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犯人逃跑之后,他们真的可以开始重新生活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10:19:43

古代犯人逃跑之后,他们真的可以开始重新生活吗

还不知道:古代罪犯逃跑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现在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犯罪了,你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在古代是一个人犯罪了,又会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呢?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各种交通不发达,信息也不发达,那么一个人如果犯了罪,逃跑之后到另外一个城市,是否就开始新的一生了?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有一个贪官犯了大错,皇帝下令诛这个贪官的九族,如果真的全部实施下来,那么这个贪官所有有关系的人应该都会死掉,也就断绝了这贪官任何报仇的可能性,可以说诛九族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威胁,也是皇帝杜绝报复最好的方式,但总会有一些作品中有人可以逃脱出来,并且最后谋划着找皇帝来报仇,但是在古代真的可以逃走吗?这就不得不说到古代对于这些罪犯的追查力度了。可以说在古代如果你有心并且有准备,想逃跑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成为了逃犯,那么你可以跑到一个偏远的山村,过上隐居一样的生活,你从此往后就不要想进入那些比较大的城池了。

因为在古代,人们也是有身份证明的,如果那些商人或者是读书人,想从一个大城市到另外一个大城市,要走的只能是官道。官道是被朝廷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从这些大路上过,一定要有一些文件来证明你的身份。当然你会说你可以不走官道,走一些乡间小道,但是我们知道在古代很多地方都袅无人烟,都是大片大片的树林和荒地,走上这些小路,你很可能就会遇到一些猛兽。

也有一些穷人专门埋伏在这些小道上,来伏击这些没有身份或者犯了罪想走小路的人从他们身上获取钱财,也不会有人来怪自己。可以说这些人就是抓准了这些罪犯,不敢走大路的心思来伏击他们。所以那些罪犯一般挑选一个袅无人烟的地方,自己默默的生存。如果改朝换代了,换了一个新皇帝或者直接朝代被灭了。那么这些人才可以出来,因为一般换个新皇帝就会引起一阵混乱,并且皇帝上位时也会大赦天下,许多的罪犯从牢中走出来,这时候管理十分混乱,很容易就弄到一个身份。

所以在古代如果你犯罪了,就算逃出来了,也和终身监禁差不了多少,毕竟你只能呆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在古代大城市之中都是有着宵禁的,在晚上关闭城门,如果真要下决心抓一个罪犯,一晚上直接搜查全城,还是很好找的。并且古代人十分迷信,如果被宣判了什么罪责,还是很少会有人选择逃跑的,大多人都是听天由命,既然自己犯罪了也被抓住了,那就要承担下来。因为皇帝在很多人的眼中还是很尊贵的,皇帝下令要杀一个人九族,那些人是不敢反抗的,因为如果被抓住了就要面临更严重更残酷的刑罚。

就算不被抓住也只能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不如直接死掉算了。在古代除了皇帝断案以外,那些普通的相关处理案件,虽然有着基本的律法,但是更多是按照他自己的眼光和看法来评断的。很容易造就冤假错案,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除了那些县城之中一个小村落,在深山之中开不到县城也没有人来管他们,但是如果在这个小村落之中有人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那么这个村落之中最年长的人也是有资格对他宣判死刑的。就算闹到了官府,那里也不好使。在古代一个小村落的村长,他的权力是很大的,完全可以掌握一个人的生死,但是他要看的是大家的说法,如果一个人的名声坏了。又犯下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很可能就会被村长下令大家一起把这个祸害给铲除了,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直小偷小摸,大家就会把他逐出这个村子,以后再也不让他回来。

所以在古代你犯的罪并不是很容易就能逃脱的,也不是你换一个地方就能很好的生活,新地方的人会对你有所猜疑,如果你行为很诡异,那么他们就会报告官府。

古代犯人为何宁愿选择被流放也不逃跑?他们究竟有何顾虑?

