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武将刘封的生平是怎样的刘封到底是怎么死的

众妙之门 2023-06-25 03:50:02

三国武将刘封的生平是怎样的刘封到底是怎么死的

刘封的故事是怎样的?刘封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刘封?这就为你介绍:

刘封生平简介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刘封的故事

一、早年经历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三国演义》作刘泌)的外甥。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居于荆州,因为当时刘备未有子嗣,于是收刘封为养子。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刘璋之邀入蜀抵御张鲁。刘备北驻葭萌,后与刘璋决裂,于是召诸葛亮等入蜀。

刘封当时年仅二十余岁,但已武力过人,于是率军随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流西上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克。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二、占据上庸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封跟随刘备北攻汉中,曹操率领大军来援,刘备栖于山头,派刘封向曹操挑战,曹操大骂说:“卖鞋的小子,只会叫你的假儿子来挡你家太公么!等我叫我家长黄胡子的真儿子来打你。”于是派人召曹彰来与刘封对敌,但曹彰未到,曹操已经撤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彻底占领汉中全境,另外又派遣宜都太守孟达率军攻占了房陵郡。其后孟达又挥军进攻上庸郡,刘备暗地里担心孟达难以独力取胜,于是遣刘封从汉中顺沔水南下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刘封率军与孟达上庸合兵一处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占领上庸后,刘封迁为副军将军。

三、拒援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关羽围襄樊,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相助,但被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关羽战败后,刘备因此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和,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一方面害怕刘备治罪,另一方面又对刘封十分忿恨,于是修书一封给刘备,然后率领部曲投降曹魏。

刘封是怎么死的?

孟达投降魏国之后,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与徐晃助孟达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申耽、申仪两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孟达徐晃等击败。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

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

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

刘封的艺术形象

一、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封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为罗侯寇氏之子,年少时就成了孤儿,被舅舅刘泌收养。刘备到荆州投奔刘表后,将刘封收为义子。刘封随刘备参与了新野、赤壁之战,累立战功。

刘备攻打汉中时,刘封率兵接应黄忠。之后又随刘备抵御曹操,与徐晃交战,诈败而走。尔后与曹彰单挑,三合大败。刘备攻克汉中后,刘封与孟达等镇守上庸。

襄樊之战后,关羽被困麦城,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援,刘封误听孟达离间之言,不发兵救援,终使关羽为孙权所杀。

刘备为此感到非常愤恨,孟达畏罪投降曹魏,与徐晃将兵伐上庸,并修书刘封劝降。刘封大怒,扯书斩使,与孟达交战,三合击败孟达,但旋即遭到徐晃、夏侯尚等围攻,损兵折将,丢失上庸,逃奔成都。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但刘备随后听说刘封扯书斩使之事,心中颇为后悔杀了刘封。

二、影视形象

1994年《三国演义》、1996《三国英雄传之关公》、2004《武圣关公》、2010《三国》。

如何评价刘封?

诸葛亮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孟达 :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失之乎!

陈寿 :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三国刘封,孟达怎么死的?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孟达在投靠魏国后,曹丕立即命其为建武将军、新城太守(这可是拥有原来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大郡)并晋爵平阳亭侯,和夏侯尚、徐晃一起进攻刘封。临战前,孟达还写了封劝降信给刘封,可惜刘封不听,结果申仪叛变,刘封南逃,申耽也接着投降了曹魏。申耽这回没有再次被任命为太守,而是迁到了南阳(毕竟反复多了)。不过,申家毕竟是当地的土豪,加之申仪有功,于是命申仪为魏兴太守(大致为以前的新城),领申耽的员乡侯爵位。
这时的孟达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期,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桓阶、夏侯尚的先后病死(夏侯尚居然是为了一个宠妾之死而精神恍惚后病死的,在下倒也很想见识一下这个美人!),最重要的是曹丕的病故,孟达在魏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后来,司马懿派人劝他最好来洛阳朝觐一下,孟达立即感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于是,就开始和吴、蜀进行秘密来往。诸葛亮派郭模去联络,可惜被申仪得个正着,本来申仪就和孟达有怨,这时正好抖了出去,于是孟达起兵造反。司马懿闻讯立即调兵进攻,才八天,就从南阳宛城赶到了上庸城下,孟达被手下杀死献给司马懿。

