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打仗粮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打仗粮草很重要,要不然几万或者几十万大军就要饿肚子,三国演义里不是有个曹操杀粮官的故事吗?曹操征袁术,开始打得不顺利,结果粮食还要孙策接济。孙策的粮食吃完了,曹操只好动了个歪脑筋:粮官你替我背下黑锅吧。其实曹操未必养不起这么多军队,只是曹操大本营在山东,袁术在江淮,离得太远,仗拖久了,带的粮食就会不够吃。而袁术的治理又很差劲,当地根本搞不到粮食。如果从后方运损耗又太多,本来够吃,等运到发现又不够吃了。孙策在江南,他的粮食可以很方便的供给曹操,但是孙策是真的喂不饱这么多人,于是就导致了这一悲剧。可见粮草对行军打仗之重要。
古代打仗如何运粮?
供养军队,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由当地供给粮食,这就跟在家吃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军队规模过大,地方承受不了,那就要从其他地方调派粮食到这里支援。粮食在很远的仓库里怎么办?像开头那样让士兵跑去拿?那还打不打仗了?所以这时就要征发劳役,牲畜,长途运输粮食,而劳役,牲畜吃的粮食草料也都是要算国家的,运的粮食边走边吃,这都要算到粮食的运输成本中。路上吃了两成,那运输成本就是剩下粮食的四分之一,吃了一半,那粮食价值就翻了一倍,吃的只剩一成了,那价值就10倍于初始。这些成本都要国家来承担,如果国力跟不上,很难承受大军在外长期作战。
所以古代军事家都有个共识,大军出征,能快点解决就快点解决,不能速决,那就要准备充分,一次性多带粮食,避免反复运输。
十万大军需要多少粮食?
1石=10斗=120斤,举个例子: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四月,先期到滇的舒赫德及鄂宁联合上奏,说征缅有五难。一是办马难,按满兵一万、汉兵三万出兵规模算,战马、驭马需十万匹,急切难办。二是办粮难,按四万兵、十万马算,单十个月就需兵粮四十二万石,全省仓粮也不过三十五万石,供应严重不足。三是行军难,从内地永昌到边境就路难走,边外地形更差。四是转运难,单从永昌运粮到边境,按三夫运米一石算,就需百余万人次,而如果到了境外,国人不愿意出境,境外人烟稀少,雇用役夫几乎不可能。五是气候难,水土不适,历次战事病故或因病失去战斗力者比战场死伤还多。两人最后结论就是,对缅甸战事胜算不大,不如设法招安缅甸。十个月就需要兵粮四十二万石,换算下来就是25000多吨的粮食。这还是不打仗的情况下,打起来消耗的更多。
随着双方厮杀,按理说人的确是越来越少的。但实际往往相反,因为既然没有分出胜负,那双方自然而然的会加强力量击败敌人,结果反倒导致人越打越多,消耗越来越大。打个比方吧,你平时不干活的时候,可能一日三餐就喝点稀粥都能长肉,一天可能只需要二两米。可是让你每天搬砖12个小时,你就会发现饿的特别快,没到饭点就饿的不行了,一顿吃三个馒头可能都不够。行军打仗也是这个原理,每天要不停的急行军,厮杀,追击敌军,结束战斗还得安营扎寨,这都是要消耗很大体力的,吃的少的话,连拿刀的力气都没有!更别提杀敌了。
所以说,自古农业国家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就是后勤补给能力。一旦后勤跟不上,离败仗也不远了。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会用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是指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这句话正是应用了古代打仗时的老规矩,毕竟没有粮草的话,别说打仗困难,说不定都无法支撑军队到达前线。所以我们还常常能看到一句话:?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这里所说的?钱粮?,就是指军饷和粮草。在古代,男子之所以愿意从军,就是因为军队会按时发放工资,可以让男子供养家人。因此就算身体不是特别强健的男子,也会愿意去从军,并不是为了去打仗,只是想赚钱养家罢了。
这些发放给士兵的工资,就是所谓的军饷。而且必须按时发放,不然就很容易引发兵变。毕竟你不给钱,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替你打仗呢。
而粮草,就是指粮食和草料,用来维持士兵和马匹的生命,不吃饱哪来力气打仗呢,所以粮草和军饷都同样重要。而且一旦打仗,所需的钱粮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在影视剧中,就时常可以见到,皇帝因为空库空虚、粮草不济而心急如焚的场面。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呢?不打仗的时候,士兵、马匹不也要吃饭吗,这时候怎么不见皇帝因粮草不济发愁?这就要从古代的兵役制度说起了。
比如明朝时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所谓?卫所?,就是各大小兵区的统称,大兵区大约5600人,称为?卫?,小兵区大约1128人,称为?所?,只有百余人的就叫?百户所?。
很多人都以为,在不打仗的日子里,士兵就进行每日操练,等有战事再去打仗,就是所谓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实际上,在太平日子里,士兵除了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他们还要在朝廷提供的田地里耕种,自给自足。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需要他们缴税,他们依靠自己耕种所得,来养活自己就行,所以也不需要国家提供粮草。等要打仗的时候,朝廷就会派一名?总兵官?带率领他们。战事结束后,总兵官交出兵权,大家又恢复以往的耕种生活。
明朝实行的是?兵农合一?政策,就是说?明朝的兵役制度,是将武装集团寄托于生产集团,而不是将生产集团寄托于武装集团。?在春秋时期,?兵农合一?制度表现得尤为鲜明。
后来,就有很多朝代都借鉴了这一制度。这样在和平时期,士兵就可以通过耕种自给自足,相当于普通的农民,朝廷也就没什么负担。等有战事的时候,国家又能很方便地调动他们。
那么为何打仗时,粮草会耗费巨大呢?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其一,要打仗的话,士兵必然没有时间再耕种,如此一来,国家就必须要提供粮草。打仗动不动就上万兵力,国家一时间要供养这么多人的吃喝,的确会消耗很大。
