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朱元璋的故事。
元朝末年,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军,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他们互相攻伐。最后,在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大明成立了。大明建国后,朱元璋颁布了《谕中原檄》,其核心内容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朱元璋派遣徐达和常遇春率领20万军队北伐,没想到元军早已是纸老虎,不堪一击,明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把元顺帝和元朝的大批贵族赶出了北京,元顺帝只想着自己逃跑,无视那些手无寸铁的蒙古妇女。
这个也不难想象,当朱元璋军队冲破北京城的城门时,元顺帝甚至可能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匆忙逃走,就连他自己的妻妾也没顾得上带走,更何况是是那些普通的蒙古女人。这些没有时间逃跑的蒙古妇女成了朱元璋的囚犯,朱元璋应该如何处置这些蒙古妇女?
手下很多人,各有各的建议,有人认为处死所有俘虏的蒙古妇女,给被蒙古人杀死的同胞们报仇;也有人认为将这些被俘的蒙古妇女列入最低的奴隶阶级,让蒙古人民也尝尝当奴隶的滋味;还有一些人建议,将这些俘虏的蒙古妇女赏赐给那些在战争中立过功的将士们。
听完这话,朱元璋轻轻地摇了摇头,拒绝了。朱元璋说了他的处置方法,并说你们可能不相信,那就是释放所有被俘的蒙古妇女,让她们自由选择,那些想返回蒙古的送回蒙古,而那些想留下来生活的人则留下。但是,留下来可以,不过不允许保留蒙古的习俗,要遵循汉族的文化,嫁人也只能嫁给汉人。
事实上这也算不上什么大的限制,如果这些蒙古女人愿意留在中原,她们自然会按照中原的习俗生活。至于结婚,不管她们嫁给谁,也要结婚。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嫁给一个爱她的男人,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
朱元璋对待他以前的敌人,实在太仁慈了,“以德报怨”。我们知道元朝统治下的蒙古人把人民分为四等:一等的蒙古,二等的色目人,三等的中原汉人和四等的南方人。朱元璋等一些人就是属于南方人,社会地位最低,受到蒙古人的剥削。
根据传说,十几个家庭只有一把菜刀共用,外出什么的统统受到限制。他们还需要经常给蒙古士兵上缴,蒙古人不把地位低下的汉族人视为“人”,他们经常打、骂、杀他们,毕竟都是地位低下的人,杀死也不用偿命,只需要少量的补偿。
别人不说,朱元璋本人就深受蒙古人的剥削和残害。他的祖父、父母、兄弟姐妹都被蒙古人压迫而死。因此,朱元璋非常憎恨蒙古。但是现在,朱元璋放弃了对蒙古人民进行报复的机会,释放了所有被俘的蒙古妇女,让她们自由选择。这是为什么?
原来朱元璋只恨蒙古的统治者,他不恨老百姓。至于蒙古的妇女,对她们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在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中,妇女的地位并不高,她们也不虐待中原的汉族人。因此,果断的朱元璋非常慷慨地放过了成千上万的蒙古妇女。
朱元璋放过这些蒙古妇女的原因,还有另一个考虑,那就是,他想通过他对蒙古妇女的偏爱来拉拢蒙古人。当时,虽然元顺帝放弃了北京,逃到了蒙古的草原上,但仍有许多军队。元朝只是失去了北京,他们的军事力量依然存在,依旧能够与朱元璋军队竞争。在蒙古草原上,有成千上万的蒙古骑兵没有被汉化,这些骑兵的存在对刚刚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来说总是一个无穷的后患。
如果朱元璋杀死这些被俘的蒙古妇女,那么蒙古军队将会非常憎恨朱元璋,团结一致,与大明军队决一死战。现在,朱元璋释放了这些蒙古妇女,通过把他们送回蒙古和她们的亲人团聚,这些蒙古军队对朱元璋和大明的敌意就可以消除。没有复仇的动机,蒙古军队就不会成为大明军队的敌人。
朱元璋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以德报怨”,释放被俘的蒙古妇女,有效削弱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成千上万的蒙古妇女,习惯了中原的生活,不想回到物质极其匮乏的草原。他们大多留在中原,接受汉化,与汉族通婚,并在几代之后完全被同化。我们应该赞扬朱元璋对敌人的处理。
朱元璋灭元后对蒙古女子是以礼相待的。
为了让蒙古女子与汉文化没有区别,首先朱元璋实施了对他们的汉化。为了更好的让蒙古女子与汉文化相结合,朱元璋没有大肆屠杀,反而是鼓励蒙古女子嫁给汉人。
其次在明朝时期,蒙古女子要身穿汉人的衣服,而且也要说汉人的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蒙古人的姓氏要简化为汉人的姓氏。
扩展资料: 朱元璋灭元后对待蒙古女子的具体方式:
1、蒙古女子必须穿汉服,不允许再穿他们的民族服装,也不能说蒙古话、写蒙古字,要说汉语、写汉字,还要都为自己取一个汉族的名字。
2、朱元璋废除了他们的继婚制度,继婚制就是兄长去世后,弟弟可以娶嫂子。
3、借助文化的力量,一点点让蒙古女子融入汉人文化之中。先是放宽政策,留在中原的数百万蒙古女子很多都受到了新政权的宽容待遇,一些被俘虏的蒙古士兵被充入明朝的部队。
4、所有蒙古女子不能与本民族男人结婚,只能与汉族等中原民族男人结婚。
5、朱元璋还制定了很多针对于蒙古女子的优待政策,让她们安心与汉族人结婚。
