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蜀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除了一个姜维之外,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人才呢?在真正的历史上,蜀汉晚期的人才危机要比《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更加严重,在刘备去世的时候,蜀汉就已经没有多少“人才”了。诸葛亮时期只提拔过马谡一个人才,马谡在被提拔后不久,便因为战败被诸葛亮杀死。除了马谡之外,蜀汉年轻一代的人才就只剩下了魏国的降将姜维。
诸葛亮北伐时期几乎武将可用,《三国演义》中的关兴、张苞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真正跟随诸葛亮进行北伐的大将只有赵云和魏延。赵云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不久便去世了,赵云去世后,蜀汉的名将只剩下了魏延一个人。刘备一向有仁义的好名声,诸葛亮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蜀汉出现人才危机呢?
蜀汉出现人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蜀汉的先天条件不足,东汉时期的主要人才都聚集在关中地区。而关中地区恰好是曹魏的领地,所以曹魏从建立一直到灭亡,从来都没有缺少过人才。蜀汉占领的巴蜀地区属于偏远荒凉之地,人口数量还不到曹魏的1/5,人才数量更是要远远逊于曹魏。
除了蜀汉的先天条件不足外,刘备和诸葛亮在任用人才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蜀汉是三国中最注重门第出身的一个政权,蜀汉的大部分官员都是士族出身。刘备一直偏向士族,赵云跟随刘备二十多年,还不如马超的官职高。许靖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小人,刘备却让他做了三公。到了蜀汉灭亡的时候,蜀汉的官员只有两种出身,一种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将领,还有一种是蜀汉早期大臣的后代。
蜀汉朝廷的这种任用官员的模式,注定了蜀汉无法获得大量的人才。虽然曹魏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也注重门第出身,但是曹操曾经提出过“唯贤是举”的口号,招纳了大量出身不高,但是能力较强的人才。实际上东汉时期的士族基本都生活在曹魏境内,即使曹魏像蜀汉一样选拔人才,也能够获得大量的人才供给。
东吴选拔人才的方式和蜀汉相似,但是东吴选拔的人才都是江东当地的士族,可供选择的人数非常的可观。而蜀汉境内的士族人数本身就少,蜀汉的士族还分为了三个派系。蜀汉的士族分为东州集团、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刘备最器重的就是荆州集团,诸葛亮也属于荆州集团中的成员,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都是受打击的对象。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人数众多,却始终没有受到过重用,蜀汉的诸葛亮、蒋琬、费祎全都是荆州集团的人,益州本土的官员很少能够进入中枢机构。
蜀汉境内的益州士族对蜀汉政权并没有任何好感,到了蜀汉快要灭亡的时候,益州集团和东洲集团纷纷劝说刘禅投降,不愿意为蜀汉卖命。而在蜀汉灭亡的时候,由于荆州集团的第二代人不给力,蜀汉的三名主要将领张翼、廖化、姜维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蜀汉的年轻将领基本都是跟随刘备创业的那些人的后代。蜀汉十多次北伐不能成功,最终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同蜀汉选拔人才制度的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这个原因多方面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落,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老将的逐渐老去,而新人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当然和诸葛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第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之前刘备麾下很多大家都是从荆州一起陪着刘备打天下一路走过来的,并不是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多强。捡现成的大家都会,所以前期的人看起来是人才济济,实际上人才的累积并不稳定。这批现成的人,老去或者战死了,蜀国就没有太好的人才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本身刘备立国的的地方就蜀地,说白了也不过就是现在的成都一带,土地贫瘠几乎没有平原,多山,人口更是稀少。