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齐桓公有能力成为五霸之首,为何没办法统一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21:52:11

齐桓公有能力成为五霸之首,为何没办法统一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齐桓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近年来,除了以清朝作为时代背景的影视剧比较火热外,描绘春秋战国的电影也是有不少。一提到那个时期,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诸侯割据和群雄并起,而且好多人第一想到的国家也都会是齐国。齐国作为“公认”的第一强国,而且又是地处中原,物产丰盈,人口充足,为何却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呢?

从综合实力来看的话,齐国的实力确实是在秦国之上,那么为什么偏居一隅的秦国的却能统一中原,而兴盛的齐国最后却落得了被灭国的惨烈下场。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管是春秋或者是战国,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之间互相讨伐,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历史的趋势是要归于统一的,但是当时的各诸侯国人民的脑海中,对君权的思想还是尊敬的,哪怕已经是“礼崩乐坏”的局面。

虽然诸侯自立为王,而且也可以说得上是独立于周朝之外,但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还是深深的烙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所以,就算是已经摆脱周王朝的“枷锁”,可是诸侯国表面上还是要说着忠君和爱国,没有人愿意第一个站出来说要完成统一,推翻周王朝。齐桓公在位时期,齐国的国力极为强盛,也是诸侯之间公认的第一霸主,但是统一二字,却从未出现在齐桓公的计划之中。

齐桓公只想做众人敬仰的“霸主”,而非是整个天下唯一的“主人”。这就好比是武侠类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高频词汇“武林盟主”那样,虽然其对天下武林有一定的管制作用,众人也要卖他个面子,但是关于别人家的事情,还是要人家自己处理,比如说土地或官爵的封赏。

一国之君都没有这种野心,这便是齐国未能代替秦国率先完成统一的原因之一。

“统一”,这可是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齐国地处中原,土地又适合耕种,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来说,齐国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所以说,齐国的经济实力应该是不需太担心的,那么就剩下一个军事实力了。说来大家可能不信,但是齐国的军事实力确实有限。

有些人可能会说《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都是出自齐国,可是有两本兵书并不意味着军事实力强大,所以还要透过表面,细究其本质才行。

战国后期,荀子就曾经初防过齐国,相对来说的话,作为一个外人,荀子还算是对齐国的了解程度比较深的,而荀子对齐国军队的评价就是“战力低下”。包括史学家司马迁也曾在《史记》中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怯于众斗,勇于持刺”,这也说明齐国士兵的个人战斗力是不差的,可整体作战的协同能力,就差得多了。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而齐军对个人能力的盲目追求,也导致了对整体作战能力的忽略。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是放到战场之上,也只是一瞬间就会被敌军士兵包围。

尤其是战国时期一般都是以步兵为主的作战方队,如果对手整体实力不弱,齐军就很难办了,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齐国的对外作战案列,也是胜少负多。

至于前文提到的两本兵法,其更多意义也只是为了弥补军队相对较差的战斗力。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纵然效果不错,可是既然打仗就意味着流血,光凭这套说法,又怎能统一六国。

这也就在较大程度之上验证了,为何齐桓公能成为诸侯之霸,却在领土扩张方面的建树又比较差。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五霸中的首霸?

齐桓公首先称霸,一是齐国为东方大国,经济富庶;二是用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而改革又是齐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三是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答案补充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号,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扩充疆界.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管仲改革的意义:齐国国富兵强.保卫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一生霸业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衰弱的呢?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一生霸业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衰弱的呢?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这东周末年时,周幽王荒淫昏庸,荒唐到举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褒姒千金一笑,好,于是就只用这千两的黄金就买了个国破身亡。周幽王身死,美人褒姒也死于乱军之中,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元年,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春秋时期"由此而始,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大动荡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就在春秋时期,周王朝在诸侯之间失去了原有的威信,众诸侯失去了中央集权的桎梏,纷纷揭竿而起,尤以齐、宋、晋、秦、楚五国为首,成为春秋时期首要几位分蛋糕的国家,而领导着这五国走上霸位的五位国君,也被成为"春秋五霸",齐恒公便位居其首。


后世史书对这五位霸主的先后排序各有不同,但无论后几位霸主的座次如何排列,首屈一指的一定就是这位齐桓公。名相管仲与他的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想必都知道这对好友虽为知己挚交,但他们开始在齐国朝堂时,在政治上所追随的人却各有不同,管仲拥护公子纠,而鲍叔牙辅佐的却是公子小白,而这场王位之争的最终结果是公子小白险胜,这便是后来的齐桓公了。



齐桓公登上王位后,要诛杀政敌管仲,幸得鲍叔牙竭力荐举,于是在齐桓公元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并尊称他为"仲父"。所幸管仲并没有辜负挚友鲍叔牙的一片心意,更没有辜负自己得到的这些尊荣,在他尽心竭力的辅佐下,齐国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强国之一,齐桓公本人更是位列五霸之首,姓名万世流芳。


然而,虽然有管仲、鲍叔牙等贤臣良士的辅佐,齐桓公却仍是没有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而这个悲剧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两个人——竖刁,易牙。


管仲临死前,齐桓公亲自去看望,拉着他的手掉眼泪,管仲气若游丝,还在苦心进言,让齐桓公一定一定要远离这"三贵"。"三贵"是何许人?即易牙、竖刁、开方。



竖刁这人是个奇才,为了能继续侍奉齐桓公、获取金钱与权势,他竟然不惜自宫,甘愿抛弃掉男人的尊严,只为成为君王脚下的一只舔狗。而易牙更能豁得出去——他原本只是区区一个厨子,离"荣华富贵"差着八千里,然而架不住这位是个狠心的,为了能在齐桓公跟前说上话,竟然因为齐桓公无意间随口一说的一个"不知人肉何味"的闲话,就回家把自己的幼子给烹了。


齐桓公宴酣之时尝到一锅新上的肉羹,食之无比鲜嫩,美味非常,于是心悦,问这是什么肉,易牙就说这是我儿子的肉。齐桓公一听,当时确实是很不舒服的,毕竟一般有点起码的道德观念的人真的很难面不改色地去吃一个无辜小孩子的肉,可架不住和易牙狼狈为奸的竖刁整天给他吹一些"易牙能为了大王一句话就把亲儿子烹了献给大王,可见易牙对大王是怎样的忠心!"……诸如此类的邪风,以至于后来齐桓公还真信了,对易牙更是宠爱,甚至昏头到问管仲让易牙来当相国怎么样的程度来!



于是齐桓公的下场就很容易预测到了——管仲死后,齐桓公没了管束,加之霸业已成,于是渐渐心生懈怠,整日被竖刁、易牙等小人巴结伺候着,日子一长,渐渐就忘了管仲的遗训,开始对这三人更加倚重宠信起来。以至于后来,齐桓公生病,竖刁、易牙等人趁机发动政变,竟然生生将齐桓公饿死宫中,死后数月,尸臭冲天、蛆虫满地,这才将齐桓公的尸体收殓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4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