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隆基是如何作死导致大唐逐渐没落的安史之乱的影响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09:40:36

李隆基是如何作死导致大唐逐渐没落的安史之乱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唐玄宗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如果我们了解唐朝这段历史,那么想必大家知道大唐王朝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就是从这一事件开始,田地荒芜、百姓困苦,与此同时大唐王朝对边关的控制力下降。更为糟糕的是,大唐天子的权威丧失,节度使开始做大,大唐逐渐没落。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唐玄宗是如何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下巧妙完成“作死三连”的:

作死一连

开元之治后,一代明皇李隆基开始迷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里。整日和杨玉环等人鬼混,从此朝政荒芜,均田制被破坏致使大量流民失业。这对于大唐是最为致命的:均田制的经济基础被破坏带来的是府兵制等大唐体系的全面崩盘。换句话来说,这时候李隆基已经为大唐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而李隆基却迷醉于自己的美梦里不停的败家,为了满足杨玉环的穿着,宫中光刺绣工就达到百人。而杨玉环三姐妹每年的脂粉支出就达到百万钱,历经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后来的永徽之治等攒下来的钱就这么被败光了。唐代诗人杜牧更是用一句诗表达了李隆基的荒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死二连

一方面杨国忠仗着杨贵妃的权势,为非作歹,飞扬跋扈。整个大唐王朝不再有太宗和高宗时期的人才济济和谏言成风,而是变成了一群马屁精,他们一方面拍马屁来麻醉李隆基然后趁机中饱私囊。整个大唐王朝,基本被杨国忠的亲信所掌控。

另一方面,善于阿谀奉承的安禄山自然不甘落后,他利用自己大奸似忠、憨厚可人的外表讨得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欢心。与此同时,他的存在也威胁到了杨国忠,于是他们的矛盾变弄的整个朝野人尽皆知。并且,安禄山的野心开始暴露,他不再满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是想做那个九五之尊的男人。

作死三连

安史之乱发生后,虽然大唐国力衰落,但毕竟底子在那仍可以对付安史军队。本来高仙芝、封常清镇守潼关挡住安史军队,然后勤王军队前后夹击,就稳稳的胜了。但这时候,李隆基开始展现了一个昏君应该有的自我修养:自毁长城。

首先,唐玄宗李隆基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先后杀害了封常清、高仙芝。接着大唐名将哥舒翰镇守潼关,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连续击败安史军队,进展神速。但杨国忠生动的表现了“小人就是小人”,他鼓动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出战。昏君加上小人,就是姜子牙都救不了大唐,最终哥舒翰战死。唐玄宗这波操作,估计安禄山在梦里都笑醒,心里指定在说:果然没有看错李隆基这个昏君。

不久,长安也被安史军队占领,而李隆基、杨玉环、杨国忠早已天怒人怨。终于在马嵬驿,忍无可忍的士兵们杀死了杨玉环和杨国忠。唐玄宗逃亡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

于是,在郭子仪、李光弼的率领下,唐军开始反击。在睢阳之战时,河南节度副使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率领一万余人挡住三十万安史军队将近九个多月。虽然睢阳最终陷落,但却极大牵制了安史叛军,为郭子仪、李光弼的进攻赢得了时间。睢阳之战,也是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最后的辉煌。

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大唐王朝的向心力丧失

从此以后,大唐王朝的向心力彻底丧失,曾经征战四夷、并吞八荒的大唐彻底沦为了传说。大唐王朝对于西域的控制力丧失,那些曾经对大唐毕恭毕敬的西域诸国开始暴露其本性。

二、大唐王朝的民心丧失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最好得到的,因为你一个承诺,一个话语就能得到他对你的拥护。但如果任意践踏民心,如果百姓对你死心,古往今来还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将丧失的民心救回来。

而汉武帝的罪己诏能让其被原谅的原因:1.汉武帝的功绩,2.百姓还没有绝望。但唐玄宗李隆基则不一样,他的一番操作下来,人们对大唐王朝彻底绝望。即使朱温废唐称帝,也没有人出来维护大唐了。