其二,最大的就是运输问题。古代山路崎岖,有时候为了不绕远路,尽快将粮草送到前线,运粮官就不得不选择走山路。但是在运送途中,必定会耗损一些粮车,粮草也会因各种原因被浪费一部分。
另外运送大量粮草,就必定要大量运送人员、马匹和粮车,除了粮车以外,人和马匹都需要吃东西。他们在途中又会消耗一部分,如此一来,本来十成的粮草,就只剩下十分之七八了。
其三,如果运送路线短的话,那么还能节省多一些。可古代打仗,大多都在国家边境地区,运送路线十分长远。这样在路中就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敌人设法毁坏,二军官中途贪污。这样下来,最后送到前线的粮草,就只有十分之三四了。
所以说,在不打仗的时候,其实国家没什么多余支出,士兵们自给自足,朝廷就不会出现粮草不济的现象。这时候朝廷就以屯粮为主,等有战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支持军队打仗。
而打仗时粮草耗费巨大,除了朝廷无条件的供给外,途中运输各种耗损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打仗时十分耗费粮草,这句话并不矛盾。
因为古代行军打仗的不定因素有很多,在我国古代有句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说粮草是一场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古代时候打仗多是长时间的,谁能熬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粮草是维持士兵打仗的关键,如果粮草不充足,士兵们饿着肚子,就没力气打仗,军心不稳不可能会打出胜仗。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科技很不发达,所以,战争爆发时期,就会从各地运输粮食送往前线支援,但是在运输粮草的过程中,需要人员护送,这些护送队伍也肯定会消耗粮草,在大批量的运输时,护送人员也会增加,继而这一路下来消耗的粮草也就非常多,到了前线估计就没剩多少了,比如说秦始皇时期,给盖长城前线的工人送粮草时候,从洛阳地区运出30石粮食,只有1石才粮食送到了地方,剩下的29石全部在路上被送粮食的人消耗了。
所以说如果要发起一场战争,必须要先预判战争的持续事件,还要根据出动军队的规模计算需要的粮草总数,万一战事边长还得不断补充粮草。,一旦遇到长期作战的话,这个数字肯定是十分庞大的,一支四万人的部队,十个月就需要粮食四十二万石,约合现在的两万五千吨,战争耗粮是巨大的。战士们每天浴血奋战,肯定是非常劳累的,男兵的胃口本来就非常的大,所以打仗真的是非常的耗粮,缺粮是万万不可的。
0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森林中的远征》
粮草一直是战争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近代战争,粮草不仅仅是刚需,而且粮草的供应能力还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这点在古代战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古代的战争武器基本上都为冷兵器,所以他们的进攻效率低,这也意味着双方对峙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
所以古代经常会有围而不攻,靠着充沛的粮草供应取胜的战例,其中以长平之战最为出名。今天我们通过长平之战来谈谈,为何古代开战之后容易出现粮草供应不足的问题。
长平之战其实就是秦国和赵国为了争一个上党郡引起的大战,这次大战是赵国和秦国举国之力支持的一场大战,所以打的不仅仅是两军对垒,而且还是两国之间的外交,国力等各个方面的较量。
02
这场战斗经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王龁大战廉颇。廉颇比较老辣,观察了一下地形,决定全力防守。王龁一时半会根本拿不下廉颇,只能干着急。两军对峙阶段,烧的就是国家的钱粮,这个时候就不再是谁打架得更厉害,而是谁国力更加强盛,或者能够用啥外交手段改变战局。没过多久,赵王绷不住了,决定让赵括上,目的就是要主动出击,成也好败也好,一定要打出个结果来,否则自己就会被拖死。
结果不加赘述,赵国换上赵括决一死战,秦国换上战神白起誓要彻底击垮赵国。赵括哪儿是白起的对手,很快就被白起围住。围住之后赵军最大的问题便是粮草供给问题了,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赵军最后营中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其实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是有存粮的,要是打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大多数情况还是能够应对的。但是为何开战没有多久粮草就会出现供应不足,按理说存粮没有了可以继续像百姓征讨。
03
第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兵并不是职业兵,有战事的时候他们是士兵,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是普通的农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像长平之战这样对峙超久的战役,国内的农民都被征调往前线了,地里的庄稼早就被荒废了。所以即使国家想要征讨,也都会出现无粮可征的局面。
第二个原因运输效率低。古代的运输大多靠牛车或者马车,一车车慢慢拉,而且拉的途中多多少少会遇到敌军的偷袭,而且粮道都是比较固定的。像长平之战,白起就是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运输效率低的同时又容易遇到敌军偷袭,所以前方的粮食很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古代战争十分注重粮草的运输以及保护,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会出现粮草供应不足的情况。由此可见,古代两军交战,粮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