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谯周为什么要劝刘禅投降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05:13:35

谯周为什么要劝刘禅投降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谯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正面的人物,例如诸葛亮、刘备等人,但同时也有一些反面人物,例如谯周。很多人提起他的时候,都不免要讽刺一番。

比如温庭筠对他的评论是:“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还有一些文人对她的评价是认为谯周怂恿了刘禅“兴榇自缚,诣军垒门”。

但事实上,这些对他的评价都是一种偏见。

谯周千里吊唁诸葛亮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的时候被刘备三顾茅庐,然后请下山帮助他完成蜀汉的大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虽然说诸葛亮最后失败了,但却赢得了后人的赞赏,谯周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从千里之外的成都,特意赶到五丈原请来吊唁诸葛亮,他也是唯一一个前来五丈原吊唁诸葛亮的蜀汉后方官员。

诸葛亮死在了前线之后,刘禅立刻命令将所有的大门关闭,禁止所有人出入。事实上他的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因为如果曹魏的司马懿确信诸葛亮死去的话,一定会攻打蜀国,所以刘禅决定将城门关闭,不让任何人知道诸葛亮去世的消息。

但谯周一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就立马出城前往五丈原给诸葛亮吊唁,由此可以看出谯周对待诸葛亮的态度。

谯周认为蜀汉弱小,对外进攻必亡

其实谯周是非常清楚蜀汉实力的,他认为,强大的曹操才是最后能够统一天下的人,但他却对诸葛亮格外称赞。

但是在后来,谯周却劝说诸葛亮所效忠的刘禅投降,因此导致了很多人对他产生偏见。

事实上,蜀国的灭亡一开始就是一个定局,这可以从《蜀道难》中发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地是一个易于防守的地方。但易于防守,也不易于进攻。刘备一旦占据了蜀国之后,出了汉中,面对的就是已经统一了中原的魏国,魏国和蜀国力量悬殊,是无法进行抗衡的。

在这种情况下,谯周写下了《仇国伦》,想要劝谏,他认为蜀国是一个小国,所以应当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到魏国出现动乱的时候,再趁机出兵,统一中原,但是这个计谋却并没有人接受。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谯周对蜀国是一种轻慢的态度,而事实证明,历史也与谯周所预言的极其相似,魏国出现了动乱,被西晋所代替了。所以说,如果当时蜀国的大臣们能够听从谯周的建议,或许就能够趁魏国动乱的时候,一统中原。

虽然说刘禅是在谯周的建议之下进行投降的,但历史事实也证明,刘禅投降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投降,使得蜀国并没有发生战乱,从而老百姓免于受苦受难,而且刘禅最终也活到了六十四岁,这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长寿的岁数了。

这也正是谯周所想得到的结果,他想保护蜀国、保护刘禅、保护天下的百姓,但他这样的做法,却也弄臭了自己的名声,使得后人都谩骂他。

但无论如何,谯周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所以也算得上是一个英雄人物。

劝刘禅投降的谯周是不是小人?为何后世对其褒贬不一?

一代君王刘禅曾经向魏国投降,而他正是接受了谯周的意见。才思敏捷的谯周也因此被人们说成小人,殊不知,正是谯周这种?小人行为?保卫了家园,为百姓们赢得了安乐的生活环境。评价谯周的人所站角度不同,不能切身感受他的难处和顾虑,因此会有人片面的称谯周是小人。谯周其实是一位英雄,不仅在危难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还能及时想出正确的策略,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蜀汉臣子。

经纶满腹,为国为民

谯周出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书香门第,虽然他自小丧父,但是父亲却影响了他的一生。他自幼便勤奋读书,长大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在诸葛亮担任丞相之时,谯周便担任劝学从事一职。而后诸葛亮与世长辞,谯周担任典学从事,帮助刘禅处理政务。谯周为刘禅尽心尽力,刘禅在位期间铺张浪费,不勤于打理朝政,谯周便经常直言上疏劝诫,奉劝刘禅谨遵刘备遗德,勤俭节约造福子民。

不顾众议,保家卫国

在刘禅面对魏国的攻打时,刘禅轻信了黄皓的言论,以为魏国军队不会进城,便没有派兵驻守城池,最后魏国却打入城池,扰乱百姓们的正常生活,百姓们都纷纷逃到山林之中避难。而魏国的军队在当时已经紧逼成都,刘禅没有了办法,只好召集群臣议事。当时谯周便提出投降的策略,暂时缓住敌军,日后再做打算。大臣们都反对谯周,认为他这样是缩头乌龟,没有骨气失掉了国家的尊严。谯周当时已经顾不了别人对他的言论,坚持让刘禅投降以保国家周全,最后刘禅听信了谯周的劝诫,蜀国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谯周在平日虽然不参与朝廷正事,但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是非常难得的忠贞之臣。对历史古人的评价,我们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多角度的去认识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而不能片面的去肯定一个人或者是否定一个人。

