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战国七雄韩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其中,就郑国来说,就是被韩国消灭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消灭了郑国,这才奠定了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的位置。因为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韩国在整体实力上无疑和另外六个诸侯国相差甚远。而在吞并郑国之后,韩国的地盘得到扩张,也拥有了立足中原之地的基础。反之,如果韩国像宋国、中山国、越国等诸侯国一样提前灭亡,显然就无法和秦国、魏国、赵国、齐国、楚国、燕国相提并论。
一
首先,韩灭郑之战,是公元前423年至前375年间韩国为了灭亡郑国而进行的多场战役的总称。也即在战国初期,韩国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吞并了郑国这一诸侯国。郑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历史悠久,疆域为今河南新郑一带,与晋国接壤。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内乱,赵、魏、韩三家消灭智氏,并瓜分晋地,其中韩国成为与郑国接壤的国家。
据《战国策·韩策》记载:韩、赵、魏三家已经打败智伯,准备瓜分他的土地。韩相段规对韩康子说:“分地时一定要成皋。”韩康子说:“成皋是贫瘠不长庄稼的地方,要它有什么用?”段规说:“一里那么大的地盘却可以牵动方圆千里的诸侯,是因为地形有利的缘故。如果能采纳我的意见,韩国一定可以消灭郑国。”韩康子说:“好。”果然要了成皋。到后来韩国灭亡郑国时,果然是从成皋开始的。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韩国想要吞并郑国的野心,在消灭智氏时就已经显露了出来。在三家分晋,特别是彻底瓜分晋国的疆域后,魏国、韩国、赵国都打算对外扩张,而就韩国来说,则把扩张的目标对准了郑国。
二
公元前423年,郑幽公刚刚继位,韩国君主韩武子趁机攻打郑国,杀死郑幽公。郑国人拥护他的弟弟郑繻公继位。对于韩国来说,虽然杀死了郑幽公这位君主,不过,郑国数百年的历史,促使其不愿意被韩国消灭,所以郑国上下支持郑幽公的弟弟郑繻公继位,以此继续抵挡韩国的进攻。公元前409年,韩武子去世,其子韩景侯继位。韩景侯继位后随即对郑国发动进攻,攻克雍丘。郑国修筑长城试图阻挡韩军继续进攻。也即在战国初期,韩国的综合实力是要强于郑国的,对于后者来说,长期只能依靠城池来抵挡韩国的进攻。
当然,双方的差距也不是非常大,这导致韩灭郑的耗费时间是非常久的。并且,郑国为了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也曾发兵反击韩国。比如公元前407年,郑国对韩国发动反攻,于负黍(在今洛州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击败韩军,双方连兵不解。但不久后韩景侯随魏文侯进攻齐国,重心东移,使得韩、郑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在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国可谓同气连枝,经常一起征战齐国、秦国、楚国等大国。
三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认韩景侯为诸侯,韩国这一诸侯国正式成立。但是,在正式成为周朝册封的诸侯国之后,韩国的内部却爆发了一些冲突,大臣严遂和韩侈间也发生矛盾,郑国便于公元前400年包围了韩国都城阳翟,韩景侯也在同年去世。不过,在三家分晋彻底完成之后,韩国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韩国和郑国之间的差距。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郑国的阳城。公元前377年韩哀侯继位后,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并迁都到新郑。
新郑市地处秦岭纬向构造东端,处于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地貌。山地和丘陵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西部,系嵩山山脉的东部边缘,主要由陉山、具茨山、泰山、梅山、山包嶂山等山地丘陵组成。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新郑周边的山地,促使其拥有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而这,自然是韩国消灭郑国后,选择迁都新郑的重要原因。
四
最后,总的来说,战国初期,韩、郑之间战争的主动权并没有集中于一方,双方一开始势均力敌,不相上下。《韩非子·饰邪》中记载:“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说明郑国在对外策略方面的失败,也是其在仍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被灭亡的原因。也即在战国初期,郑国仗着和魏国之间的关系,所以对韩国有恃无恐。不过,在魏国和楚国作战的时候,自然对郑国无暇他顾,这给了韩国集中力量消灭郑国的机会。况且,魏国和韩国的关系,显然要比魏国和郑国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并且,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因此,在笔者看来,精锐的兵器,也成为韩国成功消灭郑国的原因之一。消灭郑国后,韩国实力增强,从而和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秦国、燕国并称为战国七雄。韩国实力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推行了申不害变法。不过,对于韩国来说,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其疆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到了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秦国朝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嬴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秦王的关系无法挽回,饮毒酒自杀。由此,在除掉吕不韦之后,秦始皇嬴政得以执掌秦国大权。而这,自然为他发动消灭山东六国的战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也即自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灭六国之战正式开始。在秦灭六国时,秦始皇第一个消灭的就是韩国。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山东淄博市东北)和琅邪郡(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一统六国时,为何最先攻打韩国,最后才消灭齐国呢?
