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延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个内阁首辅,他的名字叫李延机,此人非常聪明,从小就勤奋好学,万历11年的科举考试中他高中榜眼,实际上他应该是状元的,因为当时的明朝首辅申时行觉得考生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最顺眼,他叫朱国祚,就将李延机的状元头衔拿走了,可李延机并没有因此怀恨在心,他为官清廉,在南京任职期间废除了很多苛捐杂税,同时鼓励经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万历三十四年,李延机受到朝廷赏识,官至礼部尚书,而他做官做人都很有讲究,为了给官员搞福利,他把礼部每年省下来的经费给下属买房子,同时严惩贪污受贿,所以礼部的官员个个奉公守法,廉洁为民,作为高官他也没有什么官架子,每次出门时看见沿街乞讨的人员都会给他们钱,后来搞的京城的乞丐都在他家门口蹲点。
熟悉明朝历史的都知道,万历皇帝是个非常懒惰的人,他从万历14年开始就罢工,30多年来从来没有上过朝,每天都在游山玩水和后宫的嫔妃嬉戏打闹,很多臣子的奏折一封接一封的上书,可皇帝依然不为所动,当时内阁六部的官员加起来应该有31个人,可居然有24个人不上班,这还不算,督察院和大理寺没人上班也就算了,连朝廷的公章都给丢了。
李延机一开始作为内阁首辅还是很负责任的,他每天勤勤恳恳的办公,处理数不清的奏折,当时朝廷里的东林党希望李三才和郭正域做宰相,就让人一天到晚的骂李延机,这位内阁首辅的脸皮可没有万历皇帝那么厚,所以挨了几个月的骂就受不了了,准备递上辞呈走人,没想到万历皇帝不答应了,好不容易逮到一个肯为我办公的,这时候放你走,你当我傻呀。
一开始,李延机还是很有耐心的,他递交了5份辞职报告,万历皇帝没有答应,正所谓泥人也有三分火气,李延机一气之下写了50份辞职报告,没想到石沉大海,就这样一直晃了5年,他写了123分辞职报告,最后这位宰相彻底崩溃了,索性撂挑子不干了,直接跑回福建老家,万历皇帝也没有追究,4年后李延机病逝,万历皇帝终于勤奋了一回,赐他少保头衔,谥号文节。
是李廷机,当时他为了退休,写了120多封信,历时4年,才被批准辞职,告老还乡。
按道理来说,对于一个官员,他应该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呆了很久,毕竟一方面有俸禄,另一方面还有地位,所以古代的时候很多人即使到了相应的年龄,他们也不愿意退休,但是有一个人不一样,他为了退休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4年写了120多封辞职信,他之所以这么想辞职,是因为他伺候我的天子是一个十分懒散的人,让他看不到希望。
他伺候的就是明朝的天子万历,提起万历这个人能够想到的形容词来形容他就是懒惰,而且这个人懒到让朝中的官员都十分崩溃。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他不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当时他的老师张居正对他要求严厉,而且也时常在他的身边监督,所以那个时候的他还比较勤奋好学,再加上万历的母亲也对这个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早年间的万历还是十分优秀的。
可是当张居正于去世,再也没有人监督他以后,他就开始了放飞之路,最开始的时候,万历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想要休息,所以开始称病不上朝,那个时候很多官员只是以为皇上休息几天而已,没有想到皇上这一休息大概有几十年的时间。
当然万历确实是身体本来就不好,从后来挖掘出来的万历的骨骼当中也能够看出来他应该是患有疾病的,身体确实是不健康,包括这个人身体过于肥胖,也可能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但是也不至于把所有的折子都拒之门外,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自己朝中的官员去打理,而对于那些官员来说,有很多时候没有皇上的批准,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做,所以导致朝中很缺人手,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官位上都要有3~4倍的工作量,李廷机也是如此,让他看不到希望,而且工作还这么繁重,所以他一直想辞职,但是因为万历基本上不看这些信,并且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官员走,所以就一直拖着,但是李廷机并没有放弃,一直写到120多封信,万历最终迫不得已才批准。
在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一般有点能力的都走入仕途,进入朝中,一旦进入朝中成为大臣,想要回家养老就需要得到皇帝的同意,并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更不像现在所说工作不开心直接走人,而是通过皇帝允许。