三国备义子刘封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史书来看,刘封被赐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援助关羽,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另外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对继承人刘禅造成威胁,故赐死刘封。从“先主为之流涕”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备有不忍之心,但这么做确是不得不为之。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辨明自己所处的不利的政治位置,未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用孟达的话来说,就是:“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三国群英传7刘封头像x0dx0a公平来说,刘封其实没有辜负刘备,至于因他不发兵援助关羽,不是导致关羽败亡的直接原因。关羽要求刘封援助是在兵败之前,而不是小说中关羽被围麦城之时。三国志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关羽是要求的是“相助”而不是“相救”,而且是关羽率军围困襄樊之时,此时关羽并未处于不利境地。所以关羽的败亡从道理上至少不能直接归咎于刘封不发兵相助的,何况刘封那一支偏师即使加入作战,或许也不能影响结果。刘备即使因此从感情上怨恨刘封,也没有到一定要诛杀他的地步,何况他与刘备还有父子之情。所以,不助关羽显然不是像小说中描绘的刘封的“罪行”,那么刘封之死到底是缘于何事呢?其实从孟达给他的劝降信中可见一斑。三国征战中刘封形象x0dx0a孟达的劝降信中林林总总一把字,说的不过是两个道理:一,自从阿斗为太子后,刘封已经在政治上处于十分尴尬和不利的境地;二,识时务者为俊杰,“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孟达所言刘封的“祸”其实就是参照第一个道理的结论。当年刘备收养刘封,不是因为他长得可爱或者英勇无敌,刘备的目的是解决年近半百尚无继承人的问题。但很不巧,刘封刚被收养不久,刘备就有了亲儿子。阿斗小的时候,刘备事业未成的时候,继承人问题没有提及的必要,人们(刘备的手下)也就不闻不问,也许此时刘封的存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总要从法律意义上确定继承人,即明确地宣布谁为王太子。结果是花落阿斗家,刘备始终希望能由有血统关系的后代来继承大业。刘封的存在此时就显得多余了。但如果刘封为人懦弱,不理事务,没有战功,知趣装傻,也许人们也不会注意到他的多余存在。可事实相违,刘封太过显眼了,其战功虽称不上卓著但也“累累”吧,而且最糟糕的是性格刚烈,傲慢难制,从他逼走孟达便可见其为人之偏狭。阿斗年幼,刘备在世时,刘封也许不敢妄为,但如果刘备一旦归天,少主幼弱,臣兄蛮横,自然是“停尸不顾,束甲相争”,或许会演变成宫廷夺位、内耗不止的庙堂悲剧。这是诸葛亮预见却不愿看到的,也是刘备想到都不寒而栗的,更是有识之士用脚指头也能想出来的。所以孟达在信中几乎赤裸裸地说出:“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祸乱的兴起,没有不是从废除和确立继承人之间产生的)三国志大战刘封形象x0dx0a但刘备不会因此而改立刘封为继承人,因为骨肉至亲,血浓于水,这是人之常情。那么,唯一能避免悲剧发生的方法,就是多余的存在必须消失。虽然这不是刘备所希望看到的结局,但至少比起前面所讲的庙堂悲剧,除去刘封显然更符合刘备阵营的利益。所以孟达告知说:“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不是骨肉亲情喜欢离别,不是亲人愿意看到亲人遭遇祸患。有时是因为亲情转移到别人身上,喜爱换了对象。也有时时谗言诋毁离间)刘封之亡归咎于他威胁到了后主刘禅的地位,不得不除。但是否是因为诸葛亮的劝谏,刘备才不得已逼死他的呢?刘备是尊敬诸葛亮,但没有到百依百顺的地步,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就作出这种绝情的事来。其实连孟达都看得穿的事实,难道刘备看不到?刘备即位汉中王前,就把刘封从汉中派往上庸支援作战,其后又命令他继续驻守上庸,可见不是像史书说的仅仅是担心孟达攻取上庸独力难支。刘备把他从自己身边支走,显然就是不想因继承人问题在阵营内部闹出争议,只得让刘封离开汉中的是非之地,因为刘备没有狠心到当时就想把他做掉的地步。但刘备一时的心慈手软有可能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他给了刘封崇高的地位和权势,又让他出镇一方,这终究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爆炸时间可能定在刘备归天之时。刘封后来败退逃回成都,诸葛亮一直担忧的事情终于可以解决了,于是他劝告刘备以“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为理由,斩草除根,否则就会”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刘备知道这种事迟早要解决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一想到袁本初和刘景升两个“生动典型的反面教材”,作为乱世英雄的刘备,是绝对可以狠下一条心来制造悲剧的,因为要防止更大的悲剧出现,这就如孟达说的:“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诸葛亮在其间只是起到了义务提醒的作用,事实上刘备估计早已不得不下定决心了。其实刘封与1500多年后日本的关白丰臣秀次十分相似,太阁丰臣秀吉也是为了继承人才过继秀次为子的,后不料秀吉老来得子,视若明珠,但此时秀次作为继承人已经是确定了的事实,他都已经是明正言顺的关白了。不过,狡猾的秀吉还是想尽办法诬陷罪名逼迫悲剧的秀次自裁了。这两段史实之间的相似几乎达到了纯属巧合的地步,但这就是政治,这就是政治人物不得已而为之的承担。其实这种事在人类历史上演绎了无数遍,所以与其说是相似,不如说简直就是规律,刘封就是丧命于这种政治规律之下。他也许早就想到了,在阿斗登上太子之位时;或者已经被点醒了,在读到孟达的劝降书时。所以他最后才会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刘备对做出这种事十分心痛,史载他为之流涕,但他绝对不是后悔,叱咤风云的人物知道有些牺牲的必要性。让刘备落泪的就是刘封的最后一句话,刘封即使可能意识到了这种结局,但他或许因为幼稚、或许因为重感情,总之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背叛刘备,没有辜负刘备。可是刘备却始终必须对大局负责,命运让他决定牺牲刘封,所以他落泪了,他为自己不得已作出的残忍选择而落泪,为刘封做出的如此不明智而又让他欣慰的不背叛的选择而落泪。这就是悲剧,两个人的悲剧,刘封与刘备的悲剧。

