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说没有了商鞅,秦国依旧还是那个柔弱只秦

众妙之门 2023-06-24 21:05:43

为什么说没有了商鞅,秦国依旧还是那个柔弱只秦

很多人都不了解商鞅变法,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战国七雄时代是一个相互征伐,风起云涌的年代。主要势力分楚齐韩赵魏燕秦七个大国,还有中山、卫、郑等微型国家,或被吞并、或附庸、在大国之间苦苦挣扎。局面错综复杂,逐利而为,今日的友邦明日或许就变成敌人。

这七个国家原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后各自做大,周室衰微,诸侯国中原本最大的晋国被自家公卿割据成韩魏赵三个国家。

秦的祖先是在周被蛮族入侵时,救驾有功被分封的,封地大致为今陕西甘肃一带,处于七雄西部,地理环境和气候都不如中原和沿海的膏腴之地,用现在的话就是老少边穷地区。秦穆公时候形势还不错,是“春秋五霸”之一,后来几代被中原和沿海那几个国家合伙欺负,特别是相邻的魏国,出了李悝、吴起这样的能臣猛将,自恃七雄的老大,更是变本加厉的欺负,还抢走了秦的五百里河西之地,秦只能忍气吞声,苦苦经营,因为穷弱,一直被别的大国瞧不起。

转机发生在秦孝公这一代,此君也是雄心勃勃想改变积弱的现状,苦无良臣,刚好卫鞅在魏国屡屡不得志,双方一拍即合,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变法。这段历史广为人知,只是大概提下,秦国本谨遵祖制,旧贵族势力很大,而且是世袭的,寸功未立也可承继祖荫,天生好命做他的官二代官三代,而寻常人家只能辛苦劳作不得温饱。

秦孝公支持卫鞅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论出身,只讲功劳,种地种的好,赏赐,兵器做的好,赏,打仗立下军功,赐爵。只要是利国家功在社稷的人,都会得到国家的认可,民众的尊敬,为国建功者荣,损害国家者耻的风气深入人心。如此一来,大家的努力都有了回报,种田的勤奋,当兵的拼命,国力一下就上去了,经济好转,有了能力厉兵秣马,打造出当时最精锐的“秦锐士”,战力当世无匹。卫鞅变法大功,被封赏商於之地赐商君号,后称其商鞅。

由此看来,如无商鞅,秦还是那个贫弱之秦。如无秦王慧眼识才,秦仍为鱼肉之秦。如畏惧改革险阻,没有大决心大毅力,秦依然为一隅之秦。人才、支持、坚持,这些都是必须的元素,成功没有偶然。

自秦孝公后,历代秦王遵法护法,国力愈发强盛,别国依旧故步自封,古法今用。秦国一枝独秀,并义渠、吞巴蜀、复河西、霸天下那自是水到渠成。

商鞅让秦国从弱变强,为何却遭五马分尸?

战国时期,其实变法运动已经在各国兴起,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但最后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还算成功,因为他成功使秦国实现了弯道超车,一跃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可见商鞅之所以能够变法成功,离不开秦孝公的支持。作为秦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之一,秦孝公为了让商鞅能放开手脚变法,给予了其很高的权力,在当时,商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后来,人们就只记得活跃在前台的商鞅,而忽视了幕后的秦国国君。

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商鞅主持秦国变法的20年里,秦国百姓只知有商君,而不知有国君,这是犯了君王最大的忌讳。因此,秦孝公离世后,新上台的秦惠文王就对权势熏天的商鞅非常忌惮。而商鞅不但没有对秦惠文王丝毫恩惠,反而满是私怨,导致秦惠文王对商鞅越来越没有好感。为了确立自己君威,最好的办法就是“杀鸡儆猴”,而这里的“鸡”由商鞅来做最合适了。曾几何时,他号令万众,转眼间,却身首异处,让人也是感慨万分。

除此之外,商鞅变法还得罪了一众秦国贵族。比如他鼓励农耕,下放土地所有权,这让老百姓有了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也剥夺了权贵阶层的特权。而平民获得了战功,就赐予其官爵,这既激发了民众的热情,同时也让权贵们心生怨恨。总之有利就有弊,商鞅重农抑商的做法,显然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富豪大商人,甚至大官员的利益。另外,在“刑不上大夫”的年代里,秦国太子犯了法,商鞅就让太子的老师做替罪羊,并毫不留情地割掉了他的鼻子。想想就连太子都敢得罪,至于其他的大臣,那更是得罪得不计其数。

当一只乌鸦飞过函谷关的隘口,夜幕降临,失去利益的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他们在黑暗中等待着复仇的机会,就像一群饥饿的狼,恨不得将猎物扒得精光。而那个时刻被他们所紧盯着的猎物正是商鞅。等到太子继承大统,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拿商鞅开刀,这也才有了商鞅车裂致死的悲惨结果。不得不说,商鞅就是一个典型的改革先驱者,他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无畏向前,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改革虽然使一部分人富了起来,但也让一部分人穷了下去。富起来的人未必会记得你的好,而穷下去的人则会永远憎恨你。

