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窦婴对大汉朝忠心耿耿,为什么还会被斩首处死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03:03:39

窦婴对大汉朝忠心耿耿,为什么还会被斩首处死

窦婴,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随着刘启及其母亲先后被册立为皇太子和皇后,窦氏家族在皇后(后为窦太后)的庇佑之下逐步强盛起来,而汉朝终于迎来了第二个强横的外戚家族。因此,窦婴在汉文帝时期就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成为吴国国相,到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都深度参与朝局。

不过,窦婴的运气不错,七国之乱的爆发瞬间让他咸鱼翻身了。汉景帝启用了周亚夫后,不敢用刘氏宗亲,所以把目光瞄准到窦家人身上,就打算任用窦婴担当大将军。此时,窦太后看着跟自己享福的窦家人在关键时刻一点用没有,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就同意了汉景帝启用他的请求。不过,他也没有辜负汉景帝和窦太后的期望,成功地拖住了齐国、赵国的军队,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大功,于是被封为魏其侯,吸引了很多宾客的归附,且在朝中位置仅次于周亚夫名将周亚夫的悲剧,源于跨界任职的失败。不久之后,他又成为太子刘荣的太傅。

好景不长,汉景帝要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窦婴几次向皇帝据理力争都失败了,一赌气就撂挑子了,躲到蓝田南山之下“养病”,数月之内无论谁说也不出来。不过,梁人高遂以“有如两宫(太后和皇帝)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为由加以劝说,他才恢复向窦太后和汉景帝朝请。此事让汉景帝看清了他的为人,也使得汉景帝大失所望,至死都不用窦婴为丞相。

当时的丞相卫绾生病免职,汉武帝就打算重新任免丞相和太尉。武安侯田蚡在籍福的建议下,极力推让丞相一职,获得了太尉之职;窦婴则如愿地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登上了人生巅峰。籍福可谓是窦婴的知己,知道他“性喜善嫉恶”,劝他“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然而,这番话遭到他的无视,也指出他之后下台的原因。

窦太后也终于体会到汉景帝当初的评语是对的,“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魏其侯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窦婴与田蚡都喜欢儒术,跟窦太后的道家学说格格不入,又伙同赵绾、王臧一起,撺掇汉武帝建立明堂,改革服制,命令列侯返回封地,恢复关禁;同时,对窦家和皇族成员实行才德考核,开掉很多人的族籍。这一番操作下来,刘、窦两家人员联合起来找窦太后哭诉,使得窦太后越来越不满,认为他们不能团结皇族宗亲,会激发内乱。腐儒赵绾又来了个神助攻,害人害己,建议汉武帝不要向窦太后禀报政事,给人一种要发动宫廷政变的迹象。窦太后得知此事后,终于忍无可忍,将窦婴、田蚡解职,又找了个罪名杀掉赵绾和王臧。

这种情况和后世的戊戌变法失败何其相似!不过,窦太后对此事处理是相对温和的。汉武帝毕竟年轻,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所以窦太后也没有废立皇帝的想法,只是想教育下皇帝,否则田蚡也活不了。这也是窦婴仅仅被免职的原因之一。窦婴另一个没受重罚的原因是,窦太后岁数大了,需要考虑身后事。虽然窦婴不向着窦家人,但是也不会蠢到害窦氏宗族,而且窦家作为外戚也需要窦婴这样的人来撑门面,不然窦家将很快自行衰败了。

然而让窦婴没想到的是,自己这次倒得非常彻底。由于他是被窦太后亲自赶下台的,而皇帝是年轻的汉武帝,窦太后岁数又太大了,人们自然要进行显而易见的投机。于是,窦婴门前越来越冷清,逐渐变成了几乎无人上门的地步。逆境之下,窦婴对自己态度不变的灌夫异常珍惜,于是两个失意的人成了生死之交,最后一起找死了。虽然新得势的田蚡欺负过气的窦婴,但是窦婴和田蚡只是小的过节,双方一开始都没分生死的意识。问题就出在灌夫身上,因为灌夫掌握了田蚡勾结淮南王刘安一事,还用这事来威胁田蚡,于是田蚡极力利用灌夫在丞相府发酒疯一事加以灭口。窦婴为救灌夫,弄出来个汉景帝的遗诏“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结果皇宫里找不到底档,窦婴便犯下了矫诏的大罪,最终被斩首示众。

窦婴成为自汉文帝登基后第二位不得善终的外戚,死因也不禁让人唏嘘。虽然窦婴是一名外戚,但是对大汉朝忠心耿耿。他当众反驳汉景帝传位梁王刘武,是为了维护汉朝父子相传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为了维护汉朝的长治久安;和田蚡等人一起推行儒家治国理念,贬黜窦家和刘家的无能之人,也是出于支持汉武帝实行有为政治的需要。然而,他没有考虑过窦家之人的利益,也没有考虑过姑母窦太后的感受,没有想明白自己的地位和窦太后是密不可分的,真可谓是让姑母真正生气又无奈的熊孩子。他的名利心还是太重,看不透时局,失意之时不能谦让谨慎,终究是意不平才和灌夫同病相怜。事到临头,他为灌夫不惜以侯位来抗争,尤其是那句“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让人觉得他不愧是值得托付的生死之交,不负侠之名。总而言之,窦婴的遭遇让人非常惋惜,无论在顺境或是逆境,都缺少了谨慎。

汉景帝的老师晁错,一辈子忠心耿耿为汉朝,为何却被腰斩?

