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朝中断后都能再次中兴,后世王朝为何不能武力统一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05:30:40

汉朝中断后都能再次中兴,后世王朝为何不能武力统一

对汉朝中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华夏历史中的主要朝代里,出现过数次朝代中断又重立正统的例子,比如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那么为何只有继承西汉衣钵的东汉完成了大一统,而其余的后世王朝都是割据政权而无力统一呢?

西汉

首先,我们来看西汉末年的情况,一般来说王朝统治进入百年之后就会产生弊端,比如土地兼并、上升通道缺失等等,西汉末年也确实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出现了王莽篡位夺汉朝江山的事件。

但是王莽他老人家步子迈得太大了,在一个奴隶刚刚解放出来的朝代搞银行贷款、土地国有,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毕竟后世的王安石步子没他迈的大都搞不下去,王莽改革的下场可想而知。

王莽篡位

最后王莽新政是既得不到大地主官僚的支持,也得不到升斗小民的理解,成了天下公敌, 而这时候汉王朝好的一面又被人们想起来了,人总是记吃不记打的,最后汉室宗亲刘秀成功崛起,吸收了这一波红利,成功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

而当时为了快速的吸收红利,刘秀不得不当时的一些大官僚地主家族做出了妥协,与西汉皇家公司是由刘氏独家控股的不同,东汉皇家公司吸收了许多小股东,到最后那些小股东占得股份越来越多,以至于刘氏集团都丧失了控股权,这也是为什么东汉末年的刘备打着宗亲旗号却只能三分天下的原因,没办法,手中的资本太少了。

东汉

新崛起的东汉王朝虽然统一的进程比较慢,但是对于周边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惹不起的存在,前有西汉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后有东汉大将军窦宪勒石燕然,所以“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不是浪得虚名的。

而东晋、南宋这俩个倒霉蛋就没这么幸运了。

东晋时期本来就吃了三国时期连年征战和西晋八王之乱的暗亏,中原大地汉人数量大大减少,而胡族长期占据北方地区,一直到隋朝建立,这两百多年北方地区始终处于连绵不断的战争时期,而东晋政权虽然有心北伐,无奈先天不足,司马家从一开始就没能掌握大权,所以皇帝虽然是司马氏的,但是权臣却是几大家族轮流来,王、谢、桓等轮番上阵,最后被手握兵权的北府军将领刘裕成功夺权。

东晋

南宋比东晋还要再差一点,毕竟东晋从建立到灭亡一直是在扩张,而且最后也是被权臣篡位,国力全部接收过去的,而南宋则是直接被灭国,但是也不能一味怪南宋,毕竟它的前身北宋朝廷就先天不足,只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宋朝是中原王朝中面积最小的,而且由于赵大赵二兄弟施行“以文御武”的国策,两宋朝廷能延续三百年的国祚实属不易。

南宋

所以,还是要看前任王朝给后面留下了多少家底以及身边有没有恶邻,像西汉就属于家底足而恶邻被收拾的情况,其实唐朝的情况也差不太多,“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同一个朝代,但是唐朝毕竟没有迁都,犹如“永乐靖难”时的明朝一般,所以真正国祚中断再续立犹能雄起的也只有东汉王朝了,毕竟开国的刘秀皇帝不是一般人物。

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汉朝还能延续600年?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我国另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在他的手里,汉朝从一个被欺负的主,变成了一个顶尖高手。有人突发奇想,说汉武帝文的武的那么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反而国家更强大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汉王朝自建了开始,到昭宣中兴,西汉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遵循一个渐进式的思路,让人们得以慢慢适应,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因此没有走秦朝的老路。

汉武帝本身就是一名改革者,他对卫青说过这样的话:“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汉武帝并不是胡乱改革,而是对自己的改革有很深刻的认识,或者说他有自己的改革原则。

首先,汉朝从建立之初,就内忧外患,前有诸吕之乱,后有七国之乱,外戚和地方一直都是汉朝中央政府面临的问题,外部还有匈奴、西域、南越这些不安定因素,所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成为了西汉皇帝们的重大课题。所以汉武帝才会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汉武帝明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这些威胁。



再次,汉武帝的改革不是只为了自己在位的这几十年,而是为了子孙千秋万代,所以他说“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可见汉武帝希望自己的政策能够延续下去,我们知道,一个政权,要想保证稳定,政策的延续性是必要的,汉武帝作为改革家,考虑的不只是当下,还有未来,为大汉王朝立一个长远的规划。



再者,汉武帝对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进行了辩护,说是为了天下安宁,但是关于这场战争,早在文景时代,汉朝上下就已经达成了攻打匈奴的共识,贾谊或者晁错,都对这场注定要面对的战争,作出了规划。可是汉朝初期国家穷,官员上朝都要坐牛车,只能是暂且以和亲的方式稳住匈奴,但是到了汉武帝时代,国家富有了,兵强马壮,经济繁荣,还需要再忍耐吗?

最后,汉武帝承认自己的改革不是完美的,确实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虽然这些都迫不得已。同时也对国家造成一定损失,造成流民四起,损耗严重,户口减半,他希望后继者不要学习他这方面,避免走上秦朝的老路。



有秦朝这个前车之鉴,建立初期,贾谊等人就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创作了《过秦论》等作品,对秦朝进行系统分析,汉朝的统治者也都以此为戒,所以汉朝的纠错能力,是汉武帝折腾之后,还不会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武帝的推恩令横扫西汉诸藩,为何后世王朝不争先效仿?

因为推恩令的实施条件很复杂,是利用孝道来实施的,这也只是基于汉武帝那时候诸侯王所处的情况才能实现。而后世的王朝根本搞不了这个措施,毕竟其他的诸侯王又不是傻子。

一、推恩令的谋略骗局古时各类的智谋才有了当时国家巩固的局面,而各类的阳谋阴谋更是汇聚其中。推恩令无疑就是一个阳谋,利用当时的局势而引起了诸侯之间的纷争。推恩令就是把这个计谋给摆在明面上,诸侯当然知道这个计策,但是也不得不往下跳。因为这是利用孝道所展开的策略,还把人的弱点给算计在其中,推恩令也是有破解的办法的。但是诸侯王有那么多的妻妾,总不可能只生一个儿子吧。

二、不在明面上夺你的权力,用好听的说法让你去分家汉朝建立之后,因为分封天下,诸侯有着自己的领土还有权力,开始的时候可能因为信任关系,也就各自安好。等到老一辈的人全都去世之后,新一辈的诸侯也没那么多仁义道德,再加上又渴望权力,后来还爆发了七国之乱。虽然说汉武帝当政时期,诸侯王的力量减弱,但还是对于中央有着很大威胁。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计谋,利用孝道来设下了这一个谋略。毕竟当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讲究的就是孝道,所以推恩令就应运而出了。

三、推恩令不可复制毕竟诸侯又有很多个儿子,最后能够继承王位的也只有嫡长子,那些人又是父亲,肯定也是希望其他的孩子也能够有财产继承。就利用一视同仁的特点,压制住了嫡长子反对的意见,然后让这个方法成功实施了。其实推恩令也只是削藩的借口,后来的王朝遇到地方强大的情况,就直接开打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