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了清朝铁帽子王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在大清王朝定鼎天下、一统江山的过程中,一共产生了八位卓越功勋的“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而这八位初代“铁帽子王”,不仅自己获得了极高的权势与地位,就连其子孙后代也享受到了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的殊荣。
在这其中,位居“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的礼亲王代善家族世系,无疑是最具代表意义的。
因为在礼亲王爵位的传承经历中,不仅见证了整个“铁帽子王制度”从初创、到发展、再到最终确定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将“铁帽子王”所给予整个家族的特殊的“价值”,进行了充分展现。
代善被努尔哈赤废黜“太子”之位,进而引出了“铁帽子王”制度的雏形。
纵观努尔哈赤的一生,一共经历的三次失败的“立储”。
努尔哈赤最先为自己确定的接班人是他的弟弟舒尔哈尔。
然而,随着建州女真势力的不断壮大,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的不可调和,以至于逐渐走向了决裂。最终,努尔哈赤为了维护建州女真部落的统一,选择将舒尔哈齐,这位自起兵时便与他共成长,同战斗、共患难的弟弟,幽禁而死。
努尔哈赤第二次立储选择是他的嫡长子褚英。
褚英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多年,作战勇猛,深得努尔哈赤喜爱,年纪轻轻就被授予了“洪巴图鲁”和“广略贝勒”的称号。只不过褚英为人骄横,且心胸狭隘、生性残暴,引发了“四大贝勒”与“五大臣”的不满与抵制,之后他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的交恶,褚英甚至还公然诅咒努尔哈赤,还意图谋反。就这样,褚英也被努尔哈赤圈禁起来,进而被直接处死。
努尔哈赤第三次为自己选择的接班人便是代善,同时他还留下话说在他百年之后,“诸位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代善收养”,足可见努尔哈赤对于代善的信任和器重。
然而,代善的表现却令努尔哈赤极为失望。
先是在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代善在攻占叶赫东城的过程中,未经努尔哈赤的许可,擅自立誓,称要保全其妻弟、叶赫贝勒布扬古与布尔杭古的性命,并接受其投降,结果布扬古竟当众斥责努尔哈赤,让努尔哈赤很是下不来台。紧跟着就是“德因泽告密事件”的爆发,代善与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之间的“暧昧”关系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响,这更加让努尔哈赤对代善愈发的不满。而更为致命的是,由于代善对后期叶赫那拉氏的偏听偏信,长期虐待自己的前妻之子岳托和硕托,甚至数次请求努尔哈赤要处死硕托。
终于,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对代善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斥责,并且当众宣布:
“先前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
就这样,代善的“太子”之位也被彻底的废黜。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没有再选择册立接班人,而是不断平衡诸位统兵的子、侄、孙之间的势力与地位。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努尔哈赤宣布:
“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尔衮、多铎为和硕额真。”
并且规定众人“不得恣意横行”,不能出于一己私怨而贬革勤理政务的和硕额真,如果和硕额真犯错,要对其罪行进行公议,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处理。而代善也没有遭到彻底的排斥,仍居“四大贝勒”之首,继续统领正红旗与镶红旗,佐理国政,统军出征。
到了天命七年(1622年)的时候,努尔哈赤正式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
“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以若人为君,惧其尚力自恣,获罪于天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择立之时,若不乐从众议,艴然变色,岂遂使不贤之人任其所为耶!至于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于国,七人宜共赞成之。如已既无才,又不能赞成人善,而缄默坐视者,即当易此贝勒,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易置之时,若不乐从众议艴然变色,岂遂使不贤之人任其所为耶!若八和硕贝勒中,或以他事出,告于众,勿私往。若入以见君,勿一二人见,其众人毕集,同谋议以治国政。务期斥奸佞、举忠直可也。”
这其中,有三点内容影响最为深远。
首先,努尔哈赤确定了未来汗位继承人的“选举办法”,即“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这既是确定了接班人的选取范围,同时也确定了“众人推举”这样一个选举办法。而此后的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都是通过此制度成为了最高统治者。
其次,“易此贝勒,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就是说只能废黜个人的爵位,而不能废黜整个家族的爵位世系,要保证其在家族内部的传承,这也成为了“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制度的一个重要模板和雏形。
再次,“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这也就是清朝初年为何“议政王大臣会议”会有如此大权力的根源所在,因为它遵循的是努尔哈赤的“祖制”。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规定此后要平均分配战利品和获得的人口,这也使得八旗之间的实力对比,直到清朝末年的时候,基本维持在这一时期的比例。
