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诗鬼”李贺一辈子都不能参加考试,背后什么原因

众妙之门 2023-06-25 06:31:12

诗鬼”李贺一辈子都不能参加考试,背后什么原因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贺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词大意:

作为一个堂堂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能带上武器,去收复被藩镇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请大家登上凌烟阁,到哪里去看一看,在这里供奉的功臣,又有哪一个是书生出生,而被封为食邑万户列侯的?

这首诗中提到的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为朝廷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所建的一座功勋楼,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玄武门事件”中力保自己的功臣爱将。

凌烟阁始建于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二月)。

当时在阁内共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都是按1:1的比例作的画的,绘画的是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题字的也是个名书法家褚遂良。

功勋楼建成后,李世民经常到这里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些功臣,都是当年跟随秦王李世民打天下、或者在贞观年间做出重要贡献的功臣,并不是唐朝的开国功臣。

唐朝的开国元勋共有一十七位,那是随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打天下的,当然其中也包括秦王李世民,这十七位分别是:

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李贺生于公元790年(唐德宗贞元六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河南省宜阳县)人, 是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南园》诗的时候,是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夏之交,时年22岁。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此诗呢?正是他人生不得意,苦闷和彷徨的时候发的牢骚之语。

李贺少时聪慧,七岁时就因写诗而名动京城。后来他的诗名传到文坛领袖韩愈那里,他有些怀疑,就和皇甫湜议论说:“要是说古人有这样的神童,那还罢了;当世能有这样的神童,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于是二人要亲自去考察考察,看传言是否属实。

倒得李府,见李贺还是个小屁孩,俩人抱着怀疑的态度给他出题,进行现场考试,谁知李贺见到大文豪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后,根据他们的出题,挥毫写下名作《高轩过》。

这首诗构思精巧,感情丰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二人一看,立刻当面夸赞道:“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

由于文坛领袖的点评,李贺的诗名从此传遍天下。二人在离开时,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

公元807(宪宗元和二年)李贺的父亲李晋肃逝世。

按古时候的规矩,家中父母去世,儿女要守孝三年。所以在此期间李贺就在家安心守孝,并不考虑功名,期间曾到洛阳拜访过韩愈。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李贺守孝期满,韩愈寄来书信,劝李贺考取功名,于是他便参加了当年的河南府试,取得赴长安考进士的资格。

俗话说树大招风,由于李贺在当地名声很大,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他们说李贺不能参加进士的考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有个风俗,就是避讳文化。

我国古代的避讳类型很多,有地讳、君讳、考讳、民讳、名讳、内讳、偏讳、山讳、史讳、私讳、题讳、贤讳、尊讳等。

其中“尊讳”或者“私讳”,就是要避父母和祖父母的名讳,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对方长辈之讳,否则就是失礼的表现。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因此嫉妒者放言,李贺为了避讳父亲名讳,不得参加“进士”的考试。

这本来就是牵强附会之举,但是一旦形成一股势力,就不好办了。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就是韩愈的解释也没起到作用,李贺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科举无望,加上生活的困顿,使得李贺非常的苦闷,在此情景下,李贺写了上面那首诗,借以排解心中的郁愤。

的确,进入凌烟阁的功臣里,文臣也就仅有“房谋杜断”再加上魏征寥寥几个,绝大多数都是曾经驰骋疆场,用武力来建功立业的悍将。

李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些功臣的无限敬仰之情,并且也以此自励,希望将来能和他们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

可惜时不我待,天妒英才,李贺在27岁上就英年早逝了。

纵观李贺的一生,他没有武功建树,在功名上又遭到“封杀”,只是凭着自己是皇室的宗亲,后来才做了一个从九品的任奉礼郎,这在唐朝官职中,属于最低一级了。

李贺做奉礼郎仅短短的三年,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李贺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了他的心智。俗话说“诗言志”,他凭自己的绝世才华,在诗歌方面获得了巨大的丰收,成为中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历史给他的定位,是与诗仙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之一,并被誉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我国诗坛又一位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这个成就,比起一般的“万户侯”来说,岂不是要崇高了许多?

才华出从,却因父亲名字被禁止科考的唐朝诗人,究竟是谁?

