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太宗为什么会处死单雄信他是什么用意

众妙之门 2023-06-25 01:07:00

唐太宗为什么会处死单雄信他是什么用意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太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太宗,本名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公元626年继承皇位,成为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公元649年去世,终年51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因此史称唐太宗或唐文帝,按照习惯,称唐太宗较多。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历史贡献自然是不用怀疑的,开创繁荣富强的贞观之治,把大唐王朝治理成非常富强的国家。

不过唐太宗的个人品德就比较有争议了,有人认为他为了夺取帝位不择手段,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强娶皇嫂等等都是他的污点,但是古代中国,在权力斗争面前,也许亲情根本就微不足道。

所以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历史贡献,完全可以掩盖他的污点。另外,唐太宗是一个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皇帝,早在他仍然带兵在外扫荡群雄的时候,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个优点,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追随他。

不过唐太宗在任用人才方面,还是留下了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事情,就是他力排众议,处死了猛将单雄信。

看过隋唐英雄、隋唐演义一类的文艺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读者,都应该很熟悉单雄信这个人物,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史料有确切记载。单雄信是山东人,自幼勇武过人,练得一身好武功,性格重情重义,在当地一带很有江湖名望,他跟被称为“徐茂公”的徐世勣(后改名李勣)交情很深,并结为生死兄弟。

隋朝末年,单雄信和徐世勣一起投靠反隋的瓦岗军,两人因为很有本事,立下了很多功劳,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瓦岗军因为内部不和等原因,壮大得很快的同时,衰落得也很快,多次被隋军和其它反隋义军打败。

再后来,反隋义军之一的王世充彻底打败了瓦岗军,王世充很赏识单雄信,他把单雄信收入账下,作为军队统帅,单雄信很感恩王世充的赏识,发誓要为王世充效忠至死。至于单雄信的好兄弟徐世勣,选对了明主,投靠了唐太宗。徐世勣曾经劝说过单雄信,希望他能转投唐太宗,避免将来两人各为其主而自伤残杀,但是单雄信坚决拒绝。

公元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唐太宗率军与王世充决战,单雄信作为王世充的军队统帅,战场一见面就直取唐太宗,唐太宗也被单雄信的勇武所震慑,差点被单雄信所伤,从此唐太宗就跟单雄信结下私仇。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气数已尽,唐太宗彻底歼灭王世充,生擒了单雄信。按照唐太宗求贤若渴的性格,以及他以往生擒的猛将,他通常都会将其感化到自己手下,为自己所用,但是唐太宗这次却想也不想,非常坚决地处死单雄信。

徐世勣得知昔日生死兄弟单雄信要被处死,他极力恳求唐太宗能赦免单雄信,但是唐太宗不为所动,坚决处死单雄信。单雄信被处死的时候,徐世勣声泪俱下,但是单雄信大气凛然、面无惧色,还把家人托付给徐世勣。最后,徐世勣割下自己一块肉,单雄信吃下肉后,慷慨赴死,大唐上下都被这一幕所感动。

就这样,隋末一名不可多得的猛将单雄信,被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唐太宗坚决处死。既然唐太宗求贤若渴、爱才如命,那他究竟为何一定要处死单雄信呢?

在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有这样一幕,唐高祖李渊因为一次不慎,误杀了单雄信的亲大哥,导致单雄信和大唐李家有血海深仇,单雄信发誓这辈子都不会投靠大唐李家。另外,王世充不仅赏识单雄信,还把女儿嫁给他,所以单雄信对王世充忠心耿耿,他每次见到唐太宗,都要取他的性命,于是唐高祖就下令无论单雄信将来是否投降,都要处死,这是唐太宗非要处死单雄信的原因。

但是这毕竟是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历史上真实的原因是单雄信虽然没有娶王世充女儿,但是他同样对王世充忠心耿耿,坚决不会投降大唐,尽管唐太宗多次感化,但单雄信冥顽不灵、不识时务,因此唐太宗对其绝望,所以坚决处死单雄信,这才是真正原因。

所以珍姐认为,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治武功最显赫、历史贡献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是个人品德最高尚的皇帝之一,尽管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但他坚决处死猛将单雄信,皆因单雄信冥顽不灵、不识时务。

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杀“飞将”单雄信呢?

李世民在击败了王世充后,对王世充的部下没有进行大肆杀戮,只杀了十几个他认为罪有应得人物,其中就包括“飞将”单雄信。李世民喜欢招纳各方勇士,程知节(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都是从其他阵营投奔而来的豪杰,李世民都能量才重用,他为何单单不放过单雄信?