至于“八和硕贝勒”的组成,“四大贝勒”必然位列其中,剩下的“四小贝勒”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网络上,一般都是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和济尔哈朗列为“四小贝勒”。然而这样的观点完全是结合其在皇太极时期甚至是顺治朝时期的表现所决定的,并不符合努尔哈赤时期的情况。
可以肯定的是,“四小贝勒”,必然是掌旗或者领旗的贝勒,并且是有着卓越军功的,从这一点来说,济尔哈朗、德格类、岳托、杜度、阿济格等人应该更有资格当选。而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年龄尚小,没有军功,特别是多尔衮,他连旗主贝勒都算不上,所以他们两人应该不在其中。
代善家族,见证了“铁帽子王”制度的发展、演变与最终确定。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在代善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拥立支持下,继任后金大汗,之后在崇德元年(1643年)的时候,正式改元称帝,建立大清王朝。
皇太极称帝后,随即封代善为“礼亲王”,“礼”是谦让、恭敬的意思,足可见代善家族在拥立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的时候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突出贡献,而代善也在皇太极时期位列“四大亲王”之首,并在文武百官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他的两个儿子也得到了封赏。长子岳托被封为成亲王,后降为郡王,并开创了“克勤郡王”的“铁帽子王”家族世系。
代善第三子萨哈廉被封为颖郡王,去世后被追封为颖亲王。而萨哈廉之子阿达礼则是降爵继承了颖郡王的爵位。后阿达礼被处死,爵位改由萨哈廉的另外一个儿子勒克德浑袭承,而他也就此开创了“顺承郡王”的世系,其后代享受到了隔代不降爵的“铁帽子王”殊荣。
其实,从萨哈廉、到阿达礼、再到勒克德浑,虽然爵位遵循努尔哈赤“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在其家族内部成员之间流转,但爵位的名称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一点,在代善本人爵位传承过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去世,他的和硕亲王爵位由第七子满达海袭承,只是名号被改为了“巽亲王”。
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时候,满达海被人检举称其在清算多尔衮时期,侵吞了大量财产,引发了顺治皇帝的不满,然而满达海早在顺治九年(1652年)就已经去世,是他的儿子常阿岱袭承了“巽亲王”的名号和爵位,于是顺治废黜了满达海以及常阿岱的和硕亲王爵位,同时安排由代善之孙杰书袭承了代善的家族爵位。
杰书,是代善第八子祜塞的儿子,顺治皇帝如此安排,就等同于将代善的和硕亲王爵位在其家族内部换了一个分支,保留了原来的爵位等级和待遇,同时包括此前满达海家族袭承的代善正红旗的旗主地位,也一并予以了转移。
其实,杰书在顺治六年(1649年)的时候,就已经袭承其兄长精济的多罗郡王爵位,并成为了康郡王,于是在杰书袭承亲王爵位后,他的名号予以了保留,就此成为了“康亲王”,但爵位的源头还是归属于礼亲王代善。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正式确定了“铁帽子王”制度,并就此厘定了“铁帽子王”的家族世系以及爵位名号,“康亲王”的名号也就此被改回了“礼亲王”,在此之后,历任代善和硕亲王爵位的继承者,便全部统一使用“礼亲王”。
代善为他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代善曾被努尔哈赤确立为接班人,但是遭到了废黜,然而,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代善的实力和资历,并不是不能角逐后金汗位,但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廉选择了扶保皇太极,并在皇太极去世后继续拥立顺治。作为回报,代善一个家族就出现了三个“铁帽子王”世系,尤其是代善本人,更是被尊为“清初八大铁帽子”之首。
与此同时,代善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政治遗产。
首先,就是这个“铁帽子王”的爵位,这是可以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的,并且有着比其他爵位更多的俸禄,以及自己专属的王府,这样就确保了子孙后世的富贵与荣华。
其次,代善一直以来都是统领着两红旗,并且是正红旗的旗主,这就使得他的子孙后代也在两红旗中被尊为“主子”,地位尊崇。在一部电视剧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乾隆朝时期的权臣和珅在见到自己正红旗旗主、代善的后人“金大烟袋”的时候,依然要下跪请安,这份“主仆关系”实际上就是从代善时期起,就已经确定的。
再次,就是代善从“四大贝勒”,到获封“铁帽子王”,实际上就等同于把这个爵位世系留在了自己的家族里,不管家族怎么样变迁,都会有人来袭承爵位,享受这份殊荣,从而使得家族终究不会没落。
而这些也无疑不在彰显着清朝时期“铁帽子王”的尊贵与显赫。
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种封爵制度,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如下特权
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
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当然了,大饼是这么画的,具体怎么样,还得看皇帝的心情和个人表现,铁帽子王的后代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铁帽子王是好是坏,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和清朝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去分析。
首先,这一制度彻底结束裂土分封制度,可有效维护大一统政治。
