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是真的滥情吗12岁大婚,共生育35个皇子20个公主

以史为鉴 2023-06-24 22:53:06

康熙是真的滥情吗12岁大婚,共生育35个皇子20个公主

康熙是真的滥情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近几年受清宫剧的影响,人们对清朝的生活认知度都比较高,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一共出现了12位皇帝,每一个都极具特色,说到四爷人们都知道是雍正,说到风流帝就是乾隆,通过电视剧的描述,大家都对他们的感情生活比较熟知,但有一人大家只了解到他的政绩,却对他的感情史比较陌生,他就是康熙。在12岁就结了婚,一生有35位儿子,20位女儿,看似是一滥情的皇帝,但却只对一人专情,是他一生的挚爱。

康熙,他一生不论是江山战绩还是生儿育女,在清朝12位皇帝中都名列前茅。顺治18年,顺治帝英年早逝,临终之际,他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玄烨,大清的康熙时代就此正式到来。康熙年幼即位,不能自主处理政务,便由朝中的托孤四大臣把持。之所以有4位,为的就是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但最后还是出现了鳌拜专权的情况。

于是那时年仅11岁的她就和12岁的皇上成婚了,虽然明眼人一看就是政治联姻,但小小年纪的皇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也非常懂事,落落大方,十分得体,并且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琴棋书画和诗词作赋样样精通,在做事方面也很识大体,而作为皇后也必须得有母仪天下的风度。一开始的时候皇上对她并没有什么好感,毕竟年龄也还小,对待感情看得还不是很深刻,而且又是在太后的安排下成婚,时间一久,凭借着皇后自身的魅力,很快就赢得了皇上的喜爱。

他们二人琴瑟和鸣,感情也越来越好,有一句话就是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人,这句话放在他们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有一次皇上生病,皇后连夜亲自照顾他的起居,为了能让他早日康复,自己主动查看医术和太医研究药方,连熬药这种本该是下人们做的事情都是她亲力亲为,她所做的这一点一滴,皇上也都看在了眼里,也是自那时她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虽然后宫中还有别的妃子,但皇上依然不减对她的爱,视她为自己一生最爱的人。

有一次,康熙生病,皇后衣不解带亲自照顾,为了让夫君快点好起来,她甚至彻夜和太医一起查阅医书,寻到配方后也亲自煎药。煎药期间,她不小心烫伤手,为不让皇帝担心,还专门在伤疤上画了一朵梅花,并得意说这是最流行的花样,康熙不疑有他。但之后从宫女口中得知真相,他越发对皇后宠爱。

康熙8年,皇后得宠产下一子,也是康熙的嫡长子,可惜皇子不幸早夭。接着康熙13年,皇后再次怀孕产子,皇子胤礽平安降生,可生完孩子的皇后却一直昏迷不醒,一众太医都无法后,皇后红颜薄命了,年仅21岁。康熙听闻噩耗,悲痛欲绝,但也由此,他对皇后的遗子相当重视,并在其2岁时就立为太子。

在赫舍里氏之后,康熙一生身边宠妃不断,就连皇后也相继出现了2位,据记载,他后宫一共60多位后妃,一共为他生下35个儿子、20个女儿,但他最重视还是赫舍里氏所生的胤礽。据记载,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忽然一日康熙梦到了其母,梦中她脸色不悦,于是梦醒之后,他又将胤礽复立,由此可见,他对嫡后的重视。

在皇后去世的半年之内,他也经常去陪伴爱妻,一去就是一整日,赫舍里氏得帝王如此深情,实在羡煞他人。她年少嫁给康熙,用自己的青春陪伴皇帝,他们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着实是伉俪情深,唯一让人遗憾的就是她的早逝,不过,或许也是如此,她才成为帝王心中永不遗忘的白月光,得他一生惦念。

顺治皇帝24岁就去世了,为何能生育14个子女?哪个清朝皇帝子女最多?

