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为何这么讨厌贪腐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吗

以史为鉴 2023-06-25 01:17:34

朱元璋为何这么讨厌贪腐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吗

明朝对于贪官污吏的惩罚,其严峻程度堪为历代之最。尤其开国君主朱元璋,更是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法令倡导方面,他特制申诫公侯铁榜〈共有九条严律〉,并将历代昏君如商纣、秦二世胡亥、隋炀帝、宋徽宗等败国史迹,制成壁画,要求皇子百官引以为诫;同时经常发表惩贪与贪官亡国等言论,如亲自编写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书,搜录150件贪官案例,以强化百官的心防。他曾经讲过:不仅贪钱、贪物者是贪官,贪声贪色者、贪权贪势者、贪谀贪名贪享乐者,也都是贪官…。可见他对贪污问题,已达洁癖的地步。

在执行严刑峻罚方面,他更是绝不手软,一次惩杀成千上万人,犹如家常便饭;如蓝玉一案,即杀了二万多人。而杀的官阶层级方面,从宰相、皇亲国戚、驸马、大将军、尚书、钦差大臣到侍郎、各级地方官吏等,无一不杀。至于惩罚方式,则尤其琳琅满目,最残忍者如剥皮实草〈公开曝陈〉、抽肠、凌迟等不一而足。尽管如此严厉执法,但贪官污吏却未曾少过;诚如被朱元璋惩杀的贪官吴金德临死前说的话一样:只要这个世上有钱在,就会有人贪污,贪官是杀不完的。朱元璋也曾经说过:我欲杀尽贪官污吏,奈何朝杀暮又犯?所以说,单是让官员不敢贪,还是不够的!

有人曾开玩笑说,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标准,今天的公务员大概有九成以上要被杀头。尽管朱元璋以血腥着称,但他却是一个非常爱民如子的皇帝;例如他很重视发掘民隐民瘼,并特别在乎百姓对他的评价,只要是民众举发的贪官污吏,十之八九都大概难逃一死,而且只要是民众所提出的兴革意见,他都照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皇帝。

朱元璋特别痛恨贪官,为什么明朝的贪污问题还是那么严重?

朱元璋时期官员只要贪污就剥皮充草,为何明朝最后还是因腐败而亡?

其实历史上各个朝代有几个不是因腐败而亡呢?!所以说腐败是一种社会顽疾,也可以说是人性中的一种固有属性。正如题主所述,朱元璋时期确实非常痛恨腐败,并创造了很多酷刑出来,比如凌迟,极刑,剥指,墨面,以及题主所说的“剥皮充草”这样骇人听闻的酷刑,一度时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好景不长,最后,明王朝还是倒在了腐败手里。


一是人们逐利的天性使然。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讲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而贪官求利不但是一本万利,而且是拿着国家的资源和利益去发个人财,这是无本求利呀!所以说贪腐可以说是一种人的天性。所以即使在朱元璋洪武年间,那样的酷刑之下,仍然有人链而走险!

老百姓说,“钱在手头,饭在口头”,你让他不吃不花务必有一个中间隔断,那就是程序!你让他不腐败不能仅仅靠恐吓酷刑,更不能靠他的良心发现,只能用程序来把死他,也就是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不能让他伸手就拿,中间多一些环节,多一些约束才可以不让他这么顺利地腐败到。


二是明朝社会是人治社会,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国家的命运,腐败的形势都是由皇帝个人素质来决定的!朱元璋出身草根,能够做到洞若观火,但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没有想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经历过民间疾苦,他们才不懂得惩治腐败的重要性。虽然朱元璋时代已经有了反腐法律法规,也有了监察制度,但后来的皇帝却不能很好地执行了!他们考虑更多的是人情,是维护他们自身的皇位,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他们是看不到的。他们贪图自身享受,懒于朝政,不能以身作则。更有身边的宦官效仿和专权,使买官卖官蔚然成风!这种官场的不良风气,是社会腐败最根本的因素。

三是明朝朝廷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统治者考虑问题,不但不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连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官员生活需求,他们也一样看不到!明朝官员的工资十分地低廉!明朝官员们的年薪要远远低于唐宋时期。可是官员也首先是人啊,他们也要养家糊口,而且以前都是大家族,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还有几房姨太太,可是朝廷呢既不给他们涨工资,又不让他们经商来赚钱,所有合法的路子都被堵了,那他们不腐败又怎么生活啊?

