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白起和楚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大良造(爵位名)白起率军大举攻楚。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突入楚境。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物资。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由此,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正式攻破了楚国都城,并让楚国损失了大片的土地和众多兵马。不过,对于楚国来说,却坚持到公元前223年才被秦国彻底消灭。那么,问题来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为何楚国还能坚持50多年?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
首先,对于战国七雄来说,都城不仅拥有大量的人口,还囤积了充足的物资。因此,都城一旦被敌人攻占的话,后果很可能就是直接灭亡。比如五国伐齐之战中,乐毅率领大军攻占了齐国都城临淄,就让齐国瞬间瘫痪,一下子丢失了70多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这两座城池苦苦支撑。再比如公元前228年,王翦率领秦军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从而成功解决了这一对手。在此基础上,白起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显然也是对楚国的重创。不过,楚国并没有立即走向灭亡,而是继续坚持了5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点来说。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侍太子于秦。
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年),楚顷襄王聚集东部的士兵,共有十多万,又向西攻取秦国占领的长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划为郡县,夺回西部一部分地区。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楚襄王派三万人帮助赵国、魏国、韩国攻打燕国。于是楚国又和秦国讲和,让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鄢郢之战中,楚顷襄王调集士兵,收复了部分失地,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了上遏制了秦国进攻楚国的势头。在向秦国秀出肌肉之后,楚国又选择和秦国谈和,也即一打一拉之后,秦国暂时放弃了一举消灭楚国的打算。就第二点原因,彼时的秦国,也很难全力攻打楚国。虽然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了楚国都城。但是,因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还具备反击秦国的实力,这让秦昭襄王投鼠忌器,不敢将精力一直放在楚国身上。尤其是当时的赵国,更是成为了秦国的心腹大患。
比如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赵国,围攻阏与(山西晋中和顺),赵国的大将赵奢前去营救,将秦军打败。在阏与之战中,强大的秦军被赵军击败,这促使秦国逐渐将赵国视为自己的头号大敌。换而言之,在阏与之战后,秦国将注意力放在了赵国身上,这让楚国获得了喘息之机。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先重创赵国,就准备一鼓作气消灭楚国,那么这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秦国大军出动之后,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完全可以趁势攻打秦国,从而让秦国腹背受敌。
三
就第三个原因来说,楚国地域辽阔,可以通过迁都来抵消都城被攻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战国七雄中,对于韩国、赵国、齐国等缺乏战略纵深的诸侯国来说,都城一旦被攻占,确实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但是,就楚国来说,显然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在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被白起攻占之后,楚国立即迁都到陈,也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一带。当然,对于陈都来说,距离秦国依然相对较近,所以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等到了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迁都到巨阳,也即今安徽省阜阳市一带。
公元前241年,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楚考烈王迁都到寿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对于楚国来说,巅峰时期的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因此,相对于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楚国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这为其不断迁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迁都寿春之后,楚国向东还拥有大片的疆域,比如今江苏省、浙江省乃至于山东省南部等地。而这,自然为战国末期,楚国苦苦支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最后,就四点原因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拥有都城被攻占后的应对经验。春秋末期,吴国就在柏举之战中攻占了楚国都城。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虽然在柏举之战中,楚国都城被吴国攻占。但是,因为楚国除了都城之外,还拥有广阔的城池,这让楚国最终击败了吴国大军,恢复了原先的疆域。
