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名臣李严的故事是怎样的历史上是如何评价李严的

众妙之门 2023-06-25 03:56:59

三国名臣李严的故事是怎样的历史上是如何评价李严的

李严的故事是怎样的?李严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李严?这就为你介绍:

李严生平简介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的故事

一、早期经历

李严年轻时为郡中专职吏员,以才干知名。荆州牧刘表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正为秭归县令,于是西往奔蜀,刘璋用他为成都县令,又获得能干的名声。

公元213(建安十八年),任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益州因在刘璋治理下,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刘备于是命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和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后来成为了蜀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

公元218(建安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到达资中县。当时刘备在汉中,李严不待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回家为民。

不久后,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刘备于是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兼任原郡郡守如前。

二、受命托孤

在犍为太守上,表现出其优秀治政能力: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

李严性情孤傲,难以与人相处,在任期间大盖房舍满足一己之私,曾因迁移郡治官邸一事与持反对态度的郡功曹杨洪争执,杨洪一气之下主动辞职引退。

都督江州后,又与属下牙门将王冲发生摩擦,王冲自知为李严所疾恨,惧怕因此被诬陷罪名而叛逃降魏。李严自视甚高,护军辅匡等年龄与地位与李严差不多,但李严却不愿主动与他们来往。

公元222(章武二年),刘备伐吴败回,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三、宦海沉浮

公元226(建兴四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

此前又曾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加以驳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渐形合影离。

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出使东吴前,私下里对诸葛亮说“李正方腹中有鳞甲”,暗示李严心术不正,可能会制造事端。诸葛亮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认为自己与李严还是可以相忍为国、并肩合作的。

公元230(建兴八年),曹魏大司马曹真准备三路进逼汉川,为加强汉中防务,遂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军。

李严不满被调离江州,在私下传言说司马懿等已经设置了官署职位来诱降他,诸葛亮知其意,于是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接替督主江州防务,李严这才愿意北上汉中。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

公元231(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退兵。

李严听说军队已撤退,于是又故作惊讶,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用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

他又上奏后主,说“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其决战”。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李严辞穷理屈,只得叩头认罪。于是废李严为民,流放梓潼郡。

李严是怎么死的?

公元234(建兴十二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于是发病而死。李严生前常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考虑除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愤发病。李严之子李丰官至朱提太守。

李严的墓址在哪里?

李严墓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城东南,蜀汉建兴元年李严被谪贬梓潼为民,到建兴12年(234年)死去,在梓潼住了三年,死后葬于梓潼。有碑表,文革时墓遭毁坏,墓碑已失。

李严的贡献

据《水经注》记载,李严在健为任郡守期间(214年—222年), 还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门”枢纽工程,使其能连接江的两岸。 东汉晚期,战乱极颇繁,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都严重失修。

李严上任后,重新整治水利工程,对当时的生产建设是有功绩的。李严的这次水利整治工程影响后世,以致于后来南宋时期的赐进士出身、工部侍郎、井研人李心传认为 “眉州通济堰,建安间创始”,把功劳记在了李严当时的盛举上。

如何评价李严?

诸葛亮 :“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

陈寿 :“都护李严性自矜高。”“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风起陇西李严历史原型是谁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

 1、《风起陇西》李严历史原型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重臣。
  2、李严凭借才能一步步晋升为辅汉将军,受到刘备重用,刘备死后,他跟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
  3、李严和诸葛亮政见不和,李严想为先帝报仇,反对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则一心兴复汉室,执意北伐,两人因此矛盾不断。

都是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

刘备去世以后,在旁人眼里诸葛亮成为了蜀国权利最大的的人,其实还有另外一人,在蜀汉的政坛上一度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他就是刘备托孤的另一位大臣“李严”。


在《三国演义》中李严一直算是一个边缘人物,但在历史上的李严却有着颇为丰富的人生经历,除了我们熟知的白帝成托孤和被诸葛亮贬为庶人以外,李严还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李严这个人。



身为蜀汉益州派代表的李严,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士,早年曾任命于刘表,他自己也是荆州南阳人,跟诸葛亮还算是老乡。但和诸葛亮一步登天式的入仕方式不同的是,李严没有那么大名气,只能从基层开始打拼,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上了人生巅峰。


从刘表到刘璋

李严年轻时效力于刘表,因为自己能文能武、踏实肯干,很快受到了刘表的注意。也许是刘表有意要试炼一下李严,并没有直接将李严安排在荆州的权力中心,而是将李严派往荆州周边的各个郡县公干。虽然职位不高,但李严也干的津津有味,他深知,成功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到了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了,李严见曹操来势汹汹,便顺着江水逆流而上,一路跑到了益州。到了益州以后,李严平着真才实学很快的受到了刘璋的赏识,被任命为了成都县令,官职虽然和以前差不多,但成都是益州的首府,其地位自然高于地方县令。就在李严准备安安稳稳的为自己的前途打拼时,刘备来了。


