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怎样的真的是个罪大恶极之辈吗

众妙之门 2023-06-25 03:53:18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怎样的真的是个罪大恶极之辈吗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鳌拜的故事。

“武侠巨匠”金庸先生曾在《鹿鼎记》小说中,将满清权臣鳌拜刻画成一个胡须鬓耳、凶神恶煞奸臣形象,使得一众不明真相的人们误以为历史中真实的鳌拜就是如此罪大恶极之辈,纷纷为康熙帝生擒鳌拜的智慧拍手叫好。但小说终归是掺着假的,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并不是影视作品中的那般,相反他反而有忠君爱国的另一面。

鳌拜,作为一位影响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功绝非偶然,鳌拜虽是将门之后却不靠任何人,从小就精通齐射的他早早就参军入伍,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凭借着自己的战功一步步从底层爬上了将军的高位。当年满清能够顺利入关,靠的正是鳌拜在松锦会战中的英勇表现,此战过后他一跃成为了满清八旗中威望较高的人物。

满清入关后,鳌拜领军打垮了李自成、覆灭了大西军,立下了战功赫赫。鳌拜不仅英勇善战,对待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他坚定的拥立先帝长子肃亲王为帝,最后甚至与另一位争夺帝位的多尔衮兵戎相见,好在经过双方的妥协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保住了皇太极打下的江山。后来,多尔衮摄政之后曾一度打压异己,鳌拜也因此饱受迫害,几度死里逃生。摄政王多尔衮死后,因为拥立有功,鳌拜受到了顺治帝的极大宠信,视其为心腹重臣。1661年,年纪轻轻的顺治帝因病去世,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

顺治帝生前曾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四人也曾盟誓表示一心为主。但自从索尼死后,自恃劳苦功高的鳌拜擅权自重,经常打压那些不听从自己命令的官员,最后甚至将同为顾命大臣的苏克萨哈处死,这时的朝廷之上以无人限制得了鳌拜,至此康熙与鳌拜已是水火不容的态势。

康熙帝为了除掉鳌拜,在大殿之上用技将其生擒,最后还宣布了鳌拜30条罪名,按理说鳌拜已是必死无疑,但心软的康熙帝念其劳苦功高,将其监禁而亡。回想起鳌拜的一生战功赫赫,他对故主皇太极、顺治帝忠心耿耿,但最终还是惨死,或许这就是身为人臣的悲哀。

鳌拜是好是坏?历史上的他究竟是个什么人?

  1.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适合很有争议的人物。
  2.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确实是对大清王朝忠心耿耿,也没有任何他谋反的证据。后来,康熙晚年的时候已经间接给他平反。乾隆时期又恢复了他所有的名誉。法律上的一个原则,就是"无罪推断"。没有发现犯罪的证据,就只能先判断他无罪。既然没有发现鳌拜有谋反的确凿证据,就不能说鳌拜有罪。

当然,也不能肯定的说,鳌拜一点谋反的动机都没有,但即使有,也已经烂在他的肚子里面,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表达过。既然没有任何人见过鳌拜这个人透露过取康熙而代之,或者另立新君的言论,就不能判断鳌拜有谋反之意。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的说,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鳌拜是对大清王朝忠心耿耿的。

鳌拜之所以被康熙锁拿,被一撸到底,还是因为君权和相权之争。当时鳌拜已经在朝堂上一言九鼎,过足了呼风唤雨的瘾,就开始日益跋扈,对皇帝没有敬意。偏偏康熙又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少年,而且他又是爱权之人,自然就对鳌拜非常不满。到了康熙亲政的年纪,鳌拜又出来百般阻挠,这怎么不让康熙怒火中烧?!

鳌拜就像一座大山,死死压在康熙头上,而且这座大山丝毫没有松动的趋向,时不时还来个泰山压顶,把康熙的脑袋瓜子砸上几个大包。即使康熙知道鳌拜没有谋反之意,也不会容忍这个鳌拜。虽然没有鳌拜,但如此专横跋扈,把君主的权力都抢去了,还在拳头里面捏着,硬是不肯归还,这个性质也仅仅比直接谋反的恶劣稍弱一点。这样的一个权臣,换成是任何一个大脑正常的君主,都万万不可容忍。

何况,鳌拜还有进一步跋扈的趋势,现在没有谋反,不代表以后不会变质,有了谋反之意。要知道,权利可以使人变质。鳌拜在皇太极和顺治时期,那是铁杆的大忠臣,但过了几十年的,人越来越老,地位越来越高,性格越来越跋扈,鬼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鳌拜被康熙搞下去,一点不冤枉。活该。

很多人对鳌拜此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受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鹿鼎记》的影响。

