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韩信没领过军队打过仗,他军事能力为何那么牛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00:06:18

韩信没领过军队打过仗,他军事能力为何那么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项羽和韩信都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将领,然而他们在垓下之战以前从来没有直接交战过,也正是在这一战中,韩信与刘邦、英布合力围剿了项羽。

韩信的确是帅才,以带兵“多多益善”而闻名,很自然的都会认为韩信能赢,全凭军事实力,其实并非这样,主要原因就是,韩信了解项羽,并且深入研究过,而项羽却不懂韩信,没把韩信放在眼里。

当然,项羽也不是简单的一介武夫,尽管现在关于项羽的资料很多,历史却对项羽有两大误解,第一个是,以往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力能扛鼎”,是有勇无谋之辈,其实项羽是天生的军事战略家,在秦末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都可以看出项羽的军事实力;第二个误解是,有人认为项羽前期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运气,是瞎猫撞到死耗子,打仗这个东西很难保没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将所有的胜仗都归结于运气,这就扯淡了。

项羽带兵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鼓舞士兵士气,然后以精锐兵力直接跟敌人硬碰硬,比如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就采用了“破釜沉舟”这样的套路,激发了士兵的士气,取得了巨鹿之战这样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巨大胜利。

而在彭城之战,项羽再次以少数兵力大破刘邦优势兵力,这也是很难得的,可以说,在带兵打仗这一块,秦末汉初就没有人创造出这样的成绩。

韩信虽然最后和刘邦联合击败项羽,那也是项羽穷途末路,韩信取得的军事成绩虽然突出,取得了一口气灭掉好几个诸侯国的成绩,但是真正如项羽那样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的战绩却少有。

其实,韩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算作是项羽的学生,韩信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其实跟破釜沉舟有诸多相似之处。

当然,这个世界并非是后浪不如前浪,从来都是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韩信对项羽是有着深入的了解的,韩信之前就是项羽的部下,见证过项羽创造的传奇,在被刘邦拜入为将之前,韩信曾经直接问刘邦“你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

韩信直接表示,在他看来刘邦也不如项羽,对于项羽的实力,韩信十分肯定,认为项羽是一声怒喝,对阵的一千人就会被吓得胆战腿软。

但是韩信对项羽不止有崇拜,他深入的研究过项羽,认为项羽的缺点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背信弃义”“杀戮过重”。

首先是匹夫之勇,项羽的个人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却不能发掘部下中优秀的人才,比如错过了韩信这样的将才。

其次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表面跟将士关系处理得很好,只不过在应该分封爵位的时候,却不舍得给,这就跟女人爱珠宝一样,舍不得。

再次是背信弃义,项羽当初是打着楚怀王的旗号起兵的,然而最后却把楚怀王给驱逐了,还违背了当初楚怀王定下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最终导致人们都认为项羽这个人不靠谱。

最后是杀戮过重,项羽在推翻秦朝暴政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以暴制暴,只要是项羽打过的地方,那就是一场灾难,也正因为如此,项羽已经失去民心。

通过这些原因,韩信总结出,项羽缺乏大局观,最终无法立足关中,可以说,项羽虽然能打仗,但是在缺乏宏观战略分析,在这一点上,韩信似乎更胜一筹。

这一点表现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通过迷惑对手,达到从侧面迂回的战术目的。

这也体现了韩信军事思想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在作战时喜欢“出奇制胜”,尤其喜欢“诱敌深入,然后进行包抄”,这种围歼战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多包少,“多多益善”就是这么来的。

项羽与韩信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两种发展方向,项羽更像是推崇硬碰硬的打法,以勇武来取胜,而韩信则更多地使用阴谋诡计,出奇制胜。

最后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军事史上更推崇韩信,而摒弃项羽,结果就是韩信在军事上的造诣被捧为神话,而项羽却被当作有勇无谋这样的反面教材。

军事领域的内容我也写得不少,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也许韩信的军事思维更适合农业文明,比如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借助天险,然后一把火就打败了对方。东汉末期的战争,应该是将“出奇制胜”这种军事思想发挥到了巅峰水平。

但是为何在三国之后,中原王朝很少能够抵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呢?是不是过分强调这种“出奇制胜”思想,不喜欢硬刚,结果导致我们在打仗的时候缺乏勇武的精神呢?

其实,出奇制胜的思维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两手准备,不止会打奇仗,也要敢打硬仗,敢于跟敌人硬碰硬。

刚出道时没有领兵打仗经验的韩信,为什么打起仗来却能那么厉害?

韩信历来为后世兵家推崇,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萧何说他是?国士无双?,是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而汉初三杰中,韩信又有勋冠三杰的说法,意思是说三杰中韩信的功劳最大,而且韩信是?王侯将相?一人全任,以韩信的人生经历,确实是可以称得上横空出世、纵横天下!

