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花蕊夫人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赵匡胤当年不仅仅是将那些奢靡之物运到了汴梁城,更是将那些人的妻妾一并押送国都,有的甚至还被立为妃子,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就是其中一例。
一、花蕊夫人和孟昶
花蕊夫人生于何年,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资料,但是我们可以大致做一下推算。
根据相关资料,孟昶先后有三个宠妃,分别是张太华、李艳娘、花蕊夫人。
广政初年,张太华在青城遭雷击身亡,两年后的元宵节,他看上了舞娘李艳娘。到了广政六年(943),广选良家子,“限年十五岁以上二十以下”,此后便有了花蕊夫人在宫中的记录。此外,她的《宫词》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年初十五最风流”,这也可作为旁证。
提起花蕊夫人,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漂亮。“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显然,闭月羞花已经不足以形容其面貌了。自花蕊夫人入宫后,后蜀史料中确实没有再选妃的记录。
刚刚入宫的花蕊夫人,对宫中一切充满了好奇,彼时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童稚气息中充满了少女特有的灵动。
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宫女竞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
在她的眼里,水里的鱼都排成队列,宫女跑过来看钓鱼,生怕惊走了即将上钩的鱼儿,赶快告诫她们“勿高声”,这情景,和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简直一模一样。
这个丫头似乎特别喜欢钓鱼,这在她的很多诗作中均有体现,“池心小样钓鱼船,入玩偏宜向晚天”,“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拈”,为了防止别人抢占鱼竿,这小丫头也是拼了。
唐朝马上得天下,对于骑马非常重视,而马球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竞技活动。唐亡后,马球并没有随着它一起消亡,前蜀王建在蜀中营建皇家马球场,孟昶继承了这个传统,与之相应的,宫女也很是热衷于打马球。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轻抱鞍桥。
蜀宫中玩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女孩子为之心动的花朵,“侍巨向晚随天步,共看池头满树花”。再比如,“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想想看,一个少女拿着弓箭射鸭子,鸭子岂能坐以待毙?宫女刚刚瞄准后,鸭子便游走了,对于射技不佳的宫女而言,只得追逐着鸭子“绕池头”。再比如女扮男装的采莲活动,“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
可以说,性格开朗、活泼灵动的花蕊夫人在蜀宫中度过了美好的少女时期,她也从一名懵懂少女渐渐成长为孟昶的慧妃。
关于孟昶,欧阳修如此评价他:昶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足证其游手好闲、沉湎女色。
要说这个孟昶,虽然是个皇二代,但在即位之初,也确实有雄心,先后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复前蜀疆域,不过,这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帝王,终究醉倒在了儿女情长上。
他对花蕊夫人宠到什么程度?
薄罗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板阁虚。
花蕊夫人的“板阁”建在摩诃池畔,这是一个很大的人工坑,有多大?“延袤十里”,这还不算,湖中还建起了人工岛。
后蜀宫殿就在摩诃池边上,来自青城的花蕊夫人特别喜欢榕树,孟昶就令人沿着皇城遍种此树,“每到深秋,四十里如锦,高下相照,因名锦城”,从此,成都又多了一个名字:榕城。
需要说明的一点,花蕊夫人并不是一个花瓶,“独自凭栏无一事,水风凉处读文书”,可见她亦会处理公文,夫妻两人可谓是琴瑟和鸣。
不过,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命运,在宋乾德二年(964)发生了改变。
二、花蕊夫人和赵氏兄弟
陈桥兵变后,北宋逐渐兴起,“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随着北宋攻占荆、潭两州,后蜀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孟昶飞书北汉,相约一起伐宋。
赵匡胤以此为借口,在964年,派遣王文斌攻蜀。
后蜀接连失利,孟昶却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取中原如反掌尔”,派太子孟玄喆领兵数万紧守剑门关。孟玄喆颇有乃父之风,在出征的时候不忘带上几个宠妾,当然,还有混编乐队。
众多士兵见此,我们在前面冲锋陷阵,你小子尽享温柔,这是人干的事嘛!
剑门关易守难攻,同几百年前钟会灭蜀一样,王全斌采取了奇袭策略,南北夹攻之下,剑门失守。
孟玄喆听到消息后,带着女人直接跑回家了,王全斌兵锋直指成都。
皇城根下,尽飘大宋旗帜,孟昶到这个时候才如梦初醒,原来敌军已经攻到城下了,蜀军却如此不堪一击,国家养士四十年,为人臣为何不为君分忧?花蕊夫人建议尽出国帑以励士兵。不过,已经晚了,毕竟,自己的亲儿子都临阵逃脱,这个时候还指望将士为自己拼命?
