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佛教在我国已经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从汉朝就已经传入中原地区,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达到鼎盛,根据北魏《洛阳迦蓝记》记载,仅仅是洛阳城中,寺庙最多时就达到1367所。长安和南京等地,寺庙也都多达数百座,到处都是佛教信徒,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很多人都笃信佛教,甚至连皇帝也信佛,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就是一个疯狂的佛教徒,而且信佛信到了疯狂的地步。
信佛可谓是梁武帝萧衍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信佛之后的他,与之前简直是判若两人。公元502年,萧衍逼迫萧宝融吞金自杀,随后在南京称帝代齐建梁,起初的萧衍,政绩非常的显著,他勤于政务,不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是五更起床批阅奏折。而且为了广泛的纳谏,他还在宫门前设立了两个盒子,一个名叫谤木函,另一个叫肺石函,这两个函的作用是什么呢?谤木函是留给百姓的,它的作用就是收纳百姓的建议和批评,如果百姓对国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不满的地方,就可以写出来投到谤木函里。而那些有功之臣和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想获得提拔,就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信,毛遂自荐。
除了广纳建议之外,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记载他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基本上都是蔬菜和豆类,穿着上也很随意。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注重官吏选拔,把政绩作为官吏升迁的重要标准,在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之后,梁朝的统治状况与齐国相比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在萧衍晚年信佛之后,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他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信佛上,不在专心朝政,朝政开始出现混乱,那么萧衍信佛究竟疯狂到什么地步呢?为了信佛,他曾经先后四次出家。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七》记载:初,上作同泰寺,又开大通门以对之,取其反语相协,上晨夕幸寺,皆出入是门。幸未,上幸寺舍身;甲戌,还宫,大赦,改元。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梁武帝修建了同泰寺,又开了大通门予以相对,取“同泰”和“大通”的和音相同,梁武帝早晚临幸同泰寺,都出入大通门。三月初八梁武帝来到同泰寺进行舍身仪式;十一日回到宫中,颁发大赦令,改年号为大通。
从这里不难看出,萧衍信佛已经信到早晚都得进寺一次的地步,而且还进行过舍身仪式,舍身的意思就是出家,梁武帝一共出家四次,这四次出家对于梁朝的影响特别大,因为当时有个规定,出家还俗是需要花钱赎身的,所以萧衍这四次出家,群臣门为了赎回自己的皇帝,先后花费了四亿钱将他赎回,再加上他兴建寺庙,国库几乎被掏空了。因为萧衍不吃荤不近女色,所以他还规定僧人必须吃素,佛教的清规戒律,就是从他手底下开始的。
萧衍先后四次出家,把精力全都放在精研佛法上,这让他再也没有时间去处理朝政,重用的人里也出现了奸臣,导致朝政昏暗,政绩迅速下降。
梁武帝萧衍之所以如此虔诚的拜佛,原因有:梁武帝本身个人比较喜欢佛道,希望礼佛来达到延长个人寿命的目的。在动荡的年月里,人们渴望通过虚幻的佛教理论来弥补自己的现实缺失,作为皇帝来崇尚佛教,就是向大众表明了自己执政态度,进而赢得人心,使多人来支持梁朝政权合法性。同时,这也是萧衍顺应时代背景、社会需求所做的决定。
南北朝时期,无论北方的北魏政权,还是相继更迭的宋齐梁陈,无一例外地都比较重视佛教发展。佛教教人倡导来世学说,让人接受当下的苦难,可以达到苦尽甘来的效果。这也符合了兵祸不断的历史大背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希望做佛法来保护自己的平安,以求来世可以享用到更多财富和权力。
处于此时代下的梁武帝自然不会例外。萧衍于501年发动兵变,进入建康,称帝建立梁朝。对于其政权合法性,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向众人宣示,但萧衍选择了佛教。因此,在他入驻建康不久,便下达命令,在京城内广建庙宇,弘扬佛法。为表示诚心,他多次入寺庙做和尚,又屡次被大臣花费重金将其赎回。这就是向天下人宣告自己政权合法,且已经受到了佛祖保护,众人要和他一样虔诚向佛,就会过上安宁、健康的生活了。
同时,萧衍对佛教徒饮食结构进行了改进,他要求和尚不能食用肉食,而改用素食。他相信素食可以让人更好地得到修行,进而达到修成正果的目的。这种改变,不得不说延续了魏晋以来的清流之士的饮食习惯。可以说,在梁武帝时代,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融合,而他恰恰推动了这种融合。
梁武帝萧衍应是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皇帝菩萨?,他的虔诚并未给其带来好运,公元548年,叛将侯景发动兵变,将其囚禁,次年便悲惨地死去了。
萧衍的确是由于痴迷于佛教,才导致亡国,他本人也饿死在城墙之下。本来大好的前程,还有无数的人命,因为迷信于佛教而全部葬送,实在是让人为之悲叹。
?
萧衍出生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本来凭借他的雄才伟略,是可以终结乱世,提前呈现隋唐的一统之势的。可惜这样一个人物偏偏沉迷于佛教,不理朝政,甚至劳民伤财,把一盘好局给玩的稀烂。
早年的萧衍是让人敬佩的,甚至可以用英明神武来形容他,年轻时期的萧衍是跟随叔父在战场征战的,他还是敢死队的先锋,其威名远播千里,战功赫赫,许多国家都渴望拥有这样一个将才。并且萧衍文武双全,他擅长吟诗作对,属于?竟陵八友?之一,在当上皇帝之后,他还抽空写出来了《通史》,并且治理朝政也是一把好手,让他所统治的梁朝成为当时的强国。
可惜,当他接触佛教开始,一切的一切就开始发生转变,他也从一代明君变为了昏君。身为皇帝的他,整天不理朝政,居然沉迷于经书,热衷于佛戒,不沾荤腥,不近女色,甚至还写出来了一部《大品经注》,之后又带领全体的僧人不吃肉,以断杀生之念。
他可能觉得光是在皇宫里持戒不够虔诚,于是身为皇帝的他,就直接投身于寺庙之中,出家当了正牌和尚。要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出家之前的萧衍也没有把皇位让出去,更没有指定继承人,大臣们只能带着大量的钱财去寺庙为他赎身。然而,萧衍出一次家并没有满足,前前后后他出家了4、5次,耗费了无数的钱财,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耽误了不少国家大事。
由于皇帝带头信仰佛教,并且还有大量的政策扶持,民间的佛寺如雨后春笋般而生,国家的财富大部分都被和尚和尼姑们所掌控,又有许多劳动力皈依佛门,不事生产,梁朝的整体实力骤然下降,开始走向衰落。
最后侯景之乱的爆发,让梁武帝萧衍悲惨的结束了生命,国家的灭亡,百姓的丧生,也让后人们明白了痴迷佛教的可怕之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9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