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灭南唐之战是怎么取胜的一切兵法奇谋都是实力碾压

以史为鉴 2023-06-25 10:35:28

宋灭南唐之战是怎么取胜的一切兵法奇谋都是实力碾压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灭南唐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古往今来许多人仰慕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对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姿钦佩不已,津津乐道于他的诸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奇谋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的英雄主义情节。人们确实更容易被巧妙的计谋,诡谲的心机所吸引折服,但抛开那些经过选择和加工的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其实是——实力。

任何一场战争,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敌对双方各个层面的实力较量,就像宋灭南唐之战,揭示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实力碾压之下,一切兵法奇谋都是行为艺术。战争态度不同,战前准备各异

公元960年,雄才大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他并没有沉溺在夺位的胜利中太久,他把眼光放在了四分五裂的中原大陆上,他巧妙地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陆续剿灭各路割据诸侯,距离统一中原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灭掉南平、后蜀以及南汉之后,赵匡胤将矛头指向了南唐。因为南唐势力范围较广,且传国时间较久,所以赵匡胤深知南唐的根基深厚,再加上他在担任后周将领的时候就领教过南唐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他稳扎稳打,野心勃勃。

赵匡胤一方面拉拢位于南唐以西的吴越作为联盟,一方面,积极备战,同时巧妙地利用了南唐皇帝李煜的畏战心理,一出反间计,轻松除掉了南唐名将林仁肇。

赵匡胤甚至在973年派遣卢多逊出使南唐,以修著天下图经为名,从李煜处获取了涵盖南唐十九州的兵力部署,以及人口分布。在内积极备战,在外不断瓦解敌人,削弱对方势力,宋朝的战前准备可谓是全备到了极致。

此时的宋朝,兵强马壮,野心勃勃地盘踞在长江以北,就像一头屏息凝视的野兽,堵死敌人退路的同时,耐心等待着最好的时机,以求一击毙命。

而与厉兵秣马,积极备战的宋朝不同的是,李煜领导的南唐朝廷并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他们一开始就摆出了臣服的姿态,更不要提及战前准备了。

李煜虽然被评"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但他在政事上并非一无是处、昏聩无能。即位后,李煜也曾积极改革税制和币制,企图改善南唐的经济环境,为南唐百姓休养生息,朝廷养兵备战作准备,但是很可惜,他和宋朝的这场赛跑,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和宋军不同的是,早在李璟在位时,南唐就曾经在和后周的多番较量中消耗了大量的国力。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后周皇帝柴荣,能征善战,955到958年之间,他数次领兵,将南唐打得斗志全无,主动求和。

直到958年,南唐已经丧失了长江以北的所有领土,960年后,更是积弱难反,直接向宋俯首称臣。所以,虽然这场战争名义上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但实际上是宗主国向附属国的征伐。在巨大的实力差异下,两国从一开始对战争的态度就截然相反,一方为求胜,一方只为求和,这对战局影响重大。实力碾压之下的灭国之战

如果说士气和军备的不同已经造成了两国之间势力悬殊的情况,那么,在战争中,两国的应对加剧了这种局势。

赵匡胤经历了两年的准备,已经确立了攻破南唐的信心和决心,准备随时起兵。但是赵匡胤筹谋两年,发现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个是很圆滑的人,而南唐朝廷十分软弱,对宋朝的各种欺压相当配合,这反倒使赵匡胤有些为难。

赵匡胤只好请李煜前来宋朝议事,而李煜当然不敢赴这个鸿门宴,所以就称病不去,赵匡胤抓住机会,以此为借口,秘密发兵攻打南唐。

南唐虽然察觉了宋的野心,但由于国力衰微,无力反抗,只能寄希望于长江天险阻隔宋军,希望借此求得发展的时机。然而计谋虽好,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宋军早已兵临城下,并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时间。

赵匡胤集合了十万大军向南唐所在地区进发,宋军顺河而下,而南唐却还以为宋军是照例巡视,所以欣然放行,宋军借此机会在南唐内部放肆征伐,短时间内便连破数城。

开宝七年十月,北宋名将曹彬接受南唐举子樊若水的密报,率领部队渡江,攻破陕口寨,阵前斩杀南唐军八百余人,俘虏多名将领,随即曹彬率部顺流而下,直扑池州,被坚壁清野的南唐守军引入城门,轻松攻下池州。