在“世修降表李家”李昊的劝谏下,成都城门口竖起了白旗。
孟昶、花蕊夫人成了案板上的鱼肉,被押解京城汴梁。
启程那天,成都百姓无不悲泣,他们从万里桥一直送到了犍为,从此,这个地名改称“蜀王滩”。
当孟昶一行走到葭萌驿站时,花蕊夫人悲从中来,她想到了宣华苑内笙簧语、摩诃池畔的锦帐、水晶宫殿的红绣毯、凝烟阁上望楼船。
这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面对破国之恨、离别之仇,花蕊夫人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提笔写下了《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杜鹃,初春绽放,何等艳丽,此刻,在花蕊夫人看来,却是如血色一般。
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艳绝蜀中,急于见到花蕊。众人自是不敢耽搁,出宜宾、穿三峡,然后由江陵走陆路,从成都到汴梁,如此遥远的路途,一个月便走完了。
同时走完的,还有孟昶的人生。
在面见完赵匡胤七天后,四十七岁的孟昶一命呜呼,时人猜测,孟昶死于赵匡胤的祖传秘方“牵机药”。
或许是为了自己心安,也或许是为了抚平美人花蕊夫人悲恸的心,在孟昶死后,赵匡胤封他为秦国公。
女要俏,就戴孝,服丧期间的花蕊夫人更显的楚楚可怜,在进宫谢恩后,赵匡胤再也按捺不住那颗骚动的心,风平浪静后,封她为贵妃。
有天,赵匡胤酩酊大醉,拿后蜀灭亡说事,他又把孟昶那个尿壶絮叨一遍,就一个夜壶而已,居然也镶嵌七宝,还真是会享受生活!又在民间选了这么多妻妾,如此声色犬马之徒,不败亡才怪!
爱妃,对此你怎么看?
这话说的,合着花蕊夫人得要扛起蜀亡的重任啊!语气亦是像极了当年司马昭问刘禅的话,“思蜀否”?
面对世人的污蔑,花蕊夫人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喊出了《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你们男人之间的事,凭什么让我扛包?
赵匡胤闻言,非但没有动怒,反倒对眼前这位女子愈发宠爱,最终决定立她为后,不过,这遭到了一干朝臣的反对,尤其是赵普,他认为,花蕊夫人身为亡国之君的后妃,不足以母仪天下。
与此同时,花蕊夫人绝色的外貌引来了赵家老二的觊觎。
赵光义也是个好色之徒,举个例子,十年后,北宋攻破南唐,他将李煜的小周后强幸,据说,还留下了《熙陵幸小周后图》:
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
此时的赵光义虽为晋王,但仗着金匮之盟,他日后极有可能成为大宋天子,这个也成了他威胁花蕊夫人就范的资本。
不过,花蕊夫人终究不为所动。
赵光义担心事发,在一次打猎的时候,对着花蕊夫人施放冷箭,将其射落马下,可怜花蕊夫人,一代美人就此魂归地府。
结语
“秋晓红妆傍水行,竞将衣袖扑蜻蜓”,入宫的时候,花蕊夫人不过是个呆萌少女,孟昶本为酒色之徒,对她也算是宠爱有加。及后蜀被灭,赵匡胤纳其为妃,不过,靠一根棍子打下十八座军州的赵匡胤终究是“武夫”出身,在儿女情长方面,难免大大咧咧了。
尤其是作为开国皇帝,更不可胡来,时代的悲剧,注定是由最弱小的来承担,花蕊夫人的悲剧,也就在劫难逃了。
据《宋诗纪事》载,花蕊夫人姓徐,蜀国青城人。当时,后蜀国主孟昶少年风流,为寻找不到美女闷闷不乐,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察访许久,终于物色到一位。她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如同空谷幽兰。不但貌若天仙,而且聪明贤淑,擅长诗词。
孟昶得到徐氏,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香气袭人,从此,成都得了雅号,叫“锦城”。
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孟昶感慨于她的美丽,芙蓉和牡丹都不足以形容她的柔媚和明艳,堪称人中之花,花中之蕊。于是,孟昶为慧妃赠名为“花蕊夫人”。
965年,宋太祖命王全斌率六万大军进攻后蜀,十四万守卫成都的蜀兵一溃千里,孟昶自缚出城请降。而这些解甲的军士中,至少有二万七千人被杀死。灭蜀后,孟昶与花蕊夫人被俘至开封。