要么你就是比较悲催,被皇帝革职回家,要么你就上奏奏折,等待皇上批复。在我们的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臣,写了很多辞职信给皇帝,可是最后皇帝没有同意,最后自己跑回老家去了,这应该是历史最奇葩的一位大臣,也是写过辞职信最多的宰相。
李廷机,出生在1542年,是明朝时期的大臣,少年时期的他家里面很穷,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非常努力,勤奋好学,不管是严寒酷暑,书从不离手。李廷机后来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很少有的清官,他参加乡试拿到第一名,在1583年会试又拿了第一名,紧接着又成为了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等等多重职位。
李廷机能在朝中立足,有着自己的特性,他严于律己,绝不徇私舞弊,在主持乡试的过程中,决不允许有小动作,等到了南京任职的时候,罢免了杂税,从而商界得到了复苏,他还整顿了殿试场所,修建公共建筑,但是用的钱都是盈余,又为民除害,是人民心中的好官。
他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明明应该是李廷机当上状元的,可是最后运气不好,碰到了最会和稀泥的宰相,然后随便就把状元丢给了别人。李廷机所在的时期,是明朝时期的明穆宗,这位皇帝十分的懒。1586年,皇帝就开始了罢工之旅,无论大臣们怎么请求,还是谩骂也好,抱怨,造谣的都有,这位皇帝依旧不改。
最后连公章都被偷了,督察员还有大理寺都没人上班了,皇帝都不出来管一管。而我们的李廷机就在这个时代,李廷机也做了一段时间的清官,想尽一切办法廉洁办公,人品很好,打击乱收费,鼓励经商,重振经济。
正是这样廉洁奉公的好大臣,被提拔之后,进入内阁,这才发现惊人的事情,所有的官员加在一起一共才31人。除此之外,空缺的职位超出了想象,这个懒懒的皇帝看都不看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奏折,还有当时的东林党,天天写奏折,目的是让李三才和郭正域成为宰相,最后李廷机受不了了,就准备辞职回家。
可是递交辞呈之后,按照皇帝的懒散速度,要批下来很久,为了加快速度,自己就一直写,一口气写了很多,证明自己的决心,并且还把自己的房子捐赠给穷人,自己去了寺庙,全家先回了老家。可是辞呈递交之后没有回应,李廷机就继续写,可是皇帝还是没有反应,怎么办,李廷机只能继续。
又写了50左右,可是还是不给批,最后李廷机自己崩溃了,就自己卷铺盖回家了,这种情况下没有皇帝的允许是可能会有杀头的罪名,最后皇帝没有追究,4年之后李廷机病逝,皇帝追赠他少保头衔。
说起辞职这件事情,可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东西,起码在我们国家,自古就有大臣奏请皇帝告老还乡、小伙计找掌柜的结算工钱自立门户的事情,而且屡见不鲜。
可这其中有一位真的能算是辞职界的翘楚、打工者里的奇葩,他就是李延机。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关于这位明朝社畜在职场上的挣扎,以及他五年之内呈送皇帝123封辞职信的壮举。
话说李延机其人,乃是明朝万历十一年的榜眼,算得上是学霸精英。他因才学出众、为官清廉,且政绩优异(如在南京任职期间减免杂税、鼓励经商、培养人才等等),被朝廷提拔进入了内阁,并且还当了四年的内阁首辅,可谓风光一时无两。
但实际情况并不像看起来得这么好,要知道他的老板可是那个懒到极点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当然他懒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有机会我们另开一文详细说),他在位的四十八年中,将近三十年不上朝,而李延机入内阁好巧不巧地正是万历犯懒的时候。
大老板不坐班,又再没有一位能像张居正那样把持政务的?总经理?在,朝局上下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该升官的升不了,该退休的退不下,该补员的补不上,仅内阁中工刑兵吏户礼六部的官员加起来满编应有31人,居然就有24个空缺的位置没人干,于是乎内阁一班人等凑请皇帝补缺,然而万历根本懒得管。
李延机也算是个勤恳的官员,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只好自己埋头苦干,一个人恨不得当十个人使,忙的不要说现在上班族的996工作制,简直连007都不如。这也就算了,偏偏东林党又来插了一脚,不满李延机做了首辅,整日对他挖坑、诋毁、设陷阱。
这个首辅当得是吃力不讨好,李延机越想越气,勉强苦撑几个月后,精神和身体上都受不了了,于是打算辞职走人,可让他没料到的是,想不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一连五份辞呈递进宫中,皇帝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李延机只好再写。于是乎,他前前后后一共写了123封辞职信,不过依旧是石沉大海,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而在这期间,他为了准备告老还乡,先是将一家老小都送回了老家,之后连自己在京城的房产也卖了,借住在一个寺庙里。官是没辞成,倒得了个?庙祝阁老?的绰号。