刘备养子刘封的身世之谜,以及刘封在刘备集团的重要地位

三国良将系列之刘封(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养父子、义父子,比如董卓与吕布,曹操与曹真,朱治与朱然等。无论结局是好是坏,大部分人物的评价 历史 已有定论。然而,有一对养父子却给后世留下无尽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看法不一,这便是刘备与刘封。

抛开演义,正史上的刘备也称得起仁德之君,但却能对自己的养子痛下杀手。究竟是刘备假仁义,还是刘封真的罪该万死?我们不妨来仔细看看刘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封(?—220),长沙郡罗县人,本姓寇,是长沙刘氏宗族的亲戚。

这两句话分别介绍刘封的本家以及被刘备收养的原因。后一句很好理解,刘备到荆州投奔刘表时,因为常年颠沛流离,一把年纪还没有儿子,所以收养刘封为子。

刘备之前很可能也有孩子,但常年逃跑过程中都未能存活,参照长坂坡之战中两个女儿被曹纯抓获,以及后来连生刘禅、刘永、刘理三个儿子,至于女儿应该也不只被抓的两个,可见刘备造人能力并不差,只是多年的不安定没能保存下来。重点是刘备即便按初到荆州的201年算也已经四十岁,即便刘备日后能成就伟业,却无后嗣可传,岂不是悲剧?所以刘备收养刘封的意图就是怕自己的事业无人继承。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偏偏选择刘封?

这便要回到刘封本传引文的第一句。 罗侯寇氏,即某个寇姓县侯,封地在罗县。 按照《后汉书》记载,封地在罗县的侯只有邓、窦两家,并无寇姓封罗侯的记载。邓、窦两姓作为东汉大族地位毋庸赘言,但寇姓则鲜少记载,甚至刘封生父以及本家亲族也没人留下姓名。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猜想:是陈寿误记,将“窦”误写作“寇”,如果刘封原本是东汉名门窦氏族人,似乎就能解决寇氏在史料上缺位的问题。不过出于对陈寿的信任,以及并无足够证据,此种说法只能是猜测,笔者不能断言。

第二种猜想:结合汉末 历史 我们知道,邓、窦两家作为东汉大外戚在桓、灵二帝时期先后垮台,家族衰败。而灵帝后期黄巾之乱、凉州叛乱等烽烟四起,国家 历史 资料开始散失,献帝几次迁都很可能加剧档案资料的损毁,导致灵帝时期被封罗侯的寇氏一族史料散轶。

