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当初为什么会放弃贝加尔湖,驻守和收益并不成比例

以史为鉴 2023-06-25 01:53:32

康熙当初为什么会放弃贝加尔湖,驻守和收益并不成比例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割让贝加尔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近代中国割了许多地,其中割给沙俄的大片领土,一直是我们心中的痛。这其中包括外东北、外西北、外蒙古、唐努乌梁海等一大片我们已经失去的土地,这造成的后果无疑是相当严重的,东北没有了出海口,并且还损失了库页岛上丰富的资源。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很多时候,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也曾是我们的领土,但是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贝加尔湖也被清政府抛弃了,并通过《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永久承认了沙俄对于该地的所有权。

贝加尔湖

在清朝鼎盛时期,居然还放弃了贝加尔湖之内的中国领土,现在在我们看来,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当时统治者也有自己的一份考量。

贝加尔湖的历史

贝加尔湖其实我们应该很多人都听过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北海”。

苏武牧羊这个典故,就发生在北海,在汉代贝加尔湖这一块,是属于匈奴的。后来汉武帝手下的霍去病封狼居胥,搞得漠南无王庭,但是汉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管贝加尔湖,仍然被逃到漠北的匈奴人所控制,后来贝加尔湖一直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范围之内,先是鲜卑,后来是柔然,再后来又是突厥控制。

一直到了唐朝前期,在唐帝国双璧李靖和李勣的打击下,灭亡了东突厥,贝加尔湖从此便成为大唐帝国的一部分,直接属于唐帝国的管辖之下。但是仅仅半个世纪之后,随着后突厥的反叛,贝加尔湖再一次复归突厥,后来在唐帝国和回纥的打击下,贝加尔湖再一次归属到了回纥。

之后的五代十国和宋朝不提,燕云十六州还没有恢复,又哪里能够指望的上遥远的贝加尔湖呢?一直到13世纪,铁木真兴兵,开始一场席卷世界的征伐,贝加尔湖自然是一定在蒙元的统治下的,这是第二次直接统治,贝加尔湖划入了元帝国的岭北行省。

后来又是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但是由于漠北一直被残元的势力所割据,在明朝绝大部分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剌所控制,就是那么造成了土木堡之变的瓦剌。直到清朝以满蒙联盟为基础入主中原,贝加尔湖才第三次再一次回到了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我们知道贝加尔湖在历史上,其实很少直接收到中央政府的管辖,这一方面是因为贝加尔湖离我们传统的政治核心区很远,在我们看来都是边远的不毛之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贝加尔湖当时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明显。

所以这也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放弃贝加尔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驻守和收益并不是成比例,很多人看来,便就是空耗国财。

雍正皇帝

条约变迁史

清代关于贝加尔湖的归属条约,主要是有三条。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我们的北方邻居对我们的领土一直以来抱有的贪婪的征服欲。

第一个是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为了保住满族人在东北的利益,同时为了遏制俄国人在东亚进一步扩张的野心,康熙皇帝在雅克萨之战获胜的情况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此来规定清俄东部的边界线。在条约中规定,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

但是康熙皇帝其实当时是想把所有的边界都划定的,就包括现在的贝加尔湖。但是这个地区当时属于喀尔喀蒙古,也就是清朝的盟友。

《尼布楚条约》

并且在当时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又开始崛起,并且不断地入侵喀尔喀蒙古,康熙皇帝急于从东北的战事中脱身,不想和俄罗斯人在东北问题上在做饶舌,更别说清帝国北部的贝加尔湖了,但是又不想白白的便宜了俄国人,最后只确定了清俄东部的一段分界线,并且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但是北方漫长的边际线还这也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满蒙联盟?

是没有落实下来,俄国人又逐步的蚕食清王朝北方的边疆,并且不断地制造争议,破坏贸易。

清王朝更是不堪其扰,此时又和准噶尔的战事吃紧,再加上俄罗斯源源不断地给准噶尔提供军火和设备,清王朝便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从此真正意义上的贝加尔湖地区,再也不属于我们中国了。

但是清王朝在稳定了北部之后,便开始大规模的对西北用兵,三征准噶尔,彻底稳定了我们的新疆和西北地区,

其实清朝皇帝除了有准噶尔的因素考虑之外,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要了解这些私心,就得对满蒙联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康熙皇帝

当时这些土地,其实都不属于满人皇帝,而是属于蒙古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也是存了一些小心思的,反正又不是割的他们的地。所以在纠纷不断的时候,雍正皇帝甚至都不想派军队,但是一旦入侵东北那块龙兴之地,可能就会急了。