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蜀国后期没有人才了,连人都没有,哪会有什么人才?人才的出现是要有人数作为底线的。这个原因也是自然因素,不是人为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诸葛亮的自己的原因了。很多人说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但是这个是好听的说法,实际上说白了也就是不愿意放权,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己累,也没有办法锻炼新人,慢慢的原来的积累用光了,就也没有人才用了。
所以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多方面的,以上就是我认为蜀国后期人才不够用的主要原因。
这个一句两句是说不明白的,原因有不少,。
1,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在董允蒋琬费祎等人相继去世后,姜维长期带兵在外,内部政治极为混乱,没人能管住刘禅了,刘禅也是在这时放纵自己,变得昏庸无道,周围基本是一群小人,就像你小时候,如果身边有一个同学天天约你去网吧玩,你肯定会完的,因为逐渐放纵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控欲,你的父母就会阻止你多玩,所以你才能健康成长。早期刘禅身边有几个这样权力大的人,但他们都相继去世后,无人管住刘禅了,身边越来越多的小人,所以他逐渐听小人,远贤臣。贤臣就越来越不敢在蜀国仕官了,因为很容易惹到那些刘禅亲近的小人。
2,内部政治矛盾化,尤其是益州原势力和刘备带来的外来势力的争斗,虽然刘备等人为了笼络人心也用过益州人,但基本都是一些闲职,比如:吴懿,霍俊,张翼,张嶷等。刘备还为了拉拢益州派,还娶了吴懿的妹妹。但在蜀汉后期,由于外来派的人才逐渐凋零,益州派逐渐强大,和外来派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大家一门心思想把对方搞下来,尤其是夹在中间的西凉派姜维,他们任何派系都不属于,都想一个劲把姜维拉下来,没人把心思放在救国上。
3,如同下面所说的诸葛亮的专制制度,他只任用自己信任的人,重用荆襄派,你也可以看到,在蜀汉后期朝廷基本都是荆襄派或荆襄派嫡系的天下,造成益州派的人心远离,在最后一战益州派大家都不想为蜀汉拼死一战,于是都劝投降,其实蜀国那战并不会输的,因为敌方大部队在前线被姜维耗着在,而邓艾所率领的不过是一只偷袭部队,人不多,因为人多还怎么偷袭?完全可以等姜维带人回来围剿邓艾,说不定还可以拿下他的头,但大家就是都劝降,后主也没办法。
4,蜀汉偏远贫乏闭塞,人本身也少,出现人才概率就比另外两国低,无用武之地,因为蜀国是个必亡的国家,就算你站出来独当一面,别人也只会把亡国的过错怪在你身上,就像姜维,独当一面,支撑蜀国那么多年,历史上一直在喷他,大多都是对他的喷,赞扬的很多都是蜀国当代的人。谁敢不怕遗臭万年随便站出来?
5,如上面所说,蜀国贫乏,尤其在关羽丢了荆州那么重要的地方,先帝指挥的夷陵之战,一败涂地,把家境败光了,把烂摊子留给他儿子和诸葛亮等人去世了,家里不剩什么了,大家的待遇肯定不如魏和吴,况且根本打不赢强大的魏,参军从政几乎等于白送命,谁愿意?那样还不如跑到魏国或者吴国当官,待遇也好。
6,三国形成时汉代早以过去,已经没有威望.蜀汉早期打出的光复汉室的旗号已经没了号召力了,因为大家一直看不到光复,渐渐疲惰了。这个旗号已经毫无影响力了。
基本就是这些原因吧
看过三国的朋友想必能够发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蜀汉自从关羽张飞那批五虎上将离世之后就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特别当诸葛亮这棵参天大树 历史 之后直接人才断层,以至于后来姜维北伐的时候想找个先锋都找不到,只能安排已经七十高龄的老将廖化做先锋,还被敌军嘲笑。
严格来说蜀汉最巅峰的时候实力远超东吴,一度可以和曹魏争锋,所进行的人才储备其实也足够多。但实际上造成这个原因除了蜀汉面临地域收缩的现实问题外,蜀汉的实际操盘手诸葛亮也有一定的责任。
刘备初到荆州时仅仅有一个左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兵马不到3000人,武器装备都不精良。刘表需要刘备的军事能力守护荆州,但也忌惮刘备会夺权,于是把他安顿在新野城,为他提供钱粮兵马,让他守护荆州的北大门。刘备知道刘表的意思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在屋檐下。
后来刘备遇到了刘封,那个时期刘封还叫做寇封,他是荆州名门望族寇家的公子,背后所代表的是荆州的士族群体。寇封年少习武励志要成为一名将军,得知刘备暂居荆州后前来投诚。刘备知道寇封的政治身份,特意提出收养他为义子,以后要把衣钵传给他,目的是要对荆州士族释放善意换取他们的支持。寇封他家人以及荆州士族让他同意这份交换,于是寇封改名刘封,正式成为刘备集团的继承人。