当然,高薪不一定就能养廉!但是,低薪肯定养不了廉!

所以说,治理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统治者们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把治理腐败放在突出位置,形成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落实到位!否则,单单靠人制,靠人的思想内生动力不去腐败是靠不住的!

朱元璋为何那么痛恨腐败?

自元朝末年的残暴统治与连年征战,国家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争权夺利,贪腐现象盛行,吏治败坏。正是因为元朝末年的腐朽统治,导致百姓生活疾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也最终结束了蒙元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尤其是元末官场上的贪污腐化现场,朱元璋更是深恶痛绝。他曾说:?不禁贪墨,则民无以遂其生。?


可见朱元璋对吏治清明的向往以及对打击官员贪污的重视。

昔日功臣武将、王侯权贵,也都居功视傲、贪赃枉法随着朱元璋对其它农民起义军战争的不断胜利,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矛盾的重点也逐步转向内部。可统治秩序的建立和经济的恢复发展,也伴随着一批跟随朱元璋夺权江山的功臣武将、王侯权贵,甚至是些地方官吏,也都居功视傲、贪赃枉法起来。

由于元末官员贪墨遗风的存在,同时大批元末官员也加入到了新王朝的官员队伍,也加速形成了明初时的吏治腐化的堪忧状况。在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贪污腐化问题多次告诫群臣:?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然而最高统治者的尊尊告诫却并未引起群臣的重视,贪污之心迅速膨胀,腐化之气也日益严重。如户部侍郎郭桓,身为朝廷要员,利用职权与地方官员相勾结,大量私吞秋粮。本要如实上交的秋粮四百五十万石,实际却上交二百六十余万石,私自侵吞达一百九十余万石。

盛怒之下,许多官吏都被处死史籍记载:?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永嘉侯朱亮祖出仕广东时,大肆收取贿赂,以权谋私,释放豪强与犯罪亲属。大将蓝玉,?多蓄庄奴假子数千人,出入乘势渔利?。又如刑部官员为收取钱财,犯人虽可保释出狱,但也不释放。工部官员也经常克扣工匠的安家钱与月食钱,即使工期已满,如要不给钱财,也不能按期回家等。地方官吏更是有恃无恐,欺压百姓。如朱元璋多次下诏减免太平、宣城等地的税收,但地方官吏无视圣意,强迫百姓继续缴纳。

从种种案例中可以看到,明初的官员贪污现象还很普遍,这与朱元璋与民休养生息、实现吏治清明的初衷是相悖的。朱元璋的亲自教诲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贪污案件仍是不断出现。


因此,朱元璋为了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避免元朝灭亡的重演,达到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也必须实行严厉的惩治腐败政策。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显现出来随着当时民族矛盾的逐渐衰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就显现出来。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就动摇着朱明王朝自身的统治。淮人集团与非淮人集团存在着矛盾,淮人集团以李善长为核心,非淮人集团以浙东派的刘基为代表。由于李善长出身嫡系,所以在政治上占有先天的优势,而非淮人集团则相对被排挤压制。

此外,朝廷里还有大量的功臣、王侯,他们大都因战功而获受封。不仅拥有大量的部曲、奴仆,还与各地卫所军官联系密切。在明初的相对和平环境里,这俨然成为推翻朱家王朝统治的因素。


于此同时,以朱元璋所代表的皇权,与胡惟庸所代表的相权之间的冲突则更具有明显性。胡惟庸侍职中书省七年,逐步的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小集团,这对权利欲望极重的朱元璋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两人的矛盾也逐渐加深,并最终导致了对丞相的裁撤。

不难看出,在统治阶级内部,各种矛盾互相交织,而为了避免矛盾的激化对政治上的冲击,就更需要采取一种严厉的手段约束内部的行为,维护自身的统治秩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8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