晁错(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老师,晁错一辈子为汉朝忠心耿耿,但结局为何是被腰斩于东市?今天笔者来与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 一辈子忠心耿耿为汉朝从汉文帝开始,晁错就为汉朝建言献策。

1.汉文帝十二年,晁错上了一篇《论贵粟疏》,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 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被文帝接受了。接着,晁错又给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号令有时,要求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不要影响农时;利民欲,即满足人民的欲望,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这套"重农贵粟"的政策,不仅振兴了当时的汉室经济,同时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实惠。

2.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政府消极的和亲政策,晁错非常不满,而且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 但没有被文帝所接受,然后他又主张积极备战,并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汉文帝前十一年,他给文帝上了一道《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晁错并不是主张单纯地依赖蛮夷,而是企图让他们与中国的军队相结合,使"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主张主动地向匈奴出击,却被文帝委婉地拒绝了。

晁错态度很坚决,他又向文帝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 这些主张或措施,对汉初的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诸实施。这个政策不仅在当时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而且还开了历代屯田政策的先河,这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时赵充国实行军屯,三国时曹操的屯田政策,都是晁错移民实边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晁错不仅促使汉景帝坚定削藩信心,而且亲自参与了削藩行动。

晁错非常赞扬"高皇帝不用同姓为亲"的政策,坚决主张"削藩",他在《削藩策》中,犀利而刚硬地说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错的削藩主张是对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继承,然而其态度比贾谊更坚决。同时,晁错不只是一个政论家,更是一位政治实践家。晁错不仅有削藩的言论,而且参与了削藩的行动。 在晁错的策划下,汉景帝实施了"削吴会稽、豫章郡"。

总之,晁错一辈子对汉文帝、汉景帝忠心耿耿,提出并实践了许多有利于汉朝国计民生的建议与措施。不仅巩固了大汉王朝的统治地位,也为老百姓谋取了不少的利益,为汉朝未来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发生"七国之乱",被腰斩东市

上文说过,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策》的主张,并具体采取了削藩行动。他发布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晁错接着还更改了法令三十条,这些行为引起了各诸侯的强烈反对,让他们开始憎恨晁错。

汉景帝发布削藩令十多天后,就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叛军们打出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景帝急忙向晁错征求平乱建议,晁错此时出了个昏招:"皇上你应该御驾亲征,让我来留守京城。"(居然把皇帝推到了危险境地)

就在这时,大臣窦婴听到叛乱消息后匆忙入宫,请求景帝召见曾在吴国担任过丞相的袁盎。这袁盎一直与晁错就有矛盾,当景帝问他平乱之策时,他要求景帝屏退旁人(当时晁错还在场),向景帝别有用心地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

景帝沉默良久后,决定采纳此建议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

袁盎向景帝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还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并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此时晁错还毫不知情。当皇家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了诏书,可怜的晁错当时还穿着朝服就被腰斩了。

三。 晁错悲剧的原因分析

1. 晁错个人的性格有缺陷,他确实是个事业型强人,但只顾兢兢业业干事,不知道处人与世的方法(父亲劝他不听,无奈服毒自杀)。造成他的人际关系很差,他只对皇上忠诚,却目中无人,朝中没有一个知己朋友。如汉景帝的亲信大臣陶青、陈嘉、张欧等都与他有隔阂,特别是与袁盎结下了世仇,所以关键时刻不仅没有人帮助他说话,反而对他落井下石,乘机鼓动皇帝除掉异己。而且当皇帝征求他平乱方法时,竟然把皇上推到了前线,自己退缩在后,这就是找死啊。

2.那么汉景帝为什么就听信袁盎与诸大臣的话,轻易批准了腰斩自己老师晁错的奏折呢?

因为当时叛军打着的是"诛晁错,清君侧"旗号起兵的,许多不明真相的民众以为朝廷里真的出了小人,君王被奸人所挟持,急等着各路诸侯进京勤王,因此他们自然积极支持诸侯王的"义举"。然而如果汉景帝杀掉晁错,叛军就师出无名,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所以汉景帝在选择牺牲掉晁错后,换来的是天下的人心,对他而言显然是非常划算的事情。后来"七国之乱"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被平定,晁错之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是说他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晁错的悲剧警示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能只顾埋头做事,不注意处理好同事、朋友的关系,否则寸步难行,甚至会带来不幸。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为什么呢?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依然会杀窦婴。史书上记载,窦婴为了搭救灌夫被捕,在最后关头,他拿出了当年汉景帝的遗诏,结果被汉武帝认定,遗诏造假,在年末最后一天窦婴被杀,很多人会问,如果窦婴不拿出这份遗诏,他是不是就能活下来,但在小编看来他就算不拿出遗诏也会被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遗诏的真假

窦婴手上的遗照是真是假,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争议,有人认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不世之功,得到了汉景帝的信任,而他又是汉景帝生母窦太后堂兄的儿子,作为外戚又有很大的战功,所以有一份遗诏也并不奇怪。而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免死遗诏根本不存在。在汉朝建国后,刘邦给开国功臣们一批丹书铁卷,也就是所谓的免死金牌,但丹书铁卷并没有免死的功效,而以窦婴的经历来看他,更不可能获得免死遗诏。而根据记载,宫中无法查到这份所谓的遗诏的备份,所以小编认为这份遗诏是假的。

二、窦婴为什么被杀

其实遗诏并不是窦婴被杀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在有二。一是是窦婴和灌夫两人养士,让汉武帝十分不满。汉武帝的心腹能臣卫青就曾经说过,窦婴养士之后,皇上对此十分恼怒,作为臣子尽职尽责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为什么要招士、养士呢?此外,汉武帝十分痛恨游侠之气,而窦婴此人却恰好十分具有游侠之风,江湖习气。综合以上两点来看,遗诏之事不过是加速了窦婴的死亡,而不是窦婴死亡的真正原因。

纵观窦婴的一声,名门出身,还在七国之乱中立下不世之功,本该荣华一生,但因为他自己看不清局势,进退失当,最终丢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可悲又可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1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