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于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于谦是明景泰年间的朝中重臣,其人不但刚直不阿、清廉节俭,他还有一颗赤子报国之心。朱祁镇之所以要处死于谦,正是因为过于耿直的于谦,陷入了皇位更迭的过程中。于谦赤胆忠心,但他所忠心的对象却不是朱祁镇一人,而是整个大明国。在国家利益面前,于谦曾舍弃过朱祁镇,拥立新帝。朱祁镇恢复皇位以后,当然会清算于谦。
公元1449年,瓦剌大军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入侵明朝边境。尚武的朱祁镇当即决定,亲自率领明朝大军,北上大同与瓦剌大军进行决战。不想在朱祁镇一番糊涂的指挥下,明朝大军竟然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人俘虏。二十多万明军战死沙场,京师周边仅剩下不到十万老弱兵卒。于是朝中重臣于谦力排众议,急调各地勤王之师,前来拱卫京师。与此同时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想法的于谦,还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基成为新帝。
眼看着混乱的局势渐渐被于谦平息,瓦剌人就觉得再将朱祁镇控制在手里,价值就不大了。不如将朱祁镇放归明朝,让朱祁镇两兄弟祸起萧墙,然后瓦剌大军再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产生这样想法的瓦剌人便将朱祁镇放归了大明,回归大明后朱祁镇当即便被弟弟朱祁钰给软禁了起来。不久后大明又迎来了新的危机。朱祁钰继位后,为了稳定局势,并没有大肆清洗朱祁镇的旧臣。但朱祁钰废了前太子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虽然朱祁钰没有杀了兄长,只是把兄长给软禁了起来,但废了前太子,也让那些朱祁镇的旧臣感觉到了危机。于是旧臣石亨、曹吉祥等人便利用手中的权力,发动夺门之变帮助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
于谦不但对朱祁钰有拥立之功,在朱祁钰软禁朱祁镇期间,于谦更没有出面反对。这无形中就给朱祁镇留下了一个印象:于谦是忠于弟弟朱祁钰的臣子。重新掌权后的朱祁镇自然要清算于谦。于谦个人的生死,已经涉及到了朱祁镇、朱祁钰谁才是正统的皇帝。如果说朱祁镇复位是合法的,那么曾拥立朱祁钰登基的于谦便是谋逆之臣。最终复位成功的朱祁镇,又将弟弟朱祁钰给软禁了起来。朱祁钰被废不久后更是离奇去世,他死时只有29岁。虽然朱祁镇以亲王之礼安葬了弟弟,但他并没有将朱祁钰葬在明十三陵中。另外朱祁镇还给了弟弟一个很不好的谥号:戾。这样的谥号不就是说朱祁钰曾乱政无道,祸乱天下吗?
朱祁镇重新掌权后,徐有贞等人便怂恿他杀了于谦,不然他们复辟之事便师出无名。最终朱祁镇降旨,命人将于谦押赴崇文门问斩。史书对于谦之死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天下冤之。于谦死后多年,曹吉祥、石亨等人也因相互勾心斗角,贪赃枉法被朱祁镇降旨处死。那于谦有留下子嗣吗?
