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莽当初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失败是因为太超前了吗

众妙之门 2023-06-24 22:28:09

对王莽改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王莽是个穿越者,这是近年来网上广为流传、甚至被一些朋友信以为真的传言。他的一些改革思路,看起来与当今的一些社会保障理念不谋而合,以至于让人们认为他生错了时代。

但实际上,目前世界上并没有穿越。王莽不是穿越者,而是复古者;他的改革措施看似很先进,实际上是对古制的生搬硬套。

对于这一点,曾担任过他手下“典乐大夫”的桓谭,曾经在自己所写的《新论》里一针见血:

王翁嘉慕前圣之治,……欲事事效古而不知……已之不能行其事。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此不知大体者也。

也就是说,王莽盲目推崇传说中的上古王制(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事事复古,却不知道这些思路早已脱离了现实;本质上就是舍近求远,以至于事情都没办到点子上。说得直白点,就是不识大体、盲目务虚。

首先,我们搞清楚王莽为什么要改革。

汉王朝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

在汉宣帝时期,西汉的文治武功达到了顶峰,但他的儿子汉元帝刘奭继位后,抛弃了父亲“王霸兼用”的治国方式,过度崇尚儒术,外戚、文官集团相继做大,中央集权衰落、政治日渐腐败,土地兼并盛行、阶级矛盾加深,西汉王朝逐渐由盛转衰。

怎么个衰落法?在公元前3年,谏大夫鲍宣给汉哀帝上了一份奏章,以“七亡、七死”描绘了当时汉朝老百姓面临的绝境:

七亡(亡即失去的意思)——

“阴阳不和,水旱为灾”,即当时天灾频繁;

“县官重责,更赋租税”,天灾肆虐,作物歉收,汉朝廷不仅不加抚恤,却反而加重征收赋税;

“贪吏并公,受取不已”,加收赋税就罢了,贪官污吏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趁机刮油水,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豪强大姓,蚕食亡厌”,这里说的是当时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现象,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苛吏繇役,失农桑时”,即使在农收时期,朝廷仍滥发徭役,耽误农时;

“部落鼓鸣,男女遮列”,当时的治安政策,当发现盗贼时,村落鸣鼓示警后,全村男女都得追捕清剿,既加重混乱,又造成民心惶惶不安;

“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也就是说,当时的治安情况已日趋严峻,老百姓没有丝毫生命财产保障。

七死——

“酷吏殴杀”,被酷吏殴打致死;

“治狱深刻”,入狱被虐待致死;

“冤陷亡辜”,无辜被冤枉陷害而死;

“盗贼横发”,盗贼劫财残杀致死;

“怨雠相残”,怨仇相报残杀而死;

“岁恶饥饿”,荒年饥馑活活饿死;

“时气疾疫”,瘟疫流行染病而死。

一言以蔽之,当时的西汉王朝是这样一种局面:政治腐败恶化,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社会治安混乱,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均处在崩溃的边缘,最终的受害者,则是朝不保夕的老百姓。

汉朝廷曾经进行过改革的尝试

为了避免局势向着不可控制的局面进一步恶化,汉哀帝时期,大司马师丹、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曾提出了一揽子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从诸侯王到吏民百姓,拥有田产最多不能超过三十顷,超出的充公;

二、占有奴婢的数量,诸侯王不得超过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过一百人,关内侯、吏民百姓不得超过三十人;三、富商大贾不得做官、不得拥有田产;

四、50岁以上的官方奴婢年可以免为庶人;30岁以下的宫女,放出去嫁人;

五、废除“任子令”。任子令的规定是,官吏二千石以上,任职满三年,得荫子弟一人为“郎”,即皇帝的侍从。说白了,就是凭借出身直接当官,进一步加重了朝廷的财政、人事负担。

