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雍正当皇帝这些年,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其中有几位臣子是雍正最看重的,如果不是这些大臣,雍正的天下也难办了。
《李卫当官》这部经典的古装剧很多人都看过,主角李卫从一个乞丐,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雍正爷的赏识,虽说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李卫头脑十分的灵活,做事也灵活,帮助雍正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深得雍正的信任,并且他也得到了善终,1738年病逝,终年51岁,当时已经是乾隆帝时期了,乾隆按照总督的待遇下葬他。
第三名:田文镜
1683年,田文镜以监生的身份被被授为为福建长乐县县丞,后任山西宁乡县知县,此后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才升任直隶易州知州。翌年(1706年)才内迁为吏部员外郎。至此,田文镜已经历任州县官二十余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基层行政工作经验,而其本人此时也已经四十五岁,步入了中年。
而在雍正执政期间,田文镜主要负责国家的政务,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说治理河患、整顿吏治、高薪养廉、火耗归公等等,可是在田文镜晚年时期,因为在河南水灾的问题上出现了差错,结果被雍正排挤,最后选择了辞职。
第二名:隆科多
他是康熙时期的臣子,主要就是负责北京九门提督的工作,雍正登基继位之时,如果没有隆科多的鼎力支持,估计登基都难,因此雍正爷时期,对隆科多十分的信任,可是后来又开始对隆科多产生了怀疑,最终被软禁起来,而隆科多最终死在了被软禁之处。
早在雍正还是皇子之时,年羹尧就已经是雍正的忠实部下,在雍正登基问题上,也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登基后的雍正,让年羹尧掌握军中大权,成了年羹尧大将军,可是官越大,这个年羹尧却开始膨胀了,感觉自己功高盖主,不把雍正放在眼里,最后被皇帝处死,上吊而死了,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雍正皇帝是中国最为勤奋的皇帝之一,在他在位的十三年内拨乱反正,重视民生,奠定了乾隆盛世的基础,但他对臣子的严厉程度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在他执政的十三年内,朝中重臣少有善终者包括他的宠臣亲信。
雍正皇帝有两个宠臣,他们都是从雍正藩邸提拔出来的重臣,都是雍正皇帝最为信任的人,他们都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但他们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获罪自杀,一个则高官厚禄终其一生。他们就是年羹尧和李卫。
网络配图
论起两人家境年羹尧出生于官宦世家,妹妹是雍正皇帝的宠妃,可以说在这一方面秒杀靠着捐官入仕的李卫。而在才能上年羹尧康熙时期的进士,后参与平定西藏和青海的战争,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全才,而李卫则是一个不识字的官员,倚仗着雍正皇帝的信任,靠着忠于雍正,敏于政事,利用各种无赖手段达到高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靠着自己的机警混迹于雍正朝中,不可不说是奇迹。反观年羹尧死于非命无不可惜。
有人说年羹尧之死是雍正皇帝兔死狗亨的结果,其实不然,年羹尧的才华和性格也注定了他的悲剧。雍正元年,年羹尧奉命取代大将军王允?的位置成为抚远大将军,都督西北军事,瞬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封疆大吏。而年羹尧也没有辜负雍正皇帝的信任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平定的青海,不仅巩固的清朝在青海的统治,也为雍正皇帝立下的即位以来的第一项武功。雍正皇帝自然非常高兴,便称年羹尧的功绩:“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这话尽管有灌年羹尧迷魂汤的嫌疑,其中也不乏警示的意味。年羹尧却没有意识到,而凭借皇帝的信任,便开始飞扬跋扈起来,他开始结党营私,欺压青海当地督抚,雍正二年年羹尧准备回京的时候,竟然逼迫当地督抚给他下跪送他离开。
而李卫他尽管没有年羹尧的才能,却同样飞扬跋扈,他在云南任盐驿的时候就有人参奏他:以气凌人,恃才傲物,粗鲁无礼,受人馈赠。在自己执事牌子上书写“钦用”字样,还接受别人的馈赠。而雍正皇帝没有处罚他,而是朱批对他进行教诲,李卫也因此有所收敛,但跋扈的气息依然不改,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李卫终其一生都高官厚禄。两者情况相似,而境遇不同这是为何呢?