朱见深继位成为明宪宗以后,曾给于家满门昭雪。明朝大儒王直在给于谦父亲于仁,撰写碑文时写道:于仁生有两子一女,长子为于谦,次子为于泰,女儿嫁给了钱塘县的朱济。于谦兄弟二人膝下,只有一子一女,于仁的孙子名叫于冕,他是于泰之子。这就是说于谦并没有留下子嗣。
于谦死后,于冕受其牵连,携妻子张氏,被朱祁镇发配到了山海关服役。朱见深继位后赦免了于谦的侄子于冕,并封于冕为千户,让他承袭了于谦的爵位。当时于冕还主动上奏朱见深称:自己不具备做武官的能力,于是朱见深便改任命于冕为兵部员外郎,后来的于冕一直做到了应天府尹,最终病逝在了任上。
于谦之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忠心为国,但在为国的同时他却没有做到安身立命。编者个人觉得,于谦忠心的对象,并非是朱祁镇、朱祁钰等人,而是整个大明天下。即使于谦再忠心于大明江山,他也因舍弃朱祁镇性命一事,而让对方怀恨在心。《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可与日月争辉。于谦死后朱见深给他的谥号是:肃愍。可见朱见深虽然为于谦平冤昭雪,但他对于谦曾效忠朱祁钰之事依然是耿耿于怀。直到朱翊钧继位成为明神宗时,朱翊钧才给于谦修改了一个好的谥号:忠肃。
原创首发 抄袭必究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夺门之变"爆发,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密谋迎太上皇朱祁镇复位,事情进展的十分顺利,半夜谋事,天亮英宗就坐上龙椅接受百官朝拜,而当天晚上,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就被抓捕并判处死刑。奏折上去,英宗尚犹豫,他说道:"于谦实有功。"政变策划者徐有贞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这一番对答,决定了一代名臣于谦的命运,八年前他临危不惧,拥护代宗登上大位,死守北京,维系了明室江山,仅仅八年,就沦为阶下囚,最终连性命也丢了,实在是冤屈。 但在当时,他的确是非死不可,即便不死,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英宗之所以急吼吼的被推上位,是因为代宗皇帝身体不好,且没有子嗣,京城中流传吏部尚书王文打算推举襄王的儿子继承大统。先不说这事是真是假,于情于理都是不被大臣接受的。在众人心目中,代宗不过是皇位上的临时工,英宗皇帝才是正统,既然英宗已经回来了,你就应该主动让位,但代宗皇帝不但不让位,还打算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继承人,明显不符合皇位继承规则,而朱见济夭折后,又想着请藩王的儿子做继承人,要知道此时英宗才三十多岁,英宗的儿子宪宗朱见深也活得好好的,怎么也轮不到藩王的儿子来插一杠子。 这种情形下,作为当朝最有权势的大臣,于谦不仅不阻止,竟然还是传言中的谋划者,自然为大家所不能接受。按照这个逻辑推算,无论是谁上位,于谦必然是托孤大臣,权倾天下。对于刚刚从王振专权中逃脱出来的群臣来说,不愿意看到这种场景,而于谦为官清廉、铁面无情的行事风格也为群臣所不喜。官场讲究规矩,于谦破坏了这种规矩,这就把私人的感情上升到了制度和文化层面,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英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复辟,而于谦被赐死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弹,因为大家都明白,杀了于谦的确冤枉,不杀于谦问题更多。 从历史记载来看,英宗不能算是昏君,人品上更是非常不错,不然也不会在杀伐决断的关头说出"于谦实有功"这种话语,但即便如此,他也对于谦有所不满。当年英宗被俘以后被当做人质来攻打北京城,于谦说出个"社稷为重,君为轻",告诉守城的将领只管守城,不要顾忌英宗死活,这话放在当时的环境没有问题,但对英宗个人来说心里总是个疙瘩。而英宗回到北京后被软禁多年,作为权臣于谦毫无表示。代宗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于谦也没有说话,诸多事情累计,在英宗那里,于谦好与不好都与自己无关,于谦越好,对自己越不利,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好与不好有什么意义? 而与于谦有私人恩怨的徐有贞十分明白这个道理,他也说得很有分寸: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名就是复辟的借口,复辟是不合常理的权力交接,既然不合常理,就必须有不合常理的理由和不合常理的责任人,这个责任人只能是于谦。许多人把于谦的死归结为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的诬陷,这明显是低估了当时的环境,作为手握重兵的兵部侍郎,于谦可以轻松调兵平息这场半吊子复辟,但他没有做,因为他知道复辟看似不合理,其实是一种不合理的纠错,于理不合,于情有利。他的自尊和信仰不允许他这样做,但他却不阻止别人做。这正是他名节高贵的地方,而那些参与"夺门之变"的大臣们,也不能都归结为自私自利,如藩王之子继位这种谣言能够快速发酵,必然有特定的土壤,那些年老成精的官场老油条,哪能看不透这背后的玄机,但他们听之任之,却也是各人打各人的主意,任由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摆布不过是顺水推舟。 