?李贺?科举制度是最早由隋炀帝开创到唐代时发展,逐渐成熟成为寒门子弟向上流通的重要通道,一般只要你身家清白有才华,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但唐朝一位大诗人却因为父亲的名字特殊,终身不能参与科举考试 。这位诗人就是于李白杜甫等其名在中唐时期享誉盛名的?诗鬼?李贺。原因是李贺的父亲名字叫李晋肃,晋和进同音。唐代应试,极重家讳。既然父亲名中有晋,于是,李贺便不能考取进士了。21岁的李贺参加河南府的乡试,凭借他的诗作一举得中,当时年轻的他意气风发,正准备大展宏图,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却被小人所伤,当时随着李贺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开始吹捧他的才气,于是就有了嫉妒他的人,在外放出流言:李贺考中进士就会是对他父亲的大不敬,再加上在中国古代对孝道看得非常的严重,任何时候都不能直接称呼父亲的名讳,所以这些嫉妒她才起的卑劣小人,就用他父亲的名字做这些文章,从而导致李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虽然李贺放弃了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还是能够当官儿的,毕竟李贺是李唐宗史,他的先祖,乃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所以他还是被别人推荐做了一个九品小官儿,但是他为官三年,一直在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升迁,那时他也已经24岁了,在他年仅27岁的一生中,他的人生已经进入了末期,于是他就有些心灰意冷,在他人生中最后的几年,他在昭义军节度使手下做幕僚工作,三年后就去世了。

正如李贺的诗中曾经写道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他根本就不会相信老天的,他的一生是悲惨的。只因父亲的名字,而一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从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能在诗中来诉说自己的壮志。

诗鬼是如何炼成的——天才诗人李贺的一生

某次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诗人大多比较短命?”

我认真想了一下,长寿的诗人其实并不少,唐朝的丘为整整活了九十六岁,他写的 《左掖梨花》 :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而号称“四明狂客的”贺知章却是越老越妖,活到了八十五岁,他的诗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

但说到短命的诗人,似乎能点出更多来:才高八斗的曹子建39岁郁郁而终,写《滕王阁序》的王勃27岁落水身亡,小清新们最爱的纳兰性德31岁饮酒过量去世,想要“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仓央嘉措更是只活到24岁。

即便到了现代,诗人们依然是英年早逝的代名词:新月诗人徐志摩34岁时丧身云端,朦胧派代表顾城37岁自缢,以梦为马的海子也在25岁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这还只是中国,如果把雪莱、拜伦、济慈、裴多菲那些外国诗人也算上,这份名单就会很长很长。如此看来,诗人还真是一份危险的职业。

天妒英才似乎是对诗人的一个魔咒,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早逝诗人,却是被称为 “诗鬼” 的李贺。这个在诗歌创作上不走寻常路的天才,基本上是把自己活活累死的。

日常的李贺是这样:骑着一匹伶仃的瘦驴,带一个身高四尺的童子,边走边搜肠刮肚,冷不丁激起一簇灵感的火花,就迫不及待地拿纸片记录下来,投进书童背着的布袋里。晚上回到家,连饭都不及吃,他就把纸片从口袋里倒出来进行整理,不写出几首佳句决不罢休。他的母亲看到那些纸条多得似雪片,心疼地说: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他写过一首 《秋来》 ,完全是惊心动魄的创作写照:

风雨如晦,促织夜啼,犹在笔耕不辍。这种用生命去写作的态度,让诗人羸弱的身体无法支撑,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李贺病殁于昌谷故居,年仅27岁。

按史书的记载,李贺祖上也曾是皇室宗亲,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困顿不堪了。大概是因为营养不良,李贺从小身材像根豆芽菜,双手修长,眉毛也跟长眉和尚似的(按相书的说法也是长寿之相啊,可见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缺乏钙铁锌硒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智商发育,七岁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了。名气大到文坛泰斗韩愈先生拉了好朋友皇甫湜亲自跑去考教他,小李贺心理素质非常过硬,见到两位大人物之后不慌不忙,深深一揖写了一首《高轩过》,用诗给二人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何况这是来自一个学龄儿童的高级马屁,韩愈和皇甫湜读毕大喜过望,纷纷点赞,当即邀请小李贺去家里做客,还表示要当他文学创作的领路人。在“文人大救星”韩退之的关照和鼓励下,少年李贺才如泉涌,写起诗来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不少首豪气干云的诗,比较著名的有这首 《雁门太守行》:

全篇满是盛唐边塞诗的雄浑风格,脑洞大开的诗人描述了一场发生在他想象之中的战斗:塞上秋色、易水残阳,金鼓红旗、白刃如霜,好不壮怀激烈!而事实上李贺一辈子都没有到过边关,更没有上过战场。完全靠脑补就可以把诗写得这么像模像样,除了说这就是天赋之外,还能如何呢?