援军马上就到了,刘禅为什么要投降

当邓艾在绵竹歼灭诸葛瞻统帅的西蜀主力后,西蜀小朝廷万般惶恐中,开始讨论政权以及皇帝刘禅的前途。有人提出:“蜀与吴结盟,应该东下投奔孙吴。”有人则说:“西蜀南中七郡地势险绝,容易自守,应该迁都到南方去。”然而更多群臣知大势已去,六神无主,不知应该怎么办才好,只好紧闭嘴巴默不作声。北地王在这次这次朝议中说了些什么,后世已不得而知,最大的可能,就是附和群臣的动议,投降东吴或南下南中建立个流亡政府。
这时,历来不受重视的谯周(典学从事,相当于教育部长)站了出来,摆出几点不容置疑的理由加以反对:其一:自古以来,没有寄身别国做皇帝的事;今天逃到吴国去,理当臣服于吴国。其二,大能吞小,小不能吞大,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承认这一条,就知道曹魏能并吞孙吴,孙吴不能并吞曹魏。与其向小国孙吴称臣,何如向大国曹魏称臣?其三,称臣是低声下气的羞耻事情,如果臣服于东吴,之后还得再臣服曹魏,哪里还能一辱再辱,先称臣于吴,再称臣于魏!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去投降曹魏。
堵死了这条路之后,谯周又话锋一转,堵死了南下南中的另一条路:其一,如果想将国都搬迁到南中地区,就应该早有预谋早作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在那里立足。今日大敌将兵临城下,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上至朝臣士大夫,下至士兵以及普通百姓,很难说谁忠诚可靠,哪一个都靠不住。恐怕皇帝抬足出走的当天,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叛变,哪里能容你逃往南中!
老实说,蜀国的益州籍官员长期受到荆州籍官员打压排挤,对这个政权没有感情;更由于自公元211年刘备入川以来的53年中,给益州民众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同益州民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谯周等益州籍官员,有十足理由对这个割据政权厌恶鄙视和诅咒,一旦有机会,自然要促其咽气蹬腿。谯周的这番廷对,很难排除感情因素。但是这番廷对义正词严、说理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众人虽已没有了还手之力,又担心地说:“今邓艾即将兵临成都,(破城灭国即在眼前),如果他不肯受降,给我们体面的下台机会,那时咋办?”
谯周分析说:“方今东吴还没有臣服曹魏,形势决定曹魏不得不接受西蜀的开城投降。受降之后,还不得不给以礼遇。”大概看到刘禅的犹豫不决,谯周进而拍胸脯说:“陛下降魏后,假若曹魏不裂土封您,我则请求身往京都,以大义力争。”
这时,其他大臣已没有了反对的理由,可是刘禅还处在犹豫之中,谯周上书劝说道:“第一,南方僻远荒蛮之地,民众还没有归化,平常虽然并不曾向政府纳贡,还多次反叛朝廷。诸葛亮南征时以兵锋相逼,南人兵败势穷才勉强服从,但对缴纳贡赋和征取兵员一直都心怀不满,说实话,这是一批异己力量,盼望国家灭亡的群体。今在走途无路中前往南中,想以此地为依凭,恐必然再一次反叛。第二,曹魏大兵这次汹涌澎拜地奔向成都,不单是要取西蜀,必然有后续动作。假如朝廷奔向南方,曹魏大兵必然会乘势追击。第三,假如陛下奔到南中,外要全力拒敌,内要须供应服饰,陛下无法从他处获取费用,必然要对南中民众扩大征收,扩大征收则是促其迅速反叛。第四……今陛下南行,益州各地官民不肯被其父母,也不肯离乡背井,逃往或反叛必然加速。我望陛下早作决断投降曹魏们还可以获得爵位土地,别弄到南下后势穷力蹙再去投降,那是祸患就严重了。”
北地王刘谌将祖父刘备巧取豪夺的益州政权视之为一家私有,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后,在万般无奈和歇斯底里的交织中,回家凶残地杀害了妻子然后自杀,带着绝望给西蜀割据政权做了殉葬品。
儿子刘谌的自杀并没有给他带来一线希望,更没有对西蜀官兵产生气吞山河的精神激励,
摆在刘禅面前的可走之路,除过投降已没有其它选项,遂在一番准备后,刘禅自缚,并让人抬着棺材,开城向邓艾投降,从此结束了刘氏父子自公元208年以来53年的军阀割据。

司马炎对力劝刘禅投降的谯周,是怎么安置的?

晚年被司马炎故意调任,结局凄凉。

一般读者对谯周此人,都是知之甚少的,远不及诸葛亮,周瑜等人的声望。而他闻名于世的事件是由于他在蜀汉存亡之际,力劝后主投降,让邓艾兵不血刃的夺得成都画上圆满的句号。

谯周作为地地道道的蜀地人,一直是没啥太大的影响力,他本人最高也只不过混了一个光禄大夫,还没什么实权。作为本地的大儒,却落得如此田地,应该也是积怨很久了,蜀汉政权一直一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益州集团与刘备所带来的荆州集团的交锋,不过结果大家都明了。

所以谯周这一批人是憋屈的很,自己打心眼里瞧不起蜀汉这种小朝廷,梦想着是到曹魏集团里面做个一官半职的,那才有面子。所以真的到了邓艾带着大军杀向成都,谯周这些人指不定高兴成啥样呢,你刘禅爱咋地咋地,先给我投降。

谯周也不知道有没有打什么如意算盘,他自己是蜀地人,还是当地的儒学大家,更不要说手底下一大批的学生门客,所以他在蜀地的威望大家可想而知,司马昭也深谙其中的关联,所以直接将谯周封侯。

但司马炎即位后,事情变得与众不同了:司马炎本来是着手伐吴之事,但是还得考虑到蜀地的情况,以免到时候生乱,腹背受敌。而谯周当时在蜀地的威望足已赶上另一个刘禅了,所以司马炎出此考虑,将他调任洛阳。此时的谯周以年过古稀,再加上在蜀都生活了一辈子,突然换一个环境,不久便客死他乡,甚是悲凉凄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3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