南唐的长江天险之策,坚壁清野之计就这样在两国真正交战之前就被轻松化解,甚至来不及发挥作用,就被宋军巧妙避开,南唐的殚精竭虑和百般筹谋在宋军的铁骑面前宛如一场笑话。

直到宋军屯兵采石矶,威逼南京,南唐才清醒了过来,急忙调兵应对。当年十二月,南唐后主李煜下令戒严金陵,停止以北宋年号纪年,同时扩招兵马,鼓励进献钱财粮食,希望能够坚定全国上下抗宋的决心,背水一战,利用一切机会阻击宋朝,同时派出名士徐铉,企图以言语打动宋朝。

不得不说,在这样的劣势下,李煜的应对确实中规中矩,算得上是没有大的过错,然而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已经胜利在望的宋军又怎会轻易撤军呢。赵匡胤在徐铉慷慨陈词后也不过怒喝一声"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直接堵住了徐铉的口,在这样的局势下,南唐尽管百般计谋,也全了无用武之地。兵法奇谋成为战场笑话

采石矶战败后,到975年正月下旬,宋军进攻金陵,公元975年6月,宋朝军队几乎全歼在金陵外围的南唐水军。直到公元975年10月,南唐才齐集十五万大军,举全国之力以求背水一战,两国国力悬殊由此可见。

南唐主将朱令赟企图效法孔明火烧赤壁,以奇谋反败为胜,但很可惜,当时他以大木筏火攻宋军战船,宋军确实没领教过这种水战的战术,曾经一度被打懵。

但是,但是风向突然逆转,燃烧着的大木筏反而被风吹向了南唐船队。打了南唐一个措手不及,而这时,宋军趁势发动反击。而这场皖口之战,以南唐水军全军覆没,主将朱令赟阵亡,都虞侯王晖遇俘为结局悄然落幕。

唐虽有孔明之计,可奈何天公不作美,所谓的兵法奇谋在实力面前,一着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南唐军队杀敌不成,反而给了对方可乘之机,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沦为兵家笑柄,令人不禁感慨:实力碾压之下,一切并发奇谋都是行为艺术。

此战之后,南唐再无实力再战,求和不成,只能在公元975年,金陵陷落后举国投降。这一场势力悬殊的战役,结局不出所料,终于悄然落下了帷幕。南唐依靠天险,经济发达,气候温润,更人杰地灵,贤臣良将无数,李家在此经营数年,却依旧抵不过宋朝兵强马壮,铁骑无情,只能说在任何时候,军事实力依旧是可以碾压一切的硬指标。

不讲武德赵匡胤,是怎么放倒李煜的?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

前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灭唐宣言,可是你知道,不讲武德的赵匡胤是怎么收拾李煜的吗?

一、泰山压顶。

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宋太祖赵匡胤以南唐国主李煜“倔强不朝”为借口,正式宣布讨伐南唐。

很快,赵匡胤水路并进,为李煜准备了五路大军的豪华套餐。

北宋开国第一名将曹彬为主帅,杨家将里邪恶大反派潘仁美 历史 原型潘美为副帅,率领五路大军,有如泰山压顶一般,扑下了南唐。

这一战,宋朝呈压倒性优势,宋朝上下没有多少人担心此战的结果。

首先,守江必守淮,淮北一带,早在柴荣三次亲征之下,落入后周之手,随即又落入北宋之手,南唐没了淮河防线,一条长江还能挡的住如狼似虎的北宋大军吗?

其次,赵匡胤英明神武,准备多时,而李煜写词行,可论治国当皇帝,十个他都不是赵匡胤对手,这会叫李煜力挽狂澜,属实为难他了。

最后,南唐鼎盛时期实力就远不如北宋,这会国力更是大不如前,李煜和他爹只能一直对赵匡胤称臣纳贡,屈辱求和。

而北宋如日中天,先后平定荆湖,灭后蜀,亡南汉,灭国经验丰富,实力暴增,两国实力相差悬殊,而且赵匡胤还拉上了南唐死对头吴越国参战。

这是一场没有多少悬念的战争,北宋灭唐,此战必胜,唯一的悬念就是要费多大劲,花多大时间而已。

这年十月,赵匡胤为曹彬及全军将士送行,

临行前赵匡胤交代曹彬道:

此次灭唐之战,一以委卿,你记住不要杀害无辜,最好是迫使李煜投降,你不用着急,慢慢打。

这是怎样的自信才能说出这么自信满满的话?

