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晋朝自建立到灭亡为什么只存在154年真相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25 09:38:11

晋朝自建立到灭亡为什么只存在154年真相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晋朝灭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形成魏蜀吴的三局鼎立之势,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最后被司马懿一家得到了胜利的果实。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陵,庙号高祖。但司马懿从曹氏家族一手夺权,从而建立的晋代仅存活了154年,是皇帝的昏庸无能,还是政权被架空?其实两者皆有原因。

一.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皇帝,因为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按理来说他作为一个开国君王,应该是受到万人敬仰的。毕竟从古至今,开国君王就那么几个,能够坐到那个位置上的都不是等闲之辈。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是在统一了全国以后,他开始不务正业,政治上面表现的特别的懈怠,生活上更是特别的荒淫,让每一个君王之间矛盾重重,平时的时候还召集大臣在宫里面聚会,司马炎是在欢声笑语中活着的,一些大臣看到了晋武帝的样子,都一副有心事的样子和自己的家人们说,这个国快要亡了。

二.士族的兴

士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原来可能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车战及武士的作用减小士的地位也出现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徕士众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还有部分士为解决经济困难去为人办丧事,当葬礼,或经营工商业;也有人从事私人讲学,传授文化知识,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跃,为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纵横家便是其代表。这时各国封君权贵的养士之风也很盛行。秦汉时期,士的内涵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士,称为士大夫时,可以指军队中的将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称为士人时,则一般特指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三.晋代帝族和士族的起源

晋代的帝族和士族的关系要从司马炎和何曾开始说起。嘉平年间(249年—254年),何曾担任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倚仗权势,作威作福,巧取豪夺,朝野人士都惧怕他,无人敢言。何曾上奏朝廷,弹劾尹模,受到朝中大臣的称赞。当时曹爽专权,司马懿以病为由不涉朝政,何曾也称病引退。曹爽被杀,他才起来履行公事。魏帝被废黜,何曾也参与了谋划。

司马炎继承晋王位后,以何曾为晋国丞相,加侍中。何曾与裴秀、王沈等劝司马炎称帝代魏。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司马炎受禅即帝位后,拜何曾为太尉,晋爵为朗陵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何曾是当时世族的代表人物。其生活过于奢侈,在西晋时已受到批评。其外表宽厚而内心多忌刻,例如在征辟了曾批评自己奢侈的刘享后,屡屡对他施加杖刑。其表面以名教自重,实则先抛弃曹魏投靠司马,后在晋朝也建树寥寥,反而卑躬屈膝,党附贾充,被认为“不忠”;有观点认为其标榜名教,不过是附和司马氏,以满足自身利益。

四.士族的夺权

东汉末年开始到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在西晋之后,重振西晋的任务就落到了司马睿的手里,但奈何自身的势力不够,就这样在王敦的帮助下登上皇位,建立东晋。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制衡的,在这种“王与司马共天下”的模式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作,但可以并不稳定。

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北人士族与南人士族、北人士族中的上层与下层、皇室司马氏与侨氏、魏氏、廖氏等大族、各家族之间、中央与地方(扬州与荆州)等错综复杂的矛盾。终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桓玄曾一度推翻司马氏统治,自立为帝,后失败被杀。

南朝宋武帝刘裕从东晋门阀专政、皇权弱小、方镇割据的积弊中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不仅拥有大量田地,而且封山占水,实行庄园经济,占有广大田庄山泽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南朝士庶之别非常严格,士族通过仕宦途径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形成封闭性集团。晋代灭亡,开始南北朝时期。

西晋王朝短期而亡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的皇朝,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西晋,如果没有听说过也很正常,因为这个皇朝也是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为什么这个王朝而那短命,短短52年就被人推翻了呢,一起来看看西晋王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吧。

  一、西晋王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西晋王朝只存在了52年,它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西晋政权建立于265年,并于280年灭东吴一统中国,结束了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但十年之后,291年爆发八王之乱,从此动荡不已,到316年西晋灭亡,只运行了51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结束了强大的曹魏政权,可谓苦心;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华夏,可谓威武。可为何苦心建立的威武天朝竟短命而亡?