古代犯人宁愿选择被流放也不逃跑,他们确实有所顾虑,而且这种顾虑还并不是一方面,一、流放之时并不是双手空空,而是有着枷锁在身的,因此,即便是有跑的心,也没有跑的实力,虽然也不乏一些武功高强之人,他们能够逃跑出来,不过那也是极少数之人,比如:武松。二、跑之后,有着极大的危险性,假如逃跑不成功,一旦再次被抓回来,那就不再是流放这样简单了,而很有可能是斩立决,为此,诸多犯人都不敢去尝试。

三、自己逃跑很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家眷,在古代,流放往往并不是流放犯人本人,他的家眷们往往也会跟随至他的流放之地,在这种情况之下,假如还选择逃跑而且自己还成功了,那自己的家眷又当如何呢?不可能弃之不顾,显然,家眷充当了无形的枷锁。四、虽然流放是对犯人的处罚,不过很有可能遇到赦免,既然有着赦免的可能,为何要冒险逃跑呢,再说,逃跑也并非那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犯人想要从监狱中逃出来一样。

五、自宋代以后,流放之人都会被刺上金印,因此,即便是逃跑了,那这个标记也是极其难以除掉的,即便能够除掉,不过它留下的痕迹也会相当明显,如此明显的标记很容易被朝廷发现被抓住,因此,逃跑之后被再次抓回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六、假如流放之人逃跑之后,一般来说,朝廷对其的追捕时间很长,在某些朝代,追随期高达70岁,因此,流放尽管是一项处罚,不过也不至于危及生命,但若是逃跑成功,如何能够在剩下的时间里逃避追捕也是一个大问题。

总的而言,并不是流放犯人不想跑,而是不敢跑。

古代最早的监狱没人看守,为什么囚犯却不跑?

因为监狱的地面上布满荆棘。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数千年,固然诞生了许许多多至今延绵不绝的文化瑰宝,但是由于我们长久以来的专职王朝传统,自然也就孕育了无数现在骇人听闻的?酷刑?。末期的清朝,更是将?折磨?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满清载入明文的残酷刑法,达到了数十种之多,被称作?满清二十大酷刑?。据说古代最早的见于,是没有狱卒看守的。为什么囚犯不跑呢?

所谓?最早的监狱?出现在夏朝。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战国之前的中国,是?三代社会?,也就是?夏商周?时期。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之为?奴隶社会?,也有人说这是?封建社会?,争论不休。但是不论夏朝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对犯人,奴隶的恐怖折磨,都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夏朝的监狱并不像后世一样,高墙深沟,而是非常的简陋:碍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有几个简简单单的栅栏和房子。而囚犯被关押在这种环境的?监狱?中,还没有人敢逃跑,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没法跑。

当时的奴隶主和统治者,会在监狱的地面上洒满了荆棘。很多朋友在城市生活久了,对?荆棘?的概念可能没有什么了解,大家可以去百度搜索一下荆棘的图片。这是一种存活力非常强的植物,能在任何条件下飞快的生长。荆棘表面都是弯钩和倒刺,经过了充足时间之后,老化的荆棘,将会在表面形成一道保护层,坚硬程度不在当时的青铜武器之下。试想一下,奴隶和犯人就算有天大的意志力,也是?血肉之躯?,又怎么可能突破荆棘的重重包围呢?

到了封建王朝的后期,监狱中不光有各种对肉体的酷型,还有更多对凡人精神上的折磨,比如说著名的?小黑屋?。在这种情况下,犯人就更没有意志逃跑了:那个时候连活着都是一种折磨。

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怕他们半路逃跑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很难能有人将李白的这首优美的随感同古代刑法联系到一起,然而,这首诗就是描述的对因为犯事而被流放的友人的思念。流放这个题材,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因为流放边远之地或充军或贬谪的处罚方式在古代太常见了。

看过水浒传的观众一定对武松在被贬途中反抗那两个负责押守的情节记忆深刻,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了,在被流放的途中,经过的路都是荒凉无人的,在那样的荒山野岭,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法纪可言。

那只要身体稍微强壮一点还有着一点小武功的犯人是不是轻易就可以像武松那样反过来制裁那些负责关押犯人的钦差然后逃跑呢?

或者更严重的,逃到了敌国去,易容之后返回,之后成为负责提供本国情报的间谍。

|发配流放之残忍,不亚于鞭笞酷刑

经常会在一些古装剧和古言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情节,说皇室最近有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大喜事,皇帝就会下旨大赦天下,这时候被关在牢狱里本来已经判了死刑的罪犯就会免除死刑,改为流放边疆,发配充军等等。

有时候,即使是在审判比较严重的罪犯时,官员都会做出这样的审判,那就是“刺字发配边疆”,这样的改动听起来似乎十分仁慈,毕竟使人的命保了下来,也只是需要在路上受些风吹雨打而已,然而,真正的情况可能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刺字