就这样李延机又干了五年,在终于认识到再怎么写下去皇帝也不会批复之后,索性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直接跑回福建温陵(即泉州)的老家。这事要是放在其他皇帝那儿,在任内阁首辅竟敢不经许可擅自离岗,那可是大罪,可直至李延机回到家的四年后病逝了,万历也没有追究,反倒是罕见地勤快一回,追赐了他谥号?文节?。
这就是来自明朝社畜李延机的故事,话说要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子孙懒成这副德行,估计要气得从孝陵里爬出来了吧。
导语
如果真的有时光穿梭,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想穿越,回到崇祯十七年,去拯救濒临灭亡的大明王朝。明朝的灭亡有人说亡于朝廷党争,有人说亡于设立锦衣卫,也有人说明亡于宦官摄政。但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压倒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这个由朱元璋一手创立,并且贯穿整个大明王朝的制度宗室制度。
朱元璋一手创立
元至四年(公元1344年),时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开始反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被封为吴国公;同年朱元璋率军攻占集庆路,并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战胜各路义军,登基称帝,改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随后乘胜追击,将四川、云南、广西、甘肃等地相继收入囊肿,清退蒙元势力,统一中国。
黄巾起义
朱元璋建立元朝后,总结前朝教训,宋元时期权臣权力过大,皇权几度被架空,为了限制皇权被相权架空,诛杀权倾一时的胡惟庸,设立内阁制,使得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汉唐时期藩镇割据严重,皇权极其容易受到地方诸侯威胁,实际上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加上明朝刚刚建立,元人虽然被赶出中原,但依旧拥有着相当之大的势力。权衡利弊之后,朱元璋大肆分封皇子,镇守北部边关。为了避免西汉末年诸王分立的局面,朱元璋清洗了几乎所有开国功臣,防止异姓王威胁威胁皇权统治;除此之外,朱元璋设置了特别一条军权治权分立的制度。保证被分封的皇子有足够大的权力,可以指挥军队完成作战,但是地方治理权皇子并没有任何参与的余地。既使皇子拥有特别强的军事实力,但是缺少人口的支撑,始终无法翻起波澜。朱元璋还分封了比原本需要更多的藩王,相互牵制制约。这便形成了明朝宗室制度的雏形。
明朝分封图
朱元璋设立宗室制度,本以"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思想,给予各路藩王的待遇也是相当丰厚。据《明史》记载,明朝亲王年俸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 奉国将军六百石, 镇国中尉四百石, 辅国中尉三百石, 奉国中尉两百石。此外,各路受封藩王都受封自己的领地,能够自己建立军队,有专属卫军,与地方大员形成钳制。
朱元璋设立这一制度时,明朝总是人口并不多,根据《明史纪事本末》 的记载,明朝洪武年间的宗室成员也不过才五十八人,所以维持宗室优厚的待遇并不是难事。
朱棣篡位明朝宗室制度转折点
洪武十三年年(公元1380年),朱棣封地北平,称为燕王,手握重兵坐镇一方。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意外病故。朱标之子皇太孙朱允炆被立为太子。 藩王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相继离世,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势力相对较大,拥兵自重。公元1398年朱元璋逝世,1399年朱允炆登基。朱允炆深感君权难立,与齐泰,黄子澄等人秘密商议削藩。燕王势大难图,先拿周王开刀先后将周、代、岷、湘、齐诸王爵位削夺,将其变为庶人。后朱允炆令张昺任燕京使,谢贵、张信掌燕京挥使司,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以达到控制燕王朱棣的目的。
朱棣图
建文元年六月,燕使邓庸被抓下狱,使其以笔纸写出朱棣反状。朱棣打探到消息深感不妙,装疯擒杀张昺、谢贵,夺得北平九门。此时的他要想活命,只能揭竿而起。后以清君侧为名,帅师南下,靖难之役就此拉开序幕。
燕军作战图
朱棣先后控制蓟州,居庸关,之后便一路南下,顺风无阻。公元1402年,朱元璋于南京登基,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下令恢复明太祖设定的官职以及典律,其中就包括宗室制度。