  是流民起义,士族背弃,胡族进攻还是内乱灭了西晋?4月30日晚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做客香山讲坛,将我们带回到17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对西晋的兴亡进行分析。

  司马懿奠定西晋王朝

  提到西晋王朝,不得不提司马懿,对司马懿,大家也多有耳闻。中诸葛亮空城计的是他,最后打败诸葛亮也是他。曹魏政权正是有了他的辅佐,才得以称霸中原,但是司马懿也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最终自己取而代之。

  其实,在曹操最鼎盛的时期,就认定司马懿非一般的人,想方设法将其挖到其阵营效力。孙立群表示,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对有本事的、不驯服的人才一概杀之。司马懿既要顺从,但又不能锋芒毕露,在适当的时候还得露出一两手来,的确不容易做到。

  孙立群认为,司马懿实行的是韬晦之计:工作勤恳,尽职尽责,又曲意迎合,以求曹操好感,如劝曹操称帝;在关键时献计献策,展示才华,如得陇望蜀、南北夹击、智杀关羽。

  赢得曹氏父子的信任后,最终,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大权。从249年司马懿完成政变到265年西晋建立,16年间,经过两代三人,终于把曹魏政权完全夺到手中。

  晋武帝司马炎之功过

  司马炎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265年逼退魏帝,建立晋朝。开始励精图治,提倡节俭,发展经济。颁布五条治国的原则: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在280年,灭东吴,统一中国。

  不过好景不长,也就短短十年。司马炎开始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孙立群表示,奢侈腐化之风兴盛,他大选宫女, *** 宫廷。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同时,大臣们也上行下效,奢侈挥霍,如石崇、王恺,比富斗宝,以杀人为乐!还有石崇斩美女劝酒的故事石崇每要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疆,至于沈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二、西晋王朝的风气也是根本关系

  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出现大滑坡。权与钱、权与人、权与色、权与所有有用的东西都可以交换,道德无底线,游戏无规则!孙立群教授感慨:皇帝带头卖官捞私财,一个社会如果形成了追逐金钱的风气,那么,传统的伦理道德、爱国爱民的情操都会丧失,从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整个民族精神支柱的崩塌,西晋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提到西晋王朝,不得不提司马懿,对司马懿,大家也多有耳闻。中诸葛亮空城计的是他,最后打败诸葛亮也是他。曹魏政权正是有了他的辅佐,才得以称霸中原,但是司马懿也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最终自己取而代之。

  其实,在曹操最鼎盛的时期,就认定司马懿非一般的人,想方设法将其挖到其阵营效力。孙立群表示,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对有本事的、不驯服的人才一概杀之。司马懿既要顺从,但又不能锋芒毕露,在适当的时候还得露出一两手来,的确不容易做到。

  孙立群认为,司马懿实行的是韬晦之计:工作勤恳,尽职尽责,又曲意迎合,以求曹操好感,如劝曹操称帝;在关键时献计献策,展示才华,如得陇望蜀、南北夹击、智杀关羽。

  赢得曹氏父子的信任后,最终,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大权。从249年司马懿完成政变到265年西晋建立,16年间,经过两代三人,终于把曹魏政权完全夺到手中。

  打天下的一代,自知江山来之不易,十分珍惜。而官二代、富二代并没有前辈那般励精图治,挥霍无度。 *** 司马衷即位后,民不聊生,老百姓没有饭吃,他反而说为何不喝肉粥?。

  晋怀帝永嘉三年,大旱,严重缺水,河、洛、江、汉皆竭,可涉。永嘉四年,闹蝗灾,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马毛鬣皆尽。而掌权者丝毫没把民生放眼里,人心尽失。

  孙立群认为,另一点启示即生命最可贵。士人自以为参与政治,治国平天下,到头来却陷入了权力之争的残酷游戏。《晋书》: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魏晋士人逐渐认识到自我,产生了与政治的疏离感,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张扬个性,珍爱自我,行为举止,标新立异,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魏晋风度。

  三、西晋彻底灭亡后的下一个朝代是东晋。

  1、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个皇帝。

  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就此开始。

  2、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的偏安政权,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蛮族入侵,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八王之乱也是引导西晋皇朝被灭的主要一个原因,而对于西晋皇朝的存在,其实也是昙花一现罢了。

晋朝如何建立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而到了420年,东晋灭亡,晋朝也消失了。刘裕建立了宋,此后便进入了南北朝时期。晋朝于266年建国,420年灭亡,共存在154年之久。

扩展资料: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 ,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

西晋灭亡后,时任丞相的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于公元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 。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9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