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不到一年时间,清朝就开始建立起了对全中国的统治,由此,也开始了它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而清朝能够建立并维持它的统治,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它的军事制度,即八旗制度。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制度,才保证了清军的强大,使它有力向外扩张,又有力对内维稳。
而作为这实力强劲的八旗的旗主,他们的权力又有多大呢?
八旗制度
作为一个关外的少数民族,满族人生活的地方基本都是大草原,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少靠耕作为生,基本都是打猎。而打猎所面临的猎物往往都不会很温和无害,故而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狩猎方式,那就是多人组队,选出一个领导者。
这个领导者一般被称作牛录额真,而他所率领的这个多人小组便被称作牛录。当遇到更加庞大更加凶猛危险的猎物时,往往又需要几个或多个小组共同协作。这个时候,为了便于行动,又会选出一个更大的领导者,而为了方便这个领导者指挥,便用不同的旗帜来代表不同的小组和方向。
这样一个多组合作的单位便被称作“固山”,也就是汉语中我们所说的“旗”。有了这样一个上下分明,分工明确,指挥便利的组织,打猎捕食便更加容易和安全,效率提高的同时,还保证了损失减小。而统治者也受此启发,用这样一套方法来编制军队,也就是咱们后来所见到的八旗制度了。
后金政权的权力者,女真一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按照牛录、甲喇、固山,由小到大的顺序,建立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其中,一个牛录有三百人,而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又组成一个固山,即所谓的“五进位制”。
相比于最初的一牛录10人,一甲喇50人,努尔哈赤建立的四旗人数可谓是大大地增加了。一个固山,也就是一旗,便有7500人。这7500人看起来不多,但各个都是身手矫健之辈,绝没有滥竽充数之徒,更何况,随着征战的增多,女真所占领的土地和人口也越来越多,相应地,军队的人数也增多了,到公元1615年,一牛录已经编制成400人了。
迫于人数的增多,新上任的统治者皇太极便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四旗,加起来便是八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而这样一个数量庞大又实力强劲的军队,作为统治者的皇帝当然要牢牢控制住它才行,否则内部人心不齐或者叫旁人夺去了岂不是自寻烦恼。
所以,每一旗又设置了旗主,对其下的人马进行统领,而这些旗主基本都是皇帝的子侄血亲,言下之意,都是些信得过的人。比如努尔哈赤时期,他统领镶黄旗和正黄旗,正红旗和镶红旗的旗主是代善,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极,镶白旗则是杜度,而正蓝旗和镶蓝旗的旗主分别是莽古尔泰和阿敏。这些人,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就是他的孙子,那可不是信得过的人嘛。
旗主
作为旗主,统领着属下的一固山,五甲喇,二十五牛录,甚至到了雍正时期,由于人口的暴增,一甲喇下的牛录是原来的两到三倍之多。这样算下来,旗主手中所握的兵权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不能轻易忽视啊。而自古以来,手上有兵权,就意味着自己能在政坛上有一席之地,有说话的权力。
旗主有军权,也就意味着他有政权,努尔哈赤曾经就设想的是八王议政,共同商议政事。然而,作为皇帝,最渴望的,当然是一家独大,不容他人反驳,毕竟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呢?这些掌握军权的旗主实在还是让统治者颇为忌惮的。
所以,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登基以后,就开始逐步剪除其它旗主的权力,将势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不仅统领原来的镶黄旗,还将正黄旗和正白旗都纳入了自己的麾下。
除此之外,皇帝还将触角深入了下五旗,控制了每一旗的旗分佐领,旗主只能管控旗内的府属佐领。
这样一来,其它旗主的势力便比不上皇帝,也就没有从前那么有威胁性了。而渐渐地,镶黄、正黄和正白演变为上三旗,剩下五旗便被称为下五旗。《甄嬛传》中,甄嬛被雍正迎回宫时,为她改换了身份,将她从下五旗抬到了上三旗,那身份地位可是今非昔比,着实令人惊叹。
不过,旗主的权力虽然被削弱了,但还是不容小觑,相比于以前,他们虽然管控的范围缩小了,但手中还是有点权力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只有那么一点,那也比普通人好上太多了。
