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酒局上都有哪些武将,后来他们怎样了,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九日晚,太祖赵匡胤为避免“陈桥兵变”的重演,以宴请为名,解除了一批高级军官的兵权,树立了和平集权的典型范例。后来,“杯酒释兵权”成了轻易掌握权力的代名词。这一事件既奠定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现象,也影响了那些解职武将的命运。
上图_ 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赵匡胤
谁参加了酒局?
最早记载“杯酒释兵权”的文献是北宋丁谓的《丁晋公谈录》和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前者记录了罢免石守信、王审琦二人的兵权,未见有宴请情节。后者说的是赵匡胤在石、王和其他武将“道旧相乐”后,免去了他们的军职。时隔半个世纪,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详细描述石、王等人参加酒宴后,“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
南宋史学家李焘在编写《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专门作注考证。他以《涑水记闻》为基础,“稍增益以丁谓《谈录》”,并且订正了司马光有关“皆以散官就第”的错误,确定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四人参加酒宴。李焘的观点有理有据,过程严密,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认可。
石守信
石守信(928年—984年),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他和赵匡胤同为“义社十兄弟”成员,在北周和北宋初年颇有战功。“杯酒释兵权”之后,“以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和其他三人的改任外地不同,“独守信兼侍卫都指挥使如故,其实兵权不在也”。次年九月,石守信识趣地上表请辞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要求专任天平军节度使,获得批准。
石守信深谙“杯酒释兵权”的奥义,在十七年的节度使任上, “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太宗即位后,石守信获得了中书令的荣誉职务,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六月,57岁的石守信辞世。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石保兴幼年对时事“应答明白”,得到赵匡胤赏识。成年后,他在与西夏、辽国和平叛作战中,屡立战功,官至澶州防御使,封西平郡公,“累财钜万”,58岁时去世。次子石保吉“姿貌环硕,颇有武干”,“ 性尤骄倨”,娶了赵匡胤的次女延庆公主为妻,“家中多财,所在有邸舍、别墅,虽馔品亦饰以彩缋”。石守信的曾孙石端后来娶了宋哲宗赵煦次女德康公主。可见,石氏一家在北宋倍受恩宠。
上图_ 高怀德 墓
高怀德
高怀德(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是后唐名将高思继之孙,“忠厚倜傥,有武勇”,可谓将门小鲜肉。后晋开运初年(公元944年),年仅20岁的高怀德随父亲高行周抵御辽国,晋军在戚城陷入辽兵重围,高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而出”,一战成名,倍受瞩目。
高怀德在“陈桥兵变”中拥戴有功,“拜殿前副都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不久,他娶了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为妻。离任军职后,高怀德出任归德节度使,“太宗即位,加兼侍中,又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七月,高怀德病逝,朝廷“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和石守信敛财不同,高怀德“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在北宋,高家将才辈出,家族中五代七人因功封王,七代三十多人拜将。此外,高家女子也表现不俗,宋英宗赵曙的皇后高滔滔,在英宗死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有“女中尧舜”的美誉。《宋史》作者脱脱评价高怀德,表面上“怀德之驰逐败度”,实际上“使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以遗其子孙”,一语中的,恰如其分。
王审琦
王审琦(925年—974年),字仲宝,河南洛阳人。他“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曾是后周太祖郭威麾下大将,与赵匡胤等关系亲密,结成了“义社十兄弟”。建宋之后,因有“翊戴之勋”,出任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王审琦在解除兵权后,改任忠正节度使。
担任地方官期间,王审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五十岁时,暴病而亡。赵匡胤“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他的长子王承衍娶了赵匡胤的嫡长女昭庆公主,官至河中尹、护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两家结为亲家,关系更加紧密。仁宗景佑年间,王审琦曾孙王克臣官至龙图阁学士、太中大夫。玄孙王师约娶了神宗的徐国公主,王审琦放下兵权后,赵匡胤兑现承诺,保证了王家殊勋荣耀的传承。
张令铎
