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梁山的覆灭真的是必然吗真相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25 01:08:46

梁山的覆灭真的是必然吗真相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梁山覆灭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一部《水浒传》,让人们将眼球都集中到了梁山好汉的身上,尤其是梁山后来挂出了“替天行道”的横幅以后,更给人以一种梁山就是“正义的代表”的错觉,这也就让很多人对后来梁山的分崩离析、对宋江卢俊义的冤死、对梁山的近乎覆灭而十分伤感。

然而,不得不说很多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或多或少地都被”好汉“二字所误导,《水浒传》里”好汉“的含义,绝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那个褒义词,就比如有人就曾解读文中所谓的好汉其实就是指那些敢于杀人放火之人。所以,对于梁山的覆灭,一味地将之归咎于朝廷,恐怕也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了。

在小说中,水泊梁山起初之主乃是秀才王伦,后来晁盖一行到来以后,因为王伦的狭隘心胸导致林冲怒发冲冠站了出来,杀掉王伦以后尊晁盖为王。其实王伦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他不接纳晁盖等人,一来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一把手地位动摇;二来是因为晁盖等人毕竟刚刚犯下滔天大罪,接纳了他们无疑是引火烧身;三来也是因为他不想让梁山风头太盛,那样一来可能就会引起朝廷的关注,让自己、让梁山走上毁灭之路。

不得不说。王伦固然是有些明哲保身之心,但是却也情有可原,但是宋江就不一样了,他的立场可以说与王伦截然不同。也正是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之覆灭,其实已经是注定的了。

在小说第58回时,有这样一幕,当时鲁智深和史进被贺太守所擒,由于这华州城“城高地壮,堑壕深阔”,难以攻打,宋江正在忧愁之际,却不料手下有人打听到朝廷派人前往西岳少华山烧香拜佛,当下吴用便想到一计,扮作这些人的行头来攻破这固若金汤的华州城。

不得不说,吴用这个智多星在前70回的时候,这些小谋小略的算计上面还是很不错的,在他的指挥下,梁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宿太尉一行人,将他们截到了山上。而就在宿太尉惊慌失措之时,宋江说了这样一番话:宋江原是郓城县小吏,为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啸聚山林,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今有两个兄弟,无事被贺太守生事陷害,下在牢里。欲借太尉御香仪从,并金铃吊挂去赚华州,事毕拜还。于太尉身上并无侵犯。乞太尉钧鉴。

宋江的这番话,其实简单来说可以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宋江承认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行,但是他非但没有悔过之心,反而将自己犯了罪以后然后啸聚山林说得那么理所当然,并且还厚颜无耻地说了“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这样的话。

那么试问宋江,当初你在押司任上的时候,为何没有一心一意地为国家出力,反而是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整日地就想着去与一些匪人结交,只为赢得那所谓的好名声呢?再者,如他所言的犯了罪“不得已”啸聚山林,那是不是只要有人犯了罪就可以上山为贼,然后再反过来让朝廷来招安呢?

其二,宋江视大宋法度为虚设。

有两个兄弟被关在牢里,相信贺太守也不会无缘无故和他过不去,必然也是因为犯了什么事才将这二人关了起来。可是呢?就因为他们是宋江的兄弟,宋江就要救,而丝毫不顾及朝廷的法度。那么这样一来,就会让人觉得梁山俨然已经凌驾于朝廷之上,这样的人整天还以“忠义”妄称于世,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三,宋江的以己度人,实乃小人之心。

在宋江看来,自己这番动作,只是想借用一下“御香仪以及金铃”去救自己兄弟,世毕之后物归原主,宿太尉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这一点,可以说是宋江一以贯之的以己度人,他不会考虑宿太尉身为朝廷命官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他也不会思考宿太尉把这个东西借给他之后所会引发的严重后果,反而还充好人一样对宿太尉来说这样的话,连金圣叹都忍不住说道:“宋江之恶如此!”

宋江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将自己、将梁山送到了万劫不复的道路上。

在宋江看来,自己犯罪以后上梁山并无不可之处,只是借梁山水泊避难;自己对于宿太尉一行人绝无恶意,只是想借他们手中的道具一用,事后还会物归原主,并赠以金银财宝,宿太尉他也没有什么损失。他的如意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好,但是可惜他太小看了朝廷、太小看了这些当朝官员。

梁山后来的招安,其实也是朝廷的不得已之举,试想你已经把朝廷逼到了不得不向你低头的地步,朝廷可能让你善终吗?再者,宋江后来招安过程中最为倚重的牵线人之一就是宿太尉,但是宿太尉对他之前的威逼利诱岂会不怀恨在心?余下的蔡京、童贯、高俅等都和梁山积怨已深,他们怎么可能不报复?

所以,梁山的覆灭,其实在宋江上了梁山之时,可以说已经是注定了的。

八百里梁山泊是怎么消失的? 王安石被小人进言:决梁山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

八百里梁山泊消失的原因是旧河道断流。

金国灭北宋后,黄河仍然屡决不止,其中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在李固渡的决口导致黄河下游发生了分叉,新河道夺淮入海,新河水六分,旧河水四分,旧河道反而成为了支流。12年后,旧河道完全断流,梁山泊彻底失去了水源,就此走向消亡。

梁山泊的形成与“八百里”的说法

梁山在起初并没有被水域环绕,只是一座平平无奇的山,被称为“梁山泊”与黄河在唐宋时的决口密切相关。王景治水后,黄河总体上维持了八百余年的平稳,直到唐末,决口重新频繁起来,大野泽水域也在恢复旧有规模。黄河泛滥必然携带大量泥沙,导致大野泽的位置不断南移,最终移到了梁山脚下。

五代是一个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残酷时代,军阀们为了争夺天下多次人为决堤,加剧了黄河的不稳定。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黄河在滑州处决口,波及汴、曹、濮、单、郓五州,洪水“环梁山,合于汶水”,“梁山泊”实质上已经形成。

如果梁山好汉不愿招安,北宋真的有能力剿灭他们吗?

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就按小说的规模也推翻不了朝庭,首先梁山队伍的结构成分复杂,不可能行成和组合成和朝庭对抗到底,推翻朝庭的力量,如不走招安道路,肯定会分裂,直至失败。


如果打败或推翻了封建王朝,最终起义军在胜利后形利益集团,成为新的地主阶级,和被推翻的旧王朝一样压迫和剥削曾支持他们的广大贫苦农民。

梁山好汉的起义并不具备正义性,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真正的水泊梁山只有以宋江为首,三十六人的山东农民起,占据了山东河北部份郡县,后被北宋节度使张叔夜讨灭。他们的成员错综复杂,没有共同目标,正如马云说的:“任何没有共同愿景的组合,都是乌合之众”,失败也就是必然。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波及到的范围,主要是今天鲁西南和鲁中南一带。并不是如《水浒传》中那样,后来直接发展到了南方。而且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持续时间也只有一年多,他们劫富济贫,对抗官军,后被张叔夜设伏击败,走投无路投降。由此而看不招安,他们也打不过朝庭。

认为宋江也不会打胜。参考蒋介石对红军第五次围剿就可以知道,朝廷举全国之力全面对付梁山,围困也能把梁山困死了!梁山没有战略机动空间,没有外援,组成人员大多都是打家劫舍或犯朝廷律法的人。只有私怨,没有民族大义,所以不被广大百姓识可。很多投奔梁山的都是迫不得已,宋江如是、武松如是、卢俊义等等都是如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