首先年羹尧才华横溢,善于用兵,又掌握兵权,实际上他掌握的力量已经威胁到雍正的统治,雍正那样讨好年羹尧其实早就看出这一点了,可年羹尧没有看出这一点,并将雍正皇帝的话当成是皇帝的信任,最终变本加厉,导致后来不可收拾的局面,年羹尧有兵、有钱、有能力,如果造反完全可能超出雍正皇帝的控制,因此雍正皇帝必须除掉他。而李卫才能不及年羹尧,一个粗鄙的文盲,能够做到高官完全是靠着自己的信任和自己认真做事的性格,因此离开的雍正皇帝,他什么也不是,所以雍正能够对于他的飞扬跋扈加以容忍。
其次飞扬跋扈的程度不同,李卫的飞扬跋扈最多只能看做是一种流氓习性,一种小人得志的装逼样。而年羹尧就不同了,他让当地督抚跪迎他回去,又让蒙古诸王公跪着见他,就连清朝的额驸也一样,简直当自己是西北王。纵观整个大清的历史,臣子中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只有睿亲王多尔衮,但多尔衮他带着清兵入主中原,奠定清朝在整个中国的统治,虽是臣子,却已经是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被封为皇父摄政王。当时多尔衮受这样的礼节的时候尚且战战兢兢,而年羹尧功劳远不及多尔衮,权势声望更不用说了,竟然强迫西北督抚和蒙古王公行此事,这完全是作死行为。
最后李卫虽然跋扈,但却唯雍正之命是从,同时公私分明,敏于政事。而年羹尧则不同,检阅部队的时候他学周亚夫来个只听将令不听君命的论断,调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他上书陈情,试图继续留在西北做他的西北王的美梦,但最终命运告诉他他什么都不是,只是雍正皇帝的一个臣子奴才。
年羹尧和李卫都是雍正最信任的人,都飞扬跋扈,但年羹尧文武全才,天下无双,因此受到雍正的猜忌,最后死去的性命,而李卫却因为做事认真,文化短板因此保住爵位,其中意味值得深思。
雍正能当上皇帝,得益于他心机深,懂得剑走偏锋,在众皇子为皇位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雍正却表现出一副对权力漠不关心,毫无野心之样,这让他成为了皇子之间的一股清流,受到了康熙的青睐,最后将皇位传给了「 ”不争”的雍正。 雍正的「 ”不争”帮助他获得了皇位,但这也导致他缺少党羽。雍正初登基时,「 ”八爷党”的势力相当庞大,再加上西北爆发叛乱,这使得雍正的皇位并不稳固。雍正为了巩固皇位,对自己的亲信加以重用,但由于他的亲信过少,使得支持他夺得皇位的年羹尧、隆科多和胤祥三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胤祥是皇子中唯一支持雍正当皇帝的一位皇子,而且由于雍正采取的是「 ”不争”态度,使得胤祥为他出了不少头,挡了不少箭,这让胤祥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大变,由开始的喜欢变成了讨厌,但却让雍正对他心存感激,登基后对胤祥也是格外厚待。 年羹尧是大臣中为数不多的支持雍正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手握重兵的外臣。雍正登基后,「 ”八爷党”的成员十四阿哥胤祯正任抚远大将军,手握大量兵权,他可能会不满雍正继位而发生叛乱,这对雍正而言是一大威胁。幸好有年羹尧在西北坐镇,且负责胤祯大军的后勤供应,使胤祯不敢有异动,最终胤祯只带千余兵马返回京师,使雍正解决了这一心病。 隆科多也是雍正能当上皇帝的关键人物,在康熙弥留之际,只有他陪伴在康熙身边,在康熙驾崩后,也是隆科多向诸皇子、大臣传达了康熙封雍正为皇帝的口谕。由于康熙去世时,身边只有隆科多这一个重臣,所以最后康熙交代了什么只有隆科多一人知道,这也导致他可能会更改康熙口谕。 后来虽然出现了遗诏,但这份遗诏不但姗姗来迟,而且还漏洞百出。正因为如此才流言四起, 传言康熙想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祯,但被隆科多、雍正等人篡改,最终变成了传位于雍正。不管是真是假,隆科多在雍正当皇帝的过程中确实做出了贡献,雍正上台后自然对他委以重任。 俗话说,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英雄见白头。这句话放在年羹尧、隆科多、胤祥此类功臣和重臣身上,同样适合。年羹尧和隆科多虽然受到了雍正的重用,但没多久他们就成了雍正的打击对象,并最终相继惨死。 雍正继位后,对年羹尧是格外厚待,相继让他做了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等职,还加封他为太保、一等公。这时候年羹尧已位极人臣,就需要低调做人,谨慎做事,以免引起雍正猜忌,但年羹尧不知收敛,反而仗着雍正对他的宠信,骄纵跋扈,目中无人,这让树敌良多,还让雍正对他的好感尽失。 