孟昶降宋后,被封为秦国公。宋太祖久闻花蕊夫人艳绝尘寰,当孟昶携家眷入宫谢恩时,他见到了花蕊夫人,遂起觊觎之心。十天后,孟昶暴死,年仅47岁。宋太祖听到孟昶死讯,立即辍朝五日,素服发丧,高规格安葬,还追封孟昶为楚王。同时,暗中将花蕊夫人纳入后宫,百般宠幸。然而,花蕊夫人不仅有姿有色,而且有情有义,心里始终抛不下孟昶,她亲手绘孟昶肖像,悄悄祭拜,有一次被宋太祖撞见,她巧妙地谎称是在祭拜送子张仙。
有一次,宋太祖同花蕊夫人一起饮宴,推杯换盏间,宋太祖希望花蕊夫人即席吟诗,花蕊夫人略一沉吟,即席吟出一首《奉召作》,诗曰:“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奉召作》又称《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卑不亢,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宋太祖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国之思,更加倾慕她,封她为贵妃。
关于花蕊夫人的死,王巩在《闻见近录》一书中记载说,花蕊夫人得宠于宋太祖,一天,宋太祖携花蕊夫人及弟弟赵光义,宴射于御花园。美人在侧,宋太祖酒兴浓,拿大杯劝弟弟的酒,赵光义推辞,宋太祖又劝,赵光义说,请花蕊夫人给我折一枝花来,我就喝。宋太祖便请花蕊夫人去折花,花蕊夫人领命前去折花,赵光义却在她背后射了一箭,花蕊夫人当场毙命。
然后,赵光义跪下,抱着宋太祖的大腿哭道:“皇兄刚得天下,应以社稷为重。”宋太祖竟未追究赵光义,兄弟俩饮射如故。
后蜀主孟昶都成被宋太祖攻占,孟昶提交降表,被宋太祖便任命吕余庆担任成都知府,命孟昶速率家属,进京授职。孟昶带着妻妾进宫谢恩。孟昶的妾花蕊夫人国色天姿,艳丽非凡,并能赋诗填词。此时,太祖继后王氏已去世。太祖见了花蕊夫人这倾国倾城的美人儿,顿时觉得六宫妃嫔都索然无味。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一起请辞,遂免其政事;赵普出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又任命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朝廷的中枢机构就此形成。
网络配图
自从听取了赵普的意见之后,宋太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攻取后蜀。消息传到成都,后蜀主孟昶十分惶恐。丞相李昊劝孟昶向宋朝贡,避免战争。孟昶的近臣王昭远却认为入蜀道路艰险,宋军无法到达,不必称臣进贡。孟昶决定增加水陆兵马,防守要塞。王昭远建议和北汉联合,夹攻宋。孟昶派赵彦韬将一封用蜡封的信送去太原。赵彦韬却将信送去了汴京。
太祖看了孟昶的信,找到了进攻的借口。这年十一月,太祖任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崔彦为副;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王仁赡、曹彬为都监,率领六万人,分路入蜀。
众将领旨兵分两路出发,一路由王全斌和崔彦进率领,从凤州出发;另一路由刘光义和曹彬率领,从归州出发,浩浩荡荡杀向西川。孟昶听到警报,任命王昭远为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率军抵抗宋军。王昭远夸下海口说:“这次出兵不仅要打败宋军,就是进军中原也不在话下。”王昭远以诸葛亮自比,手拿铁如意,指挥大军起程出发。他刚到罗川,王全斌已攻克了万仞、燕子二寨,又进攻兴州。王昭远派韩保正、李进率五千兵马前去抵挡。韩、李领军到三泉寨,遇到宋军先锋史延德。李进、韩保正双双被史延德擒去,五千蜀兵被全歼。三十万石军粮成了宋军的战利品。
网络配图
电视剧里后蜀主孟昶皇妃花蕊夫人
王昭远听到消息,在罗川布阵迎战。史延德等到崔彦进来会合才继续前进。他们远远就看见蜀兵沿江安营,江上还有浮桥。宋军抢占浮桥,争先恐后冲过桥去。王昭远吓得魂飞魄散,退守漫天寨。
崔彦进兵分三路,同时进发,在漫天寨击败王昭远。王昭远向西逃窜。宋军得到许多武器粮草。崔彦进带领部队继续向成都进发。后蜀军节节败退,退守剑门关。
刘光义、曹彬率领另一路宋军,攻克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县),继续西进,沿途万州(治今重庆万县市)、施州(治今湖北恩施)、开州(治今重庆开县)、忠州(治今重庆忠县)纷纷投降。
