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张仪与公孙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世间有如管仲与鲍叔牙一般的莫逆之交,也有如张仪与公孙衍一样的竞争对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诸侯国掌权,东周灭亡后,天下逐渐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日益崛起并凌驾于六国之上,公孙衍首创合纵之策,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为了应对此举,张仪使用连横之计破解,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从此两人成为了针锋相对的敌人,几乎斗了一辈子。
共侍秦国利益政见相左,公孙衍遭排挤逃往魏国
其实公孙衍与张仪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最初两人都在秦国时,就结下了梁子。
也正是因为他们持有不同的政治见解,才有了后来七国的合纵连横,景春曾评价二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譬如都来自魏国、都曾依附于秦国,按理说就算无法成为知己,也不应该是仇敌。究竟是什么事情,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
最先来到秦国的是公孙衍,他在十三年间多次为秦国而战,立过多次战功,还获得了最高的爵位封赏。本以为能够长久地维持自己的地位,却因为一位不速之客的出现而不得不另谋出路,这个人就是张仪。
正当公孙衍暗中收受魏惠王贿赂,准备说服秦惠王放弃攻打魏国之时,张仪突然来到秦国。
他帮助秦惠王仔细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全力主张进攻魏国,秦惠王听后幡然醒悟,这样一来公孙衍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张仪凭借出色的谋略,很快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与此同时冷落了公孙衍。后来秦国的相邦去世,公孙衍原本对成为下一任相邦的事胜券在握,可最后也被张仪抢了去。他在秦国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无奈之下只好去了魏国。
被逼得无路可走的公孙衍,在内心深处将张仪视为仇敌,之后提出的所有政治主张,几乎无一不在针对他。两人都是难得的奇才,但是一山难容二虎,如果无法在同一阵营中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今后一定会站在彼此的对立面。
公孙衍贪图小利置秦国于不顾,才会失去秦惠王的宠信,就算张仪没有出现,他的所作所为恐怕也会被其他人察觉。
公孙衍一手促成五国合纵,张仪与之作对破坏联盟
从秦国再次回到魏国,因为魏惠王曾经与公孙衍有过交集,对他的能力还算比较清楚,于是派他做了将军。
此前经过秦国的多番打击,魏国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状况,都受到了重创,一时之间很难恢复元气。
公孙衍在魏国待了一段时间后,认为单凭一国之力,很难与强大的秦国抗衡,开始思索对付秦国的办法。
很明显公孙衍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开始极力促成魏国和另外六国的合作,这也是他首次提出合纵之策。
如果没有成功的例子,仅凭一张嘴去说服六国,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先争取与齐国结盟,一同派兵攻打赵国,结果不出所料,赵国毫无还手之力,败下阵来。
这次合纵的成功,不仅使另外几个国家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也让秦惠王感到忧心忡忡。眼看在公孙衍的诱使下,齐、楚、魏三国就要成功结盟,张仪却从中作梗,还率兵攻打魏国。
就这样公孙衍的计划再度被打断,但是他也看到了合纵联合对秦国造成的巨大威胁,更加笃定了内心的想法。
由于魏国宰相惠施也非常推崇合纵之策,因此公孙衍也多了一个帮手。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说服“五国相王”,也就是互相承认对方的君主地位,如此一来便初步结成了联盟。
对方有如此大的动作,张仪自然不会任之不理,他利用齐楚两个大国的力量,攻打魏国,不费秦国一兵一卒,就很轻易地瓦解了对方的联盟。
张仪连横失利魏国叛秦,公孙衍趁机夺相再促合纵
发生在秦国的历史再次上演,接连失败的公孙衍,逐渐失去了魏惠王的信任,开始被闲置,魏国也开始亲近秦国。此时张仪假意离开秦国,到魏国出任宰相,实际上是在推行他的连横之策,为秦国对付齐国提供便利。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秦国想要走捷径攻打齐国,必须经过韩、魏两国的领土,张仪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秦国并没有获得胜利,齐国军队奋力抵抗,最终击败了秦军。
这次的失败,使得张仪和秦国的阴谋败露,魏惠王大怒,并将张仪遣返回秦国。
张仪这次的失误,导致各国对他产生憎恶,连横政策也暂时终止。各国内部再次出现主张合纵之声,他们主动要求抱团。
公孙衍因为一直主张合纵,正好迎合了当时的形势,因而再次得到了魏国的重用,还被提拔为宰相。他再次促成五国联手,但由于君主各怀鬼胎,实际上的军事联合只有三个国家参与。
韩赵魏三国联合攻打秦国,结果到了函谷关真正交战时,发现以他们的军队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魏国这个墙头草一般的存在,在张仪的游说下,最先向秦国求和,其它几个国家一见势头不对,也向秦国投降。
只有赵国誓死抵抗,结果被秦军一直追到家门口,损失惨重。
公孙衍几次促成合纵,都被张仪搅了局,这次的重大失败,让他无法在魏国继续待下去了。于是他前往韩国,准备重振旗鼓,再次大展拳脚。
可惜这次他虽然又一次说服了几个国家的联盟,但是当韩国攻打秦国时,所谓的盟国根本无人前来支援,秦军大败韩军。
公孙衍的合纵之策再次宣告失败,这一次的失败,使他再也没有能力将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他也无法再得到君主的信任。
张仪的连横之计显然已经生效,公孙衍的合纵之策固然没有错,但是太过理想。六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自打着小算盘,根本无法真正团结一心,而合纵最忌讳的就是彼此间的算计。
张仪正是利用了这个致命的弱点,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离间他们,由此达到破解合纵的目的。张仪与公孙衍的恩怨,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不禁也想感叹一句“既生仪何生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最得康熙皇帝恩宠的妃子是谁是德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