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6岁在多尔衮等人的拥戴下继承帝位,在位18年,24岁时就感染天花去世,24岁的年龄放在现在也就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正是前程似锦的时候,但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生却有14个子女。

顺治皇帝在多尔衮去世的第二年开始亲政,当时顺治只有14岁(虚岁),同年八月,顺治帝大婚,在生母孝庄文皇后的安排之下,迎娶孝庄文皇后的侄女,同时也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这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

但是,顺治帝的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生于1651年11月,按照怀胎九个多月生孩子的正常时间来算,说明顺治帝在迎娶首任皇帝之前就已经有了妻妾,顺治生于1638年3月15日,按时间来算,顺治不满13周岁就已经结婚生子了

这个年龄对于今人来说,不过是个初中生,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却是可以成家立业的年龄了,古人十三四岁结婚生子的情况比比皆是,非常普遍,作为皇族更是如此,顺治帝从不满13周岁开始娶妻生子,到他24岁(虚岁)去世,一共生了14个子女,平均一年生育1.4个子女,并不算多。顺治帝之所以能在24岁的时候就生育出14个子女,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妻妾众多

顺治帝一生一共有4位皇后,7位正妃,9位庶妃,17位地位低下的嫔妃,有名有姓的妻妾合起来就有37位,还不包括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并且地位较低的妃子及宫女,按理论来说,只要顺治皇帝身体没问题,每个月只宠幸三分之一的妻妾,一年也不止生育1.4个子女。

正因为妻妾多,所以生育的子女就多,即使有怀孕的妻妾,也可以宠幸其他的妻妾,不存在冲突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在同一段相近的时间中,让多位不同的妻妾怀孕生子,不受人体生育的限制而限制。

二、生育能力强

顺治帝最大的儿子爱新觉罗·牛钮生于1651年11月,这一年顺治帝14岁,这说明顺治帝13岁时就具备了生育能力。

顺治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干生于1661年1月,这一年顺治帝24岁,这说明顺治帝24岁时仍然有生育能力,还能继续生育子女,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顺治帝一生生育子女的数量不会少,但是顺治帝并非清朝生育能力最强的皇帝。

清朝12位皇帝中,前6位皇帝生育能力比较强,后6位皇帝生育能力比较弱,尤其从咸丰皇帝开始,清朝皇帝几乎没有生育子女了,咸丰皇帝有一女二子,长女19岁去世,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只活了20岁就去世,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次子出生当天就夭折,而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是没有子女的。

努尔哈赤活了68岁,一生共有16位妻妾,一共生育了16个儿子与7个女儿,合计23位子女,在24岁之前,努尔哈赤只生育了2个儿子与2个女儿,绝大多数子女都是在24岁之后生育,如果跟顺治皇帝相比,单位时间内生育的子女数量,顺治帝远超努尔哈赤。

皇太极活了52岁,一生共有15位妻妾,一共生育了11个儿子和14个女儿,合计25位子女,在24岁之前,皇太极只生育了3个儿子,同样是绝大多数子女在24岁之后生育的,跟顺治帝相比,单位时间内生育的子女数量,顺治帝同样超过父亲皇太极。

康熙皇帝活了69岁,一生共有68位妻妾,一共生育了35个儿子和20个子女,合计有55个子女,康熙皇帝是清朝生育能力最强的皇帝,没有之一,在24岁之前,康熙皇帝就生育了10个儿子和5个女儿,虽然他的大多数子女是24岁之后生育的,但与顺治帝相比,康熙皇帝在单位时间内生育子女数量超过了他的父亲顺治帝,同时康熙皇帝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

雍正皇帝活了58岁,一生共有32位妻妾,一共生育了10个儿子与4个女儿,合计14位子女,在24岁之前,雍正皇帝生育了3个儿子与2个女儿,合计5个子女,顺治帝24岁就生育了14个子女,所以在单位时间内,雍正帝生育能力也是远远不如顺治帝的。

乾隆皇帝活了89岁,一生共有43位妻妾,一共生育了17个儿子与10个女儿,合计27位子女,在24岁之前,乾隆皇帝只生育了2个儿子与3个女儿,合计5个子女,同样在单位时间远远不如顺治帝,连顺治帝的一半生育能力也不如。

乾隆之后的清朝皇帝生育能力开始走下坡路了,嘉庆皇帝活了61岁,有16位妻妾,一生共生育了5个儿子与9个女儿,合计14个子女,在24岁之前,嘉庆皇帝生育了2个儿子与3个女儿,合计5个子女,同样也比不上顺治皇帝。

道光皇帝活了69岁,有21位妻妾,一共生育了9个儿子与10个女儿,合计19个子女,在24岁之前,道光帝没有生育子女,他最大的儿子爱新觉罗·奕纬是在道光帝27岁时生育的,道光帝可以说是生育能力来得比较迟的皇帝,其单位时间内生育的子女数量同样不如顺治帝。

