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秦道然的故事。
无锡秦氏家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他们在明清两朝人才辈出。
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曾经是秦家的私产,这里也是康熙和乾隆两代帝王南巡的必游之地。
不过在雍正年间,秦氏家族遭遇了一场劫难,寄畅园一度被充公。而秦道然正是这场劫难的亲历者,他不但深受牢狱之苦,甚至被雍正诬陷为秦桧后裔。
康熙巡幸寄畅园,道然奉旨进京
秦道然是秦德藻的长孙,他的入仕之路并不顺利,虽然16岁就当上秀才,但是直到52岁才考中进士,这是因为他曾经十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白白耽误了三十年。
不过在46岁那年,秦道然有幸被第四次南巡的康熙看中,提前获得进京任事的机会,成为皇九子胤禟的老师。
康熙四十八年,金榜题名的秦道然正式成为朝廷的官员,同时又当上了固山贝子胤禟府邸的管领,可谓是风光得意。
然而随着康熙的驾崩,秦道然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
雍正登基后,不断打击迫害与之争夺皇位的兄弟们,胤禟作为胤禩、胤禵的拥护者,最终落得被削除宗籍、改名为塞思黑的下场,于雍正四年丢掉性命。
而秦道然作为胤禟贝子府的管领,自然无法独善其身。雍正将其革职下狱,命他缴纳十万两银子充作军费,没收了寄畅园,甚至将他诬陷为秦桧的后裔。
雍正上位成罪臣,无端背负骂名
雍正给秦道然安的罪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仗势作恶,家产饶裕”,另一个是“实系桧之后裔”。不过事实证明,雍正对秦道然的指控完全是诬陷。
据两江总督查弼纳清查,秦道然的私有财产不过仅值一万零三百多两。由此可见,秦道然并非那种仗势欺人大奸大恶之人。
雍正五年六月十六日谕:现今秦道然实系桧之后裔,众所共知,伊则回护支吾不以为祖,此则恶人之报昭昭不爽甚于国法者也。
至于从秦观后人变成秦桧后裔,也完全是子虚乌有。因为这种说法始见于《雍正朱批谕旨》,后来又被道光年间的梁绍壬以讹传讹,才留下这样的谣言。
想当初,康熙让秦道然进京给儿子胤禟当老师,也是看他是秦观后人又有些学问。雍正为了一己私利,无端诬陷秦道然和无锡秦氏家族,岂不是连康熙也一块抹黑了。
再者,南宋大奸臣秦桧也没有亲生子,只是将内兄的私生子秦熺认作养子。秦熺虽然有三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孙辈(秦钜),而秦钜和两个儿子后来均自杀殉国。所以,秦桧一脉自南宋嘉定十四年就彻底绝后了。
儿子登科上疏言,牢狱之灾方免
秦道然在牢里一待就是九年,直到乾隆元年才重获自由。
当时新晋探花郎秦蕙田不忍老父在狱中受苦,言辞恳切上书愿代父赎罪,乾隆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不但释放了秦道然,还将寄畅园归还给秦家。
《清史稿》:伏惟皇上矜慎庶狱,一线可原,概予宽释。当此圣明孝治天下,惟有乞恩,匄臣父八十垂死之年,得以终老牖下。臣原夺职效奔走以赎父罪。
秦道然遭遇过不幸,但又是幸运的。他虽然身陷囹圄九年,但好在长寿,儿子又有出息,才有机会承蒙圣恩重获自由,于90岁高龄辞世。
他当时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听到乾隆皇帝这样直白的问他的祖宗是谁,秦大士只是稍微愣神了那么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于尴尬了,回答是与不是都不是好答案。
然后他用七个字化解了这个尴尬的问题,秦大士用婉转回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说出了一切。这样的答案并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是他表达的意思就是会尽心为皇帝工作。
乾隆听后就没有在询问了,因为这个答案让乾隆很高兴,再说乾隆也不是真的很在意他是不是秦桧的后人。
不过乾隆还是去查了秦大士的具体情况,发现他是秦梓这个人的后代,秦梓虽然是秦桧的兄长,但是他当官做人都是很有原则的,为了表明自己不愿意和弟弟同流合污,专门搬到了溧阳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秦大士的表现让乾隆记住了他,之后他被乾隆任命为了顺天乡试同考官了,后来还成了给皇子当老师的侍讲学士。不过他并不是很留恋官场,十几年后提前辞职回家生活了,后来转进进京给皇上太后过生日,精神很好的他拒绝了同事邀请他重新做官。
他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受到乾隆的重视和信任。
秦桧是被世人所谩骂的千古罪人,因为他当时害死了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岳飞,所以秦桧特别不招人待见,不仅是他,大家对他的愤怒都上升到了他的后人身上。所以成为秦桧的后人非常的可怜,因为会被大家骂。百姓们对秦桧的讨厌程度都到了造一座雕像来侮辱秦桧。不过即使这样,秦大夫作为秦桧的后人并没有自暴自弃,他自幼就非常的好学,能文能武,自幼努力学习,长大后赴京赶考,23岁时就考中举人,后来还高中状元。虽然他有如此学识,但是还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被很多人质疑。
就因为他是”千古罪人“秦桧的后人,在他夺得花魁后,乾隆因为他的姓氏和籍贯便被注意到。于是在秦大夫在金殿面君的时候,乾隆便问他是不是秦桧的后人,而他的回答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情商了,面对这样的质问。秦大夫不慌张地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个回答让他此后被乾隆所信任和重视,并且因为这个回答,他被当朝宣布是当朝状元。
虽然他是秦桧的后人,但是乾隆并没有不爱惜人才,乾隆多次让秦大夫成为科举的考官,由此可见对他是非常的重视的。让他一直考察人才,也许是他看到秦大夫不会因为自己的秦桧的后人而放弃,所以想让他来面试人才。虽然他是秦桧的后人,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反而因祸得福。
岳飞,一代英雄豪杰,提起他几乎是无人不知。
而和岳飞紧紧相连的是秦桧,在历史上更是臭名昭著,尽管秦桧留下的骂名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曾在南宋的山头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前前后后共为相执政19年,深得南宋最高领导者的信任。
秦桧当政有四大法宝,即割地、称臣、纳贡、求和。
南宋的江山,就这样在秦桧的手中,慢慢走向了覆灭,而在这种求和政策的驱使下,作为主战派的岳飞,自然成为了秦桧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秦桧等人的陷害下,岳飞死了,而秦桧则继续活着,让很多人无法接受的是,秦桧还得到了善终,此外,他的后人还中了清朝的状元,而当乾隆知道他的先人是秦桧时,还特意问他的祖宗是谁,那么他的后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先别急,我们说下岳飞刺字这件事。
秦桧的结局。依稀记得年少时,读岳飞背后刺字故事时产生的敬佩之情,对岳飞的敬意从那时起就深深刻在了脑海中。
直到一天,有人对我说,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时,我竟然不愿意去相信,于是就去翻阅宋朝时期相关的典籍,想要找出出处,来驳倒此人的观点,不过我失败了。
因为岳母刺字这件事,在宋人书写的文献中无任何记载,甚至是野史中也没有记载,就连岳飞的曾孙岳珂在他的《金陀革编》中也只字未提,那么岳母在岳飞背后刺字究竟来自哪呢?
