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是什么样的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公元581年,南北朝北周国主——周静帝宇文阐被逼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北周相国、隋王杨坚,杨坚随后接受百官朝贺,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北周正式灭亡。
杨坚篡周自立的消息传到北周上柱国窦毅府中,窦家12岁的女儿窦氏气得扑到床上,捶胸痛哭说:“遗憾我不是个男子,不能拯救舅舅家的危难!”听闻此言,窦毅夫妇吓得连忙捂住女儿的嘴说:“千万别乱说,会招来灭门之祸的!”
——“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妻)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旧唐书》)
一个12岁的女孩能发出这样正义凛然的感叹,未免令人惊奇。更为令人称奇的是,7年后,她比武招亲,嫁为人妇,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丈夫开创事业。病逝5年后,她的丈夫灭掉了篡周自立的隋王朝,替她报了“舅氏之难”。而她,也从一个亡国之君家的外甥女,成了开国之君的皇后。
这个奇女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窦氏,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成婚于隋朝年间,唐朝建立后被开国皇帝李渊追封为皇后。
她的一生都有些什么传奇经历呢?
一、天生奇相,六岁献策定中原
窦氏是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其父窦毅是北周上柱国、大司马;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
窦氏天生异相,刚出生头发就垂过脖子,三岁时,她的头发已经与身高一样长了。她还特别聪明漂亮,读书过目不忘,因此深得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喜爱,从小就将她接到宫中抚养。
宇文邕素有雄才大略,一直想统一北方,但当时北有突厥、东有北齐、南有南陈,势力都很强盛。宇文邕为了实现一统北方、平定中原的雄心,就采取了与突厥和亲、联合突厥对付北齐的策略。
但北齐看出了宇文邕的心思,也争着与突厥和亲,并频频在北周和突厥之间挑拔离间、制造障碍,致使北周的和亲策略屡屡受阻。有一次突厥首领木杆可汗还将北周的求亲使者扣押了三年多。
但宇文邕并不气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历经八年,终于说服了木杆可汗,将其女儿阿史那氏嫁给了宇文邕。
虽然历经波折,终于达到了和亲突厥的目的,但毕竟是政治婚姻,二人并没有感情可言。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宇文邕就开始宠爱起新娶的李妃,而渐渐冷落了阿史那氏皇后。
别看窦氏年纪小,但一直生活在舅舅宇文邕身边,对朝廷里的事格外留心。舅舅对阿史那氏皇后的疏远,小窦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担心,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舅舅和皇后的夫妻关系,还会损害北周和突厥的关系,给四面环敌的北周生存以及舅舅的统一大业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
一次,趁舅舅处理完公务,当时年仅六、七岁的小窦氏就悄悄地对舅舅说:“现在周围敌人没消灭,突厥的力量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控制感情,以社稷为重,只要借助突厥之力,江南、关东就不足为患了。”宇文邕听后深以为然。
“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旧唐书》)
此后,周武帝和阿史那氏皇后恩爱如初。由于妥善处理好了和突厥的关系,不但解除了突厥对北周的边患之忧,而且攻打北齐时,突厥或出兵相助,或保持中立,周武帝终于577年攻灭北齐,实现了统一北方、定鼎中原的大计。
二、比武招亲,“雀屏中选”成佳话
小窦氏献策劝谏周武帝善待突厥的事传出后,名声大振。她的父亲窦毅听说后,对妻子说:“我们的女儿生有奇相,才貌双全,见识过人,可不能随随便便嫁人,一定要给她选个好夫婿。”
转眼间,窦氏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当时,窦氏的父亲窦毅任定州总管,是赫赫有名的一方诸侯。窦氏又貌美如花、聪明过人,上门求亲的贵族、富豪络绎不绝,但都被窦氏父母婉言回绝。
该给女儿找个什么样的夫婿呢?窦氏夫妇一番合计,让人找来一面屏风,在上面画了一只孔雀,摆放在院内,然后放出风去:凡是上门求亲的,不论高官平民、家庭贫富,只要能在百步外两箭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就把女儿嫁给她。