由于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一味讲求严刑酷法,使得整个秦国上上下下基本上都被他得罪光了,他作为一个外来人,在秦国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背景。秦孝公一死,他就等于是失去了后盾。一切莫须有的罪名都可以将他置于死地,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商鞅在逃亡路上,没有一家旅馆敢私自接待他,只能感叹一句“作法自毙”!商鞅死时,只有57岁。后来连他的宗族也被株连。可以说,商鞅的前半生是默默无闻,直到不惑之年才来到秦国,并短短十年间,将这个边陲之国打造成了“虎狼之邦”。秦国人感谢他,但也骂他;秦国人受惠于他,但也憎恨他。恐怕这世上,最难做的差事,就是得罪人了。

商鞅重塑秦国形象,改变历史进程,为何商鞅不是一个英雄呢?

在人们心中,商鞅不是一个大英雄。商鞅举行的变法是想让一个国家迅速的变得强大起来,对于秦国来说,商鞅是应该被记住的英雄,但是对于秦国人和其他各国人来说商鞅是一个噩梦。人们都对商鞅严厉的刑罚制度非常痛恨,所有的人认为商鞅不是英雄主要是因为商鞅的为人太过正直,丝毫不讲情面。商鞅的制度有可取之处,但是太过苛刻了,连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触犯到商鞅的法律。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只不过是西部的一个蛮夷小国,后来商鞅启奏秦孝公实行新法。对犯罪的人都实行连坐法,在军中凡是有功劳的都可以加官进爵,还取消了世袭世禄制度。让土地可以合法买卖。奖励耕织,抑制商业的发展。这次变法,让秦国很快强大起来。

后来秦孝公去世后,很多秦国的老人就诬陷商鞅谋反,当时秦惠文王刚即位还没有能力与这些秦国的旧臣抗衡,不得不下令抓了商鞅。所以商鞅一旦失去秦孝公这个保护伞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商鞅的变法触及到了很多旧贵族的利益,他颁布的刑罚让很多无辜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所以当他失败了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辩解。

商鞅的变法虽然有效,但是他的权利太大,让秦惠文王特别忌惮。既然商鞅变法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那再留着商鞅也没什么用了,商鞅用他的躯体践行了商君之法。虽然商鞅不是什么大英雄,但是他的制度在一定情况上得到了肯定,商鞅身虽死,其法未改。

商鞅为什么变法?是商鞅选择了秦国?还是秦国造就了商鞅呢?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秦国从一个边陲的蛮夷之国迅速崛起,最终并列在了七雄之中,而且还为秦国统一六国,及以尔后的政策部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姑且不论变法的实质性内容,只说商鞅为什么选在在秦国变法,为何在秦国变法能够获得成功,最后,他又是因何而死的?

一,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获得成功

1.1,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商鞅,本姓公孙,是卫贵族的后代,所以又称公孙鞅或卫鞅,后因其变法成功,被秦孝公封于商,史称商鞅。商鞅所处的时代,正值战国中期,中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彼此为了壮大实力和抢夺地盘,而争得你死我活。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因此这个时期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各家门徒都怀揣学问,想着在乱世之中得以施展自己的身手。而各个诸侯的君王,也都想着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力,兰木候珍鸟,于是一系列的变法就得到了支持。

战国中期先后出现了多次变法,比如:赵武灵王变法,魏国的西门豹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但这些变法均时间较短、规模很小,没有使这些国家走向彻底的强盛,从而一统天下。

1.2,商鞅变法为什么在当时最为弱小的秦国得到了贯彻

商鞅既是贵族后裔,又是一名有志之士,他思想活跃,素喜刑名之学,有本事而且很想显本事,生在这样一个纷纷扰扰的纷争时代,商鞅自然是不甘落于人后,于是他来到了魏国,投靠到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做了一名门客。

商鞅经常在公叔痤面前谈论他的想法、思路、还有个人抱负,并得到了公叔痤的赏识和器重。公叔痤甚至发出了?中国一统,唯有变法彻底者当之?这样盛誉之论,足以显现出商鞅当时对公叔痤的影响是何其之大。公叔痤临死的时候,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再的建议魏惠王 ?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他?,可见商鞅确实是一位十分难得的盖世奇才。

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并没有采纳老丞相的建议,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掉他。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客观原因,当时魏国的国力是七国中最强大的,朝中能人众多,因此不重视商鞅也是合乎情理的。

秦国本居中国西部雍地(甘肃和陕西一带),与少数民族西戎杂居,祖上是给周朝放马的,因此在中原的地位非常之低,甚至被视为蛮夷。在秦十一代时由于秦穆公的励精图治,才使得秦国稍稍有所发展,秦孝公即位,他日思夜想,都思忖着继承穆公的遗志,光大祖宗事业,使国家繁荣强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3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