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蜀汉官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就被最信任的人是谁?可能很多人都异口同声的说是诸葛亮,毕竟当他在白帝城托孤时,就指明要诸葛亮辅佐刘禅,而且还说什么可以取而代之,虽然这里面有试探诸葛亮的成分,但也足以证明,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
除了诸葛亮之外,白帝城托孤时,刘备还指定了令一人,他就是李严,字正方,他原本是刘璋麾下的官员,刘备占领川蜀后,他成为刘备麾下的重臣,刘备常常说他进入蜀中,得到最有价值的三人分别是法正、李严、黄权,可见李严在刘备心中地位不低。
刘备临终前托孤,他让李严"统内外军事",也就是负责一切军事方面的事物,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了,而诸葛亮还是主要管理内政,并且刘备让李严接替自己,镇守在永安,以便对抗东吴的袭击,刘备战败之后,最担心的就是东吴偷袭,所以永安必须要重点守护,所以刘备自己都不回成都,一直在永安守到死。
确切的说,刘备托孤是在永安,并非白帝城,只是《三国演义》写了"白帝城托孤"后,大家都忘记了永安托孤,不管刘备在哪里托孤,李严一直受到刘备重用,刘备死后李严的地位就慢慢变了,诸葛亮主张北伐,以战养战让蜀汉能够延续下去,其实一开始李严并未反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李严是支持的,可惜诸葛亮用错马谡,导致北伐失败,当时李严在后方负责粮草运送,这让他感到十分憋屈,诸葛亮打了败仗,自己的功劳也因此没了,他一气之下做了一件蠢事,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从李严改为李平。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李严都比李平要好,可李严就是要改名字,改完名字后的李平整个人都傻了,等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他却因为运送粮草失误,没能及时把粮草送到前线,为了挽回颜面,李平告诉诸葛亮:"蜀中的粮草不够了,你们还是退军吧。"可诸葛亮退回来时,李平又说:"粮草还有啊,你们回来干啥?"
你想想看,诸葛亮被李平气得大怒,按理说应该把他军法从事,可诸葛亮一想李平是先帝托孤重臣,又是蜀中的元老,根深蒂固的势力不好动手,就把他贬为平民,李严不是改名为李平吗,那就让你去做平民好了,可见有时候名字不能乱改,否则后果很严重,李严就是个例子。
其实李严算是挺倒霉的,可算蜀汉最倒霉官员了,要不是他乱改名字,也不会导致粮草运送出故障,也就不会被诸葛亮罢官了,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李严听到这个消息,觉得这辈子再也不会有人重新启用自己了,于是他打算去阴间找诸葛亮算账,郁郁而终,你说李严这一生,够倒霉吗?
之所以说诸葛亮死后,李严是最伤心的,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李严希望得到诸葛亮的认可;2、只有诸葛亮能够帮助李严翻身;3、诸葛亮死后,蜀汉岌岌可危。
然而,李严其实也明白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他一方面不满诸葛亮对自己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很渴望得到诸葛亮的认可,这跟曹丕渴望得到曹操的认可是一样的道理。
这主要是因为李严和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不合。所以也导致双方经常发生分歧及争执。因为李严并不支持诸葛亮北伐,他主张让蜀汉的老百姓休养生息,等到实力以及时机成熟了以后再出兵北伐。然而诸葛亮为了实现对于刘备的承诺,才会选择迅速的出兵北伐。因为一旦等到时机成熟的话,自己将没有能力在实现对于刘备的承诺。
不得不说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托孤大臣,他有着辅佐幼主,匡扶汉室的责任。当然这一切也源自于诸葛亮对于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报答。因为如果没有刘备的话,诸葛亮的才华也得不到展现。所以诸葛亮对于刘备是非常感激的,为了报答刘备,诸葛亮用尽自己一生所学出兵北伐。然而最后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并没有取得成功。
当时李严的主张主要是因为出兵被发挥使得蜀汉老百姓变得民不聊生,这是因为当时刘备攻打东吴的时候,已经使得蜀汉已经元气大伤,再也经不起北伐的折腾。所以倒不如休养生息,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去攻打曹魏。然而这种方式却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对,因为这种方式时间过于漫长,一旦出现任何的变化将会导致功败垂成。
当然也是因为双方之间的政治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和,所以也使得双方有着很大的矛盾。后来由于李严在军粮上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诸葛亮才会借此将李严废掉,这样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自己出兵北伐。
《三国志·蜀书》上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李严负责押运粮草。当时正值秋夏之际,又逢连日阴雨,运粮跟不上。于是李严写信给诸葛亮,说后主刘禅让诸葛亮退军。诸葛亮退兵,李严又说:“军粮尚还足,为什么回来呢?”想逃脱未完成军粮输送的责任。又给刘禅上表,说诸葛亮是假退,想诱敌一战。诸葛亮向刘禅出具了李严的信,对照笔迹,李严骗人的把戏被揭穿,被贬为平民,流放到梓橦。
乍一看《三国志·蜀书》,李严被贬罪有应得,运粮不继也就罢了,为何又要骗人呢?但仔细推敲一下,却觉疑点甚多。
] 李严是何许人也?乃一川中降将而与诸葛亮并受诏为托孤重臣,且统内外军事。由此可知,其头脑必有过人之处。诸葛亮也赞其:“部分如流,趋舍罔滞”,如此之人,怎么会耍出这样一个拙劣之极的把戏呢?就是头脑比白痴稍好一点的人,也不会自己的亲笔信还在别人手里,就两面造谣吧?
我认为李严被贬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李严作为托孤重臣之一,又掌握着兵权,名爵屡次升迁,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这就威胁了诸葛亮这丞相兼第一托孤重臣的地位。所以在李严升迁的同时,诸葛亮就逐步夺过李严掌握的兵权,使李严渐失主管军事的地位,就像曹爽被司马懿封为太傅一样。诸葛亮南征,完全抛开李严这个军事统帅,而后调李严自永安于江洲(今重庆渝中区),再以御曹真为由赴汉中,日益接近诸葛亮所控制的中枢。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更直接夺其兵权,只让李严负责押运粮草的工作。蜀道难,粮草往往不能到位,连诸葛亮自己也处理不好,把这个烫手山芋仍给李严,李严不出岔子才怪。于是诸葛亮借此机会,一鼓作气,拿出自己的政治本领和常用的离间计,使李严被贬,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得到巩固。
政治斗争在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作为封建官僚,诸葛亮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受到威胁的时候,也有可能采取政治斗争的形式,排除威胁。在位时有“贞观之治”美誉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是弑兄杀弟后才当上皇帝的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8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