表面上是与兄弟之间保持友好关系,这一点使得康熙对胤禛就非常满意,认为他做了皇帝后,会对兄弟友善,当然历史上并非如此。这只能说胤禛是一个很会伪装的人。

2.暗自争权。胤禛表面上不争权,但是实际上他暗自争权,他要年羹尧去西北,然后看住十四阿哥,因为十四阿哥有兵权,万一他发动兵变,胤禛就很麻烦。

其次他要他的舅舅隆科多在朝廷活动,去拉拢朝中的大臣们,要他们都在康熙面前说胤禛的好话,并获得支持。

结果胤禛的这两步棋走得很对,朝中大臣们确实都很支持胤禛,而且年羹尧把握了一定的军权,限制了十四阿哥的行动。这样一来,康熙就非常信任胤禛,认为他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于是秘密地立胤禛储君了。

从胤禛被立为皇储的过程来看,胤禛是一个洞察力很强,且很有头脑的人,他针对康熙的喜好和为人的特点,做出了相应的策略来争夺权力,并没有像他的兄弟们那样直接去夺权,表现得很明显,结果引起了康熙的不满,因此康熙在众多儿子们中,发现胤禛与其他儿子不一样,做事沉稳,对人友善,颇有储君之风,康熙当然也就愿意传位给他了。



他身体残疾不受人待见,为何却能让自己的母妃受人尊敬?

康熙的七皇子胤祐是个天生的跛脚,在皇室中不受到待见,但他靠自己的的努力得到康熙的认可,而且他不拉帮结派,不参与皇位的竞争,也得得雍正赐封和硕淳亲王,他的母妃也受封成妃,得以安享晚年到乾隆时期。

胤祐的母妃是康熙的庶妃,并不受宠,所以胤祐的出生是个意外,出生的时候还开了天生的残疾,在医疗环境落后的古代,虽然是在宫庭之中,但是带有天生残疾的婴儿还是非常容易夭折的,他能存活下来也是另一个意外。当时他的母妃戴佳氏位份不够,并不能抚养他,是在妃位的惠妃抚养的。一般来说养育皇子都能升位份,可是在康熙两次封妃中,因为胤祐的残疾,在宫并不受到待见,多有指指点点,所以两次都没有戴佳氏的份。

随着胤祐的长大,虽然身负残疾,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非常努力,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在夺嫡之战中并没有站队,让康熙觉得他很踏实,就给了他带兵出征的机会,虽然不是主将,但他仍是出色的完成任务,得到康熙认可之后,他的母妃得到受惠,康熙57年的时候被封成妃。他更加努力于行伍,对于宫中皇位的竞争并不理会,在雍正清算的时候,他得以避开,甚至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封了他和硕淳亲王。他的母妃得封太妃跟他出宫,一直活到了乾隆时期,是少见的长寿后妃,晚年得以安享。

胤祐对于自己的处境很清楚,康熙众多的儿子当中,他有残疾所以并不去想那个至高的位置,他努力,他奋斗,只是为让自己和母妃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不会建立自己的势力,以威胁到其他皇子的利益,所以他能得到康熙的信任,并躲过雍正的清算,为他的母妃嬴得妃位,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皇位之争中,雍正为何脱颖而出?