消息传出,引得一大帮贪慕窦氏美色的青年男子跃跃欲试,但几天下来,几十个求亲者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天,一个英俊魁梧的青年男子来到总管府前,话不多说,挽弓搭箭,只听“嗖嗖”两声,两只利箭应声而出,不偏不倚,正中孔雀左、右两眼。窦氏父母一看,心中暗喜,当即定下了这门亲事。“乃于门屏画二孔雀···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旧唐书》)
这就是典故“雀屏中选”的来历。这个青年才俊,名叫李渊,出身陇西李氏,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其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时被追封唐国公;父亲李,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亲是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
李渊7岁时袭封唐国公爵号,历任刺史、郡守、卫尉少卿等职,是地地道道的将门虎子,文武双全。
公元588年,窦氏与李渊喜结连理。窦氏比武招亲、“雀屏中选”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三、贤慧多智,持家辅政“贤内助”
窦氏和李渊结婚后,夫妻感情深厚、恩爱无比,先后生下了四子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一个女儿,即平阳昭公主,一家人和和美美。
窦氏还十分贤慧孝顺。李渊父亲去世早,母亲晚年体弱多病,脾气暴躁,其他的儿媳担心侍奉不周受斥责,都以身体有病为由躲得远远的,只有窦氏任劳任怨,不分昼夜地端汤喂药,有时一个月不脱衣服地在床前服侍。
窦氏聪明好学,爱读史书,善写文章,特别是擅长学习模仿李渊的书法,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据说,李渊任岐州刺史时,朝廷来了一封紧急公文,需要李渊签署后马上传递回朝廷。偏巧那天李渊喝多了,提不起笔。正在束手无策之际,窦氏从后堂出来,从容提笔代丈夫签了名字,连李渊身边的文书人员都难辨真伪。
窦氏从小生活在宫中,熟知朝政,又有智慧见识,她的政治见解对李渊帮助很多。隋炀帝在位期间,贪恋酒色财物,挥霍无度,朝政昏乱,经常猜忌大臣,滥杀无辜。朝臣为了自保,为人处事都很谨慎,而李渊仗着和皇帝的姻亲关系,却不太在意这些,说话办事颇为张扬,窦氏就经常规劝丈夫保持低调。
李渊做扶风太守时,得到了几匹好马,非常珍爱。附近的官员同僚得知后,都来参观,消息越传越广,李渊自己也以拥有这样的宝马而自鸣得意。
但聪慧颖悟的窦氏却预感到了危机,就对李渊说:“当今皇上喜好鹰、马玩物,现在到处都知道您有好马,这马不能留了,不如献给皇上。留在身边,如果有好事者谗言,必会招来祸患。”但李渊实在太喜爱这几匹马了,就一直犹豫不决。
“(窦氏)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旧唐书》)
事后不久,45岁的窦氏突然身染重疾,不治而亡,时为公元613年。
其后,李渊有宝马的消息果然传到朝廷,隋炀帝得知李渊有好马而不进献,就找了个借口将李渊贬谪。
此时的李渊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后来,为求自保,他花重金到处搜求良马鹰犬,进献给隋炀帝,终于博得了皇帝的欢心,不久就被提拔为将军。
后来,每每想起妻子的话,李渊就会泪流满面地对几个孩子说:“如果早听你们母亲的话,我早就坐到这个位子了,你们的娘亲,真是一个奇女子啊!”
公元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两年后,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从此远离朝廷,开始招兵买马,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此时的隋王朝叛乱迭起,摇摇欲坠。李渊父子抓住机会,挥师南下,起兵反隋,很快攻入长安。618年,李渊逼迫刚即位半年的隋恭帝禅位,于长安称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即位后,仍时时追忆起和爱妻窦氏生活的点点滴滴,下诏命名窦氏所葬的园陵为寿安陵,并追封窦氏为穆皇后,直至去世,李渊再未另立皇后。
李渊以逼隋禅代的方式,建立大唐,了却了窦氏“救舅氏之难”的心愿,作为北周朝廷的外甥女和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后,窦氏应该心安了。
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几年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残杀,两个儿子死于非命。虽然次子、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统一全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大唐盛世,但作为母亲,如果地下有知,她的心会不会隐隐作痛呢?
唐太宗母亲窦氏,追尊太穆皇后,即李渊的窦皇后。
太穆皇后窦氏(约569年—约613年),京兆平陵人(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之女。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昭公主李氏,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45岁。