哪种可能性概率更大,笔者认为不言自明。

说完“罗侯寇氏”,再说“长沙刘氏之甥”。《三国演义》虚构了一个叫刘泌的名字来做刘封舅舅,并且点明身份是皇室宗亲。《三国志》中虽然没有刘氏名字,也未明示为皇室宗亲,但这段文字罗贯中添加得非常合理。长沙刘氏,这种称谓意味着代表当地的大族,恰好又姓刘,基本可以断定是汉室宗亲。这一支刘氏的具体源流应当为汉景帝刘启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

熟悉 历史 的朋友也许现在能联想起什么,没错,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人,而刘胜也是汉景帝之子。 也就是说,长沙的刘氏与刘备同出汉景帝一脉。 也许今天的我们看待这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攀亲戚行为颇不以为然,但古人有古人的观念,至少谈到同出一脉,感情上会亲近不少,收养这个长沙刘氏的外甥,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正巧这家有个十来岁的小孩,既能大体照顾自己,逃跑时能自己行动;又不会年龄过大,导致感情不易培养,所以,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刘封成为刘备的养子,从此离开故土,跟随养父刘备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

不知读者是否有注意到,刘封在史料中未有表字记载。如果说有些出身太过低微之人无字可以理解,贵为刘备养子的刘封似乎没理由无字,史料为何未有记载,成了不解之谜。

另外刘封在改姓之前是否就叫寇封也无法确定,参照当时许多改姓之人的记载,似乎通常名会予以保留。如果是这样,“封禅”二字应该是刘备后来的发挥,而非收养刘封时就已想好。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应刘璋邀请入蜀,并在第二年底与刘璋开战,向成都进军,刘封此时留在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庞统阵亡,雒城久攻不下,刘备召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兵由东向西入蜀,刘封也领兵出战,这时的刘封二十岁出头,已经成长为武艺不凡,力气过人的战将。

此时刘封的身份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他被当成了战将来使用,而非继承人。原因很明显,我们都知道刘禅在207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一年降生,刘备有了亲生儿子,养子的地位自然随之下降。刘备入蜀期间孙夫人欲回江东,也打算带上刘禅为人质,可见当时刘封已经明确没有继承权了。

实际上刘封过继给刘备不久,刘禅就出生了,所以刘封基本不会有继承的希望,所以刘备对刘封的培养也从来没有按照诸侯继承人的方式去做,例如培养文化水平、锻炼治理地方能力之类,而是单纯让他做武将。

刘封作为战将确实能力很强,“所在战克”,可以说入蜀之战刘封打得顺风顺水,没有遇到太艰难的战斗。刘备拿下益州后,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笔者在黄忠篇中介绍过,中郎将位列将军之下,本属中下层军官,在汉末军职贬值的情况下地位更加低下。但如果中郎将前缀名号则完全不同,例如黄巾之乱时期的皇甫嵩、朱儁、卢植,甚至曹丕的五官中郎将相当于副丞相。至于刘备,受自己官职所限,给与部下的职位期初也不高,为凸显武将地位则进行了一些独创,如赵云、魏延的牙门将,诸葛亮、庞统的军师中郎将均为刘备首创。这些职位名义上低于将军,实际权力则完全根据刘备授予,可谓“位卑权重”。

刘封的副军中郎将显然并非普通的中郎将,而是“副军”。这个含义很明显,是刘备的副军,即整个集团的副手。后来孟达在劝降刘封时也谈到“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可见副军之地位尊贵。

当然笔者要强调,这只是名号,出于刘封特殊的身份所授予,刘封的实权远没有那么大。

打天下需要人才,坐天下则离不开宗室力量,这是古代帝国的不二法则。曹操手下坐拥曹氏、夏侯氏诸多宗亲骨干自不必说,江东孙家虽然略逊一筹,也有吴景、孙贲、孙瑜等人,两家都人丁兴旺,有许多宗亲可以调遣,担任关键职务。刘备则整个集团维系于自己一人,还好有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忠心耿耿又能力超群的人,某种程度弥补了刘备没有宗亲力量的弱点。