说完,赵匡胤还给了曹彬尚方宝剑——“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

也就是说,全军上下自副将潘美而降,曹彬都可以先斩后奏,完全可以随时斩杀了他们。

赵匡胤需要曹彬最完整的收复南唐!这是对曹彬的信任,更是对潘美等人的警告,谁要闹出个幺蛾子,军令如山,绝不容情!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军自蕲阳过江,攻破峡口寨,兵锋直指南唐军事要镇池州,拉开南唐覆灭的序幕。

搞笑 的是,直到这会儿,南唐上下居然还不知道亡唐波浪九天来,不知道宋朝大军已经打响了灭唐之战。

是不是不可置信?然而这是事实,李煜只知一心求和,整个南唐文恬武嬉,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很快,北宋大军势如破竹,望风披靡,千里大挺进,屯集采石矶。

采石矶是长江翠螺山边的一处悬崖,突兀江心,绝壁凌空,扼据长江咽喉,是长江一处天险,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

拿下采石矶,南唐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将直接进入北宋大军攻击范围之内。

开宝八年(975年)正月,宋朝大军一连串的攻击已经扫除了金陵外围,金陵城已经赤裸裸的暴露在了曹彬等人的眼前。

正月十七日,暂时休整几天的宋朝大军在曹彬一声令下,开始攻打金陵城。

但曹彬并没有拼命猛攻金陵,而是进行最经典的围城打援战术,一方面围攻金陵,拿下金陵外城,另一方面不断歼灭南唐援军。

金陵成为了绞肉机,要将南唐所有有生力量,磨灭干净。

二、懵懂无知。

宋朝大军,兵临城下,亡国之危近在眼前,金陵城内的李煜该怎么办?

他是在城中想着怎样迎敌?

还是躲在后宫罗绮深处美人怀中,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呢?

对不起,都不是!

他只是躲在小小的后宫里,自成一方天地,每天和一些和尚道士诵经讲易,高谈高谈阔论,不恤政事,完全没有感受战争的紧张气氛,他甚至还有心情在这年二月举行了一次科举。

整个南唐录取了九十三人,李煜在这年就录取了三十人。

而防御宋军的军事重任他则交给了皇甫继勋者。

李煜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兵权给了皇甫继勋他就不管了。

李煜又怎么能想到皇甫继勋是个投降派,他早就想劝李煜投降,只是不敢开口。

每次和人商讨军务,他都会说:“北军强劲,谁能敌之!”

一听说,南唐大军打了败仗,皇甫继勋喜笑颜开,笑道,我早就知道我们打不赢,看,果然输了。

有人想组织敢死队反击,他第一个就不同意,他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隐瞒军情。

这样的主帅,南唐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于是耸人听闻的一幕发生了,一直到这年五月,宋军围困金陵都快半年了,李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走出了后宫,想去城墙上看看。

俗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李煜放眼望去,举目所及,宋军营帐无边无际,宋军旌旗漫山遍野,他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李煜知道宋军发动了战争,他也知道从采石矶渡过了长江,他知道南唐在采取坚壁清野战术,防御宋军,他以为这套战术有用,在拖一会,北宋大军就会撤退了,他真不知道金陵城已被宋军团团围困,更不知道外城已经丢了!

直到此时,李煜如梦方醒,这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再不想办法就完啦。


他赶紧将皇甫继勋剁成肉酱,组织防御,急命湖口的水军大将朱令赟率十万大军紧急勤王。

但是可惜,南唐最后一支有生力量在这年十月,全军覆没,金陵彻底没了外援。


三、不讲武德赵匡胤

与此同时,这年十月和十一月,李煜先后两次派南唐名臣徐铉出使开封,再次求和。

第一次,徐铉到开封,开封城里顿时紧张起来,徐铉博学强辩太厉害了,都怕会在他面前出丑。

有人提醒赵匡胤对此人不能大意,必须要有充足准备。

赵匡胤笑了,他觉得南唐君臣的想法非常可笑,难道自己会因为被问的理屈词穷而撤回大军吗?