王全斌听说东路军大捷,立即进攻益州,途中俘获蜀中侦察兵,打听到入蜀道路。王全斌从来苏直奔青强,又分兵给史延德,让他偷袭剑门关。王昭远听到青强告急,让偏将留守剑门关,亲自带领大部队到汉源坡,阻击王全斌;还没看见王全斌的影子,剑门失守的消息已经传到。王昭远吓得魂不附体,行为失常。王全斌、崔彦进已从青强杀到,大败蜀军,活捉都监赵崇韬和王昭远,蜀军已无力抵抗。
网络配图
孟昶正与宠妃饮酒取乐,接到大败的消息,酒都吓醒了,急忙招募士兵,任命太子玄喆(zh )为统帅,李廷 、张惠安等为副将,赶赴剑门关,支援前军。孟玄喆带着美女行军,仿佛是在游山玩水,刚到绵州就听到了剑门失守的消息,仓皇逃回成都。
孟昶向群臣问计,丞相李昊建议献土投降。孟昶命李昊写降书,派伊审征送给王全斌。王全斌派康延泽带领一百骑兵,跟着审征到成都,宣读太祖的圣旨,查封府库。第二天,孟昶亲自出宫门到郊外升仙桥宋营,以亡国之礼拜见宋军统帅王全斌。王全斌即率大军进入成都,刘光义的兵马也前来会合。此时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
自王全斌等于宋发兵至孟昶出降,才六十六日,后蜀即平。后蜀从公元933年受后唐封为蜀王(次年称帝),至公元965年被北宋灭亡,共历二主,三十三年。
再说宋太祖接到孟昶的降表,便任命吕余庆担任成都知府,命孟昶速率家属,进京授职。孟昶不敢怠慢,很快就到了汴京。太祖在崇元殿接见孟昶,封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授爵秦国公,对孟昶家眷都有封赏。后蜀的所有俘虏全部释放。
孟昶带着妻妾进宫谢恩。孟昶的妾花蕊夫人国色天姿,艳丽非凡,并能赋诗填词。此时,太祖继后王氏已去世。太祖见了花蕊夫人这倾国倾城的美人儿,顿时觉得六宫妃嫔都索然无味。一夜,太祖召孟昶进宫宴饮,直到深夜才告别回家。第二天晚上,孟昶突发疾病,胸口好像有东西堵着,不能吞咽东西,医生换了好几拨,没有丝毫效果。几天后,一命呜呼。太祖罢朝五天,由朝廷出钱厚葬孟昶,追封他为楚王。孟昶的丧事办完,花蕊夫人等进宫谢恩。太祖将花蕊夫人留宿宫中,第二天,册立花蕊夫人为妃。
宋太祖得了花蕊夫人,就像得到了活宝贝,一退朝,就和花蕊夫人饮酒作乐,或看花蕊夫人绘画、题诗,享受着和平的快乐时光。
宋太祖久闻花蕊夫人擅诗,即令赋诗。花蕊夫人即献《述国亡诗》一首,倾吐心声:“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原来宋师攻蜀仅六万人,蜀军虽守却有十四万之众;后者却迅速缴械投降,令花蕊夫人为之羞愤。此诗一出,太祖却拍手叫好,后世诗评家也多以激赏。
不过,很快就从川中传来急报,文州(治今甘肃文县)刺史全师雄起兵作乱,王全斌屡战屡败,向朝廷求援。
原来是王全斌入蜀后贪酒好色,不理军务,放纵部下掳掠女子,抢劫财物,蜀中百姓无不怨恨。太祖调蜀兵进汴京,王全斌竟然克扣士兵的盘缠。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三月,蜀兵到达绵州,揭竿而起,自称兴国军,响应者达到十多万。他们胁迫文州刺史全师雄为兴国军元帅。王全斌派朱光绪前去安抚。朱光绪乱施 *** ,全师雄家族除全师雄的一个女儿,因姿色可人,被他霸占免于一死外,全遭杀害。全师雄被激怒,率军攻占彭州,自称兴蜀大王。川中百姓,群起响应。崔彦进和弟弟彦晖分路前去征讨,屡战屡败,崔彦晖阵亡。王全斌又派张廷翰去援助,也被打败逃回成都。成都一片混乱。
网络配图
王全斌怕成都城中的二万七千名后蜀降兵响应乱军,将他们全部诱杀。川中兵民,争相抗拒宋军,西川十六州,同时变乱。王全斌无法可想,一面向朝廷求援;一面派刘光义、曹彬带兵征讨全师雄。
刘光义廉洁,曹彬宽厚。他们入川时秋毫无犯,深得民心。他们从成都出发,在新繁与全师雄遭遇,两军对阵,全师雄军中许多人向刘、曹投降,全师雄无法控制,只好撤退。军队往后一撤,局势就更难控制,宋军如潮水般扑上去,乱兵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抵抗者非死即伤。全师雄在金堂病死,群龙无首,叛乱被平定。此时已是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夏秋之际。
平定全师雄叛乱后,宋在西南地区声望更高,西南各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附宋朝。
王全斌回京,被降为崇义节度留后,其他入蜀将领也被降职;只有曹彬因清廉有功,升任宣徽南院使,刘光义也受到嘉奖。
太祖想立花蕊夫人为皇后,赵普谏阻。太祖选左卫上将军宋偓十七岁的女儿进宫。宋太祖的年号乾德,前蜀曾用过,太祖遂诏令将乾德六年(公元968年)改为开宝元年。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二月,宋太祖立宋氏为后。