为何第一个消灭韩国
首先,秦国之所以第一个消灭韩国,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就韩国来说,最后一位君主为韩王安。韩王安是公元前238年继位的,此时的韩国已是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他在位共九年,是韩国的末代国君。韩王安对秦国既怕又恨,怕的是秦国的强大,恨的是秦国的骄横。公元前233年,秦国大将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以“围魏救赵”之计奇袭秦军营地,后又设伏围歼回师秦军,尽歼秦军十余万。
由此,这场战役的胜利,一度促使韩王安认为可以联合赵国来抗衡秦国,也即此时的韩国,正在逐渐倒向赵国,这是秦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于是,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也即秦国不愿意韩国、赵国走到一起,选择先消灭弱小的韩国,以此孤立赵国,为接下来攻打赵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不仅弱小,还非常靠近秦国,这也是秦国先对韩国动手的重要原因。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因此,在秦灭六国之战的前一年,秦国就已经在韩国附近调派兵力,拥有内史腾这位名将了。所以,一年后,也即公元前230年,秦国在万事俱备的背景下,直接出手消灭了韩国。
在战国末期,韩国的疆域缩小到今河南省郑州市,从地图上可以发现,韩国北边是赵国,南边是楚国,东边是魏国。对于秦国来说,想要消灭山东六国,韩国必须第一个攻占,不然韩国就会像一颗钉子一样,直接威胁到秦国大军的行军路线和粮草补给。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吞并韩国之后,自然有助于秦始皇嬴政派兵消灭另外五个诸侯国。
为何最后攻打齐国
至于最后攻打齐国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因为齐国距离秦国相对较远。在战国后期,齐国的疆域主要在今山东省一带。在齐国和秦国之间,还隔着三晋等诸侯国。当然,并不是隔着三晋,秦国就不能攻打齐国。不过,在此之前,秦国越过三晋和齐国爆发了桑丘之战,结果遭到了迎头痛击。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齐国于桑丘(今山东兖州市附近)击败秦国入侵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结果,秦国得知前线败讯,连忙派遣陈轸作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齐国向齐威王谢罪。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即便齐国在战国末期已经衰落下去了,但是,桑丘之战的经验和教训,促使秦国不愿意舍近求远,攻打远在东边的齐国。
最后,另一方面,齐王建(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1年),亦称齐废王,妫姓,田氏,名建,齐襄王之子,母君王后,战国时期齐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齐王建在位期间,齐国因得太后君王后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面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国,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对于齐国来说,之所以没有救援韩国、魏国、赵国等诸侯国,是因为秦国承诺不攻打齐国。
在此背景下,如果秦国撕毁承诺,在秦灭六国之战时第一个攻打齐国,那么,后者也可能调整策略,选择支持韩国、魏国、赵国抗衡秦国,这会让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失效。齐王建四十四年(公元前221年),正是因为齐国一直袖手旁边,秦国得以顺利消灭另外五个诸侯国。当然,在其他五国相继告别历史的大舞台之后,齐王建也明白秦齐不会共存,于是齐王建与后胜发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和秦国通往来。秦王嬴政派将领王贲率军从燕国南面攻打齐国,秦军攻进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秦国,齐国正式灭亡。秦始皇将齐王建安置在一处荒地,不给他供给食物,就这样,齐国最后一位君主齐王建最终被活活饿死。
