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孙权全盛时期拥有250万人口,全盛时期的地盘又有多大

以史为鉴 2023-06-24 18:56:52

孙权全盛时期拥有250万人口,全盛时期的地盘又有多大

还不知道:孙权地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不过,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和曹丕决裂,并恢复了蜀吴联盟。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其实力取决于人口、疆域等客观条件。其中,就孙权建立的吴国,在全盛时期拥有250万左右的人口,也即少于曹魏,多于蜀汉。那么,问题来了,在疆域地盘上,全盛时期的东吴到底有多辽阔呢?

孙权即位之初,所掌握的疆域就是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对于孙策攻占的江东六郡,指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后移至安徽省潜山市)。由此,这意味着孙权初期的地盘就地跨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起点上,孙权显然要高于曹操和刘备的。当然,赢得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称赞的孙权,自然不会让东吴的疆域止步于这六郡之地。

公元203年(汉建安八年)至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间,孙权先后三伐黄祖,并得到江夏郡的部分土地,这意味着东吴的疆域进入到荆州,或者说是今湖北省一带了。换而言之,在东汉十三州中,东吴以扬州作为基础,逐渐蚕食荆州的疆域。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不过,孙权后来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这也是典故“刘备借荆州”的历史由来。

公元215年,在刘备获得益州之地后,孙权趁机向其讨要荆州。在此基础上,孙刘双方协议平分荆州,即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由此,在湘水划界后,孙权因为占有了荆州三郡,所以在地盘上获得了比较明显的增长,比如长沙郡、桂阳郡就包含了今湖南省一带的大部分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湘水划界之前,孙权还获得了交州之地。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而吴巨却怀有异心,被步骘斩杀。此后,士燮被孙权封为左将军。东汉末年,士燮割据交州,可谓一方诸侯。不过,因为交州远离中原地区,所以士燮的名气自然无法和刘备、刘表、刘璋、曹操、袁绍、袁术、孙权、吕布等人相提并论。但是,士燮所占据的交州,却还是比较辽阔的。对于东汉末年的交州,包含今广东、广西等地,也即和秦始皇平定的岭南地区比较一致。当然,因为交州比较辽阔,东吴选择将交州分为广州和交州这两个州。

由此,对于孙权的地盘来说,在赤壁之战后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到了公元215年,孙权已经拥有了交州和扬州这两个州的全部地区,以及荆州的部分地区。换而言之,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孙权所占据了。当然,这还没有到达孙权地盘的全盛时期。在偷袭荆州后,东吴的疆域来到了真正的巅峰。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湘水划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刘备孙权双方的矛盾,双方关系也趋恶化。换而言之,孙权的目标是全据荆州,而不是和刘备平分荆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权甚至愿意向曹操、曹丕妥协,以此确保占据荆州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大将吕蒙趁关羽北伐曹操之机,用白衣渡江之计偷袭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公元220年,关羽败亡,孙权成功占据荆州,基本上占据了荆州之地。在此基础上,孙权的地盘可谓地跨荆州、扬州、交州这三州之地,虽然和强大的曹魏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显然超过了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的刘备。

孙权偷袭荆州后,尽管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却依然无法改变荆州被东吴占据的事实。到了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东吴。自此之后,东吴和蜀汉的联盟更加稳固,而和曹魏之间则多次交手。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在公元220年之后,东吴的疆域是没有太大变化的了。也即公元220年,可以视为孙权地盘的全盛时期了,其疆域包含了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省份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对此,你怎么看呢?

《三国演义》里魏国的疆域有多大?

三国地图魏蜀吴分布如下:

1、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的形成与覆灭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三国时期各自控制的地盘尽在什么地方

刘备是蜀在陕西咸阳,曹操是魏在河南漯河,吴国在江苏杭州。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文学著作:

三国文学中以曹魏文学最盛,分为前期的建安文学及后期正始文学,其中建安文学反对靡弱诗风,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这是因为自曹操等人热爱文学,各地文士纷纷吸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为“三曹”及“建安七子”。

其他的文学家还有邯郸淳、蔡琰、繁钦、路粹、丁仪、杨修、荀纬等。曹操具有沉雄豪迈的气概,古朴苍凉的风格,著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华洋溢,曹丕著有文学评论《典论》,导致文学开始自觉发展。

曹植具浪漫气质,著有《洛神赋》等文。建安七子与蔡琰、杨修等人关心现实,面向人生。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汉末以来的社会变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0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