另外还有一首我比较喜欢的五绝,只是诗名如同系列号一般缺乏辨识度,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 简单二十个字就勾勒出一派高冷肃杀的边塞风光,小李同学的想象力已经突破天际了!

未及弱冠已经名动京华,年少得志的李贺自信满满,准备去参加科举一展身手。之前他已经通过了府试,这回准备参加全国统考的进士科,只要能过就可以跨入国家公务员的行列。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刻,李贺忽然遭遇了当头一棒。我们知道天朝有一种优良的传统叫做“避讳”,如果某个字被皇帝或者自己祖宗在名字里使用过,臣民和后代就不能再用这个字了。如此牛掰的规矩很早就有了,比如汉光武帝叫刘秀,后来的人就不能再说“秀才”这个词,得改叫“茂才”;孔夫子成了圣人,他的名字也不能叫了,所有读书人遇到“丘”字时只好读作“某”。总之可以理解为皇帝、圣人、祖宗已经为他们的名字注册了专利,拥有独家使用权,任何人不得擅用,否则后果很严重。李贺如此悲催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有好事之徒拿这个大做文章,说李贺不避父名的讳跑来参加进士考试,完全是大逆不道。在可以文诛心的时代,这真是莫大的罪名。尽管韩愈挺身而出,写了篇《讳辩》来为他据理力争,但于事无补,满怀理想的李贺就以这样无厘头的理由离开了考场,终身不能再考进士。愤懑中的李贺写了一首 《出城》:

好像一只被弹弓击伤的乌鸦一样回巢,这事有多难受可想而知了。不过他并没有沉浸在伤心失意中不能自拔,不久之后强自振作,又写了一堆以系列号命名的诗。其中一首 《南园十三首·其五》 相当狂放:

王侯将相本无种,这时的李贺似乎想另辟蹊径,通过投笔从戎来建功立业。不知为何,小李同学似乎对自己的武艺有着迷之自信,在诗文中动不动就舞刀弄剑,但以他的身体状况而言,实在难以胜任这样的工作。从后面的经历来看,幸亏他没有放弃写诗的爱好跑去从军,不然我们很可能就读不到那些璀璨的诗篇了。

李贺有“诗鬼”之名,他的诗确实喜欢剑走偏锋,有着料峭奇兀的变化。世人传诵的 《李凭箜篌引》 中,他展示了如何把美妙音乐转换为瑰丽文字的神奇魔力:

唐人多雅风,不仅爱写诗、爱画画,爱蹴鞠爱舞剑,还爱好古典音乐。感谢文艺爱好者李贺,就因为他听了当时著名演奏家李凭的一场音乐会,才能把这场听觉盛宴记录下来。让我们似乎听到,不,是感受到了这场无与伦比的演奏。我一直认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这首《李凭箜篌引》堪称中国诗歌史上描写影像和声音的双璧,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竟然大量运用了“通感”这种古文中罕见的修辞手法,李长吉鬼才的名头真是名不虚传!

寂寞而又热情的诗人李贺,像流星匆匆划过唐朝诗坛的天空。也许写诗确实是伤心劳神的苦差,以至他二十七岁就耗尽了自己的生命。那个追问我诗人为何不寿的朋友,如果能看到这篇小文,也许就不会再要一个答案。同样孤独的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写于旅途中的诗作 《剑门道中遇微雨》 :

斜风细雨中瘦驴上的诗人,征尘满襟辗转江湖间的游子,这是陆游,这是李贺,这是向往着诗和远方的我们自己!

李贺为什么考进士没有中?

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原诗(节选)--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为什么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李贺少年英发,奇才横溢,自许“少年心事当拏云”(《致酒行》),“男儿屈穷心不穷”(《野歌》),“总角”之年,就得到文坛“祭酒”韩愈老先生的奖掖。然而,却怀才而不能得志,因父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按封建礼教,李贺应避讳,不得应“进士”试。尽管名倾朝野的韩愈写《讳辩》为之辩解,也无济于事。只能担任小小的专司仪礼的奉礼郎,当然难以满意,尤其使他不堪忍受的是那些达官贵人盛气凌人的“气态”。于是,三年后,诗人再也无法忍受“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赠陈商》)窝囊气,辞职回老家昌谷去了。而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他的心情更加的悲愤。为了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牢骚,他在《开愁歌》中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又在《致酒行》里写道:“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唯念寒幽坐鸣呃。”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而愤慨又能如何?最后还是难免“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人生真是无奈!

李贺的诗想象奇特,神鬼莫测,而非现实的幻想,往往能使诗境更显险怪,荒诞。其诗色彩浓重,语言极富象征性,不愧为唐诗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5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