至于后面的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就更不用说了,这样一比较,你会发现顺治帝在单位时间内的生育能力仅次于康熙帝,在整个清朝排名第二,如果不是顺治帝英年早逝,其子女数量超过康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从清朝皇帝生育子女的数量来看,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越往后,皇帝生育的子女越少,到最后就干脆没有了,其分界线就在咸丰皇帝,咸丰是明显的子女偏少,咸丰之前的皇帝生育子女数量还算正常,咸丰之后的皇帝就完全没有生育能力了,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皇帝来说,并不缺少妻妾,也不缺少愿意为皇帝生育子女的妻妾,皇帝生育子女的数量只与皇帝的生育能力和身体好坏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生育子女的数量直接证明了生育能力的强弱,清朝所有皇帝中生育能力最强的是康熙帝,其次就是顺治帝

清朝以武力强大立国,最初的清朝是以游牧与渔猎为生的,崇尚武力,战斗力强悍,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兵在清朝初年于野外作战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就连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也被清朝征服,清朝的很多贵族在清初都是直接带兵参战的,以有战功为荣耀。

在这种尚武风气的影响之下,清朝贵族们的身体素质也得到极大的锻炼,清朝皇帝从小就要学习骑马射箭,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有这个习俗,但是这种尚武风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不说别的,就说八旗兵,到了清中期和后期,完全就变成了老爷兵,根本无法打仗了,这是因为享受荣华富贵的清朝贵族们已经安于享乐了,早就失去了先辈的尚武精神。

清朝的皇帝也是如此,早年积极开拓,经常锻炼,到了后期就安于享乐,沉迷酒色,咸丰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八国联军都打进北京了,咸丰皇帝还躲在热河看戏、饮酒作乐,沉迷在自己的享乐世界中,31岁就去世了。

顺治帝是得了天花病去世的,当时不治之症,咸丰帝病死多半有享乐的原因在内,同时咸丰帝的身体也非常差了,这跟清朝初年的皇帝来比,差了很远了,清初皇帝每年都要到木兰打猎,这是满族的一项传统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同时还能激发尚武精神,但是到了后来已经无猎可打了,身体各方面素质也下降了,这对他们生育能力也是一个影响,所以越往后,皇帝生育子女数越少。

皇帝没有生育子女,就意味着朝代的灭亡,中国历史上不少朝代就是这样灭亡的,比如西汉,最后几位皇帝不是没有儿子,就是儿子很少,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就是多子多福,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只要有生育能力,就会不断生育,除非没有。

雍正帝即位之谜 传位诏书真假难辨


康熙帝晚年时皇位的争夺战残酷而激烈,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诸皇子斗得你死我活。论出身,论才干,皇四子胤禛都不是最具有优势的,但最终登上帝位的却是这位擅长韬光养晦的皇子。是合法继承还是矫诏篡位?雍正帝胤禛的继位成为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



突如其来的继位

康熙帝在位长达60余年,他一共有35个皇子、20个公主,一个养女。皇子众多,意味着储君之位竞争激烈。在诸多皇子中,主要分为三派,一派是皇太子胤初以及拥护者皇三子胤祉;另一派是皇八子胤襆以及拥护者皇长子胤瑅、皇九子胤糖、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题;第三派是皇四子胤禛及拥护者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

在三派中,胤禛的势力最弱,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妃子,在后宫中的地位一般,而他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题不但不帮助他,反而依附皇八子胤襆,专门与他作对。

原本皇太子胤艿一派呼声最高,然而胤艿却“不仁不孝”,触怒康熙帝两立两废太子,最终将之圈禁。皇长子胤提是庶出,不得康熙帝欢心,他见无望登帝位,只好投奔了皇八子胤襆。胤初第、次被废后,胤提向康熙帝提议立皇八子胤襆为太子,处死废太子胤艿。

康熙帝闻言大怒,也将胤提圈禁起来,从此对胤襆有了成见。后来,他又查出胤襆结党营私、心怀不轨,便革去了胤襆的贝勒爵位。于是,胤襆也被踢出局了。

皇子们的残酷争斗让康熙帝心力交瘁,自此不再立太子。在康熙帝的晚年,皇十四子胤褪比较受宠,被授任为“抚远大将军”,驻守西宁。废太子胤艿虽然被圈禁,但朝中也有老臣力保他。然而康熙帝对于请求立太子的奏折一律是留而不发,没有人能摸清他心底的真正想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重,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奉命侍疾。