纳兰逍遥 康熙后二十年中,诸子纷纷想着要夺取皇位,可是在康熙诸多优秀的儿子中,为何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四皇子胤禛可以成为那把龙椅的继承者?成为日后的雍正皇帝? 笔者想在这里通过诸位皇子的对比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先声明的是,笔者不是正统的历史专业学生或者研究人员,只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而已,有不对的地方,各位看客们就见谅一下吧。在说胤禛也就是雍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康熙这个人。 众所周知的是康熙是一位千古一帝,其所作的功业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他崇儒重道,提倡满汉一家,治理黄河,平定边疆,除去鳌拜,亲征三藩。。。他的功业不胜枚举,可是我却将这样一个帝王那么多功业中,对汉学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样不是没有意义的。 我想说的是,这个皇帝,虽然是满人,可是却是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当时乃至是整个封建社会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帝王,在选取继承人的问题上是不是也会透露出儒家思想?受儒家文化的左右? 不可否认,这种影响是存在的。其中从康熙在太子胤礽刚出生没有多久就将其立为太子可以看出这一点。笔者认为,康熙立年幼的胤礽为太子,不仅仅是为了稳定他当时御驾亲征时的朝堂众人的心思,和对发妻的情义影响,有一个原因也该是康熙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所以选择立当时的嫡长子胤礽,而不是长子胤褆。所以,笔者认为,不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康熙受着儒学立嫡长子的思想的影响,甚至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也会有这方面的因素。 康熙一废太子胤礽后,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在朝堂上逐渐显露,甚至出现康熙命人举荐太子,群臣都保举胤禩的情况。这样一个极有威胁力,甚至可以撼动朝臣的皇子令康熙忌惮,在此以后,胤禩的势力一直受到打击。他太过于优秀,优秀到让皇帝忌惮的地步,引起康熙的猜忌之心,自然是与皇位无缘。而且,胤禩母家身份太过于低微,对于康熙这个受着汉文化影响的皇帝来说,胤禩母家的身份不够让他选为继承人。 本来康熙对已经废除的太子就有着疼爱之心,而今,受到八儿子的威胁,复立太子以求制衡已经是必行之事。不过,康熙并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皇帝,他有敏感的政治嗅觉,经历一废太子以后,他已经能隐隐约约的察觉出这个自己从小培养到大的儿子,也许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谁能肯定康熙在这一段时间内,不是一边对太子抱有希望,一边在观察自己的儿子们还有谁可以胜任皇位呢? 一废太子没有多久,就迎来了二废,至此太子已经完全没有问鼎皇位的希望,而胤禩早在他的优秀显露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康熙给否决掉,如今,太子已废,他也只有被打压的命运,自此,八爷党被康熙打压的基本沉寂。此时,我们来看看康熙其他的儿子们。 大阿哥胤褆,年少带兵,军功卓绝,也想争夺皇位,他同太子之间的争斗在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落下帷幕。已废太子,太子先是被禁,大阿哥胤褆被三阿哥胤祉告发用巫蛊之术诅咒太子,导致太子行为失常。不论真假,反正康熙是相信了,大阿哥也被幽禁,至康熙朝终结都没有被放出来,自然也不能再去争取皇位。 三阿哥胤祉,这个人的文学成就高于他的政治成就,他极为博学,他的老师、门客都是像陈梦雷这一类的文人名士,在这些人的帮助下,他主编了《律例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在文人中威望很高,也得康熙重用。可显然这样一个以文为主的阿哥不是康熙心中理想的继承人人选的。 四阿哥胤禛我们暂且不提,先说五阿哥胤祺。五阿哥胤祺,是太后带大,性格敦厚,心性善,根本就不去争夺那把龙椅,只想当一个平安皇子,所以在皇位的角逐中,是被排除的。即便他想当皇帝,康熙也不会让一个敦厚的人来当自己的继承人。 七阿哥胤祐,此人有能力,但是同胤祺一样,是个实干的人,也不想当皇帝,而且据笔者了解这个人似乎是个身有残疾的人。 八阿哥胤禩,不多说,这个人我很喜欢,很有能力,有能力到群臣保荐的地步了。不过也正因为他过于卓越,才不能成为一个让康熙喜欢器重的儿子,何况他最大的弱点是母家身份过于低微,在康熙的思想中就达不到竞争皇位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九阿哥胤禟,这个人在康熙的儿子甚至是康熙面前都表现的政治能力平平,没有争斗的心思,一直跟在胤禩身后。胤禟爱财,喜欢经商,不可否认,他经商的本事不错。显然,是不能成为康熙选择的对象的。 十阿哥胤俄,这个阿哥表现的是鲁莽的感觉,跟在胤禩之后,在康熙朝一直不受康熙的青睐。 十二阿哥胤裪,他也不过只是想当一个平安皇子,在康熙的后几年中受到些重用。不过这样的重用和当时意气风发的大将军王相比,就差了不少。 十三阿哥胤祥,胤祥一直是胤禛一派,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一废太子是被幽禁,虽然被放出来,后又被幽禁。早些年,他是康熙最宠爱的孩子,可自那之后,便一直冷遇。 十四阿哥胤祯,他是胤禛一母同胞的弟弟,能力卓绝,从八爷党中自立门户,在康熙朝后十年意气风发、风头无量,被尊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定准葛儿叛乱,朝中盛传,康熙最终属意的人是他,他自己也有野心。 后面的皇子虽然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在康熙驾崩时都已经成年,但是年纪毕竟还小,没有什么过于突出的地方,所以就不再介绍。 由上面可以看出,最有皇位能力争夺皇位的是:大阿哥、太子、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大阿哥已经被幽禁,太子终身被废除,八阿哥胤禩因母家和自身势力过大不得康熙喜欢,甚至是得康熙猜忌,一直被打压,康熙甚至说要断绝父子关系。剩下的就是十四阿哥胤祯,胤禛的亲弟弟。 说来他们两人虽然是亲兄弟,可是并不亲厚,究其原因,性格不合是一个,从小胤禛不是被德妃养大而胤祯是被德妃养大是另一个。这下来谈谈胤禛。 四阿哥胤禛,生母乌雅氏,后被封为德妃,但是生胤禛的时候品级还是很低的,所以胤禛便抱给当时的佟佳贵妃抚养,一直到佟佳贵妃去世,也因此同生母并不是多亲厚,佟佳贵妃去世之前,被康熙封为孝懿仁皇后,而胤禛作为她的养子,按着养恩比生恩大来说,胤禛的身份也就上升了,可以说是成为太子之后的又一个嫡子,我想这样的一重身份该是要被列为康熙会选择胤禛的一个重要原因,十四阿哥胤祯在身份上就差了他这个四哥一大截了。 胤禛这个人比较冷淡,康熙曾说他性格阴沉多变,从他后来的作为上看,他性格中是有这样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他常常告诫自己戒骄戒躁,要隐忍,所以在皇位的争夺中,他没有像胤禩一样将能力显露,而是韬光养晦,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做出一副忠君孝子好兄弟的模样,很得康熙的欢心,加上他能力出众,办实事,自然是的到康熙的青睐。 除了身份原因以为,笔者以为,在胤禛和胤祯之间,康熙会选择胤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胤祯太年轻,人生也太顺利,基本上没有经过什么挫折,很多时候不如他四哥那般能隐忍。康熙年少时除权臣鳌拜就是隐忍多时加上精心布置的成果,有这样的经历在,他不会觉得一个不够隐忍、太过意气风发的人适合皇位。 所以在这样的一场角逐中,胤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尤其是战胜胤禩和胤祯这两个对他威胁最大的的对手,最终登上皇位。而登上皇位后,就是解决这两个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这已经是后话了。(仅仅表示个人观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2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