六、增加低级官吏的俸禄,以避免他们鱼肉百姓。

这些建议极有针对性,致力于解决当时对社会影响最严重的土地兼并、冗官严重、失去土地的百姓卖身为奴、基层官吏搜刮百姓等现象。而在改革案奏上后,奴婢、田地的价格曾经一度大减,似乎让人看到了弊政得以扭转的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土地兼并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当时的外戚、高官以及豪强地主,这些改革,无异于革他们的命;而这些人,偏偏对朝政具有最大的影响力。

没多久,汉哀帝的外戚丁、傅两家,以及他的男宠董贤对这一改革方案提出了反对意见,汉哀帝毫不迟疑的下诏暂缓施行;不久后,他更是赐董贤二千顷田地,等于直接宣布了这一改革方案的终结。

王莽的改制,实际上是师丹等人方案的激进版

随着刘姓皇室逐渐失去人心和威望,外戚出身、以标准儒生形象示人、善于做秀的王莽靠着自己的套路一步步收买了人心,甚至几乎被视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大救星。

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王莽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逐渐架空了汉皇室,官职由"安汉公"到"假皇帝",并在在公元8年底正式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而王莽篡位后,立即着手开展自己的一揽子改制计划,除了“改正朔,易服色”这种面子工程外,经济方面的动作才是关键,而其方案也相当面熟。

公元9年,王莽下诏:

“古者一夫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秦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阑,制于民臣,颛断其命,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故富者犬马馀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馀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可以发现,王莽从头到尾都强调一个“古”字,而且处处引经据典,以儒家学说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他的经济改革,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耕地国有,私人不得买卖;二、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不得过一井,即九百亩。八口以上的以“八丁一井”的标准类推。这就是要恢复传说中的“井田制”;三、占有田地若超过限额,则要把余田分给亲戚和乡亲们;四、对于那些没有耕地的人,政府按标准配给;五、现有的奴婢,不得买卖。

显然,这一系列制度是对当初师丹等人方案的进一步大跃进,遇到的阻碍当然也更大。那些原本支持他的世家大族,发现王莽真的要革自己的命,纷纷以语言、行动提出实际反抗反。没过几年,就有大臣上言: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

可见,那时的朝廷还是有头脑清醒的人:土地私有化,原本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早已实行了数百上前年;而井田制,实际上只是上古时期的传说而已,王莽的一纸命令就想恢复“王制”,无异于痴心妄想。

而当时的王莽正饱受重重挫折之苦,听到这位大臣的进言后,他立即推翻了自己的命令,允许耕地自由买卖......

当然了,王莽还有其他的改制项目:

恢复汉武帝时期的盐铁、酒类专卖,并且大幅增加了矿物、山川资源的垄断制;

建立了由国家代替民间资本,向老百姓放贷的办法,利息虽低,但严重危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后来王安石的青苗法与此类似)

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平卖”制度。即对那些日用资源,价低滞销时,政府照本收买,避免百姓手中物品积压;物价过高时,政府平均价出卖,拉低市场物价。而且与汉武帝时期赢利的目的不同,王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此外,为了鼓励耕种,还设置了荒弃土地税,并强制无业游民从事劳役等。

最能体现王莽复古思想的,是他强行降低藩王爵位名称的举动。他认为,在周王朝及以前,只有天子可称“王”;战国时期开始,这个称谓逐渐变成了大路货,是对“王制”的羞辱。因此,他首先强行降低中原藩王的爵位,其后甚至要求匈奴、高句丽等附属国也按照这一标准执行。最终,归顺了数十年的匈奴起兵造反;而新朝为了应对战事,加大横征暴敛,百姓身上的苦难进一步加大,以至于不得不铤而走险。

总而言之,王莽的改制,看似极其先进,实际上只是对生产力极其低下时代相关制度的无责任复制。生产力不同,旧的制度当然不合时宜,王莽的一刀切梦想,在遭到地主阶级反对后,板子最终还是打到了老百姓的屁股上。最终,忍无可忍的百姓揭竿而起,绿林、赤眉起义接连爆发,好心办坏事的王莽,最终这落得身首异处的惨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