三、节度使做大

在平定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开始做大。而最后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节度使的火并和做大。而后来五代十国的纷争,说到底也是节度使弊端的延续。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唐玄宗,评价一个人很多人喜欢用功过相抵。但对于唐玄宗而言,不否认他在唐隆之变和开元盛世所做的贡献,但他却毁灭了大唐王朝的经济基础:均田制,进而引发大唐王朝体系的崩塌。而且,他让百姓对大唐的归属感和西域诸国对大唐的向心力彻底丧失。从根本上说,他就是大唐灭亡的第一罪人,因为他的功劳还不足以抵掉他种的恶果!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怎样一步步衰败的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组织发起了一场政治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
叛乱发生之后,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唐的国家。这就是大燕。安禄山自称大燕的皇帝,不会再听从李隆基的命令了。不过大燕在大唐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在玩过家家的小孩吧。
安禄山和史思明会发起叛乱,就是看到大唐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不理朝政,专宠杨贵妃,使得国家混乱。最后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没有的到这个江山,也是逼得李隆基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
安史之乱全过程是怎样的
安史之乱往简单了说就是一场战争罢了。
在755年时,安禄山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同一年的11月15日,唐玄宗知道了安禄山叛乱的这一个消息。在几经犹豫之后,他决定任命安西的节度使封常清再同时去管理范阳、平卢的节度使,以此作为对这次叛乱防守的前期准备,还任命了皇六子荣王李琬作为元帅,当时的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作为副元帅东征。
展开剩余75%
在唐玄宗做了这些准备之后,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到了一些阻碍,不过因为杨国忠没什么本事,使得安禄山就在同一年的12月12日就攻下了洛邑。当时东京的留守李_还有御史中丞卢奕因为不投降,就被安禄山杀了。河南的尹达奚_没什么骨气就投降了安禄山。不知是不是唐玄宗因为有人投降了,有些丧失判断。听信了监军宦官的诬告,用失律丧师这样的罪名处斩了封常清、高仙芝这两位坚守这的大将。
在天宝十五年的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并改国号为元圣武。此时大燕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打入了长安。
唐玄宗看到是这样的局势,就马上选择了逃离长安,逃到了马嵬坡这一个地方。在逃亡途中,士兵又饿又累,不愿意再战斗了,于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就请求唐玄宗杀了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这几个祸乱朝政的人。杨国忠其实已经被士兵们乱刀砍死了,唐玄宗看这样的情况就打算为杨贵妃求情,不过士兵们不买账,最后玄宗还是赐死了杨贵妃。这是士兵们斗志高昂,马上就进行了反击。很快就结束了这次叛乱。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由盛而衰的点,同时,这件事还造成了唐代的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经历了一共七年零三个月,虽然这个叛乱最后是被镇压住了,可是唐朝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了这一次的祸事,大唐是大不如前了的。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来看都是处于一种苟延残喘的状态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从中最直观的可以看出,那时的民间是民不聊生,大家都不知道日子应该怎么过了。
在政治上,那些地方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不再对于唐朝中央机构的命令言听计从。当中央下达命令时,阳奉阴违,并不会好好地、完整地执行命令。更多的情况下,是把圣旨当做一张废纸。这就看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在下降,甚至可以说是下降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低点。
从经济上看,这次平定叛乱花了不少的物力,中央的财务状况有点被掏空的感觉。而且因为在打战,人们也无法安心地耕作。中国一向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了安心耕作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据很多史料记载,在这次的安史之乱结束后,民间是有了一场大饥荒。这就可以证明,这次战争对于经济的打击是多么的大。
所以,安史之乱即使被平定了,也给了唐朝不可磨灭的伤害,还影响到了后世。
安史之乱的影响
旧唐书中提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几乎没有人烟。唐朝诗人杜甫有诗云: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战乱后的百姓流离失所,很多民众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人们的生产生活一被打乱,那么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边疆不稳定也是安史之乱的影响。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根本无暇顾及边疆事务。唐玄宗为了镇压安禄山叛乱,召回了镇守在边疆的士兵,造成了边防空虚的状态。
西边吐蕃人见唐朝正在内乱,根本无无暇顾及边疆事务,于是他们和安禄山乱兵一起,夺去了河西走廊、陇右。公元790左右,唐朝陆续失去安西北庭,这让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权逐渐危在旦夕。除此之外,唐末藩镇割据额局面,也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以及经济中心南移,百姓赋税加重都是安史之乱的影响。

为什么唐朝 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正是唐朝最为强盛的时候 怎么转瞬之间 唐朝便迅速的衰落了

唐朝的盛世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的,是让世界瞩目的。但是正是这种盛世让李隆基,让全唐朝的子民放松了警惕。
首先,就用人而言,他对内重用奸臣李林甫,李林甫无能且心胸狭窄,排挤有才之人,造成朝中无能臣。同时重用以杨贵妃为首的外戚家族,搞得朝廷乌烟瘴气。而高力士等宦官也已开始崛起,而李唐宗室子弟也在角逐权力。这几股势力均以名利地位为目标,争权夺力,造成政治黑暗,朝政日非。 而对外,则违反唐初以来军队部署上“内重外轻”的格局,年年对外用兵,造成“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同时他一反唐初以来对将领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的传统,让一些将领长期在外领兵。另外,他重用“蕃将”,打破唐朝不让胡将“专大将之任”,使得像安禄山等人久任一地,兼领数镇,势力扩大,反叛几乎顺理成章了。
其次,其实唐朝的隐患是一直存在的,开国之初,那种民族融合带来的强大的生命力盖过了那些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些隐患必然会暴露出来。唐朝君主的血统,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的制度保留了南北朝和隋朝的制度,比如唐朝的兵制。府兵制是南北朝、隋朝时期,人口极少的时候使用的,让百姓没战打的时候种田,有战打的时候,带着自己种的干粮打战,其实这样作战的效果并不佳,应该算是南北朝、隋朝的无奈之举,而唐朝这么做,明显会引起人民不满,如杜甫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另外唐代的藩镇节度使制度,以夷制夷的将帅制度,这些都是军事上的重大隐忧,迟早会爆发的。
唐代迅速的繁荣壮大,但是制度建设却没有跟上,唐代的制度大都沿用隋朝,是唐承隋治,隋朝经过改善,法律、朝堂制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这些对于唐朝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唐朝在自己国情上对制度的改动明显不够。
你可以说,是唐玄宗,在创下开元盛世之后,没有居安思危,也可以说是一时间出现的奸臣太多,这些都是原因,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唐朝本身的隐患没有彻底根除,只是在安禄山的叛乱后,全部爆发了。开元盛世之后,立刻就衰败了。
但是唐朝的鼎盛时真真正正存在的,这并不是中国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的片面之词,那些出土的文物、文献,以及外国交流而来的使者所著的外国文献都是最好的证据。
其实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并没有全面的衰败,至少在文学上没有跌下那个顶峰,杜甫、杜牧等现实主义诗人的出现可以说是开创了唐诗的另一个顶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9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