比如和徐有贞一起参与政变的杨善和王骥,一个早年毁家纾难,变卖家产顶住圣旨带回英宗皇帝,一个七十多岁带着儿孙一起参与"夺门之变",他们年事已高,功勋卓著,看中的不是英宗复辟后的功名利禄,而是他们所忠于的信仰,那就是皇位继承权的合法性,而作为这种制度的破坏者,于谦纵然有功,也必须受到惩罚。如此这般,于谦就非死不可了,与其说他是死于阴谋,不如说是一场阳谋,这场阳谋的始作俑者就是专制社会的低下的政治伦理,胜者王侯败者寇,输了就的死。 至于后来宪宗皇帝为于谦 *** ,更像是另外一种纠错,那就是于谦所为于皇帝不利,于社稷有利,既然先帝已经不在了,自然当以社稷为重。从这个角度来说,于谦的死是为朱家宫斗背了黑锅。 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想知道更多的历史故事,就多多关注我吧!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年间,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事件。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当天,朱祁镇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天顺元年(1457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等人。
二月初一,朱祁镇废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西内。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三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由此,在夺门之变后,不管是于谦还是明代宗朱祁钰,都没有获得好下场。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钰有皇权,于谦手握重兵,为何还会让朱祁镇成功复位?
一
首先,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凭借着成功击退也先、守卫京城的战功,再加上兵部尚书的官职,于谦确实执掌了明朝的兵权。比如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各地出现叛乱时,都是于谦来安排调派兵马的事务。另一方面,夺门之变发生在景泰八年(1457年),也即朱祁钰已经在位八年了。通过这八年左右的时间,朱祁钰掌握皇权,不是一位傀儡皇帝。可是,朱祁钰和于谦,一个掌皇权一个掌兵权,却还是让朱祁镇轻易复位。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夺门之变和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役存在一个相似之处,也即这都是明朝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较量。因此,对于大部分明朝大臣来说,不管朱祁钰当皇帝,还是朱祁镇当皇帝,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明朝皇室的血统。
二
同样的道理,靖难之役中,朱棣攻下南京之后,根本不需要再去平定其他地区,就可以登基称帝了。与此相对应的是,不管是李自成还是清朝,攻占京城之后,显然不会意味着天下就唾手可得了。因此,在夺门之变中,除了朱祁钰的心腹,其他人自然不会为了他和朱祁镇拼命。另一方面,恰恰是朱祁钰的病重,导致他的心腹叛变了。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将石亨召到病榻前,亲自殷殷嘱咐。在病重之际,朱祁钰想到的人是石亨,而不是于谦,这说明在朱祁钰心目中,更加信任石亨,而不是刚直不阿的于谦。在此之前,朱祁钰还将石亨加封太子太师等官职,这也体现出朱祁钰对于他的器重。不过,石亨亲眼看见朱祁钰的病态,内心已经打起了主意,也即准备拥立朱祁镇复位,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
至于夺门之变中的关键人物曹吉祥,是在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时,被加官至司设监太监,这说明朱祁钰对于他也是恩宠有加的。结果,曹吉祥和石亨一样,都为利益所驱使,选择帮助被囚禁的朱祁镇复位。在他们看来,帮助朱祁镇复位,显然可以更大的封赏。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如他们所愿,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
那么,问题来了,掌握兵权的于谦,为何没有携手朱祁钰阻止夺门之变?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景泰年间,朱祁钰和于谦维持了表面上的和睦关系,但是,在内心深处,朱祁钰还是不够信任,甚至猜忌于谦的。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夺门之变时,朱祁钰突然听到前面撞钟擂鼓,立即问左右:“莫非是于谦不成? ”意思是问是不是于谦谋反篡位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2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