朱元璋是怎么处置元朝灭亡后十万蒙古女子的 就其所有问题而言,明朝皇室对胡人俘虏的立场是最坚定的。而在一个世纪之后,崇祯皇帝实际上执行了他祖先的教诲,以绞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清军无奈地从入侵中返回时,用生命捍卫了明朝皇帝的尊严。
事实上,在明朝初期,皇帝朱元璋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但他对10万名蒙古妇女的所作所为却令人震惊。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从小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天灾之后是人祸,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都死于瘟疫。
为了生存,朱元璋带着他剩下的兄弟姐妹和侄子们出走,试图赢得生存的机会。但在元末的混乱世界中,一个半大的孩子能做什么呢?由于无法养活自己,朱元璋最终决定出家为僧。在乱世中,人命如草芥,随着干旱的加剧,饥饿感也在增加。
当普通人无法再填饱肚子时,他们就不再向寺庙施舍了。一夜之间,偌大的寺庙变得冷冷清清,所有的僧人都带着自己的那份包袱离开,去布施。而这一年,朱元璋只有17岁。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在淮西的各个城镇流浪和生活,接触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
他也看到了普通人在混乱的世界中生存是多么困难。在加入郭子兴的志愿军行列后,聪明、能干、勇敢的朱元璋很快得到了他的指挥官郭子兴的认可。他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还把他提拔到更高的级别。
随着军功的积累,朱元璋在军队中的号召力越来越大。他总是能够发现问题,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严格执行。在他的领导下,起义军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有纪律,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随着战斗的深入,朱元璋的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开始逐步增加自己的权力。在接下来的12年里,朱元璋继续在南北作战,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终统一了南方,并将注意力转向了仍受元朝统治者压迫的北方。驱逐元皇室以摧毁元朝统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在这二十五年里,出现了许多问题。朱元璋不得不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人力的缺乏。多年的战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大片的土地被遗弃,人们流离失所。往往因为战争,村子里没有一个健康的成年男子。
整个村庄充满了头发花白的老人和熟睡的妇女。但是,如果他们留下来,就必须学习汉语,与汉族人结婚,并遵守中国的礼节。面对这样的条件,基本上所有的蒙古妇女都选择留下,这也是朱元璋提出这个建议的主要目的。
这些人留下来,首先是补充了因战争而减少的人口,其次是缓解了多民族矛盾,最后是赢得了民心,是一石多鸟的好办法。从这里不难看出,虽然朱元璋出身卑微,但通过多年的战争,他迅速成长,真正成长为一个国王。
蒙古女子必须与汉人男子结婚,为其生子,违者全家都变为奴隶,永世不得翻身。朱元璋为了同化她们而强制进行的。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之中,一共诞生了408位帝王,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毫无疑问是能够排进前五的一位。朱元璋的幼年生活极其困苦,当过乞丐、和尚、放牛娃,走投无路之下,顺应天下大势加入了起义军,经过数年兵戈铁马的厮杀,最终于1368年建立了鼎盛的大明王朝。
对蒙政策北伐的时候,朱元璋颁发了圣旨,表示只追究蒙元皇帝的罪过,百姓是无辜的。要求徐达不能对百姓烧杀抢夺,甚至还要善待元室宗亲。
攻克元大都后,徐达上报战果。此战战果颇丰,擒获大量蒙古人。朱元璋下令,将蒙古大部分青壮年男子统统招入军队,分散安置,然后派到边境戍边;强令所有蒙古人必须抛弃蒙古姓名,改用汉族姓名;强令所有蒙古男子只能娶汉族女子为妻。这一招确实厉害,不仅能淡化蒙古人的民族意识,让其有生力量不仅无法反叛,还可以为己所用。
实际效果事实也证明,这项政策非常有效果,很短的时间内,这些被安置的蒙古人在服饰、语言、风俗上完全融入了华夏文明。至于政策的残忍,根本谈不上,如果没有同化政策,这些被征服的蒙古女子,或许会沦为奴隶,或者是被全部杀掉,最好的结果也是回到大漠风餐露宿。相比之下,让他们融入华夏文明,是她们最好的结局。
总的来说,朱元璋一面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赢取汉人的心;一面通过“批判继承”元朝部分制度,“无差别”对待异族,来实现民族大融合,堪称经典。而对于那部分已经彻底融入汉人的蒙古女子而言,抑或是幸事抑或是憾事。从民族属性上觉得残忍也是可以理解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2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