韩国,先秦时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后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后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改革变法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并加强王权,万事皆有法度,以法治国。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
韩国的国土面积可能还没有楚国的四分之一大。这里需要说一下,上古时代看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不一定是看它的土地面积,还要看其他方面。比如有效土地开发程度,资源的利用率,最关键的是人口。比如,战国时燕国国土虽比韩国大很多,但燕国北方广大地区荒无贫之,人口稀少,且常受匈奴外族的侵犯,有些地区都弃之不要。所以燕国在很多时侯在七国中偏弱。韩国地处平原,土地开发得好,农业发展好,人口密度大。战国时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力的基础。因为那时侯全民皆兵,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壮年男士充当前线,壮女及老弱负责后勤。只有人口才能源源不断生产出兵力及劳动力。战国时秦国人口大约500万,楚国400万,韩国也有200万以上,七国总人口在3000万至3500之间。因为连年征战,人口增长缓慢。
韩国乃四面受敌,周边的魏赵楚都比他们强大,这样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为了拓展疆域,韩国历代祖先都在打南端郑国的主意。韩哀候时,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一举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是韩国的黄金时代。韩哀候被游侠聂政误杀后,其子韩懿候继位,他雄心勃勃,力图开创韩国的伟业,甚至产生了灭魏统一三晋的野心。当魏国动荡时,韩懿候看准时机,联合赵国攻打魏国,企图灭魏,然而双方合作却谈崩,伐魏半途而废。死里逃生的魏惠文王对韩赵恨之入骨。
韩国虽然充满活力,但却先天不足,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父亲种下的仇恨给即位的韩昭候留下祸根。魏惠文王率先变法,最先称霸。魏惠文王站稳脚跟后分别攻打韩赵,韩国危矣。韩昭候一愁莫展,这个时候一个叫申不害的人出现了。
申不害,士人出身,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献计让韩昭候向魏国示弱称臣,忍一时保得国家生存,魏强韩弱,此乃以柔克刚,更会得到天下诸候的同情,从而更加憎恨魏国,此乃一举三得。韩昭候依计而行,魏国果然退兵。从此申不害进入韩国权利中心。此人深谙权谋纵横之术,能洞察国君心机。后来又任申不害为相邦,推行变法,打击贵族,贵族私兵土地収归国君所有,并建立起绝对王权制度。从此韩国由一个有活力青年蜕变成一个胸有城俯的中年。
韩昭候任申不害为相推行变法,一时谓之劲韩,他国不敢侵。后来,韩齐联军在马陵大败魏军,魏大将庞涓自杀,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之位。申不害在韩国推行变法,以法家治国,韩彻底论为权谋术土之国。军民不再是坚韧忠心,代之的是尔虞我诈。
魏国倒下之后,西方的霸主秦国又成长成了巨人。秦国远交近攻,不断吞食各诸候,韩国首当其冲。为了共逾强敌,曾经的敌人不得不联合起来。韩魏24万大军在伊阙激战,然合作双方各怀鬼胎,魏国不愿充当先锋,韩国不愿救援,又遭遇了战神白起,失败是注定的。白起以10万之众全歼韩魏24万大军。伊阙之战争打断了韩国仅存的脊梁。
后秦昭王派军攻打韩国上党,相邦张平又献计使秦赵发生了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45万军,将赵国的脊梁又打断。为了韩国的苟延残喘,将祸水引向赵囯,而韩国却躲在背后。赵国失败后,韩国也失去了最后的屏幕。几年后,上党还是丢了,只剩下两郡土地。
秦王赢政继位后,奋六世余烈,欲统一六国,而邻近东边的韩是第一个。韩王先后派水利师郑国韩公子韩非子前往秦做间人。郑国后来投降了秦国,韩非子被赐死于秦国监狱。
韩非子死后两年,公元前230年秦国东进灭韩。韩国因时运不济,在诸国博奕中奉行以权谋治国,放弃了热血与耿直的秉性,代之的是苟活,忽视了对自身实力的熬炼,灭亡成为必然。六国之中,韩国最先灭亡,韩国的灭亡是一曲小国的悲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桓温是什么结局最终落得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