韩信是淮阴人,出生时间大约公元前231年,其实看韩信的家境确实很差,身为平民,性格放纵又不拘礼节,没有被推荐为官吏,又不懂的经商之道,所以生活的很困难,为了糊口经常跑别人家蹭食,靠别人接济度日,因为老是靠别人接济糊口度日,乡人大都看不起他。

韩信靠别人接济最出名的是有两个人,一个是下乡南昌亭长,还有一个是漂洗涤丝棉的老大娘,下乡南昌亭长看韩信气宇不凡就让他到家里吃饭,韩信也是老实不客气,连着几个月都跑到他家吃饭,亭长没说什么,亭长的老婆不乐意了。

这小子天天来蹭饭吃,就知道吃闲饭,也不帮忙干活,于是故意一大早就煮好饭吃掉,等到韩信去的时候早吃完了,韩信一看也知道了他们用意,一气之下再也不去了。

韩信饿着肚子跑到河边,遇到几位老大娘在河边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韩信吃完后对老大娘说以后定当重报,大娘生气说道:?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哪里是希望得到你的报答。?

等到韩信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对给他一饭之恩的漂母赏赐了千金,而让他白吃白喝几个月的亭长只得到了一百钱,说亭长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其实看韩信的所作所为,和刘邦倒是有些相似之处,刘邦的家境应该是比韩信好一点,是农户出身,家里还算有几亩薄田,只是刘邦有个游侠梦,整天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气得刘太公骂他?无赖?,刘邦也不管他老爹生不生气,依然如故,不过刘邦在当地也算是混出了点名声,在沛县做了泗水亭长。

而韩信也是整天拿着一把佩剑瞎逛荡,可见韩信也是有着一个游侠梦,只不过韩信在当地混的不怎么样,所以才有人看他长得人高马大还佩着剑,就想要侮辱他,让韩信从他胯下钻过,而韩信只是打量他一番后,就从那人胯下爬过去了,留下了胆小鬼的名声。

韩信很有可能是个破落户出身,在他的心里一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刺客列传》里豫让有一句名言:

?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谁以国士待我,我就以国士来报答他,而漂母在回答韩信时的回答,《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而且韩信在灭赵国的时候用了背水一战,当时诸将和赵军都不解其意,觉得违背兵法常识,等打完战之后,诸将在夸韩信的时候也问到这个问题,韩信回答道:?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我平素没有机会训练诸位将士,现在就是所说的?驱市人而战之?,这种形势之下将士们都置于死地,人人为了保全自己只能死战,如果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可用他们取胜了??能够看书的人,家族应该在以前是不错的!

可见韩信是学过兵法的,韩信能够横空出世是靠他学过兵法还有他的天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天赋,项羽也学过兵法,只是不肯深加研究,只学了个大概,依然能够纵横天下。

刘邦不喜欢读书,估计兵法也没多看,除了面对项羽,刘邦还没吃过军事上的亏,可见天赋是最重要的,也是真正让韩信?战必胜,攻必取?纵横天下的原因!

历史上的韩信到底有多牛?从流浪汉到大将军,他只用了四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天下群雄响应,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这一年,20岁刚出头的韩信参加了起义军,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

韩信觉得混不下去了,便又准备跳槽,幸得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在刘邦面前担保其做了大将军。就这样,年不过二十五的韩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摇身一变成了统领数万大军的大将军。如此年纪,如此地位,就算是比之当时最富盛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也不遑多让。更神奇的是,毕竟有着楚国将门之后身份加成,以及巨鹿之战战绩加成的项羽,此时的韩信寸功未立,岌岌无名。

然而,就是这个之前并没有任何统兵经验的年轻人,做起这个位置来居然毫无压力,他就是天生的统帅。

韩信的第一战,就面对的是原秦国名将章邯。只是他面对的是项羽,一代战神。巨鹿一战,项羽威震天下,章邯虽然手中还有二十万大军,但已经救不了秦国。他一面要应对朝堂之上赵高的弄权阴谋,一面还要对抗携巨鹿大胜之威的项羽,实在有心无力。最终,章邯率二十万秦军不战而降,秦国再无可战之兵,败亡已成定局。值得一提的是,这二十万关中秦军被项羽尽坑杀,章邯作为投降主将,背上了一个帮凶的骂名,为天下人所不齿。

公元前205年,齐国田氏因不满项羽分封,作乱自立。项羽率大军东征,西楚后方空虚。刘邦趁机,联合众诸侯结成反楚联盟,并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一路向东,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

结果,刘邦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这时候,是韩信站出来,带着残存的汉军溃兵于萧索之间击败了楚追兵,为刘邦赢得了喘息之机,并靠着关中之地,与项羽对峙。而这也是韩信和项羽,这两大战神之间的第一次交锋。估计项羽怎么也没想到,无敌的自己,居然会被当初帐下一个自己都不会正眼看一下的小郎中阻挡住前进的脚步。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东征之路,才是韩信辉煌的开始。