张令铎(911—970),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他“少以勇力隶军伍”,戎马生涯贯穿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四个朝代。后周时期,张令铎跟随郭威和柴荣南征北战,战力非凡。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张令铎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高怀德分掌侍卫亲军的马、步军。
“陈桥兵变”中,他的功绩仅次于高怀德,具体行动未见史籍记载。不过,高怀德在事件中伴随赵匡胤左右,由此断定,掌握侍卫步兵的张令铎应该也在赵匡胤身边。凭借这一表现,北宋初年,“张令铎自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成为侍卫亲军的二号人物。
和其他三人解除军职的待遇一样,那些酒局之后,“侍卫都虞侯、镇安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赵匡胤将张令铎的三女儿许配给了弟弟秦王赵光美,受封楚国夫人。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张令铎入朝觐见期间,因病滞留开封,第二年春天,时年60岁的名将撒手人寰。他儿子张守正累官至西上阁门使,相当于宋朝的中级干部。据《宋史》记载,张令铎曾坦言:“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足见其“性仁恕”。
上图_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
宋初武将“官爵勋阶并从超等”,“意多娇蹇”,相较之下,同为开国文臣的赵普“以枢密直学士立朝”,屈居四品,不可同日而语。
赵匡胤用和平方式将资深武将调出京城,“各守外藩”。随着这些武将的退隐,赵普出任枢密使,后又“独相十年”,新生代武将在资历上无法与之抗衡。可以说,“杯酒释兵权”塑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也开创了处理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矛盾的全新思路,闪耀着理性和文明的光辉。
拥立赵匡胤的将领们最后结局都还不错。
首先说说拥戴赵匡胤称帝的功臣都有谁:李处耘、赵光义、赵普、石首信、王审琦、潘美、王彦升、陶谷、韩重赟、张琼还有几个小校罗彦瓌、王彦升等人。总的来说就是以赵普为首的几个文官和殿前司几位高级将领。
当时赵匡胤是殿前都点检,是殿前司最高指挥官,王审琦是殿前都虞候,石首信是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实际上并不被赵匡胤信任,赵匡胤出兵之前就被支走了。侍卫司李重进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他当时远在扬州,韩通是唯一一个组织抵抗的人,但是也是整个兵变唯一被清洗掉的,韩令坤、高怀德、张令铎等人虽然并没有直接支持赵匡胤,但是赵匡胤兵变之后也是拥戴方。
赵匡胤登基后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叛乱,随后便杯酒释兵权,将上述几位军中大佬,韩令坤,慕容延钊,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石首信等人夺了兵权,这几个人也乖乖到地方上养老去了,基本上都是安享晚年,其中有几位还在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历程中立下大功,比如潘美。
但是这不是重点,主要想说三个人:韩重赟、张琼、杨信。
韩重赟是赵匡胤的拥戴者,颇受赵匡胤信任,王审琦,石首信几位大佬退下来后韩重赟成了殿前都指挥使,当时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被赵匡胤撤了之后,都指挥使就成了名符其实的殿前司老大,但是仅仅因为有人造谣说韩重赟从殿前司里挑选精锐赵匡胤就要啥韩重赟,要知道韩重赟可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仅仅是因为谣言就得死。幸亏赵普说情,韩重赟才免了灭顶之灾,被外放到相州当富家翁了。
另一个张琼在杯酒释兵权后被赵匡胤提为殿前都虞候,张琼十分忠勇,曾经在战场上舍命救过赵匡胤。而且张琼这人没有心机,性情率真,性格火爆。在禁军中不容易结党。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被赵匡胤杀了。
原因就是张琼得罪了赵匡胤派来监视他的两个人,结果这两个人给张琼罗织了有的没的四条罪状,说他私养部曲,挪用公车。结果张琼被当廷打成重伤,随后在狱中自杀,死后被抄家,发现张琼家里仅有老仆十人和老母亲一人。诬陷张琼的人也仅仅是被责骂了两句。
接任张琼的人叫杨信,他为了不重蹈韩重赟张琼的覆辙,装哑巴,装了十二年。临死的时候才敢说话。
看看,都说赵匡胤善待功臣,但是一但有人有一点点不轨,不论真假,都得死。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自古以来,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君主几乎都会在大功告成后着手清理与自己共同创业的功勋大臣。举例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成功复仇后就"狡兔死,走狗烹",将宰相文种赐死;汉朝建立后,高祖刘邦把之前分封的异姓诸侯王一个个逼反然后诛杀,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兴起"洪武四大案"让开国元勋们十不存一。
其实,帝王们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还是害怕功臣们仗着功劳不服管束,甚至暗生逆反之心。而和刘邦、朱元璋等手段残忍直接的人相比,宋太祖赵匡胤就要好上不少,他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是找来功臣们饮酒,在酒宴上暗示和引导他们主动交出兵权,最终平稳完成了权力交接。
那么,赵匡胤的这招"杯酒释兵权"到底释了哪些人的兵权,这些大臣交出权力后真的就平安无事,安享晚年了吗?
