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了笏板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喜欢看历史剧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很多电视剧中,官员上朝手里都会拿一个“板子”,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好奇,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板子”有什么用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块“板子”的作用。我们所说的“板子”名字叫做笏(hù),也叫做笏板,由于是大臣上朝时用的,所以也称为朝笏。
关于笏板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在周代时被写入礼制规定,诸侯上朝执牙笏,这个规矩一直沿用到了明代,直到满清入关才被废除,各朝代所用笏板的材质并不相同,有的是用玉做的,还有的是用象牙或者竹片,根据《礼记》记载,笏板长度一般为两尺六寸,宽则为三寸,但是由于古代尺寸与现在的尺寸不同,所以《礼记》中所记载的两尺六寸要比我们现在的短。而且早期的时候,不仅是诸侯大夫们执笏,连天子上朝也是需要拿笏的。《封神演义》第六十五回中曾这么写道:且说南极仙翁,急忙收拾,换了朝服,系了玎珰玉佩,手执朝笏,离了玉虚宫。可见就连天上的神仙,上朝也得拿笏。
关于笏板的作用,总共可以分为三点。第一点就是备忘录,大臣上朝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皇帝汇报工作,有时候需要汇报的工作多了就容易忘记,所以就把需要汇报的事情,记在手中的笏板上面,防止遗漏,在《释名》中记载:笏,忽也,备忽忘也。第二个作用就是记事本,除了自己需要上报的事情,皇帝也会给大臣交代工作,大臣们为了防止遗忘,可以把命令记在笏板上,《礼记·玉藻》记载: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板的第三个作用呢,就是挡住自己的脸,上朝时大臣们的眼睛是要望着笏板的,表示对天子的敬意,古代仰面视君是大不敬,没有皇帝的允许不能抬头直视皇帝。
总体来说,笏板的主要作用就是这么三个,在纸张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笏板是大臣上朝重要的记载工具,纸张发明出来之后便成为了礼节性的用品,在唐朝时期,笏板开始有了品级之分,五品以上官员用象牙制的牙笏,六品及以下的用竹笏,且不同品阶笏的形状也不同。明朝时期,五品以上官员用牙笏,五品以下直接不用笏,满清入关之后,笏被直接废除。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这些板子叫作笏,对于大臣来说也叫作朝笏或者笏板,这些板子在上朝的时候通常记录着一些大臣想要进谏的话,或者他们用来记录皇帝说的话。就好像是我们现在学生使用的笔记本一样,将老师上课讲的重难点记载笔记本里面,晚上回去复习是一样的,古时候的大臣就是将君王上朝时说的话记录下来,然后回家的时候好好揣摩。
而且古代的时候这些官员的笏板不止有一个而是多个,而且各种各样的都有,在古代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臣手中的笏板就可以看出这个打成的社会地位,或者家庭财富有多少,在明代有大臣使用象牙的笏板,这是因为当时郑和下西洋从其他国度带回来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象牙,这些象牙后来被制造成了笏板,随着时间的推移,笏板变成为了一种地位的象征,这是因为朝廷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统一使用象牙笏板而四品以下的官员全部都是使用木板或者竹子的笏板,等级是十分明确的,当时越靠近君王的大臣手中拿着的笏板就越珍贵。
其中还有因为这些笏板而命名的花园,因为上朝使用的笏板又细又长,占地并不大,在情绪年间有个大臣在山东购买了一处小花园,扩建成了一处私家花园,当时这个大臣觉得这个花园太小了不符合他的气质就开玩笑的说了,就叫这个地方为十笏园吧,大臣一听这个名字可以就同意了。
在古代的时候官员上朝使用笏板是必须的,而慢慢的这些笏板也变成了官员的日用品,一些已经写满了的笏板就会被官员拿起来当装饰品或者用来扣痒之类的,但是这些笏板在清朝时期就被废除了,因为满清认为这是陋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