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是怎么搬掉满清入关最大一块绊脚石的,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文人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着惊人的能量运筹帷幄,远非一介武夫所能比拟。
难怪诸葛孔明称为智慧的象征!
今天介绍的这位书生,也是智慧的象征。
他叫范文程,在皇太极时代,仅用9年时间,从一个无足轻重的章京小官,平地一声雷,跃居文官金字塔顶尖,成为清朝历史上最早的汉人大学士。
在满人当道的清朝,如果没有过人之处,根本不会有这个机会。
范文程的过人之处是给皇太极送了一个大礼,这个大礼不是金钱美女,不是摇尾乞怜,而是自己独有的殊礼。
-----政治智慧!
因为皇太极脑际有一个梦想,就是除掉袁崇焕,攻克宁远、锦州,进而荡平山海关。
袁崇焕是金国大汗和八旗劲旅的克星。
三年前,父亲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当时怀有“射天之志”的大英雄努尔哈赤,在采用“坚城利炮”之术的袁崇焕脚下,最后急火攻心,箭伤发作后抑郁而死。
努尔哈赤是轻薄汉人的,皇太极却完全将歧视汉人的政策送进了坟墓,采取优礼汉官政策,对归附的汉官给予信任,做到量才使用。
对于范文程,皇太极更是慧眼识英才,将他安置在自己身边,请他参与军政大计。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袁崇焕太厉害了,父亲努尔哈赤铩羽而归,自己也在袁崇焕的“坚城利炮”之术下碰得鼻清脸肿。
皇太极对袁崇焕羞恼不已。
就在皇太极无计可施之际,儒士范文程来了,在皇太极屏退左右后,范文程密进一计。
皇太极听后连连击掌叫好,遂依计行事。
这个计谋其实很简单,但是很直接,袁崇焕命悬一线。
反间计,通过抓获明朝的两个老太监,传递袁崇焕要谋反的谣言。
范文程主要抓住了明朝皇帝朱由校的软肋,因为太想坐稳自己的江山了,同时,又用太监传话,因为太监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后面的故事人人皆知了,四十六岁的袁崇焕被处以桀刑,被千刀万剐,兄弟,妻子也被流放三千里。
范文程兵不血刃,借崇祯皇帝之刀,杀掉了袁崇焕,成就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年代君主动用千军万马都未能实现的梦想。
范文程此计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对明王朝的深刻了解和崇祯多疑性格洞察基础之上的。
袁崇焕的被杀,对明朝的后果非常严重,名将祖大寿、满桂怕与袁崇焕同样下场,投金的投金,战死的战死。
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自此完全崩塌。
书生杀人不见血,范文程的智慧成就了皇太极和满清王朝。
范文程出生于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期的朝廷是宦官把持,奸臣当道,朝里朝外一团糟。没有好的统领者,地方官员称霸一方,把老百姓压迫地揭竿起义。老百姓吃不暖,睡不好,更别说能够一展抱负,出人头地了。范文程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在看到老百姓有家不能回,有学不能上,有理想却没有实现的可能之后,明白了这样的王朝不会有太长的寿命,跟随这样的朝廷混日子,自己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而当时,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给了范文程一心希望,因为无论是从整治军队很严明,还是国家治理和谐,都要比明朝棒。范文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可以让自己一展拳脚的希望,于是他投靠后金。虽然努尔哈赤为外族人,但是,在这里,他能够得到重用,努尔哈赤看重他,这叫知遇之恩!
