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忠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元璋说:“大明朝从令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朱棣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然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一直按他们说的做了,大明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很多人都说大明是我华夏民族的脊梁。从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最后吊死在煤山的崇祯,从没有过哪个皇帝认过怂。
然而大明还是被灭了,灭在崇祯手上,其实那时候他是有个人能用的,可惜他却把人给杀了,那人一死明朝没过多久就亡了,这人就是魏忠贤。如果他不死,明朝不会灭。魏忠贤和很多牛逼的太监一样,出身贫寒,生活所迫进了皇宫当了太监,据说他成为太监的那一刀就是他自己亲自动的手。这一刀可不能白砍啊,进宫之后要是不捞回来点什么感觉都对不起自己的二兄弟。
魏忠贤进宫之后,凭借聪明才智,很快就勾搭上来天启皇帝的奶娘,并在奶娘的庇佑之下跟天启皇帝的关系越来越好了。天启皇帝对他很重视,后来还封他做了秉笔太监,一时间权倾朝野。然而,天启皇帝一死,崇祯就巴不得很快弄死他了,各处收集证据,终于把魏忠贤给弄死了。然而,魏忠贤死后,崇祯却后悔了,还把他给厚葬了,想必崇祯是明白了,要是不杀他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
其实在魏忠贤死之前,他有找过崇祯,他跟崇祯说明朝真正的祸害是东林党人,可惜崇祯听不懂,依然重用东林党人,最后导致灭了国。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呢?其实很简单,朝中的权力需要制衡,不能让任何一方独大。自古以来,论忠心,太监要比朝中的那些大臣可靠得多的不要太多。太监的权力来自于皇帝,除了皇帝,太监什么都没有,而朝中其他大臣则不是如此。有魏忠贤在,完全可以压制东林党。
很多人都说崇祯是穷死的,明朝末期的财政危机却是很严重。不过魏忠贤在的时候,却不是这样。当年,明朝虽然经常打败仗,但是明朝一点都不缺军费,魏忠贤很会搞钱。天启皇帝养肥的“哮天犬”,只可惜崇祯不会用,不然崇祯也不会穷死了。其实魏忠贤是增加了赋税,不过增加并不是老百姓的赋税,而是富人的。魏忠贤增加的海贸税、商税、盐税等,而农税自然是能免去的就免去。
然而,魏忠贤这一举动却让那些只拿工资不干活的文官士人阶层对他恨之入骨,不仅如此,更是动了东林党人的利益,不过他们也拿魏忠贤没办法啊,玩不过,只能忍气吞声,伺机报复。后来,终于魏忠贤被崇祯给杀了,杀了之后,崇祯没了财政的支持,东林党人也救不了国,最后怎么能不玩完呢?好在崇祯还是个有骨气的皇帝,死之前还让敌人不要伤害老百姓,最后自己却找了一棵歪脖子树吊死了。
宦官乱政成为困扰历代王朝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强如汉朝和唐朝,东汉时期的十常侍,唐朝时期的李辅国,马元贽等掌握生杀大权,随意废立皇帝。明朝也是如此,自从永乐皇帝继位后建立东厂,一朝比一朝发展严重。宦官专政成为困扰明朝两百多年来最麻烦的一个问题,大大小小的宦官有很多,最出名的无可厚非也就三个。
第一位:造就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
1:人物生平介绍,一些经历
根据明史记载,王振本来是明朝初年蔚州的一个落第秀才,精通古代书籍,曾经在私塾里给别人教书,后面又做上了教官。或许是觉得做秀才,进士这条出路太过艰辛,于是在永乐晚年自个把自个阉了,当上了一名宦官。
2:本人性格,狡猾多诈,注定日后作威作福
王振这个性格非常狡猾,善于揣测皇帝的意思。入宫深得明宣宗朱瞻基的喜爱,让他服侍皇太子朱祁镇,也就是未来的明英宗。明宣宗死后,明英宗承继大统。那时候张太皇太后虽然秉政,处理国家事务交给三杨。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失去了真正控制他的人。更加肆无忌惮,再说朱祁镇年幼,于是挟持他继续把持朝政,朝中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对稍有不服,与他抗礼的大臣赶尽杀绝,心狠手辣。
3:一时兴起,催促明英宗北征,遭受土木之变,本人被樊忠锤杀