在此基础上,楚国显然也吸取了相应的教训,增强楚国都城之外城池的实力,比如在这些城池准备一定的兵马和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等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楚国都城之后,楚顷襄王不至于一下子就不知所措,而是立即迁都,并调集兵马进行反击。当然,战国中期的秦国,不是春秋末期的吴国可以相提并论。所以,楚顷襄王尽管收复了部分城池,却没能将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夺回。不过,即便如此,楚国也展现出自己处理都城被攻占方面的经验,从而在都城被攻占之后,又坚持了50多年,直到公元前223年,才被王翦率领的秦军消灭。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先下一个结论:白起是战国时期,注意是战国时期,军事才能最强的人,没有之一。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排名第一,远胜其他名将。比较一下你会就明白,王翦灭楚问秦始皇要60万人,少了都不行,这还是秦始皇时期,秦国国力是越向往越强,六国国力是越往后越弱,白起曾经率军从上庸一直打到楚国都城,还攻破了郢都,白起所率领的军队还不到20万人,楚国都城都破了,要不是楚国地大物博,有战略纵深,不就相当于灭亡了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王翦打仗依靠的就是秦国强大的国力,60万人凭人头也压倒了楚国,白起打仗就完全不一样,你发现整个战国时期,白起打仗的战略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战略就是:分割分抄、迂回打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一战略被近代一位伟人大量运用,成为战争中最有效的制胜战略。不要以为秦国国力强大,白起打仗就是以多打少,相反,白起的重大胜利基本上都是以少胜多,然后再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不信?接着往下看:
白起1、伊阙之战韩国、魏国再加上东周联军的总兵力是24万人,白起的兵力推算为十万人左右,因为史书上说了白起的兵力不到联军的一半,一半是12万,不到一半,差不多就是10万人,这是兵力对比。白起在此战中采取的策略是:布置疑兵,声东击西,迂回包抄,全歼联军。打胜仗容易,但白起的战果是全歼联军,这就相当不容易了,等于要把联军重重包围起来,白起先用无数旌旗和飘带布置疑兵,让联军弄不清秦军主攻方向,然后突然袭击攻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大败,很快白起下令秦军迂回包抄,把24万韩魏及东周联军包围起来,全部歼灭。
伊阙之战所以,伊阙之战是标准的策略取胜的例子,根本不靠秦国国力强大,靠的是军事才能,很难想象白起是如何做到全歼联军,肯定是把联军所有逃跑的出路都堵死了,才能全歼敌军,可惜24万韩魏联军,怎么死的都没有弄明白,连逃跑都跑不了。2、鄢郢之战鄢郢之战就是发生在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白起率军攻打楚国都城的战争,楚国虽然没落,仍是战国晚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人口都比秦国多,白起攻打的又是楚国的都城,楚国当然会把全国能战的军队全部集中到这里,楚国参与鄢郢之战的军队数量没有记载,以楚国强大的国力来说,绝对不会少于30万,而史书上说白起率领的军队只有数万人,实际上应该不止,后期肯定有增加,猜测至少有20万人。
鄢郢之战白起在此战中采取的策略是:过河拆桥激发秦军斗志,引夷水灌鄢城,直至攻破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纪南城)。都知道项羽有破釜沉舟之计,实际上白起也有过河拆桥之计,白起率军攻楚时,先要渡过汉水,白起率军渡过汉水后,拆毁桥梁,烧毁船只,打着不胜利就战死的斗志攻向楚军,楚军抵抗不住,白起一直打到鄢城(今湖北宜城市),然后挖渠引夷水灌向鄢城,鄢城被攻破,光是淹死的百姓就有10万人,白起趁胜攻向郢都,攻破了郢都,楚国从此以后一蹶不振,50年后,王翦能灭楚,仍有白起当年的功劳。3、长平之战都知道长平之战是白起一生最辉煌的战争,歼灭40万赵军,又一次残酷的歼灭战,此战赵国一共有45万军队参战,廉颇之前战死了5万人,后面40万都是赵括率领战败以及被坑杀的,秦军有多少人?大致应该是差不多的人数,或者略少于赵国。
白起白起在此战中采取的策略是:反间计逼赵国换帅,诱敌深入,分割包抄,以3万人的分割包抄军队,就敢挡住赵国几十大军的后退之路,最后是围歼战,逼得赵国近20万人投降。虽然白起的对手赵括是个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将领,但能被赵王任命为40多万赵军的主帅,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能力与机会的,白起先让秦军与赵军交战,佯装败退,引赵军主力追击,然后以3万人的军队切断了几十万赵军的后路,形成分割包围。3万秦军既要挡住前面几十万赵军后退,又要挡住后面数十万赵军的救援,可奇迹的是,秦军仍然完成了任务,以少量军队包围较多军队的歼灭战,整个中国战争史上,也只有白起打出来过,不在战场上,真的搞不清楚白起是如何以少包围多的,但事实就是白起成功了。
白起长平之战前后45万赵军全部被灭,这个战果也只有白起打得出来,换作任何人都做不到,哪怕是韩信与吴起也是做不到的,白起的特长就在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点上任何人比不上,这就是白起独特的军事才能。所以,白起的军事才能在战国时期可是排第一的,他打胜仗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因为秦国强大,而是个人军事能力突出。
白起还命令秦国的军队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而有后顾之忧,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无法抵挡秦国精锐士卒的猛攻,节节败退。
秦国军队在白起带领下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东南)。
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今荆沙北)很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人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
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于是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
秦军于是占领了鄢城。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 ,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国腹地,攻下楚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
在战争中,秦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楚的战略主动。秦军孤军客战楚境,期于死地求生,乘楚王城池不修,边备废弛之机,采取掏心战术攻入楚国,并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攻克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国都郢,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