他觉得大臣紧张过度,三寸不烂之舌难道抵得过千军万马,此时就算苏秦、张仪复生,也改变不了什么。

但赵匡胤好像来了兴致,想见识见识徐铉的威力。

他大笑道:只管把他叫上来,其它的你们不懂。

徐铉走进大宋皇宫,面对着大宋皇帝和文武百官,抬着头,震耳欲聋的说出所有江南人的愤怒:“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徐铉这话正中赵匡胤要害!古代战争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师出有名就是战争武德的一部分。

赵匡胤此前发动的统一战争,每次出兵前都找足了借口,收荆湖是因为对方请求出兵;灭后蜀是因为后蜀勾结北汉;吞南汉是,他要救民水火。

而南唐呢?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李煜“倔强不朝”。

所有人都在看着大宋皇帝,赵匡胤没有生气,他叫徐铉再走近些,把话说完。

多年来南唐种种委曲涌上心头,让徐铉脱口而出:

而后徐铉慷慨激昂,说了数百言之多。

但是很不幸,他说得再多,也抵不过赵匡胤一句。

是啊,你不是口口声声说李煜对我就想对亲爹一样吗?可世上有父子俩人分家别居的吗?我这个当爹的叫他这个儿子来开封和父亲团聚有什么不对吗?

这是什么?这其实就是耍流氓。

徐铉瞬间哑口无言,徐铉没想到自己满腹经纶,竟然意外败给了这出身行伍的强盗皇帝。徐铉赶紧拿出李煜的亲笔信呈给赵匡胤。

赵匡胤看完后,耍了一个更厉害的流氓,他直接回复道:

任凭徐铉如何大义凛然,巧舌如簧,赵匡胤耍了个流氓,一句我文化,看不懂,就把徐铉给打发了。

第二次,徐铉为李煜做最后一番努力。这次他找到了上次失败的原因,他认为,赵匡胤之所以打南唐,不就是因为李煜没去开封,屡请不朝吗?

于是,徐铉向赵匡胤解释道:李煜是因为病了,这才没能入朝觐见,并非他敢抗拒您的诏令,恳请陛下稍微缓兵,保全江南一方百姓。

伶牙俐齿的徐铉此时已经是近乎恳求,但赵匡胤不为所动。

徐铉不甘心,反复与赵匡胤争辩了四次,最后他终于没法克制自己的怒火,怒火让他克服了对赵匡胤的恐惧,变得“声气愈厉”。

赵匡胤的耐心也终于到了尽头,嘴巴说不清的事,用刀剑总能说清,什么“倔强不朝”,这都是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老祖宗的话就是解释。


无话可说的赵匡胤选择实话实说,他按剑而起,恼羞成怒道:

理屈词穷的赵匡胤终于承认李煜没有罪过,他终于说出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传世名言。

实际上,赵匡胤这就是在赤裸裸的耍流氓,是违背了先秦时期规定的战争武德——师出有名,这一条的。

不过嘛,武德这玩意,到宋朝这会还有多少用真的很难说,有没有用,其实全靠赵匡胤怎么想。

他想讲武德就讲,不想讲,谁又能奈他何?

四、流氓欺负小孩

说实话,整个宋灭南唐之战,还没有赵匡胤和徐铉的辩论精彩。

说实话,徐铉做到了一个使臣能做到了一切,他在辩论中,辩赢了赵匡胤。

可赵匡胤输了辩论,却赢了天下,当赵匡胤想讲理的时候,他会和徐铉辩论;可当他不讲理的时候,徐铉又有什么办法呢?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有只兔子被狼打了一巴掌。

兔子很委屈,问道:你为什么打我?

狼说:叫你丫的不戴帽子。

第二天,兔子带着帽子又碰见狼,结果狼又打了它一巴掌,说:叫你丫的戴帽子。

这么重复了好几天,兔子决定去向老虎告狼。

老虎就给狼出了个主意,对狼说:

你这么打兔子不是办法,他来告你,我也没法保你,下次你碰见他,你让他去买洗衣服的东西,他买来的是洗衣粉,你就打他,告诉他你要肥皂;它买来的是肥皂,你就打它,告诉它你要洗衣粉;

要不你让他买肉,他买肥肉,你就打他,告诉他你要瘦肉;

他买瘦肉,你就打他,告诉它你要肥肉。

但这话被兔子给听到了。

第二天,兔子在路上又碰见狼,狼按老虎所说,让兔子去买洗衣服的东西。

兔子问:你要洗衣粉还是肥皂?