从刘章到刘备

李严来到益州后,在这里平平稳稳的生活了十年,但在公元2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又打破了他的生人计划。此时刘备已经开始向刘璋发难,在益州内部人员纷纷倒戈后,李严被派往了前线。在《三国演义》中曾描写了李严曾和黄忠大战数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用计生擒才归降了刘备。但在正史里,李严和费观二人临危受命,在绵竹关抵抗刘备大军,然后投降了,就这么简单。虽然演义中对李严大战黄忠的描写不可证,但李严文武双全的人设却是事实。



投降了刘备以后,李严先被封为禆将,在完全拿下益州后,李严被任命犍为太守、拜兴业将军。刘表和刘璋都是些贪图安稳之辈,按照李严的能力来看,可以说是大材小用。这回又换了老板,不管新的待遇如何,李严坚信,只要肯努力,自己终究会成功。


定法、修堰、平叛

在刘备这里重新入职以后,李严照比以往更加努力。刘备占领益州之前,益州法律宽松,军队战斗力极差。基于前车之鉴,刘备决定重新修订律法,于是诸葛亮、刘巴、伊籍、法正和李严一共五人参与修订了《蜀科》。


因为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成都一代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根据史料的记载,在李严任命犍为太守后,重新对浦江大堰(又叫六门水工程)进行了修筑,对当时益州的生产建发展供了有力的帮助。这次修筑甚至对后世也影响巨大,宋人李心曾认为,四川的水利工程中,李严的功劳最大。



除了文学和修筑上的造诣,李严在用兵上也有显著的的功绩。公元218年,马秦、高盛等人起兵谋反,此时刘备主力全在汉中同曹军对持。李严不用援军,只率领了本部的五千兵马便击败了成倍于自己的叛军,马秦、高盛也被李严斩杀。没过多久,高定又起兵叛乱,同样被李严击败。有了如此功绩,刘备立刻给李严升了官,拜为辅汉将军。


刘备托孤

一直努力工作的李严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待遇。公元222年,伐吴失败的刘备退到了永安,李严随即被调到了永安,接替刘巴担任尚书令一职。此时的李严开始了人生的黄金时刻,也认证了他之前的人生计划是正确的,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李严成功从边缘地区进入到了蜀汉的政治中心。



到了第二年,刘备病重,李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功绩成为了托孤大臣。成为托孤大臣之后,李严任职中都护,封都乡候,负责留守永安。但李严好像并没有太高兴,因为和他一同受命的还有诸葛亮,而且诸葛亮的地位还明显的高于自己。

和诸葛亮一起的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废为庶民呢?

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病死永安白帝城。临死前,刘备设计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政结构,即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陈寿在《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了李严在?白帝城托孤?中的职责: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只记得诸葛亮是托孤大臣,完全忽视了李严,这是为何?原因很简单。刘备?亮正严副?的辅臣设想,短短八年后就化为泡影,李严被废黜流放,最终悲愤而死。


李严被废的原因是这样的,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严负责北伐大军的粮草军需供应。李严的运气太差,天公不作美,连降大雨,军粮无法如期运到前线。怎么办?李严命人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听从了。

但是,当诸葛亮撤退消息出来后,李严头脑发热,阴阳怪气地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他又上奏刘禅,称诸葛亮是以退为进,目的是?欲以诱贼与战?。这显然是污蔑,当诸葛亮把李严让他撤军的信件展示给刘禅后,李严只能认罪,结果被废黜流放。


李严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显然不合逻辑。有专家表示,李严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真相没这么简单,诸葛亮一定是发现了什么。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诸葛亮废掉李严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早在建兴四年(226年)时,李严就表现了一丝不臣之心。李严在江州大肆建城,显然把江州作为了他的大本营。不仅如此,李严还要求诸葛亮还五郡划到他的名下,给他建设巴州。无数个日日夜夜,当诸葛亮绞尽脑汁要恢复汉室时,李严的影子总是萦绕在他的脑中,?此人万万留不得!?


对于李严的请求,诸葛亮一口否决,他认为李严要搞独立王国的,尤其是开府治事只有诸葛亮一人有资格。当然,除了保持蜀汉内部稳定外,李严这个人本身就很有问题。能力确实没问题,但李严性格上孤傲,一般人根本入不了法眼。

当时李严家乡乡民对他有这样一句评价,?难可狎,李鳞甲。?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有鳞甲,就说这个人很难相处,只能顺着他,逆着他则很难。总之,李严最终被废是诸葛亮平衡蜀汉内部各方利益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2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