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单雄信几乎干掉了李世民。唐武德三年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亲率五百名骑兵在魏宣武陵侦察战场。不幸遭遇了王世充手下的万余步骑,单雄信一马当先持槊直奔李世民。李世民的骑射功夫天下无双,但马上长兵器的功夫可不算一流,很快就险象环生。李世民保镖尉迟敬德看见后,立刻跃马前来相救,一记漂亮的横刺将单雄信挑落下马。王世充所部抢救单雄信回营,尉迟敬德也护卫李世民突围,李世民和单雄信直接结了梁子。

第二点是单雄信差点杀死了李元吉,李世民不得不给李元吉面子。《隋唐嘉话》记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五日李元吉与徐世勣围攻洛阳,遭遇了单雄信。李元吉也擅长使用马槊,每次打仗都要亲自上阵,因此这次他也十分嚣张的挑战王世充。王世充自然派出他的头号战将单雄信,出战前王世充用金碗盛酒鼓励单雄信。单雄信接过金碗一饮而尽,出战李元吉,不出意料地将李元吉战败。就在单雄信要干掉李元吉时,徐世勣大呼:“阿兄阿兄,这是我的主人。”单雄信这才放过了李元吉,并对徐世勣说:“要不是你,今天这杂种就死在这里了!”

李元吉人品很渣,暴怒时李元吉杀死了自己的乳娘,他还经常让自己的手下和自己对练,每次对练手下都有死伤。但李渊很喜欢这个儿子,洛阳之战后,李渊赏赐给李世民、李元吉铸钱铜炉各三个,等于直接把印钞机赏给了李元吉。李渊也希望用李元吉平衡李世民在军中的势力,鼓励李元吉在军中扩大自己的势力。单雄信等于差点杀死了李渊家族中两个重量级人物,李世民即使有心赦免,看在兄弟李元吉面上也无能为力。

▲秦叔宝

第三点就是历史上的单雄信和秦叔宝没有太多的交情,他和徐世勣倒是很铁的交清。和演义故事不同,徐世勣(就是演义中的徐茂公)本身就有很强的武力和号召力,十几岁时就杀人无数、成了一方豪杰。徐世勣和单雄信都是瓦岗军最早的元老,翟让起兵之初就加入了瓦岗军。而秦叔宝却是瓦岗军死对头张须陀的部下,秦叔宝甚至可能不止一次在战场上和单雄信遭遇过。张须陀多次击败过翟让,翟让甚至不得不让李密谋划对付张须陀。公元616年11月,张须陀在荥阳大海寺被李密伏兵击败被杀,秦叔宝不得不投靠据守虎牢关的裴仁基。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裴仁基因为和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这才带着秦叔宝投奔了瓦岗军。秦叔宝投奔李世民的时间是公元619年2月,他和单雄信只当了不到两年的战友,绝对没有徐世勣和单雄信的关系亲密。因此单雄信被杀时给他求情的是徐世勣,而不是秦叔宝。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李世民在击败了王世充后,对王世充的部下没有进行大肆杀戮,只杀了十几个他认为罪有应得人物,其中就包括“飞将”单雄信。李世民喜欢招纳各方勇士,程知节(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都是从其他阵营投奔而来的豪杰,李世民都能量才重用,他为何单单不放过单雄信?

听过评书《隋唐演义》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作品中单雄信是天下黑道的“扛把子”,为人仗义疏财,很有威望,而且武功高强,他可以说是秦琼等人的大哥。在评书中,单雄信帮助王世充守洛阳,兵败被俘,李世民本打算收降他,但他宁死不降,甚至踹了李世民一脚。

李世民无奈之下被迫将其杀死,于是,忠肝义胆单雄信的名头就此叫响。

然而,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评书,历史上李世民杀单雄信的原因十分复杂,绝不是宁死不降这么简单。

在隋末唐初的江湖中,单雄信地位很高,他出道早,大业九年(613年),翟让在瓦岗山树起义旗,单雄信与徐世绩属于第一批响应者,是元老级的人物。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入主瓦岗山,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绩为右武候大将军,是瓦岗山上第一流的军事长官。在作战中,他擅长指挥骑兵,马槊功夫一时无双,在江湖中名声不逊秦琼和尉迟恭。以致于俘虏单雄信后有些人道贺说:“秦王前日得到了尉迟恭,今日又得到了单雄信。两位当世名将皆归秦王麾下,真可谓如虎添翼啊!”

在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后,李密、徐世勣等人都投奔大唐,而单雄信却降了敌人王世充,程咬金、秦琼等人是在大唐与王世充交战中前降唐,而单雄信是兵败被俘后才想投降保命,性质不一样,其中不含忠义的成分。天下一定,昔日的敌人却来享受的胜利的果实,更何况此人背叛旧主却毫不念旧情,如此精明的李世民自然不会用这种人,所以单雄信被杀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8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