即位后,朱棣从朱允炆手中继续结果削藩事业,毕竟追求皇权的至高无上是所有帝王的追求。朱棣并没有立即着手削藩,自己本身就是藩王上位,削藩岂不是打自己的脸。朱棣采取礼遇诸王的做法,换取承认和支持,以便稳固自己刚打下的江山。
而后朱棣的削藩之路并没有像朱允炆那样声势浩大,在削藩的同时礼遇藩王,表面上只削废了齐王,谷王二人。
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代王被削。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岷王朱楩被削,并下令限制藩王发展,至此明朝宗室制度最终定型宗王供养制度。
宗室之间的生育竞赛
朱棣削藩成功后,以各种借口削去藩王的封号,军权和治理权也相继被削。从此藩王不能参与领兵打仗,更不能参与地方管理。将边疆诸藩转移至内地,防止其发展壮大,藩王就此失去了所有实质性的权力。
朱棣剧照
之后朱元璋对藩王进一步进行限制:
二王之间不得相见
亲王非奉诏不得入京
宗室之内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
至此,明朝宗室除了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补助,实打实的权力所剩无几。"掠夺"更多的财富成为了各路藩王的毕生目标。
大明弘治五年,陕西巡抚杨澄筹想皇帝上奏,山西庆成王朱钟镒,创造了一项生育纪录,他已经拥有儿女94名。
他的众多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生育能力,将"生育"竞赛提升到新的高度,子女高达到163人。到了第三代,庆成王府第三代子孙已经达到510人,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整个庆王府的宗室直系人口就超过1000号人。不得不佩服老朱家的繁殖能力。
洪武年间,朱元璋只册封了一位晋王,到明末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直系宗室后人就已经达到1851位;河南的一位周王,到万历年间的直系宗室已经超过五千人。洪武年间,明朝皇家档案馆上能够查找到的皇室直系宗室人口为58人。
张居正改革限制宗室发展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张居正奏疏《论时政疏》,将宗室问题摆在首位。宗室过于优厚的待遇导致民众苦不堪言,宗王供养制度导致大部分税收用于抚养增长迅速的宗室人口。加上藩王拥有自己土地的使用权,导致大量税收无法上交国库,都进入藩王个人口袋,他们就像是寄生虫一般,光明正大地吸这个羸弱不堪的王朝的血。
内阁首辅张居正
隆庆六年,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就《论时政疏》展开改革,史称万历新政。公元1581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统一折合为银子,分摊到田亩上,由朝廷统一收取。但要实行此制度必须要清查土地规模,对于各路既得利益者来说,不可能会被接收,"一条鞭法"也因此被停止实施,但使用银两收税被保留。此改革简化了手续,减少了当地藩王对税收的介入,中央财政收入也因此大大增加。但随着张居正去世,万历新政也被废除,张居正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被毁之一旦。明朝宗室依旧肆无忌惮地喝着大明王朝的血。
皇帝放任自流,人口暴涨
明朝皇帝含南明弘光帝共17人,共历276年。,洪武年间宗室人口共58人,到永乐年间增长到127人,嘉靖年间8203人,一百年之间暴增60倍。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增加至17661人。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玉牒上记载的皇室人口已经超过157000人,万历四十二年,皇室人口已经超过六十万。
明末宗室人口统计
"丁丑,大学士李延机、叶向高题:"万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今世袭新生已逾六十万余位矣。比之弘正年间,不啻百倍。"《神宗实录》
。世界上任何一个家族,也没有如此快 的繁衍速度。到了明朝末年,皇帝已经放任宗室人口任意增长。外部压力过大使得朝廷根本无法对内形成有效的钳制,释放过大的压力反而会给各路藩王揭竿而起的机会,也只好放任宗室人口任意发展。一遍需要维持北方庞大的军事开支,一边还需要继续赡养如此庞大的宗室人口。
结语
朱元璋图
朱元璋生性刻薄,对追随自己的开国功臣赶尽杀绝,权倾一时的胡惟庸也被诛杀,甚至连自己的妃子也是苛刻的过分,但唯独是对自己的子孙宠爱有加。宗室制度最开始是为了自己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做准备。但他的后人似乎并不能够理解当年老朱的用心良苦。
参考资料:《明史》《神宗实录》《论时政疏》《弇山堂别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