狼一想,这不对啊,又让兔子给他买肉。

兔子问:“你要肥肉还是瘦肉?

狼愣了一下,突然打了兔子一巴掌,兔子问:为什么又打我?

狼大骂道:叫你丫的不戴帽子!

这是个笑话,却是一个真实的笑话,李煜就是兔子,赵匡胤就是狼。

赵匡胤说自己打李煜,是因为李煜不入朝;可当李煜解释自己不入朝的原因时,赵匡胤可以不管这个借口,直接打李煜。

这就是现实,天花乱坠的言语在刀剑面前永远都是苍白无力的!刀剑永远比舌头锋利!道理永远在握着刀剑的人手里。

在此之前李煜、徐铉一直不懂,当赵匡胤撕下了遮羞布,徐铉懂了。

于是,徐铉这位江南才子“惶恐而退”。

然后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曹彬随即勒令李煜准备投降,几次扯皮之后,他给李煜下达最后通牒,十一月二十七日就是最后的时间,不投降,宋军就进攻了。

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李煜不甘心,他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拖延进行到底,似乎只要他多拖延一天,宋军就有可能退兵。但这注定是徒劳的。

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约定的攻城日子到了,曹彬正式下令攻城,金陵城应声而下,宋军大军进入金陵。

接下来,曹彬就要去活捉李煜了。

其实李煜要是有种,他完全可以在曹彬赶来之前,或自焚,或自缢,来个殉国而亡,为自己画下体面的句号。

事实上,李煜真的这么想过,他在宫中堆满了柴火,准备自焚而死。

千古艰难惟一死,李煜柴火都准备好了,却始终没有勇气点火自焚,最终成为曹彬的俘虏。

接下来,曹彬就该接管金陵以及整个南唐了,曹彬马上让李煜写了封文书,晓谕南唐各地地方官接受投降。

当时除了江州(今江西九江)军校胡则和牙校宋德明杀了刺史据城死守,其余各地全部投降。

十二月初一日,曹彬报捷文书送到开封,南唐19州3军108县,655065户人口全部归属大宋王朝。

捷报传来之际,群臣都向赵匡胤庆贺大宋再添灭国之功。

然而赵匡胤哭了,他对身边人哭道:

这是胜利者留下同情的眼泪,又或者说这是赵匡胤在收买人心,他马上下诏从国库搬出十万石粮食,救济城中饥民。

从这一刻起,南唐国土将成为大宋国土,南唐臣民将成为赵匡胤的臣民!

这就是整个宋灭南唐之战,食堂没有说到的细节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全程就是流氓欺负小孩,酣睡在赵匡胤卧榻之侧的李煜就这样被放倒了,毫无还手之力。

五、真假莫辨

灭亡南唐后,南唐故土暂时进入曹彬时代

而据宋朝正史记载,曹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全了南唐官员,还严明军纪,禁止大军抢掠金陵,基本做到了秋毫无犯。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奉命攻克拒绝投降的江州的宋军主将曹翰就不是什么善茬,同样姓曹,这哥们狠毒多了。

第二年四月,围攻江州五个月之久的曹翰终于攻破江州城,江州守将胡则、宋德明被杀。紧接着,曹翰命人抢了江州百姓一通。

江州百姓随即向赵匡胤新任命的江州知州张霁告状。

曹翰一下子就火了,以江州百姓抵抗宋军为由,下令屠城。

江州数万百姓全部被曹翰屠戮一空,而后曹翰下令将尸体填入江州井中,井都填满了,还不够填,其余尸体全部扔进了江中。

而江州百姓的财产全部落入曹翰之手,《宋史》称曹翰所抢得的财物

为了运送这些“战利品”,曹翰动用了数百艘官舰,他很聪明,为了遮人耳目,特意把庐山脚下一处古寺里的五百尊铁罗汉装在了船上,说是要送给皇上,称之为“押纲罗汉”。

按说,就曹翰干的这些暴行,把他大卸八块都算轻的。

但他走运,遇上了赵匡胤,他当然没事啦,赵匡胤看中的是他的战功,非但不追究其屠城之罪,反而给他加官进爵。

以上就是宋朝官方史书的记载,除了江州,南唐各地基本都没什么事。

注意,这只是宋朝官方史书的记载。

什么意思?