十二日晚,诸皇子齐集畅春园。次日,康熙帝病逝。当晚皇四子胤祺命令淳郡王胤佑守卫畅春园,十六阿哥胤禄、世子弘升肃清宫禁,用銮舆运载康熙帝遗体,悄然运回紫禁城乾清宫。十四日,宫中传出先皇遗诏谕令胤祯即帝位,京师气氛紧张,各派势力蠢蠢欲动。胤禛下令关闭京城九门,秘不发丧,进行戒严。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称帝,即雍正帝。


疑点重重

胤禛继位后,广泛打击曾经是他政敌的兄弟。远在西宁的皇十四子胤题被召回,却不允许入京,只得留驻于河北遵化康熙帝的景陵,行动范围遭到限制。皇九子胤糖被派往西宁接掌兵权,却不给任何名义,等同于充军,后被寻罪逮捕,改名为‘塞思黑”(意为猪),暴卒于押解回京途中。

皇三子胤祉先是被派遣去守护景陵,后被关押,死于狱中。皇十子胤被被胤禛以“私自忏祷”的罪名关入大牢。皇八子胤襆被削去宗籍,改名“阿其那”(意为狗),禁闭于宗人府,死于狱中。皇长子胤提和废太子胤初早被康熙帝幽禁,胤禛继续将他们禁锢。

康熙帝从病重至逝世不过6天时间,继位的不是废太子胤艿或皇十四子胤题,而是皇四子胤禛,其中确实存在可疑之处。再加上胤禛为人冷酷,继位后打击兄弟过于狠绝,有违兄弟孝悌之道,引起民间的不满。于是关于胤禛继位的合法性问题,民间有了多种说法,野史中更是众说纷纭,认为胤禛的皇位是靠弑父矫诏得来的。

胤禛可否有弑父、矫诏之举?关于前者,民间传得有鼻子有眼,说胤禛在康熙帝病重时,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帝喝了就驾崩了。

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康熙帝一向不喜吃人参,而且皇帝进药之前,必先由内侍尝试,再者还有御医随侍,胤禛进参汤毒死父亲的风险太大了。况且当时康熙帝已是风烛残年,胤禛韬光养晦了这么多年,也不会急于一时。

关于后者,野史也有说法,认为康熙帝本来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题,胤禛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这一说法流传得最广,却经不起推敲。清宫向来是满汉两种文字并用,汉文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而且清代诏书中“于”与“於”字不能互用,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因而无法更改添加。尽管这一说法被否决,但是胤禛继位的合法性却始终有所争议。关于其继位问题,史学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康熙帝并未传位给胤禛,他是矫诏夺位;

一种认为胤禛受康熙帝遗诏继位,属于合法继承。

这两种说法都有依据可支持,但也都有疑点。当康熙帝驾崩后,隆科多宣读遗诏时,些大臣对他只宣读满文本而不宣读汉文本遗诏的做法曾提出异议。胤禛禛塞而过,多日后才出示汉文本遗诏,而这份汉文本遗诏经考证是伪造的。

遗诏字迹凉草,且明显有多处涂抹及错字,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遗诏开头为:“唯我国家,受天绥佑,圣祖神宗,世祖皇帝统一疆隅,我皇考大行皇....“圣祖”是康熙帝的庙号,他留遗诏之时如何知道后人称他为“圣祖”?只能解释这一文本是后人伪造出来的。

即位后,胤禛秘密去除康熙帝病时侍候在侧的内侍,查禁有关胤题的档案,销毁了许多康熙帝与胤题往来的奏折手谕,并篡改销毁其他大量文献档案。胤祯防范的是什么呢?自然不难想象,他担心其中会留下对他不利的证据。

几年后,胤禛自知民间对他继位之事有所疑虑,因此特地下诏说明康熙帝临终口授传位的情况,说康照帝病重之时,召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祸、皇九子胤糖、皇十子胤俄、皇十三子胤祥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病榻前,亲口下谕传位于他。然而雍正帝的“补充说明”是在登基后7年才做出的,当时这8人死得死,幽禁的幽禁,再不然就是他的同党,死无对证。

合法继承的可能性小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是合法继位?首先要辨明雍正帝即位是不是爆冷门。康熙帝晚年,比较受宠的皇子有胤题无疑。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帝任命胤领为抚远大将军,出发前,他还亲自主持仪式,希望胤题能取得军功,提高声望,但这并不代表胤题就是康熙帝心中属意的皇位继承人。