刘封作为养子,在明显没有继承权的情况下,也被刘备当做宗亲力量使用,担任关键职务。

建安二十四年(219),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曹操震怒,亲自率领大军进抵汉中,当年三月进驻阳平关,与刘备对峙。刘备则分兵占据有利地形,严防曹操进攻。随后刘备又在汉水之战重创曹军,连续的胜利使双方士气落差极大,局势对刘备逐渐有利。为诱使曹操出城决战,也为了羞辱曹操,刘备在山上稳坐,派刘封到阳平关前叫阵。

曹操见刘备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养子刘封挑战,气到不行,大骂刘备。当即下令调自己的真儿子曹彰过来教训刘封。曹彰当时远在邺城,得到命令立即星夜兼程西进,曹彰赶到长安时已是五月,曹操已经撤出汉中,刘封与曹彰之间终究没能交手。

谈论刘封的生平有个人无法避开,那便是三国时期反复无常最佳选手,“三姓家奴”吕布也要甘拜下风的蜀中大将孟达。

孟达原为刘璋部将,当初受刘璋派遣与法正各带二千士兵迎接刘备入蜀,结果一去不返,与法正共同投靠刘备。刘备入蜀作战时期,让孟达带领部下到江陵驻扎,协助关羽防守荆州。刘璋投降后,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宜都原为临江郡,是曹操占领荆州后将南郡枝江以西四县单独划出设立,刘备夺取后改为宜都郡,该地区与益州接壤,属于两州结合部,地理位置很重要。

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派孟达从秭归县北上进攻房陵。

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 东三郡 。之后刘封的一系列相关事件都与这一地区密不可分,在此简要做个介绍。

所谓东三郡,指原属汉中郡管辖的房陵、上庸、西城三县。这三个县位于汉中治所南郑以东,张鲁割据汉中后,对这三个县鞭长莫及,只保有名义上的管辖权,基本不能实际控制。房陵与荆州南郡接壤,刘表不断向此地渗透,后来派出蒯祺担任房陵太守,此时房陵不仅首先由县升格为郡,而且脱离益州变为荆州的势力范围。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击败张鲁后,又将上庸、西城也由县升格为郡,分别以当地豪族申耽、申仪为太守,此时原汉中郡一分为四,所谓的刘备夺取汉中,指的只是汉中核心部分即南郑周边,至于东三郡,此时还在这些地方豪强手中。

刘备派孟达攻略东三郡,首先进攻房陵。孟达杀死蒯祺,攻占房陵,过程比较顺利。

这里说刘备担心孟达搞不定申氏兄弟,所以派出刘封自汉中带兵增援。实际上孟达的能力对付申耽、申仪应该也不是太难,真是担心孟达能力的话,应该派张飞、黄忠、赵云这些能力更强的人增援。但是刘备派的偏偏是刘封。刘备识人的本事在三国中堪称一绝,结合孟达此人的生平,刘备对他的种种安排都显示此人能力很强,但忠诚度需要打个问号。

东三郡面积广大,又位于荆州与汉中之间,地理上自成体系,刘备需要一个既信任又能独当一面的人坐镇,刘封成为刘备的人选。

刘封来到上庸后,太守申耽立即举众投降,为表诚意还将家眷迁往成都。刘备不久即称汉中王,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继续领上庸太守,其弟申仪为建信将军,仍然为西城太守。刘封则升为副军将军,成为实际上东三郡的最高指挥官。

随着刘备集团迅速扩张,刘封的个人事业也水涨船高,年纪轻轻便统辖三郡之地,权力不可谓不大,地位不可谓不高。很多人认为后来刘备处死刘封是为刘禅继承扫清障碍,但如果刘封真能威胁到刘禅,又何必给他这么大军权,岂不是自找麻烦。恰恰相反,此时的刘封不仅对刘禅不构成威胁,反而是刘备最为信任、最为倚重的宗亲将领。

正在春风得意的刘封怎么也想不到,几个月后他的个人命运将随着改变蜀汉命运的一件大事一同跌至谷底。刘封其人有将才,但非帅才,正是这当中的差异令刘封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本期笔者介绍了刘封成长为镇守一方的大将过程,下一期将着重为您分析刘封为何在已经不构成刘禅继承威胁的情况下,仍然被处死的根本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2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