当年,赵匡胤是后周世宗柴荣信任的大将,并在其病危时被封为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柴荣英年早逝后,赵匡胤得到满朝文武的信赖,被太后和幼帝委派北上抵挡据说大举来犯的契丹、北汉联军。
结果,行至陈桥,赵匡胤在部下们的拥护下黄袍加身,随后率军返回都城开封,将后周取而代之,成为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宋朝建立后,忠于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叛乱,赵匡胤将他们平定后,开始愈发担心自己的部下也会像他们一样拥兵自重,最终甚至与自己反目。另外,当时宰相赵普也多次进谏请求赵匡胤把率领禁军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分配到其它职位,并表示这并非是害怕他们不忠诚,而是因为他们的统御能力并不算杰出,所以可能会被部下们强行拥立,如同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故事。
有了赵普的这番话,赵匡胤更加坚定了剥夺武将们兵权的信念,于是他便挑了一个晚上把石守信等人留在宫中饮酒。三巡酒过,赵匡胤忽然故作感叹,表示如今当了天子还不如当年当将军自在舒适。众将一听皇帝话里有话,便纷纷顿首表示自己绝无二心,不过,赵匡胤却说你们忠诚,难保你们的部下不会心怀异志,到时候给你们黄袍加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见皇上话说到这份上了,这些行伍出身的大老粗纷纷"顿首涕泣",请求他指条明路。这下,赵匡胤才表示不如你们交出兵权,各自前往外地,然后"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这样一来,君臣之间也能互不猜疑,各自安好。第二天,众将纷纷上书表示生病,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杯酒释兵权就这样圆满结束了。
至于到底是哪些人被夺了兵权,虽然史书里没有直接写当日赴宴时分别有谁,只说是"守信等",也就是石守信等人。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赵匡胤收回兵权后的封官得出答案。史载,赵匡胤"以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皆罢军职。"也就是说,当晚赴宴并交出兵权的主要就是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四人。
那么,我们就再来看看这四人的下场。首先,我们说最为赵匡胤器重和信任的石守信,他被外派到了天平军,其治所大概在今山东东平县一带。据史书记载,石守信在这里一待就是十七年,而且他不闻军政大事,专心聚敛财富,以至于"积财巨万"。太宗之时,石守信被再度起用,但没能在战场上取胜,最终于五十七岁时去世,被追封为武威郡王。
高怀德被派到归德军,其治所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他也在太宗时被起用,参与了灭亡北汉的军事行动。太平兴国七年(982),高怀德去世,巧合的是,他和石守信一样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被朝廷追封为渤海郡王。王审琦被封到了忠正军,其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一带,开宝七年(974),他暴病去世,赵匡胤封其为琅琊郡王,后又改封秦王。
张令铎被封到了镇宁军,也就是今河南濮阳县一带,他在那里待了八年,并于开宝二年(969)入朝觐见时染病,不久后病逝在京城,享年六十岁。总的来说,杯酒释兵权的酒局上有着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四位武将,他们最终都算是得以善终,这要比汉朝、明朝的开国功臣好上许多。
宋太祖赵匡胤?杯释兵权?时,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武将都是在场上的。他们四人的地位在军中都是极高的,手中握有的兵权也是颇高的,所以也不怪宋太祖赵匡胤会释了他们的兵权,毕竟是位高权重之人,在军中也有着一定的威信,对他是有威胁的,所以索性就把他们的兵权全都释了。
一、他们四人与宋太祖的关系他们四个人有石守信还有王审琦二人都与赵匡胤是?义社十兄弟?成员,关系自然是不用说的,虽然不是与赵匡胤好到什么都可以做的份上,但是关系可以说是还不错的,至少赵匡胤对他们的态度是好的,就算是让他们二人没有做武将也是做了文官的,还有便是高怀德与张令铎,他们两人与赵匡胤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不错的,至少赵匡胤没有亏待他们,待遇都是与石守信两人差不多的,作为一个帝王来说,还可以去信任他们,这也是他们自己的一份独特的一种关系。
二、四人的准备若是没有察觉到宋太祖的意图,他们四个人也不会做到如今的位置上了,在赵匡胤想要释他们的兵权的时候想必他们四个人就已经察觉了,不然也不会那么从容的就把兵权舍弃了,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四个人并没有对宋太祖有什么不诚的意图,高怀德也是做了准备的,揽了许多的财务,应该是为了日后丢了官职所做准备。不然也不会如此的大量揽财。
宋太祖不信任他们那么他们便交出了兵权而且他们的关系还是好的,要不然宋太祖也不会给他们如此般的职务,从这里也是可以看出来当初的宴会之上是有他们四个人在场的,不让他们也不会从武将转为文官了,能得一个帝王如此的态度他们还是很不错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6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