来自元朝人所著的《宋史》,上面写着岳飞背后刺得是“尽忠报国”。
说到这,不少人又要反驳了,岳飞背后刺的字不是“精忠报国”吗,真相我不知道,至少元人写的《宋史》中不是,至于岳飞背后刺字这件事的真假,飞鱼暂且不论,因为无论真假,都损毁不了岳飞高大的形象。
岳飞的死和离不开“秦桧的助攻”,以至于后人提及秦桧那是一种咬牙切齿的憎恨。
按照我们渴望的情绪,秦桧的结局应该很悲惨才对,不过历史上他的结局让我们所有人都失望了,因为他得到了善终,是病死的,临死前还得到了南宋皇帝的亲切慰问,不过今天的秦桧像,却站不起来了,这或许也是后人对秦桧得到善终的“抗议”吧。
秦桧的后人秦大士。说完了秦桧,我们接着说秦桧的后人,秦桧的后人应该有很多,但是在清朝时期中了状元的则只有一个秦大士,如果在严格意义上讲,其实此人并不是秦桧的直系后人,而是旁系后人,秦大士是秦桧的哥哥秦梓的直系后人。
说到这,不少人会说,这不差不多嘛,反正和秦桧是有关系的就对了,其实这中间差的也不少,因为秦桧是陷害岳飞的佞臣,而秦梓则是地地道道的清官,为了不与秦桧同流合污,又或者为了和秦桧划清界限,秦梓全家搬迁到偏远的地方,隐居了。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不沾秦桧的光,二来也防备着万一秦桧干的坏事哪天“东窗事发”了,不至于连累到自己,不得不说,秦梓这步棋走的相当漂亮,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至少不会和现在的秦桧像一样,站都站不起来。
当然,这也是为何到了乾隆时期,秦梓这一脉还能出现一名状元的原因了。
秦大士面对乾隆的故意为难回答了什么?秦大士很优秀,很出色,拿到了状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既然得到了状元,自然要上殿经过乾隆的终极面试,不过乾隆那是带着找茬心态来问秦大士的,问题当然不简单,乾隆上来就问:朕听说,你的祖上是秦桧那个大奸臣?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秦大士的祖上那么清廉,他应该立即反驳说:不是不是,老大,您误会了,我不是秦桧的后代,我的祖宗是秦梓,虽然他们是亲兄弟,但他和秦桧不一样,嗨,不一样。
但秦大士并没有这样回答,他沉思了一会,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就回答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汝家果秦桧后人乎?”秦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
也就是这简单的七个字,让乾隆是相当地满意,以至于后面的面试问题,提都没提,就肯定了秦大士的状元地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想想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使秦大士的祖宗是秦桧,那又怎么啦,祖宗是佞臣,不一定就代表了后代也是佞臣嘛,更何况秦大士还是秦桧的旁系后人。
我们接着再来分析分析秦大士的回答,其巧妙之处在哪,首先,面对乾隆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无论秦大士直接承认或者否认,都不好。
直接承认吧,显得丢脸,自己即使中了状元,才高八斗,但有这样的祖先,总会让自己在同僚面前抬不起头,即使意见不合要打嘴仗,别人一句:秦桧的后人别说话,这就没法反驳了嘛,就像卖国贼的后人永远都抬不起头,其实是一个道理。
如果直接否认吧,自己又张不开嘴,毕竟秦桧虽然不是自己那一脉的祖宗,但和自己的祖宗也是亲兄弟,万一否认后,被皇帝查出来,那不是自己就有了欺君之罪。
所以,秦大士的这句既不否认又不承认的回答,拿捏的那是恰到好处。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句话为何乾隆十分满意。
一朝天子一朝臣,前面的部分肯定了清朝政府在中原的正统地位,你可能会说清朝本来就是正统啊,其实不然,满清入关,其实一直被中原人排斥,不然民间组织天地会倡导的”反清复明“就不会叫嚣那么多年了,虽然到了乾隆时期,这种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还是有影响的。
后半部分则表明了自己对于乾隆的忠心,意思也就是说,不管我的祖宗如何,我对大清,对皇帝,那是忠心不二的,这个回答可谓是字字珠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5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