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朝秦暮楚,楚国的实力堪比秦国,楚国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以史为鉴 2023-06-25 02:54:32

朝秦暮楚,楚国的实力堪比秦国,楚国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很多人都不了解朝秦暮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朝秦暮楚”这个四字成语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由此可见,楚国实力足以比肩秦国。

楚国雄踞长江、汉水流域,拥有发展农业的最好条件,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并且炼铸造业发达。楚庄王时期国势大到饮马黄河,那是越出长江流域挺进到北方。春秋五霸有两霸是吴和越,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势力就扩展到“百越”之地,那是多么辽阔的疆域!

楚国的农业、纺织业、炼铸造业,陶器、竹器、漆器等手工业,乃至商业经济均发达,何以会被在西北蛮荒之地发展起来的秦国所灭?为什么楚国不能统一中国?

楚国的先人可追溯到熊,西周前期周成王封楚子熊绎居丹阳,丹阳在三课陵峡深处,为最早的楚国都。所谓“上控巴蜀,下应荆襄,当水陆之要冲”,这是说楚国位置险要,但这样的地方若不向外发展,楚就会被封闭在峡谷。

楚国先人胼手胝足、拓土开疆,战国时兼并了上游的夔国,向下游发展使楚国都城出现在荆州,整个三峡地区就通称“楚”。当楚国发展到江汉平原就地处华夏中心,这使楚国最有条件汲取东西南北之长,但也容易四面受敌。楚先人汇集四邻之长,警惕危险,把国家发展到最雄强。但后人在繁荣中滋生出优越感,滋长了自高自大的心理。这种自高自大不把四邻放在眼里并不只是统治者的缺点。

楚国最大的悲哀是吴起变法,它早于商鞅在秦变法的前二十五年,变法的措施就是商鞅后来在秦施行的“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可惜变法仅一年,悼王死,吴起被贵族射杀,变法夭折。

悼王去世半个世纪后,怀王即位,此时有屈原。屈原有什么革新主张吗?他作为诗人的形象太饱满了,以至后人常忽略了他的政治主张。从《离骚》可以窥见屈原的改革政见,他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屈原不仅是诗人,他还是楚国的“左徒”,是掌国家内政外交大权的高级官员。不过,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并且流放了他。

前299年,秦攻楚,取楚八城。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 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他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是忠言逆耳,昏庸的怀王根本不听,前去赴会,结果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最终客死异国他乡。

楚怀王死后,继位的顷襄王更加昏聩无能,朝堂之上全身趋炎附势的奸臣。顷襄王厌倦屈原,再次将他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高声大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话道出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当屈原这样的人才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楚国只剩下奸佞小人,还有什么希望统一六国呢?

战国七雄中,楚国的疆域最为辽阔,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呢?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对于战国七雄来说,最终的结果是秦国消灭山东六国,不仅一统天下,也彻底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疆域最为辽阔的楚国,完全具有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进入到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的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楚国的疆域最大,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呢?


首先,一口吃不成胖子,对于楚国来说,也不是一开始就疆域非常辽阔的。早在西周初期,也即分封诸侯的时候,楚国作为一个子爵诸侯国,地盘不过五十里,也即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诸侯国。但是,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对此,在笔者看来,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是地盘最大的诸侯国了,甚至连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都比不上楚国。


不过,疆域辽阔的楚国,却没能在战国时期消灭六国,成为最后的赢家。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楚国疆域的含金量不高,也即其疆域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人烟稀少之地。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重要且缓慢的历史事件。差不到到了唐宋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才追赶或者超越了北方。而在此之前,黄河流域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保持了长期的领先。

在此基础上,在战国时期,很多人口稠密的城市,基本上都位于黄河流域,比如临淄、宛城、大梁、邯郸、邺城、咸阳、安邑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楚国来说,其疆域很大一部分位于长江以南地区,比如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在战国甚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地区都存在人口稀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问题。所以,对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看似疆域占到了半壁江山,实际上却是大而不强。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一情况在三国时期也得到了验证。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蜀汉、东吴的疆域面积之和,差不多也能超越曹魏一家。但是,蜀汉只有10万人,东吴只有20多万大军,这和坐拥45万大军的曹魏比起来,无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样的道理,楚国实际的人口、兵力等数据,并没有和楚国的疆域面积形成正比的关系。而这,自然是楚国没能消灭秦国、韩国、魏国、赵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面积广阔的楚国,因为和战国七雄的接壤之处相对较多,所以存在较大的防守压力。

战国七雄中疆域最大的楚国,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战国时期,每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由变法、改革开始,然而当其他国家都在开展变法运动的时候,楚国却没有任何动作,直到魏国人吴起的到来,但是他仅仅在楚国生活了三个年头,而且是第二年才开始出任令尹,第三年就被杀死在了楚王的葬礼之上。

也就是说楚国的变法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已,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楚国的变法没有开展下去,让曾经试图问鼎的楚国故步自封呢,归根结底还是楚国的制度断绝了楚国改革的可能。

楚国在春秋时期一共消灭合并了40多个小国家,这些小国家有很多只是每年象征性地向楚国进贡,其他的基本和被灭国前是一样的,他们还保留着自己的武装,同时楚国王室为了让这些小国能够忠于自己,还在朝廷上给他们的首领留出了官位。