当时康熙帝年纪已高,不太可能将继承人派到遥远危险的西北边疆作战。一来胤题的生命安全不能保证,二来康熙帝身体赢弱,随时有可能驾崩,如果等待胤题闻讯赶回,必定为时已晚。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胤禛在胤题回京之前,已经打理妥善,清除了胤题的势力,胤题一回来,便被变相圈禁,无力改变局势。身为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康熙帝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帝虽然宠爱皇十四子胤题,但是他对皇四子胤禛也是十分喜欢的。胤禛1岁受封为贝子,32岁晋封为亲王,在诸多兄弟中,他不显山不露水,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结党(他的一党是在康熙晚年才结成的,而且做得比较隐秘),超脱于皇子们的朋党之争。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废掉皇太子之后,因伤心过度病倒。

其他皇子趁太子被废之机展开激烈的争斗。胤祺却避开争夺,专心侍候康熙帝,也经常为被废的皇太子胤初说好话,从而给康熙帝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康熙病愈之后还亲自下诏褒扬胤禛“性量过人、深知大义”。

胤禛一方面博取康熙帝的信赖和喜欢,另一方面也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将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拉到自己的阵营,同时也将康熙帝面前的红人隆科多和年羹尧争取了过来。

在诸皇子纷纷落马的情况下,康熙帝逐渐有意立胤禛为储君。胤祺先后代替身体渐弱的父皇参加祭祀有22次之多,居皇子之冠。康熙帝还多次召胤祺共商军国大事,表明了他对皇四子的重视。

也有人认为,胤祺能登上帝位是沾了其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的光。康熙帝对聪明伶俐的弘历宠爱有加,为了传位给心爱的孙子,所以选择胤禛为皇位继承人。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帝逝世时他不过12岁,即使再聪明伶俐,也不过是个童稚小儿。康熙帝对弘历倍加宠爱,其实可以看作是对胤禛的一个暗示。

对于雍正帝继位之谜,学者们各执其词。然而无论矫诏夺位也好,合法即位也罢,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事实的真相更有可能是康熙帝在胤禛和胤题之间犹豫不决,在尚未下最终决定之前便突然去世,胤禛及时抢占时机,清除对手,迅速登上帝位,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康熙有几个儿子,康熙儿子们的结局

康熙一生子嗣很多,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除去没长成的11个儿子不在序列外,序齿的一共有24位皇子。

一、皇长子胤褆

康熙在他19岁的时候,有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就是胤褆,母亲是惠妃,幼年时期也是颇为聪颖,很受康熙的喜爱。青年时期便跟随父亲远征噶尔丹,立下赫赫战功。颇具军事才能。26岁,受封为直郡王。因为明珠是他的舅舅。故而卷入明珠和索额图的朋党之争。后因为对储君之位有想法,对太子进行整蛊。在太子初次被废之时,没能正确揣测圣意,提出替康熙除掉太子。随即康熙震怒。下令将其封号剥夺,被软禁起来,在雍正十二年的时候去世。享年62岁。

二、次子胤礽

康熙十三年,赫舍里皇后生下了皇子胤礽,但不久因难产而去世。康熙与赫舍里皇后伉俪情深。

为缅怀赫舍里皇后,在胤礽一周岁的时候,将其册封为太子。康熙爱屋及乌,对胤礽极为宠爱,请名学大儒为胤礽之师。到校场教其骑射之术。

加上胤礽自幼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才华横溢。善长骑射,是个文武全才。有极强的政治能力。

在众皇子之中是出类拔萃的。但随着诸位弟弟们势力的增长,胤礽和诸位皇子的矛盾日益加剧。诸位弟弟在不断的向康熙皇帝投诉胤扔的“恶劣行径”,在一次外出巡视中,康熙十八子胤衸在途中感染重病,而却胤礽漠不关心,遭到康熙的激烈训斥。

加之夜晚自在康熙营帐外偷窥。让康熙极为惊恐,回去之后,康熙四十七年,废除胤礽太子之位。一年后又复立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又因谋反篡逆,被康熙废除太子之位。将其圈禁起来。

于雍正二年逝世。追封为理亲王。享年50岁。

三、三子胤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博学多才。受康熙的委托,主要负责文化艺术和建设方面,相当于今天教育和住建部的负责人。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我国第二部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他根本无心皇位。但在雍正皇帝即位后,以“他与废太子胤礽来往亲密”为由,让他去给康熙守陵。在守陵期间,雍正削其爵位。雍正十年,胤祉在景山逝世。享年55岁。

四、四子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20岁封为贝勒,31岁被康熙封为雍亲王。在九子夺嫡之中胜出。继承皇位,是为后来的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勤于政事,惩治贪腐、励精图治,兴利除弊。