更何况,这些旗主本身的身份也不低,上三旗的旗主那可是地位最高的那一位,龙椅上的皇帝,谁敢说他权力小?再说这下五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的旗主分别是礼、肃亲王、克勤郡王、豫、郑亲王,本是就是世袭的爵位,自带光环的那种,便是什么都不做,也有朝廷的荫庇。
再者,作为旗主,他们属下的旗人对他们那可是要尊着敬着的,等级分明得很。《清稗类钞·旗奴为旗主丧事司鼓》中就记载着,“上忽问军机大臣以松筠请假之故,满军机以该旗主家有丧事例往当差为答。”
这里面就说了一个故事,军机大臣以松筠有一天请假了,请假干什么呢?去吊唁自己的旗主。这军机大臣是什么人,那可是皇帝重臣啊,手握实权的皇帝亲信,这么地位高的一个人,自己的旗主去世了,照样还是得恭恭敬敬地去当差,可见这旗主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
所以,这八旗旗主的权力虽说一代一代在削弱,但还是不容小觑。
总体来说,八旗旗主是没有官职的所以也就谈不上他们是几品官。虽然他们没有品级,但是确实各自旗的首领,可以说本旗内的所有事情都由他们做主,就连旗人的生日问题,他们都有权利决定。综上说述我们得知,八旗旗主不属于官职,而是一个称呼。满清帝王在顺治之前是正黄旗,镶黄旗的旗主,后来因为多尔衮突然去世,所以在福临时期正白旗的旗主也归了皇帝。
旗主的地位最为显赫时期应该就是努尔哈赤那会,因为这个八旗制度就是他建立的,所以他给旗主特别大的权利也是正常。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顺治中期,那会几乎都出现了皇帝和旗主共同治理国家的局面。八旗旗主权力很高一直持续到顺治,从顺治开始就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主要原因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特别厉害的旗主都过世了,这也就形成了后继无人的局面。
从乾隆开始,旗主的地位就大不如从前,不过这只是相对于皇权来说的,在旗内,旗主仍旧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举个例子,在前些年热播的一部清宫剧中,和珅能对一个没落旗主的后代毕恭毕敬,就能反映出在八旗子弟心中,旗主就是他们的天,即便是他们官职再高,权力再大,面对旗主,他们也要非常尊敬。
后来还专门设立都统专门管理事务,而且这个都统还可以跨旗担任。这其实就是满清帝王觉得旗主权力太大,有点威胁皇权了,所以得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分分他们的权力。不得不说,加强皇权是历朝历代亘古不变的话题!
清朝与其他朝代最大的区别就是特别注重嫡系,满清八旗是清朝打天下的基础,也是朝廷最亲近的一支部队。八旗兵全部训练有素,由八旗旗主率领,在清朝有相当高的地位。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厉害,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制度,八旗可以说是完全独立于朝廷的存在,不像朝廷官员那样受到种种制约。八旗旗主更是有着很高的权利和地位,八旗子弟们尊敬八旗旗主不亚于尊重清朝的皇帝。并且八旗旗主的继承不受皇帝管辖,而是由上一任旗主自由选择继承人,单单是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八旗旗主的地位。
在八旗兵军中,甚至出现过“只知道旗主不知道君王”的现象。八旗旗主都是清王室成员,也都必须是满族人,不允许外族人插手,八旗兵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满族子弟。这种制度虽然能够保证清王室的家底,大权不会旁落,但是一旦出现族内争斗就非常难受了。
八旗旗主
顺治皇帝时期,摄政王多尔衮就是八旗旗主,他的威望甚至超越了顺治皇帝,让皇帝非常不爽。八旗旗主这一职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文武大臣的地位都不如八旗旗主。只要八旗旗主到来,所有文武百官都要拜倒,就像见到皇帝一样。
八旗旗主摄政王代表着清王朝的利益,他们虽然不是皇帝,但也是江山的拥有者,可以理解为大股东,而那些百官只不过是为王室打工的职员,地位当然无法与董事会成员相比。即使是像和珅这样皇帝身边的红人,见到八旗旗主也要跪拜,笑脸相迎,不敢丝毫怠慢。
这个历史事实在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着非常生动的展现,和珅率军到了兰州,结果得罪了一位叫做金大爷的人。尽管此时和珅身奉圣旨,手握大军,但是金大爷依然毫不在乎,说:“就是我当街要饭,和珅他见了我也得给我跪下磕头”,原因就在于金大爷是正红旗旗主,而和珅是正红旗的普通旗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邦最喜欢的儿子是谁最后结局被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