他的政治理想和才华得以施展,英雄如若能有用武之地,那么他将为之放下一切。这应该是他忠于清朝,效力四代君主的主要原因吧。还有人说对于放弃自己的国家而为其他国家效力,这并不是范文程所想看到的,不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能够不顾自己被后代骂,也要为了广大的老百姓谋平安,谋幸福;宁愿担着一个卖国贼的名义,这样的气节,这样的度量,这样的谋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个也比较过了,不能因为他范文程是范仲淹的的后代,就给他带上一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帽子啊!作为一个秀才,忠君爱国乃是其必备的本质,显然范文程没有,所以这个汉奸的帽子是摘不掉了!后来漂亮媳妇儿被抢,戴绿帽子想必也是报应,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铎抢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绿帽还遭受了侮辱。当然了,相比于钱谦益,洪承畴这样拿着国家俸禄优待的朝廷官员,范文程的投降倒还没那么不可接受,毕竟他当时只是一个穷酸秀才,没有受到明朝什么恩惠。再者他身处辽东,其对于女真人的接受度本来就比关内要高,投降倒也情有可原。
其实说得更直接一点,古代只有忠君,没有爱过一说,就是一臣不事二主。范文程以布衣身份投靠清朝,并终身事清,不是贰臣。清入关时,范文程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既有利于清取得政权,客观上也保护了中原百姓,范文程做的也没有错。说他是汉奸,着实有些过分了。 只能说,他没那么伟大,但也没那么可耻!总得从历史来看,范文程能够投靠清朝,成为大清王朝的肱股之臣,应该说这一举动是弃暗投明,奔向光明,至少对于他个人来说是这样,他的抱负至少是实现了。不过讽刺的是,他一心忠于清朝,最后却被乾隆这个大猪蹄子给放进了《贰臣传》。
康熙十九年(1680),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修书一封寄给了清初文学家施闰章,信中写道: “先妣时年六十,避兵于常熟县之语濂泾。谓不孝曰:‘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义不可辱。’” 当初清兵入关,接连攻破北京、南京,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而顾炎武的老母亲在国破家亡之际仍然嘱咐顾炎武要牢记自己是大明子民,坚守应有的气节。
后来,顾炎武多次拒绝清廷的征召,毕生没有背叛明朝。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誉为“清朝开国第一文臣”的范文程。尽管祖辈世食明禄,但十八岁就考中秀才的范文程却选择了投靠努尔哈赤,并且尽心竭力地帮助清人讨伐明朝、实现统治。正是凭借这份忠诚可靠,他以七十高龄去世后,康熙皇帝为其御笔亲题了“元辅高风”四字。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他本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后,其祖上明初自江西被贬谪到沈阳,此后便定居在此。范文程的家族可谓官宦世家,其曾祖曾于嘉靖年间担任兵部尚书,而其祖父则官至沈阳卫指挥同知。生于名门的范文程自幼聪颖沉稳,十八岁就考中了县学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领袖,也就是后来的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随后起兵反明,并很快攻下了抚顺。按照《清史稿》中的说法,范文程在努尔哈赤攻下抚顺后便主动前去拜见,并获得了器重。在得知其祖上乃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后,努尔哈赤更是欣喜万分,当即对诸贝勒嘱咐道: “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对于努尔哈赤来说,范文程这样出身不凡、学识渊博的“带路党”简直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在后来攻打辽阳、西平、广宁等多地的过程中都将其带在了身边。天启六年(1626),努尔哈赤病逝,其子皇太极即位,范文程继续得到重用。三年后,皇太极率领五万满、蒙大军南下,深受其信任的范文程自己统领一支偏师行动,一举攻取五城。
后来,明军围困后金军队于大安口,他又率领火器部队赶到,并成功解围。两年后,皇太极率大军围攻大凌河城,范文程单骑前往城外西山劝降,成功拿下了明军在西山之巅修建的堡垒,导致城中守军形势更加危急。十月末,粮尽援绝的守将祖大寿开城投降,尽管他很快就逃往锦州继续抗击后金,但此战过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基本宣告全灭。
崇祯六年(1633),范文程劝说孔有德率部来投,二人又合力攻破旅顺、讨伐朝鲜、抚定蒙古。崇德元年(1636)三月,皇太极改“文院”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即所谓的“内三院”,而范文程被任命为了内秘书院大学士。一个月后,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清”。
称帝后的皇太极对范文程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每当处理军国大事时,他总会先询问道: “范章京知否?” 在得到众臣肯定的答复后才表示同意。甚至某次范文程因病休息,皇太极便直接下令暂不处理政务,等到其痊愈再进行裁决。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去世,其第九子福临继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治帝。
顺治帝即位后,范文程被编入镶黄旗,受到如此器重的他当即上书表示: “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 没过多久,李自成攻入北京,范文程当即草拟檄文,表示清军南下的目的是诛灭李自成,为崇祯帝报仇。很快,清军顺利攻克北京,范文程又主张为崇祯帝发丧,安抚各地官吏百姓。
满清入主中原之初,许多政令文告都由范文程颁布,而在地位较高的文臣当中,也仅有他主动称病闲居,不愿依附大权在握的多尔衮。正因如此,后来刚林、祁充格等重臣因妄改《太祖实录》被处死,同样负有一定责任的他却仅仅被贬几个月就官复原职。顺治九年(1652),范文程被任命为议政大臣,负责监修《清太宗实录》。
顺治十一年(1654)八月,顺治帝封范文程为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上书称病乞休,于是仅仅一个月后顺治帝又封他为太傅兼太子太师,并允许他致仕。得知范文程病情日益加重,顺治帝亲调汤药赏赐,并且派画工绘制其画像挂在宫中时常瞻仰。康熙帝即位后,范文程拖着年迈病重的身躯祭拜顺治帝陵寝,结果 “伏地哀恸不能起” 。康熙五年(1666),他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康熙帝为之亲自撰写祭文,并御笔亲题了“元辅高风”四字作为其书祠的匾额。
综上所述,如果站在明朝人的角度来看,范文程无疑是个叛徒,作为名臣之后、官宦子弟,范文程祖辈世食明禄,却选择了主动投靠努尔哈赤,可谓不忠不孝。不过,客观来说范文程一直主张采用较为温和的手段征服中原,尽量避免滥杀与横征暴敛,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祖大寿是什么人他跟吴三桂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