其实古代的边疆是非常惨的,一般是兵部安排人去押送犯人,有的犯人甚至走不到边疆就死在半路上了。

即使到了边疆,那里也是荒无人烟,空无一人,根本生活不下去。有些犯人的家里比较有钱,就给那些负责押送的士兵们塞点钱,这样,那些士兵就会稍微关照一下囚犯,把他们发配到稍微近一点,环境没那么差的边疆,或者把他们放在有人的地方,一般如果没有收到钱财的,那些士兵就会随便找个寸草不生的野蛮之地把人放下来,之后就不会再管他们了。

他们根本不担心犯人会偷偷跑回来,因为一路上缺水缺粮,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跑回去了。不仅如此,被流放的犯人还能进行一些边疆的基础工程的建设,即使在那里他们干活累死了,朝廷也不会心疼,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重罪犯。

押解重犯

这样长达十几个月的风吹日晒的“旅程”和那些士兵钦差的恶语相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忍受到流放结束呢?再者,倘若真的有那个命到了发配地,又有多少人能忍受被当作最下层的苦力的生活呢?流放发配充军这样所谓的缓刑,与其说是给那些重犯们的福利,倒不如说是换一种折磨更为恰当吧,因为这种刑罚的痛苦是长时间、持续性的。

|严酷恶劣的外部环境条件使叛逃成为虚幻

虽然说流放分配是把犯人押送到指定的目的地之后,那些士兵就会原路返回,那些犯人的脾气和智力对于新接管他们的边疆的长官来说都还只是一团迷雾,再者还有,流放之星在古代非常广泛,几乎被一纸定罪的罪犯们十个中就有一个是被发配边疆充军的下场。

清发配边疆

所以,同时到达边疆的罪犯会有很多,那边的长官也可能疏忽之下记不住那么多人的面孔,倘若其中有一两个趁乱逃走了,谁又能保证呢?然而,这样“叛逃敌国”的现象却鲜有发生,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就保证了这一点。

要知道,边疆这个词在古代的定义很广,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地图还没有完全开拓明白,所有的繁华地区也不过是江南靠近下游的一小部分和一片中原地区而已,除去这些地方,西至现在新疆的一带,南至海南那边,北至蒙古,东至渤海一片,都是可以被称为边疆的地方,哪些地方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经济发达或者是什么旅游文化胜地,那里是被称为蛮夷之地的地方,由于没有文明存在的迹象,那里要么就是寸草不生,要么就是一片原始森林的样貌。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发配到那里就已经足够磨损人的意志力了,到了那里,设身处地想一想,还会想走一遍相同的路回去吗?

而且,边疆的生存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要日日做苦力干重活,吃穿住行又不好,有不计其数的人就永远地留在了边疆,生命尚危的情况下,哪还有什么精力去想叛逃的事。都说大自然是最能磨练人意志的地方。

在古代能够战胜恶劣的边疆自然环境的人,就是真正的勇士,朝廷根本就不担心会有比能保住自己命的勇士更加厉害的人出现,恶劣的自然环境,就是朝廷最好的监视器。

国家间变幻莫测的关系提供了另一层保护

我们不妨假设,如果真的存在那种意志力非凡的人因为误判才得了个被发落边疆的下场,又刚好身强体壮,身体素质极好,又非常巧的还足智多谋,能够忍受得了长期的恶劣边境环境,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边疆,又能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入敌国朝廷内部,获得敌国掌权者的青睐得到了间谍这个职务收取情报,那么如果两国之间突然和解停战,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呢?

国家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变幻莫测的,复杂到需要君王和文武百官穷尽一生去处理,如果叛国,每一步都需要极其缜密的心思和莫大的勇气,又有几个人有那样的洞察力和远见之明能够去准确的判断两国之间的关系未来的发展情况并果断地做出决定呢?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以利益为先,但是这样的大局观又需要多大付出才能培养形成啊,所谓君心不可测,皇帝是决定整个社会未来走向的人,那些普通的罪犯连接近皇帝的机会都没有,更加不能察觉到他们的心思,更加不会有勇气叛逃了。

这样一来,流放之刑虽然不人道,却在千百年的封建社会都被使用,并且从未出过有罪犯叛逃他国出卖本国的事情,因为每一朝君王都明白如何用律,如何治人,身为一国之君,倘若这样的判断力都没有,就枉为君王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0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