其父窦毅是东汉汉大鸿胪窦章的第十二世孙,胡姓纥豆陵氏(赐姓)。其十二世祖窦统在汉灵帝时为雁门太守,为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
唐朝建立后,其夫李渊追封窦氏为穆皇后,贞观九年五月九日,李世民追尊为太穆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南三复,出身山西太原的世家子弟。他有一栋别墅,在离家十余里的地方,每天他都会骑着马去一趟。这天天空中飘起了小雨,路上经过一个小村庄,看到一户农家,院落宽大,就下马投宿。附近村庄的人都很敬重身为世家子弟的南三复。过了一会儿,主人亲自小步跑出来十分恭敬的迎接南三复,邀请他来家做客。等进屋一看,屋子里狭小局促。客人坐下以后,主人开始拿着扫帚勤快的打扫卫生。然后用蜂蜜加水当作茶。南三复命他坐下,主人才敢坐。问主人的姓名,主人回答说:“我叫窦延章”。不多时,就倒酒煮鸡,招呼的十分周到。窦家有个15岁的女儿做饭,常常站在门口,偶尔露出身影,非常美丽动人。南三复很心动。雨停了回家以后,南三复对窦家的女儿念念不忘。第二天,南三复带着粮食布匹打着酬谢的幌子来到窦家,借此拉近关系。后来经常带着酒肉到窦家去做客,窦家的女儿和南三复渐渐熟悉起来,也就不怎么避讳了,常走到南三复跟前和他说话。南三复看她时,她就害羞的低头微笑。南三复深深的迷恋窦氏女,三天准去一趟窦家。一天,窦延章正好不在家,做了很久,窦氏女出来招呼客人。南三复抓着窦氏女的胳膊轻薄她。窦氏女恼羞成怒,义正词严的推开南三复说:我虽然穷,也要按照婚聘礼仪嫁人,你怎么可以仗势欺人呢!“刚好南三复才丧偶,就一躬到地说:“你要可怜我愿意跟我好,我一定不会娶别的女人。”姑娘要他发誓,他指着太阳发了严誓,姑娘才答应了他。
从那天开始,每当窦延章外出办事,南三复都悄悄过来和窦氏女幽会。姑娘催促他:“咱俩可不能长时间幽会啊。现在我们村在你的管辖之下,若是咱俩结婚,我父母肯定觉得荣耀,肯定同意。此事还是抓紧办最好”南三复起初答应了,后来转念一想,一个农家女怎么能配得上我呢,于是开始找借口推辞逃避。正好有媒人来介绍大户人家的姑娘,开始南三复还犹豫不决,后来听说大户女儿又漂亮又有钱,才决定不娶窦氏女。窦氏女怀孕了,催促的更急切,于是南三复再也不去窦家做客了。无奈之中,窦氏女生下一个男婴。窦延章愤怒的拷打女儿,窦氏女说:“南三复答应和我结婚的”。窦延章这才停下殴打,差人去问南三复,南三复却不承认。窦延章就把婴儿扔了,继续打女儿。窦氏女暗中求了邻居家的女人,把所有的不幸转告给南三复。南三复还是置之不理。窦氏女连夜逃出来,看到被遗弃的孩子还活着,于是抱着孩子逃到了南三复家。敲开房门对看门人说:“只要南三复一句话,我就可以不死。他不念及我,还不念及他的亲生儿子吗?”看门人原话转达给了南三复,南三复嘱咐看门人,一定不能放窦氏母子进来。窦氏女依着南三复的家门悲切哭泣,到了五更天才听不到哭声。天亮一看,窦氏女已经抱着孩子冻死僵坐在门口了。
窦延章气愤不已,将南三复告上公堂,大家都知道南三复不仁义,官府也想将他治罪。南三复害怕极了,赶紧花费金钱行贿免去牢狱之灾。此时,富人梦见窦氏女头发散乱抱着孩子对他说:“一定不要答应将女儿嫁给负心郎;你若答应,我一定会杀了你女儿”可是富人贪恋南三复的钱财,还是答应将女儿嫁给他。结婚当天,嫁妆丰厚,新娘子也十分漂亮健康。可是,新娘总是闷闷不乐,整天看不到一点笑容;枕席之上还有泪痕。南三复问新娘为什么不高兴,新娘也不说话。过了几天,老丈人突然来到南三复家,进门就哭,南三复赶紧把老头请入内室细问缘故。老人见到新娘,十分害怕的说:“我明明在后花园看见我的女儿吊死在桃树上,你屋里的这个新娘是谁啊?”新娘听到这话,脸色马上一变,倒地而死。众人上前观看,原来就是窦氏女。大家赶紧跑到后花园,新娘果然上吊自杀了。大家害怕极了,赶紧向窦延章汇报。窦延章刨开窦女的坟墓一看,棺材开着尸体却不见了。之前的愤恨未消,新恨又涌上心头,又将南三复告官。官府因为事情蹊跷,不知判何罪为好。南三复又赶紧收买窦延章和官府,才将此案消除。南家从此就开始败落。又因为传出诡异之事,好几年没有人敢把女儿嫁给南三复。
南三复没办法,只好从百里以外聘娶曹进士的女儿。还没举行婚礼,民间就讹传朝廷要选良家女子充当宫女,所以订了婚的女孩儿都急忙送去夫家完婚。一天,有喜婆引着喜轿来到南三复家,自称曹家来送新娘。扶着新娘进屋后,对南三复说:“朝廷选宫女的事情太急,仓促间不能举行仪式,今天就把新娘送来”南三复问:“娘家的宾朋怎么没来”喜婆说:“只带了很少的妆奁,随从在后面”喜婆就急忙回去了。南三复看到新娘很美就和她玩笑。新娘低头的样子像极了窦氏女。南三复心中厌恶,嘴上没敢说。新娘上床后就用被子蒙着头睡觉了,南三复觉得新娘害羞都这样睡觉,也就没在意。到傍晚,曹家的宾客还是没到,南三复心中生疑。掀开被子问新娘,新娘早就已经死在床上,身体冰凉了。南三复害怕的不知道什么缘故,赶紧派人通知曹进士,曹进士却根本没有把女儿送去南家。这件事情很快又被大家传为怪事。正好有姚孝廉的女儿去世刚刚埋葬,第二天墓穴被人盗挖,尸体被盗。听说了这件怪事,觉得是南三复干的,去南三复家一看床上新娘正是自己死去的女儿,掀开被子一看,尸体还全裸着。姚孝廉非常生气,向官府递交了诉状。官府因为南三复屡次行为不端,很讨厌他,于是判他刨坟偷尸罪,定罪处死。
蒲松龄说:“开始淫乱就算最后结婚,也是不道德的;更何况背信弃义呢?窦氏在家中挨打,南三复听之任之;窦氏在门口哭泣,南三复还是听之任之:他怎么忍心呐!而他所受的报应,比李十郎也惨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1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