战争不是儿戏,正统十四年二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派遣使臣进攻马匹,想要邀赏,由于王振不肯多给他们赏赐,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蒙古瓦剌信誓旦旦准备南侵攻打大明朝,谁曾想王振皇帝二人不知兵事,又不肯听从大将建议,导致了几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成为明朝立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屈辱,罪魁祸首王振被大将樊忠锤杀。
第二位:被凌迟三千刀的八虎之首刘瑾
1:早年经历,曾经侍奉过武宗皇帝
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不多爱折腾的皇帝之一,刘瑾本人是陕西兴平人,本来姓谈,由于依附宦官刘顺,改姓刘。弘治年间,由于犯了罪,依法要被处死。干爹到处找关系,最后得以赦免。于是安排他在东宫侍奉武宗皇帝。
2:依靠皇帝宠幸,作威作福,为非作歹
刘瑾仗着皇帝宠幸,肆意贪污受贿。公开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觐见都需要见面礼,少的时候千两白银,多的时候五千多两。朝中上下被他设计陷害的官员不胜枚举,可惜日益的宠幸让刘瑾不知足,不但为非作歹,还想要挑战更大权利。
3:八虎之一张永陷害,最终惨遭凌迟处死
人在做,天在看。刘瑾这样欺君擅权很难不被皇帝知道,明武宗也不是昏君。正德五年,明武宗朱厚照派张永等人平定安化王之乱,回来的时候借机揭露刘瑾的十七条大罪。让皇帝惊叹不已,抄刘瑾家发现藏有数百万两金银珠宝,另外发现匕首,伪玉玺等物,最终被下令凌迟处死。
第三位:天启年间大宦官魏忠贤
1:少年经历,恶习不断,最终决定进宫
魏忠贤本名叫李进忠,少年的时候家境贫穷,就在街头上混起来。不认识字但懂得骑马射箭,喜欢赌博,沉迷酒色,经常和一些恶少年赌博,有一次输的很惨。一气之下,他就决定进宫当了一名太监。后面得到皇帝赐名叫魏忠贤。
2:趋炎附势,不断往上爬,最终攀向权利的巅峰
魏忠贤所在的那个年代已经是明朝末年了,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朱翊钧,朱常洛两位皇帝先后驾崩。朱由校继位,就是明熹宗。魏忠贤这个人城府比较深,他知道天启皇帝比较喜欢自己的奶妈客氏,于是巴结好她。客氏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好话,自然而然他就得到重用,当时东林党一支独大,魏忠贤不断打压他们,从此魏忠贤在朝中说一不二,不断有东林党被诬陷致死。
3:崇祯皇帝继位后,着手铲除阉党
天启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二十几岁就去世。死之前子嗣都被客氏等人默默害死,于是让五弟信王朱由检登基,这也就是历史上的明思宗。他继位之初,面对宦官当政的形势,迫在眉睫之际,短短数月逼得魏忠贤自杀。这些党羽一网打尽,不过自此东林党独大,为明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为何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呢?
其实,这种说法来自于何处不得而知,按照传统史书的记载,魏忠贤始终是奸臣的代表,当然修著史书的是士大夫阶级,魏忠贤作为政敌,成为一个奸臣的形象,没有什么惊奇的,在士大夫们的眼里,宦官干政就是一种错误,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秩序决定的。
那么,魏忠贤真的如史书上写的那么坏吗?这个说法值得研究!
天启年间,大明王朝已是百病丛生,传统的政治精英:士大夫阶级,已经堕落,他们从不关心怎样让国家变得更强,他们关心的只有党争。明朝的党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党争,他们是朋党,是结党营私,以利益为中心集合在一起,干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其中以东林党势力最为强盛。
东林党觉得大明王朝之所以风雨飘摇,是因为道德沦丧造成的,改变的办法就是集合君子,击溃其他反对派。虽然看上去是有道理的,毕竟君子是不会作恶的,但其中的漏洞就是,你你无法保证东林党全是君子。东林党更多的是一群有德无才的庸人,干事不行,讲起道德头头是道。
而天启年间最大危机并不是什么道德沦丧,而是财政危机。土地兼严重,利益集团在地方上跟中央对着干,利用官员特权偷税漏税,横行不法,鱼肉当地百姓。
但魏忠贤主政期间,抓住了财政命门,对地方上利益集团进行打击,逼其纳税,朝廷财政因此好转。财政好了,就有钱养军队,镇灾民,维持国事。
虽然魏忠贤的种种举措,在客观上缓解了朝政危局,但从此跟士大夫阶级结下了仇,导致后世史书上成了奸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1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熊廷弼是什么人他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