所以也不难理解谈判大臣索额图把谈判内容告诉康熙,康熙的哈哈大笑,并且还认为自己占了便宜。

所谓的满蒙联盟其实也是清朝对于蒙古地区的一种统治手段。

蒙古其实分为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还有漠西蒙古,所谓的漠南蒙古就是现在内蒙古一带的蒙古人,多半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贵族们,他们一直和内地比较亲密,并且也是是真正贯彻了清朝“满蒙一体”政策的蒙古人,蒙八旗里,他们的人是最多的,并且清代的后妃一般也是从这里选出来,他们是清人的合作伙伴。

相比于漠南蒙古对清人的亲密,喀尔喀蒙古和清朝的关系其实就一般,所也也不难理解康熙皇帝爽快的把他们的地割出去。

喀尔喀蒙古其实现在就是我们的邻居蒙古国,他们其实不属于正宗的蒙古人,因为他们大多数其实都是被蒙古人征服世代仆役,对于清人也没有什么好感。所以宣统一退位,他们就迅速宣布独立,后来曾在北洋政府的管理下短暂回归过,但是又在苏联的支持下,变成了现在的外蒙古。

他们当初之所以归顺清朝,也主要是过于强大的准噶尔的崛起,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但是独立出去之后,他们这几年一直在灌输宣称自己受到清朝的欺压,并且以正统的蒙古人自居,但是他们既不是黄金家族的正统血脉,连传统的蒙古文都不会写,只会写苏联改版的西里尔蒙古文。

而漠西蒙古,大概是最不喜欢满族皇帝的了。漠西蒙古比较复杂,主要由三个部落构成。包括有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还有最有名的准噶尔部。

土尔扈特部一度被准噶尔挤出中国的疆域,一直向西流落到了现在的伏尔加河下游,但是由于沙俄不断地压迫,土尔扈特部不堪其扰,于是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开始了回归祖国之旅。这一支蒙古人与清关系比较好。

还有两个则就是清朝的心腹大患,一个是和硕特部,罗布臧丹津叛乱就是产生在和硕特部,他们这一支现今居住在如今的青海地区。

最后让清朝难受的就是准噶尔这一支蒙古人,清朝和准噶尔打了整个康乾盛世,一直花了七十年时间,再加上准噶尔不断地天花疫情造成的大量人员死亡,清朝这才勉强获得胜利,这一支蒙古人,现在可能在新疆中亚一代,可能还有踪迹。

历史上唯一一个打赢还割地,康熙为什么把贝加尔湖给

689年9月7日,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仍属于中国领土,但同时清政府同意把大片土地割让给沙俄。同时也把贝加尔湖割让给了沙俄。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曾是中国北方许多部族的活动地区。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同时也是欧亚大陆最大的湖,湖的总容积为239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为1637米。贝加尔湖不仅资源丰富,而且风景优美。

那么康熙为何要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拱手让给沙俄呢?
一、国家局势
在清军入主中原之后,直到康熙年间,国家尚不稳定。葛尔丹等势力蠢蠢欲动,欲图脱离清朝管制。清朝当时的首要目的肯定是先维持国内稳定,与沙俄保持和平。1653年,沙俄入侵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康熙意识到沙俄的意图,于是派兵征剿,发生两次“雅克萨之战”,历时四年,最终清军皆获得胜利。但是清朝不愿意,也没那么多精力与沙俄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于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换取长时间的和平。
二、康熙自身的原因

其实当初沙俄入侵清朝,康熙如此重视并派兵与沙俄军队展开围攻,并不是因为贝加尔湖,而是因为沙俄当时入侵了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这可是清朝满人的故乡,相当于老家。老家被人侵占了,康熙无论如何都得要回来。而贝加尔湖则不同,因此康熙并不是很在意。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一直都是农耕大国。而贝加尔湖以西气候寒冷,而且不能耕种,甚至不适宜居住。对于一个农耕大国来说,这样的土地无疑是没有价值的。而且当时清朝国土很大,康熙认为把一块没有价值的土地让给沙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此从感情和利益上,康熙都认为把贝加尔湖让给沙俄以换取和平是值得的。
三、军队实力

前面说过,清朝与沙俄发生过两次“雅克萨”之战。那么战况如何呢?在第一次雅克萨战役中,清军派兵约3000人,而沙俄士兵仅有450人;第二次雅克萨战役中清军派兵2100,沙俄士兵826人。也就是说,清军在数量上远胜于沙俄士兵。虽然两次战役皆获胜利,但是总共耗时四年之久。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火器。
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在装备上完全落后与沙俄。沙俄从17世纪开始就装备了燧发枪和大炮,而清军虽然也有枪和大炮,但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沙俄。清军主要是靠冷兵器作战,而沙俄则有更先进的火枪和大炮。在这种情况下,清朝与沙俄如果进行长期作战并没有获胜的把握或者代价太大。因此康熙选择放弃贝加尔湖来换取中俄和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9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