《清文献通考》将宗室爵位之封列入“封建”条目,意味着将其类比为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周代以来,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但受封者封藩就国,往往拥兵自重,形成对抗中央的势力,更多是扮演一个造成割据战乱的消极因素。
与以往相比,清朝的封爵制度对诸王的约束显得简约而严厉。宗室诸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随意离开,他们不能到地方任职,无法干预地方政务,更不能掌握军队。宗室王公的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而且,清代宗室封爵,除非有特旨可以世袭罔替者,一般其爵位都只能逐代递减,待遇逐渐降低,使国家财政负担不致过重,也彻底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势力的各种潜在因素。
其次,就清代本身历史而言,世袭罔替的宗室分封制度,是树立中央权威、消除旗主政治的结果。
清初宗室诸王对中央的威胁不在于裂土分封,割据一方,而在于对八旗各旗当作私产加以控制,各拥旗众,可与中央分庭抗礼。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随着部众日繁,努尔哈赤将投附和征服的女真人逐渐整编成旗。随着诸子侄、孙子长大成人,努尔哈赤像分家产一样将八旗分给诸子孙。当时后金所有军国政务全由努尔哈赤与八旗旗主讨论决定。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死后诸子相争,同室操戈,兄弟屠戮,希望用这种家产均分、八王共治的格局来维持政治平衡,防止个人专权。
然而,这种格局使后来继位的皇太极受到很大掣肘,不但每天上朝处理政务时要与其他三大贝勒一起“南面而坐”,而且要先给几位兄长施礼。皇太极曾抱怨自己“不过一黄旗贝勒而已”。更严重的是,几大贝勒各拥本旗重兵,相互间矛盾日渐尖锐,使新兴的满洲力量时常面临分裂危机。
由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多尔衮摄政,再到顺治皇帝亲政,清初皇帝集权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提高皇室在八旗中的地位,削弱、阻断宗室旗主们的势力。不仅如此,清朝中央还极力弱化宗室旗主与各旗部众的关系,借鉴明朝的内阁、六部等官僚制度治理国家,取代八旗旗主政治。
八旗管理被纳入到国家的官僚体制中,八旗不再是宗室旗主私产,宗室诸王的利益也用封爵制度规范下来。所以,仔细梳理会发现,乾隆时期确认的八大铁帽子王,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岳托六人本身就是当初的旗主贝勒,至于后来分封的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之子,帝室后裔,而萨哈廉、勒克德浑一系,也是皇室的忠实追随者。
总之,清朝对宗室管理之规范与严格大大超过以往朝代。然而,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保证满洲宗室贵族世袭特权为目的的,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爆发,民国肇建,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铁帽子王-百度百科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为十二等,如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而铁帽子王则是王爵中最为尊贵的一种,它不像其他爵位,每过一代就会降一个等级,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永不降爵。因此,这个王爵被民间俗称为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
所谓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其实直到乾隆时才叫起来。分别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八个人,因功勋卓著,同时又是皇室,因此被封为八大铁帽子王。
八旗
努尔哈赤以女真部落为根基所建立的八旗制度,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军功集团。努尔哈赤视八旗为私人财产,因此他将八旗分封给他的子孙和亲属,如他的嫡系子孙代善、皇太极、多尔衮、岳托、豪格等人,麾下都有八旗佐领,甚至直接成为旗主,不过此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封爵制度,因此,并未确定八大铁帽子王。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死后,1636年,皇太极成为继承人,并改国号为大清,正式颁布了封爵制度。皇太极册封了亲王、郡王共七人。在这次册封中,代善为礼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岳托为成亲王等等,基本奠定了后来八大铁帽子王的基础。但是这次所分封的王爵并不能世袭罔替,而且所分封的亲王、郡王也有多人爵位仍有变化。
皇太极
顺治继位后,除了恢复豪格、多铎等人亲王的爵位,也加封了皇太极第五个儿子硕塞为承泽郡王,并在顺治八年又将其升为亲王,硕塞这一支也被称为庄亲王。顺治五年,又将代善之孙勒克德浑为顺承郡王。
虽然经历了两代帝王两次正式分封爵位,但此时的清朝依然没有明确这些王爵可以世袭罔替,并且他们很多人的爵位也始终在变化,不断有人爵位被废黜、被降爵或被更改。如著名的睿亲王多尔衮,在他死后,先被顺治封为义皇帝,很快又被黜出宗室,废除尊号,直到乾隆年间方才平反。
多尔衮
一直到清朝中期,乾隆继位后,乾隆三十四年,乾隆皇帝明确了清初王爵的名号,并且正式确认了世袭罔替的制度。直到此时,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才正式形成。
乾隆皇帝
这八个铁帽子王中,除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外,其他七人均为努尔哈赤的嫡系子孙。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但世袭罔替的是爵位而非本人,如果继承王位的铁帽子王们犯错,依然会被罢黜或被惩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4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