除此之外,年羹尧还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对雍正构成了威胁,自然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雍正要打击年羹尧时,首先向大臣释放了信号,让大臣都积极弹劾年羹尧,其次他不断调离和打压年羹尧的党羽,剪除了年羹尧的羽翼,最后他将年羹尧调离陕甘地区,让他做了杭州将军。当年羹尧失去反抗能力时,雍正再给他致命一击,命令年羹尧自裁,一代功臣也就此损落。 相比年羹尧,除掉隆科多就要简单很多。在雍正继位后,他将隆科多和年羹尧一起加封为一等公,虽然官衔相同,但权力要差很多,年羹尧手握重兵,还负责地方事务的治理,势力范围很大,克隆多虽然兼任步军统领,但实际权力远不如年羹尧,这使得雍正除掉他容易很多。 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都犯了恃宠而骄的毛病。 这引起了雍正的不满,使他开始有意打压隆科多,大臣见状也纷纷弹劾隆科多,最终隆科多被雍正抄家、囚禁。由于隆科多有功于雍正,再加上撤去职务后,隆科多对雍正构不成威胁,所以雍正并没有处死隆科多,而是将他囚禁了起来,直至雍正六年隆科多病逝。 相比年羹尧和隆科多,胤祥更懂得做人,这也是他能独善其中,死后子孙还能得到雍正厚待的一大原因。 首先,胤祥为人低调,懂得谦谨。雍正是那种对你还,能将你捧上天的人,但翻脸无情后,又瞬间能将你送入地狱。因为对胤祥心存感激,所以雍正给了胤祥无尽的赏赐,但胤祥总是不愿接受,实在说不过去了适当的接受一些。胤祥明白,得到的赏赐越多,权势越大,越会让雍正猜忌自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所以胤祥总是尽可能拒绝雍正的赏赐,即便如此,他得到的赏赐依然是大臣中最多的。胤祥在日常生活中也相当低调,不轻易对事件发表意见,也不会去积极的参与朝政事务,这使得他在朝廷很少树敌。同时,他还尽量避免与朝中大臣私下往来,这使他不会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雍正对他也比较放心。 其次,胤祥做事认真、诚恳,任劳任怨。胤祥虽然贵为亲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雍正交给他的工作,不论多么艰难,他都会一丝不苟的认真完成。例如给皇帝选陵之事,当时胤祥患病,但他仍然拖着病体亲自去勘测、选址等,他所作的一切雍正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自然格外放心。 胤祥除了做事诚诚恳恳,一丝不苟外,还颇有能力,雍正交给他的事,他总能够顺利的完成。同时,胤祥为人正直,做事铁面无私,这点让雍正十分欣赏,一些重要的事也赶放心交由他去办。例如当时十分棘手的追缴亏空一事,牵涉众多,非常复杂,但胤祥接手后,先拿自己掌管的户部下手,这种铁面无私的作风,让大臣不但怕他,更敬他,这为他的工作扫清了不少障碍。 最后,胤祥懂得急流勇退。胤祥得到的赏赐之多,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左右,而且他的子孙也得到了很多封赏,但胤祥知道,封赏越多、权势越大越危险,所以他尽量想方设法的削弱自身的权势,以免对雍正构成威胁。在选继承人的时候,他避开了成年儿子,而是让自己最小的幼子继承了自己亲王的爵位。 长子只得到了一个郡王爵位,地位、权力要小很多,幼子继承了亲王爵位,但由于是一个几岁小孩,权力对他没有啥用处,所以他们都不会对雍正构成威胁,正因为如此,雍正对他们格外放心,自然就不会打压他们,胤祥不但自己能够得以善终,而且他的子孙都得到了雍正的厚待。 一个如此有修为、懂得做人的人,得到雍正的善待也是情理之中之事。自古以来,功高盖主遭君主杀害的功臣很多,但也有很多聪明者,善保者,如张良、郭子仪等都得以善终,胤祥也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之一。
田文镜是雍正朝的重臣,封疆大吏,也曾深受雍正皇帝的宠待。在雍正十年田文镜因病上疏请求退休,不久之后病逝。田文镜不能说结局不好,只不过他岁数大了,很多事情力不从心,是时候退位让贤了。
田文镜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了,他是以监生的身份走上为官之路的,但在之前二十多年里基本上是在州县等基层混,倒是积累了不少的地方管理经验。
可以说他在康熙年间并没有获得多么大的成就,像他这样的官很多,他也没有受到康熙的重视,一直到了康熙晚期,他才有所提升。可是康熙帝辞世的时候,田文镜已经是六十一岁,所任不过是州县官、郎官而已。
向他这样的年纪,又恰逢新帝登基,基本上会被弃用了。可是他却并没有,雍正的登基反而给他带来了升迁契机。而雍正也的确需要人,就像同时期受到重用的李卫那样,他对于人才可是不拘一格,这也给了田文镜机会。