《鹿鼎记》里说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是大清朝的开国功臣,在大清朝入关过程中建下赫赫战功,成为了顺治帝临终前指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其实,即使您翻遍翻烂清初各种史料,虽然可以在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征朝鲜、攻皮岛、以及松锦会战这些战役中找得到鳌拜的身影,但很难说得出他到底建立过什么战功。

究其原因,入关之前的鳌拜只是军中偏陴之将,只知拎着刀子跟随着大军冲冲杀杀,完全是龙套角色。

鳌拜是个粗线条的人物,做任何事都是一根筋,象老黄牛一样,认准了方向就不回头。这也让人觉得他就是个“忠心耿耿”好汉。

鳌拜跟着皇太极从小兵混到了镶黄旗护军统领,自然对皇太极感激不尽。

皇太极死,当野心勃勃的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立,鳌拜一门心思认死理,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非先帝(皇太极)之子不立。先是拥戴豪格,后来又拥戴福临。结果福临(顺治帝)继位了,即鳌拜飞黄腾达的机会就来了。

当然,多尔衮没有倒台前,鳌拜也很是吃过一些苦头。但这些苦头,在多尔衮死后,全部转化成丰厚的政治回报,他因之成为了顺治的心腹重臣。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顺治病危之时,鉴于多尔衮专权的恶例,不再选宗室亲王担当辅政大任,选择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异姓大臣为辅政大臣。

这四个人之中,索尼年老多病,无力视事;苏克萨哈则是从多尔衮阵营投诚过来的,人望低,没有什么话语权;遏必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是鳌拜的跟屁虫。如此这一么来,就凸显出了鳌拜的“权臣”形象。

但是,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鳌拜对新皇帝康熙有过不臣之心,更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鳌拜想过要篡位自立。

但长大成人的康熙却把鳌拜想象成了曹操、王莽一类野心家,处心积虑、精心设置,布了一个局,让众多少年侍卫同时发难,把鳌拜捆成了个大粽子。

在《鹿鼎记》里,“擒鳌拜”情节被写得惊心动魄,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事实上,历事三朝的鳌拜已年近古稀,体弱力衰,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被擒全过程乏善可陈。

康熙一开始给鳌拜定了30条罪状,拟处以革职、立斩。但是,根本查不出鳌拜任何篡弑的证据,只好悻悻然终免其死罪,宣布禁锢终生。

年事已高的鳌拜不久被折磨死于禁所。

可叹的是,现在很多专家、很多吹捧康熙的书籍,为了突出康熙“千古一帝”的光辉形象,在对康熙的平生功绩进行汇总时,总是不忘提擒鳌拜事,将之与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六下江南、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等大事件相提并论。

要我说,擒鳌拜事其实是康熙办的第一大丑事,非但不能为他贴金,反而让他丢份。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为何说不是我们眼中的奸臣形象?

因为鳌拜对皇太极、顺治皇帝都十分忠心,虽然在康熙皇帝时期阻碍了康熙皇帝掌权,但是他始终没有做过任何对清朝不利的事情,所以说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并不是我们眼中的奸臣样子。封建王朝的奸臣无非就是一个特点,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然而鳌拜并没有争权夺利,更没有不择手段,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康熙皇帝除掉了鳌拜,就简单粗暴地把鳌拜当成是一位奸臣。

鳌拜最初是跟着皇太极打天下的将领,对皇太极一直都是忠心不二。鳌拜本来就出身大族,而且是在蒙古长大的,所以鳌拜从小就精通骑射之术和兵法。皇太极在父亲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大清势力后,鳌拜便跟着皇太极四处征战。在鳌拜跟随皇太极的那段时光中,鳌拜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还经常在战争中舍命保护皇太极,皇太极因此十分感动,因此也越来越重视鳌拜。

皇太极死后,皇太极的兄弟和儿子们都纷纷开始争夺皇太极的大位,而鳌拜则是坚定地表示大位必须由皇太极的儿子继承,顺治皇帝也是在鳌拜的支持下才登基为帝的。虽然说大清是建立在后金势力的基础上,但是大清毕竟是皇太极建立的,皇太极当时又有子嗣,所以鳌拜坚决反对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继承皇位。顺治皇帝继位以后,鳌拜便把自己对皇太极的忠心,转移到了顺治皇帝身上,顺治皇帝每次生病,鳌拜都是第一个出来侍疾的大臣,所以顺治皇帝也十分信任鳌拜。

综上所述,鳌拜从加入大清开始,便一直对皇太极和顺治皇帝尽臣子本分,从未有过什么僭越之心,所以说鳌拜并不是一位奸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2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