彭城之战后,诸侯们纷纷叛汉降楚,这让刘邦意识到,和这群投机倒把的六国贵族们合作,迟早会被坑死,与其让他们成为自己和项羽争霸的隐患,还不如将其消灭,一劳永逸。于是,刘邦在与项羽对峙的同时,派韩信东征,收服东方诸国。

韩信则是行不辱命,领兵东征,一路上势如破竹,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帮刘邦打下了大半个天下。事实上,背水一战只是韩信迷惑敌军的手段。因为当时汉军兵力劣势,且长途跋涉,地形也不占优势,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如果正面硬抗的话,汉军估计没太大胜算。所以当时韩信想了一个计策,早在对战之前,就派出了选二千轻骑兵,带着旗帜,先于到山上埋伏。然后派一万大军于河水边结阵,自己则亲率主力,与赵军大战。

开战后,兵力劣势的汉军不敌赵军,韩信便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冶河边上。

按照一般的战场剧本,此时的汉军应该是要被撵进河里。但好在韩信在河边已经有一万大军摆好了阵势,再加上汉军是有准备的撤退,所以并没有出现大溃败的迹象。反而是因为有这一万生力军的加入,有了再战一次的实力。当然,韩信那句?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的口号也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汉军在河边暂时挡住了赵军的冲击。但也只是仅此而已,其并没有因为绝境求生的意志而战斗力大爆发,一举消灭赵军。历史上的背水一战,远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那般简单。里面包含的战术计划、临场指挥,时机控制等等,无一不在表现韩信超高的军事能力。最为简单的一点,如果在正面战斗中,汉军没有挡住赵军的攻击,一路溃败,那这个背水一战可就会是千古骂名了。

然而,谁曾想到,这些都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干出来的事情呢?

公元前202年,刘邦败韩信为齐王,韩信正式成为了一方诸侯,其实力之强,地位之高,仅次于刘邦。而此时的韩信,还不到三十岁。如果当年北伐匈奴的是韩信,而不是刘邦,或许第一个封狼居胥的人,就得改名了。

韩信从来没带过兵,为什么出手就可以百战百胜呢?

韩信为刘邦统兵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的带兵经验,但是他一统兵便以暗出陈仓的方式,把章邯打得措手不及,狼狈逃窜。紧接着打败了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于是三秦之地就这样被他韩信平定了。不过韩信的实力还远不止于此,这只是初露头角而已。随后韩信以声东击西之计袭取了魏地,生擒了魏王豹,紧接着挥师北上,大破代兵凯旋而归。

最传奇的还属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韩信3万人马对峙赵军20万,最终成功以少胜多,斩杀陈馀,活捉赵王歇。此一战让韩信名扬四海,威震天下,显示出了韩信超乎常人的军事才能。不过这还没完,之后韩信又兵出齐地,诛杀了项羽的大将龙且,并生擒了齐王田广,攻取了齐地。

虽然另一方面刘邦不断地失利,但是由于韩信的百战百胜,彻底的扭转了当时的局面,汉军的实力逐渐增强,而楚军却变得越来越弱,最终韩信指挥大军,团团围住项羽大军,最终项羽战败自刎,纷争的中原大地重归统一。而韩信所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可谓是前人罕比。那么对于先前既没带过兵,也没没打过仗的韩信来说,为何一出手就如此厉害呢?连项羽这种战神级别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呢?

要知道,项羽可是当时公认最厉害的将领,巨鹿之战他以3万大破章邯40万大军,彭城之战中,又以3万人马大破刘邦56万联盟军。在项羽与韩信正面交锋之前,可以说从未有过败绩,可是没想到与韩信的第一次交锋,竟然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交战。恐怕项羽怎么也想不到,韩信的军事才能居然在自己之上。那么韩信为何如此厉害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韩信的军事天赋确实很高,而且不是一般的高。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去世了,唯一留给他的就是一把佩剑,因此四处流浪成了韩信的日常,曾经乞食于漂母,还受过胯下之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根本没有机会读书接受教育,最后走投无路参军入伍,希望有出头之日。所以说,韩信在军事方面的素养是不可能从小培养的 ,以为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而是他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就如同李白是天生的诗人一样,韩信就是天生的军事家。

再者,韩信对战项羽的时候占据绝对的优势,以前韩信那些光辉战绩大都是以少胜多,而这一次韩信指挥着七八十万将士,可是项羽却仅有10万人马。虽然项羽很厉害,经常能做到以少胜多,但是这次的对手不是章邯,也不是刘邦之辈,而是天才军事家韩信。因此在这样的兵力下,绝对是凶多吉少,而韩信原本就很厉害,再加上以七八倍于项羽的兵力对峙,怎么可能会失败呢?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项羽的狂妄自大,下属提出的很多有效意见,经常都被他无视,就连对待范增的意见也是如此。试问一下,他能不败吗?可笑的是,他曾经最看不起的一个小兵,最终却成了要他命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