雍正元年,派田文镜祭告华山,恰逢山西发生了灾害,可是地方官却不承认,于是田文镜回来后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雍正。雍正派他去赈灾,他也由此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田文镜开始成为雍正帝的心腹重臣。
雍正在位期间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及新政,田文镜被派到地方,做了封疆大吏,为此他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雍正还称他为“模范疆吏”。
不过田文镜这个人办事果断干练,以铁腕闻名,铁面无私,所以也得罪了不少的人,经常有人向雍正告状。
如果从雍正用人的角度看,他的确是个难得的好官。对于雍正来说恰恰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治理地方。
但岁月不饶人啊,雍正登基的时候,田文镜就年纪不小了,又经历了雍正早期的这几年,随说实在的,他年纪也不小了,力不从心,尤其是被下属的官员蒙蔽,不能有效地治理安抚地方。
田文镜也知道自己用处不大了,便上疏请求退休,起先雍正没有同意,不过到了雍正十年(1732年),他再次因病而上疏请求退休,雍正帝准许了他。
明珠、索额图、佟国维,这三个人都是康熙朝的重臣,他们最后的结局都与康熙皇帝诸皇子的夺嫡之争有关,康熙二十七年,明珠以朋党之罪被罢黜,再无重用;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而唯独佟国维,在参与了“九子夺嫡”事件,得罪了康熙皇帝以后,得以善终。
明珠先来说明珠,明珠最初是负责皇帝宫内安全的侍卫,三年后升到了内务府总管。两年后又升到了大学士,开始涉及到朝政,与皇帝一起办公。这种升职速度,可以看出康熙对明珠还是非常器重的。
在明珠晚年的时候,被人弹劾,说他结党营私,曾经被康熙皇帝撤下过大学士的头衔。后来康熙虽然灭有把他怎么样,但是也一直再没在给予重用。1708年,73岁的明珠病逝,康熙皇帝还安排皇子去祭奠,与索尔图相比也算善终了。
罢政后,虽权势未替,然为内大臣者二十年,竟不复柄用。
索尔图索额图对清朝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曾帮助少年康熙除掉了鳌拜,因此被康熙皇帝委以重任。一年后当上了国史院大学士,第二年又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成了大清一等大学士。在康熙朝的前期,索额图的官运也是顺风顺水。
在平三藩的时候,他先是请求康熙严惩鼓励撤藩的明珠,但是被康熙皇帝严厉拒绝。看到康熙皇帝的态度后,他开始积极参与到平定三藩的大事上,并且索额图还曾经代表清廷,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索额图晚年与太子交往密切,并参与到了诸皇子的夺嫡之争,这让康熙皇帝非常反感,1703年,皇帝处决了索恩图,还将他同族的子孙全部革职。
明珠与索额图互植党相倾轧。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於朝士独亲李光地。明珠则务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乾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荐汤斌傅皇太子,即以倾斌。
佟国维
佟国维是顺治皇帝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弟弟、康熙皇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生父。也就是说,佟国维乃系康熙皇帝的舅舅兼岳父,与明珠和索尔图相比,佟国维的国舅兼国丈的身份离皇帝更近一些。最后佟国维获罪,也是违背康熙皇帝的心意,举荐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为新任太子一事。
尔乃国舅,又为大臣。皇太子前染疯疾,朕为国家计,安可不行拘执?后知为人镇魇,调治全愈,又安可不行释放?朕拘执皇太子时,并无他意。不知尔肆出大言,激烈陈奏,果何心也?诸大臣闻尔言,众皆恐惧,遂欲立允禩为皇太子,列名保奏。
综上所述,这三个人的结局就是触及了康熙皇帝的逆鳞,参与了皇子夺嫡之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6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历史上的汴京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