刘封因为出身好起步高,他并没有很多世家子弟的浮夸之气,在集团内经常向关羽、张飞、赵云等军中宿将请教军事,而且每逢作战必身先士卒。赤壁之战后刘封跟随刘备收复荆南四郡,刘备入蜀时刘封作为先锋攻城拔寨,汉中之战时依旧跟随刘备驻扎在前线,用一场又一场胜仗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刘备称汉中王后刘封被任命为副军将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蜀汉少壮派将领第一人。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封驻扎在上庸的兵马并不多,在宛城徐晃等人的威慑下不敢支援关羽以至于关羽被擒杀。这件事刘封虽然有一定的责任但却不是主要责任人,知道全过程的刘备也并没有打算怪罪刘封。但诸葛亮以立嗣为由,担心以后阿斗制约不了刘封将会使蜀汉内乱,建议刘备趁着这个机会处死刘封。刘备和刘封不过是政治交易,他内心也是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亲儿子阿斗,于是逼迫刘封自尽。蜀汉少壮派第一人就在上庸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李严本是益州的官员,当初刘备入蜀的时候李严就劝过刘璋不要引狼入室,免得益州会被刘备夺走。但刘璋认为刘备和自己同宗,这次入蜀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帮助自己除掉汉中张鲁,只要自己断了他的粮草,耐刘备有多大的能力都不可能拿下益州。后来刘备果然反草,用武力吞并益州部将杨怀、高沛的两万兵马再加上自己的从荆州调遣援军支援,最终占据益州。
战后刘备认为李严是个人才很有洞察力,不仅没有处决李严,反而还重用他。汉中之战时李严和赵云、黄忠等大将组团,多次供给曹魏的水寨和营房,出色的指挥能力让赵云黄忠高看。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又调李严回益州与诸葛亮一起处理政务,李严同样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可以说是一个出将入相的人物。
刘备临终前不仅和诸葛亮托孤,当时李严也在场,刘备把阿斗和政权教给诸葛亮,但却把军事指挥权教给李严,可以说李严和诸葛亮是同一级别的托孤大臣。用李严还制衡诸葛亮,可以知道他的能力有多强。而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实际统治者不允许有任何人干预自己的事,掌权后以南征为由夺了李严的军权,在北伐期间不仅没有带上李严还让他负责押送军粮。李严知道诸葛亮对自己的用意但他却反抗不了,最后因为缓送军粮延误战机被诸葛亮撤职,下野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魏延原本是荆州的将军,尽管多次获得战功,但因为没有强硬的背景一直被排挤,只能做一个长沙的守将。赤壁之战后刘备攻略长沙,魏延认为刘备后续将会统治荆州,于是在作战时挟持长沙太守并献城投降。当时诸葛亮认为魏延是个反骨小人,这次会卖主求荣,以后同样会这么做,建议刘备杀了他。但刘备认为魏延有才能而且看得清形势,不仅没有采纳诸葛亮的意见,而且还重用魏延。
在攻略益州时魏延身先士卒,凭借凶悍勇猛的作战风格杀的益州将士毫无战意,独自攻下了益州很多个重要关卡。汉中之战时跟随刘备一起奋战在阳平关,掩护刘备走小道迂回定军山,夏侯渊被斩首后还跟随刘备一起扩大战果追击曹军残兵。刘备十分欣赏魏延的勇猛,当所有人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时刘备却将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魏延,魏延对刘备承诺只要他还在敌人就不能踏入汉中半步。后来魏延经营汉中十余年,期间曹魏多次攻城都铩羽而归,可见魏延的能力。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魏延还提出了奇袭长安的计划,但诸葛亮认为太冒险没有采纳。诸葛亮临终前部署撤军,不仅没有把军权交给彼时军队最有威望的魏延,反而还留下他断后,拿他吸引曹魏的主力为蜀军换取撤退的时间。幸好魏延机智果敢成功脱身,但战后想由他主导北伐但却被掌握军权的杨仪和姜维处死。可以说魏延的不幸是诸葛亮间接造成的,至此蜀汉再也没有能够正面硬刚曹魏的将领。
诸葛亮天纵英才的确不假,还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水镜先生就认为谁能得到他就能够安定天下,所以授予他"卧龙"这个称呼。后来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诸葛亮为他制定战略规划,为他筹备兵马粮草,刘备死后还带着蜀汉继续前进,可以说劳苦功高。
但一个国家想要长远发展不单单只能依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集合大部分人的力量才行。诸葛亮直接或者间接处死的大将对于蜀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损失,假如这些人还在的话,蜀汉后期将无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6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