雍正虽然在位只有十三年,但他却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迅速扭转了其父康熙年间的社会弊端。有了雍正,才有了康乾盛世。他是历史上最为勤奋的一个皇帝。雍正一朝是康乾盛世承上启下、十分重要的一环。雍正十三年,雍正突然驾崩,享年57岁。

五、五子胤祺

生于康熙十八年。自幼性格敦厚,心地善良。无争储夺位之心。康熙征讨葛尔丹时,胤祺率领正黄旗部队。30岁的时候, 被康熙封为恒亲王。于雍正十年逝世。享年53岁。

六、六子胤祚

生于康熙十九年,在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七、七子胤佑

生于康熙十九年。生活上待人谦和、彬彬有礼。受康熙夸赞。康熙讨伐噶尔丹,胤佑率领镶黄旗部队。29岁时,被封为淳郡王。雍正八年逝世,享年50岁。

八、八子胤禩

生于康熙二十年,八爷党的一把手,善结交王公大臣,在满朝文武中的名声极好。且胤禩为人“乐善好施”精明强干。被大家称“八贤王”。在九子夺嫡中与雍正针锋相对。

雍正继位以后,为稳定局势,先是封其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职权很大。雍正四年,将其削除爵位,改名阿其那。圈禁狱中,同年9月,死于狱中,享年45岁。

九、九子胤禟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自幼聪明好学,嗜好读书,善骑射。是八爷党的主要骨干成员,雍正继位后,自然没他好果子吃,雍正元年将其发配大西北,雍正三年,以违法乱纪,与八阿哥结党营私的理由,将其削爵夺位,雍正四年,犯28条罪状,将其圈禁,改名塞思黑。同年死于狱中。享年43岁。

十、十子胤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同样在九子夺嫡的八爷党的骨干成员,为雍正所忌恨。雍正二年,雍正皇帝将其削爵、圈禁。单可能乾隆二年被释放,并授予辅国公。乾隆六年,胤病逝,享年59岁。

十一、十一子夭折

十二、十二子胤祹

生于康熙二十四年,自幼心胸开阔,看淡功名利禄。雍正即位,封其为履郡王。乾隆即位,封其为履亲王。于乾隆二十八年逝世,享年78岁。是兄弟之中最为长寿的。

十三、十三子胤祥

生于康熙二十五年,自幼性格开朗,为人谦和,颇具侠义风范,自幼与雍正交好。是雍正最坚定的支持者和雍正一朝的中流砥柱。

雍正继位后,加封为怡亲王,第九个铁帽子王。胤祥恪守君臣之道的同时,为稳定局势和处理朝政做出极大贡献,且在政治、军事、财政、民生各个方面均颇有才能,深受雍正赏识。称其为大臣中的典范。于雍正八年逝世。享年45岁。

十四、十四子胤禵

生于康熙二十七年,跟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二人关系素来不好,在九子夺嫡的斗争中,加入八爷党阵营,被雍正所憎恶。雍正继位后,命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随后不断的降低胤禵的爵位。雍正四年,将其圈禁。乾隆继位后,把亲叔叔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二十年,胤禵去世。享年67岁。

十五、十五子胤偶

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雍正四年,封为贝勒,也让他守景陵。雍正八年,封愉郡王。于雍正九年去世。享年38岁。

十六、十六子胤禄

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因为庄亲王死后没有子嗣,雍正让他袭封。于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72岁。

十七、十七子胤礼

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属于四爷党的人,支持四阿哥继承皇帝位。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此后多有晋封,且被雍正赋予多个职务,帮助雍正处理政务。乾隆即位,任命他总理事务。于乾隆三年去世,算是善终的。享年41岁。

十八子胤衸,和十九子允稷均幼年早夭。

二十、二十子胤袆

生于康熙四十五年。雍正四年,封为贝子,八年,雍正晋为贝勒。雍正十二年让他祭陵,称病不能去,便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又恢复贝勒,让他守泰陵,于乾隆二十年逝世。

二十一、十子胤禧

生于康熙五十年。自幼志向远大,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乾隆即位,封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二十二、二十二子胤估

生于康熙五十年。雍正八年,封为贝子。雍正十二年,晋封贝勒。乾隆八年去世。

二十三、二十三子胤祁

生于康熙五十二年。雍正八年,封为镇国公。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为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乾隆49年加封郡王衔。乾隆50年去世。

二十四、二十四子胤秘

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善良忠厚,待人平和。很有学问和知识。雍正十一年,封缄亲王。乾隆38年去世。

扩展资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5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