在各种野史中,记载就不一样了。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南唐书》中则记载道:

陆游说的很是含糊,宋朝大军没抢李煜的皇宫,但一个惟字用得恰到好处。

言外之意皇宫以外的地方,则成为了宋军任意抢夺的天堂。

《南朝佛寺志》和《凤麓小志》记载道:

这段记载说的是金陵城有一个东晋时所建造的升元阁,金陵城破之时,有数千名个百姓躲进了阁楼中。

曹彬的命令并不能约束同时入城的吴越军队,正好吴越和南唐是死对头。

于是,他们并没把佛祖放在眼里,抢完财物,放了一把大火,数千百姓全都烧死在阁楼里。

在各种野史记载当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欧阳修在其《有美堂记》记载道:

在欧阳修的记载中,金陵城被宋军毁得差不多了。事实上,金陵城在北宋确实不如南唐时期那么风光,这个金陵古都在北宋繁华不在。

史书芜杂,真假难辨,谁也不知道宋朝大军在攻陷金陵城后干了些什么。

世人只知道,赵匡胤的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世人只知道,这年赵匡胤灭亡南唐。

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时候,这些皇帝一句豪言壮语,造就不仅仅是丰功伟绩,更是无数白骨。

至于讲不讲武德,就更无所谓了,谁还会在乎李煜和徐铉的控诉呢?

渡江战役的经过情况是怎样的?

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
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
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
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

江战役是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中国战争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
始。它是由江河进攻战、陆地追歼战、城市攻坚战三种作战类型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战役,其战场范围之广,参战兵力之多,阶段转换之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人民解放军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的条件下,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其特点如下:一是在国共两
党再度和平谈判,存在着和平渡江和战斗渡江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工作立足于战斗渡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战斗渡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
困难,如敌依托江防顽抗、依托浙赣线顽抗、阻止中东两集团会合等,均预筹对策,因而顺利达成了预定战役目的;三是利用长江在南京、镇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
有利地形,实施钳形突击,先完成合围,尔后从容歼灭;四是对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预有准备,当3野实施上海战役时,2野集结浙赣线担任战役预备队。战
争的实践表明:人民解放军态度坚决,准备充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就减少或消失。五是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
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438840人,其中俘敌341530人,毙伤22310人,起义34830人,投诚67170
人,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武汉等城市及苏南、皖南、浙江全省和江西、湖北、福建3省部分地区。
渡江战役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
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
福建等省各一部,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宋灭南唐之战,唐后主李煜为何还坚守了一年?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当时宋朝他在刚刚建立之初,国家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发育状况,毕竟赵匡胤才坐上了当时的统治者,肯定还需要稳固国内的一个统治环境。所以说他就没有向当时的南唐后主李煜发起军功而让他坚守了一年。还有是当时的南唐后国君,他们里面还有着一部分的军队,军队的实力还是挺强的,粮食资源还够丰富,所以他们还能够坚守一年的时间。

首先第1个原因是当时赵匡胤通过一系列的兵变,才刚刚坐上统治者的位置,他的国内情况仍需要稳定。毕竟当时候他的后面还有许多的人反对着他的一个称帝,所以说为了铲除这些反对者,他就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阐述这些反对者,毕竟这些反对者在之后对他的一个统治者地位还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所以说为了避免有留有后患才在之后的一年向唐后主李煜发起进攻。

然之后第2个原因是南唐国内还有一部分的守军,他们当时誓死捍卫着南唐国。而这部分的守军,他们的实力也是非常的强的,毕竟作为国家最后的力量,最后的精锐部队,那么对比,其他的一些杂兵械将来说的话肯定是要强者很多,而这部分的军队也是遵守着南唐国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而这些最后的守军,他们的实力也是让其他的国家有一些忌惮的,毕竟,狮子最后一颗獠牙也是非常的威胁。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李煜,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任何抵抗之心了,而且当时李煜也在写着像赵匡胤投降的一个投降书了。因为李煜当时心中也挺有自知之明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已经不能有任何的作用,宋朝统治自己也是时间上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0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