这样的分封制度无疑稀释了王权,看起来庞大无比的楚国,实际上真正可以调动的军队并不多,很多的氏族封地不但不纳税,还要吃中央的财政。并且每个氏族还都有自己的私兵,楚国王室想要调动这些武装的时候,还要同氏族商量。

而王翦正是看透了楚国的这一点,才能够轻易的击败楚国,当天率领60万大军来到楚国的时候,楚国的氏族在国难当前当然不可能再不同意出兵,于是他们凑出了二十万大军交给项燕,但王翦到了前线却只大修营垒,天天吃饭,洗澡,睡觉,领着将士们做各种游戏,楚军就在秦人的吃喝玩乐中耗了一年。

而这些大氏族在短时间内可以一致对外,但时间一长各种矛盾就显露出来了,比如粮草怎么分配,军费如何分摊,哪家的兵应该驻扎在什么地方更有利等等。项燕没有办法只能开始向东调动,可是王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结果都知道了,楚军大败,楚王被俘。

所以综上所说,楚国之所以无法统一天下,根本原因就是他落后的制度。

被苏秦称为“天下之强国”,为何没能统一战国?

在战国七雄中,此国被纵横家苏秦成为“天下之强国”,它在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占到最大,人口也一直都是最多的,即使是春秋时期它也问鼎中原过。从它称霸春秋之后就一直都是出于第一序列的强国,直到被秦国灭亡前它的国力与秦国相比也丝毫没有落于下风,要知道即使是秦国也经历过黑暗的四代乱政时期,也曾经弱小到天下悲秦的时候。唯独此国没有弱小过。这个国家就是楚国。

即使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依旧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样的话来,事实证明,最后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也确实是楚人出了最大的力。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占据富饶南方广袤国土的强大的国家最后没能统一战国,反而是世居西垂的秦国统一了天下呢?这不得不说和楚国的一位国君有关,这位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楚怀王。

北伐魏国,东占江东

楚怀王继位之初,正好赶上了魏国霸业开始走下坡路,国际形势变得错综复杂,魏着交锋,魏齐交锋,秦国东出。整个天下重新陷入了巨大的战争漩涡。此时的楚国虽然不是属于最为强盛时期,但是国力也是丝毫不比中原诸国差,由于楚国有长江天险,且楚国水军又称雄与战国,因此天下纷纷扰扰唯独楚国独善其身。趁着天下动荡的时候正好是楚国扩张的好时机。

楚怀王他趁着魏国成为天下人人喊打的时候,出兵北伐魏国夺取大量土地,同时又派兵攻占东越占领了江东地区,使得楚国国土疆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国力之强盛让诸侯非常忌惮。不仅如此,在经济上楚国开辟了通往东南亚的水上商贸的道路,使得楚国经济也成为诸国中最为富裕的国家。

秦国东出,诸侯联兵

由于楚国除了占领了魏国这个人人喊打的北方国家部分领地之外就没有更大针对北方国家的军事行动,所以诸侯虽然忌惮,但是也不敢拿他怎样。反而是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时刻东出函谷关,给了东方诸国很大的压力,为了压制秦国北方诸国组成联军,由于楚国国力强大,因此两方都拉拢楚国。原本楚国是和东方诸国联合攻打强盛起来的秦国。这场战争有楚国的加入使得秦国面临着亡国之忧,只要楚国坚持下去,秦国灭亡这个世上就没有国家能抵御楚国的扩张了。

国君被骗,丧失信誉

在亡国面前,秦国派出著名纵横家张仪前往楚国游说,张仪告诉楚怀王秦国愿意割地六百里给楚国,只要楚国退出联军。楚怀王相信了,于是楚军退出了讨秦联军。其他各国一看楚国不来了,匆匆结束了联合。事后楚国派人前去索要土地,秦国却告诉楚怀王是六里地而不是六百里,生气的楚王想要发兵讨伐秦国,此时聪明的秦国为了防止楚国来袭早已与另一个强国齐国联盟了。但是楚王还是冲动了,结果一打二没打过人家。

在与秦齐联军的战争中楚军遭到了很大的失败,军队损失惨重,土地也被秦国夺取了大片。而由于之前对于楚国背信弃义早已不满的几个国家也纷纷趁火打劫。就这样,原本实力犹在秦国之上的楚国国力大减。不仅如此,在国际外交中也不被各国信任。

再次被骗,楚怀王被关

军事上的失败使得楚国应该要做点什么重新崛起,而这时占领楚国多座城池的秦国余约楚王在武关碰面。楚怀王再一次不顾大臣的反对前往了,结果早有准备的秦国囚禁了楚怀王,想要楚怀王割地给秦国,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个昔日糊涂的君主没有继续迷糊,宁愿不当王也不愿意割地卖国。

而失去国君的楚国也陷入了动荡中,虽然最后想方设法接回了远在齐国的太子,成功完成了权力的交接。但是经历过国君被囚,背叛诸国联军,又在战争中被诸国联军轮番进攻的楚国,此时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不仅如此,大片土地的沦陷也使得楚国国力有所下降。虽然,楚国此时相对其他几国来说还是比较强大的。但是,对于秦国来说,楚国已经失去了和它争霸天下的机会。

楚国在楚怀王手中由于他太容易相信别人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资格。但是,在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上楚国依旧是秦国打的最艰难的一个。秦国动员了全国之力才勉强吞并了楚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不是楚怀王的一系列神操作,也许统一战国的就很有可能会是这个“天下之强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0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