宋氏进宫,就冷落了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因怨成病,郁郁而终。太祖下令以贵妃礼安葬。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中国自古就不缺乏奇女子,但是才华和美貌却仿佛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蕴,虽才华横溢,但面容只能称得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虽容貌娇艳,却在文才和智慧上又稍逊一筹。
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花蕊夫人的女子,她美丽却摒弃妖娆,聪颖而博识强记,在亡国之后,还写出了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这首悲愤婉转、不亢不卑的述亡国诗。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位花蕊夫人,而且都居于成都。其中两位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姐妹,她们都是成都人,宫号为花蕊夫人,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大徐妃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后被立为皇太子。
王建当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当上皇帝后荒嬉无度,对吃喝玩乐十分在行。当他陪母亲和阿姨游青城山时,命宫女衣着都画云霞,又令宫女穿着宽松的道袍,簪莲花冠,浓妆艳抹,叫做醉妆,他自己跟随在后边走,边走边唱: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而大、小徐妃更是结交宦官卖官鬻爵,后唐庄宗乘机灭掉前蜀,可见这两位花蕊夫人并没有名垂千古的资本。
而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也正是述亡国诗的作者。花蕊夫人,本姓费,四川青城人,约于后蜀广政六年入宫。据十国春秋·慧妃费氏传记载,孟昶对她十分宠爱,嬖之专房,拜为贵妃,又升为慧妃。尝与后主登楼,以龙脑末涂白扇,扇坠地,为人所得,蜀人争效其制,名曰‘雪香扇’。又后主与避暑摩诃池上,为作小词以美之,词曰:‘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因其娇美明艳,赐号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的诗作水平较高,在后蜀时,就曾仿唐代宫体诗人王建的风格写了宫词百首,深受蜀中士大夫赞赏。其诗词短小、平易、细腻、传神,多数近似白描,往往在寥寥数十字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如孟昶夜寝喜听滴水之声,宫人为了取悦于他,便用水车踏水模拟滩头细流,花蕊夫人曾作宫词记之: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流传到现在的花蕊夫人宫词有100多篇。后人认为她的诗,清新艳丽,足可夺王建、张籍之席。由于与皇帝有着共同的爱好,加上貌若天仙,自然会得到皇帝的宠爱。
因自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而为后世公认为中国最早对联的孟昶,虽然是个花花公子加昏君,但也是一位才子。孟昶是个不错的诗人,但却不是一位好帝王。后蜀广政二十八年,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仅用了66天时间,就将后蜀灭亡。
沦为俘虏的花蕊夫人,在从成都押解北上开封的途中,当行至一个叫葭萌驿的驿站休息时,在驿站墙壁上,留下了一阕没有写完的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刚写下这些,由于军骑促行,只好又匆匆上路。从这首未曾写完的词中,可以想见花蕊夫人的亡国之痛。
宋太祖见到花蕊夫人后,被她的美貌吸引,为掩饰自己的失态,宋太祖竟厉声指责花蕊夫人说:人说女色是亡国祸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于游乐,败了国家,该当何罪?花蕊夫人面无惧色,坦然陈词:做君主的掌握军政,占有权力,不能悉理朝政,强军保国,自己迷恋声色,又要将罪名加到宫妃身上,是什么道理?当场索要纸笔,题写了述亡国诗。
这首诗感慨后蜀将士没有斗志,14万大军顷刻间被宋军摧毁,后蜀因此而亡国,孟昶和自己因此而成为大宋王朝的阶下囚。或许正是这首诗打动了赵匡胤,他在点头称许这位年轻女子才艺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喜欢上了她,将她收为妃子。7天之后,孟昶暴死于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孟昶的画像,表示纪念,为了瞒过宋太祖,她说是张仙送子图。
关于花蕊夫人之死,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说尝进毒,屡为患,不能禁,终于被宋太祖赐死。也有人说,她后来年长色衰,郁郁而死。还有人认为,花蕊夫人被赵匡胤收入后宫后,赵光义以皇帝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当惑于女色为名,屡屡劝谏太祖,但宋太祖赵匡胤并不在意,于是,赵光义对花蕊夫人起了杀心。
一次,赵匡胤与赵光义、花蕊夫人等同在御花园射猎为戏,赵光义借调弓弄矢之际,一箭将花蕊夫人射死。甚至有人认为,宋太祖死后,赵光义继位,又逼花蕊夫人就范,花蕊夫人不肯,被恼羞成怒的赵光义一箭射死。
后蜀花蕊夫人到公元965年国破身亡于北宋时,可能还不足40岁。但她的百首宫词、葭萌驿题词、宋宫赋述亡国诗,则是她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足以彪炳文学史册、永垂不朽,清人吴文锡青城山吊花蕊夫人一诗概括得极为精练:内家本事诗犹在,城上降旗恨未休。试问葭萌题驿处,有无水殿任梳头。
孟昶暴卒后,葬于洛阳邙山。花蕊夫人死后,则葬于福建崇安。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四川广汉发现了孟昶暨花蕊夫人墓,但何时何因何人将这对苦命鸳鸯合葬,史无明文,就不好妄断了。
花蕊夫人,她本人姓名历史记录不详,第一任丈夫是后蜀的君主孟昶,她出身歌妓,因为美貌被孟昶收入后宫,被封为惠妃,而孟昶赞叹她的美貌只有花蕊能媲美,因此也称为花蕊夫人,她的美貌曾经迷倒了三位君主。
要说这孟昶到底有多宠爱花蕊夫人呀,他可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让整个城都种上了她最喜欢的牡丹花。孟昶本来就非常的贪恋美色,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他是尤其喜爱这惠贵妃,由此可知,这花蕊夫人长的多让人惊艳,花蕊夫人也是被孟昶深深感动,望着满城的牡丹,孟昶眼光还是一直盯着惠贵妃:这满城花色还是万分不及我的妃子呀!
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由于孟昶整日寻欢作乐,并没有好好整顿朝政,为国为民,导致蜀国的实力大大退步,这时候,宋太祖赵匡胤趁机进攻。其实,花蕊夫人是很聪明的,她一直都在奉劝孟昶,让他不要太沉迷后宫,但是孟昶不听呀,这才遭来了灭国之灾,而且孟昶竟然还是投降了,让人把自己绑了走出了城门,就因为这件事,花蕊夫人十分瞧不起他。
赵匡胤早早就听闻花蕊夫人的美貌,所以我猜他进攻蜀国也是有想获得花蕊夫人之心的,当他第一眼看到花蕊夫人,就已经完全沉迷其中了。赵匡胤可以因为花蕊夫人善待孟昶,把他封为了秦国公,但是最后孟昶还是被谋杀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赵匡胤所为,毕竟留着这个孟昶也没多大用处,反而多有阻碍。
但是,花蕊夫人进入宋朝并没有过的很好,后来还因为权力之争而丧命,总是宋太祖对她多有深爱,也还是保不住她呀。相传,花蕊夫人和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有暧昧之事,之后造成二人反目为仇,因此这宋太宗就是第三位为之倾倒的帝王,但是花蕊夫人也确实是宋太宗杀死的,女人在古代当真无论如何都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伍子胥逃亡期间,有多少人因为他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