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才干,曹操绝不亚于刘邦、李渊、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论亲和力,曹操的亲和力也是相当强了,比那个爱骂人的刘邦,爱杀人的朱元璋亲和力强多了。论团队成员,曹操的文臣武将也都是鼎鼎有名,而且人才济济。这些人才,放在任何朝代都是绝对能挑大梁的。可是为什么,刘邦、李渊、朱元璋这些人统一天下都很容易,曹操却用了几十年,才能够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呢?
有人说,这主要是对手不一样。其实,刘邦、李渊、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他们的对手其实都不弱。比如项羽,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比如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人,也不是泛泛之辈。比如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人,也是一方诸侯。之所以最后大家觉得他们不行,无非是他们被打败了。历史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当然就不觉他们行了。所以说,以对手强作为曹操没能统一天下的一个原因,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曹操最终没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顾及道义。
三国时期的历史,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历史,也是最被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历史。以至于三国形成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话题。一部《三国演义》更是让三国时期的故事家喻户晓。
三国之所以在后世引起极大的关注,就在于三国时期虽然和其他乱世一样,主题是战争。但是,又不仅仅是战争,诸侯们并非完全为了争夺天下,而是在讲“道义”,在追求世间的道义。
比如曹操之所以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在于诸侯们都认可汉天子的尊贵。如果诸侯们不认可汉天子的尊贵,当然也就不会理睬曹操讲的那一套了。而其它和曹操作对的诸侯,之所以反对曹操,是大家认为曹操是“尊崇天子”是假的。同时,那些完全不尊崇天子的人,比如董卓之流,肯定是会得到全天下群起而攻之的。
再比如刘备之所以能够从一穷二白,到实现三分天下的目的。就在于他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正因为他把道义扛在肩上,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追随他,跟着他颠沛流离,直到建国。
曹操正是因为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顾及道义,所以他才没有那么心狠手黑,杀人如麻,因此没能极快地统一天下。他不但没能一统天下,他甚至在生前还没有当皇帝,尽管他已经完全具备了当皇帝的资格。
二、老二法则。
我们知道,在长跑、竞走、速滑等体育比赛中,在途中跑的时候,绝不会冲到最前面,只有在冲刺的时候,才会发力冲锋,跑到最前面去夺魁。
王朝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很多王朝统一了乱世后,又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如秦朝、隋朝等等。就在于这些王朝冲在了最前面,它当时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并没有实现太平,结果被跑在后面的王朝给取代了。
作为诸侯,刘邦、李渊、朱元璋、赵匡胤等人,其实都不是冲在最前面的。刘邦之前,项羽是老大,他实现了表面的统一。朱元璋之前,陈友谅是老大。李渊之前,还有窦建德、王世充。赵匡胤之前,有柴荣。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是“跟跑”,等到跑在最前面的,把矛盾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后,他们便站出来,充当化解矛盾的角色,因而成功了。
曹操的经历,并不符合这个“老二法则”,他其实是老大,所以他没能成功。
三、个性性格。
曹操之所以最后没能统一天下,还与个人性格有莫大的关系。曹操虽然有很多谋士,他也能听谋士的意见,但很少付诸实施。他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感觉。而曹操个人又是能谋少断的性格,而且又比较多疑。因此,实际上他在一生中,贻误了多次绝好的机会。
比如当年张飞在当阳长坂据水断桥。张飞也就是二十几个人,却由于他多疑的性格,不敢继续追击。要是追击下去,捉住刘备,三国就不可能形成了。再比如司马懿曾给他提过几次抓住机会从汉中打进去的计策。那时候刘备也还没成气候,张鲁、刘璋又不行。如果他坚决执行,益州就是他曹操的了。
曹操一生有非常多的机会,都被他多疑少断的性格给葬送了。因而,最终他并没能统一天下。
曹操最终都没有统一三国,是因为曹操没有把司马懿这种人才给运用得非常好。在三国时期,三国分裂,然后人们都是希望进行大一统,或者说那些人才有志者,他们希望就是这个国家能进行统一。曹操呢,在当时也是个人才。曹操可以问了,那老人才放下自己的面子,就像关羽和赵琳一样。曹操为了拉拢他们两个人才真的是把自己的老面儿都给丢尽了。
爱人才这是个事实,但是他没有把人才用到极致。当时对于关羽送给他一个赤兔马,当时人们也是非常很震惊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关于,刘备张飞他们三个人在桃园结义,三个人也是非常要好的兄弟,然后曹操跟刘备两个人也是两个派别,是不相融合的。当时就说曹操俘获关羽之后就想要杀掉他。后来发现关羽他是一个人才,然后就开始用赤马兔去拉拢它。
但是当时曹操虽然爱人才,可是他对于人才的一些应用可以说来不是特别的好。就像司马懿他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呢,算是非常的爱惜,但是也没有把他特别放得开,让他去做自己一些很好的事情。就像司马懿提出一些意见,他也没有怎么去听取或者说在司马懿看来一些地方有些不足,但是在曹操看来也是非常好的地方,所以曹操这个人呢还是比较有些自大,没有听从司马懿的意见吧。?
古代以来,在唐朝时候,所有的君王都是非常的喜欢去招贤纳士,听从良言。因为在唐朝就是因为这样招贤纳士听从良言,这种良好的环境之下,他们的君王才会更好的去管理这个国家,然后收取他们的意见,去进行改造和创新这个国家的制度,以及去改造这个国家。
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三国鼎立局面出现了,作为曹魏营中一把手的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反复无常,奸诈无比,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但是也有人说他雄才大略,求贤若渴,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放眼天下,也只有他曹孟德有一统天下的才能和机会,但是曹操终其一生,终究是没有能够做到天下一统。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没能一统天下的原因。
他的身世不如刘备。古代的时候,想要成为皇帝,或者在乱世的时候成为皇帝,对身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东汉末年的时候,刘氏宗亲已经占不到什么优势了,按理说刘备是没有优势的。可是这样想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当时来说,刘氏宗亲的人数非常多,但是曹操不是刘氏宗亲,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曹操想要篡汉。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曹操真的“篡汉”,说白了,曹操称魏王的一刻起,就没有想要继续在东汉皇室之下了。不管怎么说,刘备有“汉室宗亲”这个名头。这一点就是曹操无法相比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世,在当时即使是号召天下,也是没有人投靠的。刘备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由此吸引了很多人才。
他低估了刘备。刘备与他交手多年,向来被动,以走为上。但建安十三年的刘备已今非昔比,诸葛亮不仅能说服孙权抗曹,还能与之订立平等的外交联 盟。后一点尤为重要,保证了刘备不像过去那样只能成为地方军阀的附庸,而拥有了争夺自己地盘的资格。刘备本已到穷途末路,却突然反败为胜,占据荆襄,联合 孙权,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
如果没有刘备的参与和定盟,曹操只面对孙权一个强敌,赤壁即便失败,后或可再度找到机会取胜,然而当三股力量彼此牵扯互相制约 时,要打破平衡就殊为不易。
如建安二十年本来孙刘两家就快为了荆州大打出手,张鲁一投降曹操,两家马上划分了势力范围,掉转枪口。刘备回师蜀中,而孙权以 十万兵进攻合肥。曹操后来专门赠送名贵的鸡舌香五斤给诸葛亮,“以表微意”。这时候想到来挖墙脚,显然已经晚了。谁让他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没除去刘备,留下 后患无穷。
曹操在这三人中年纪最大,就算天假以年,只怕他无心也无力统一了。
01、曹操为人严酷、暴虐、狡诈,不得人心。根据历史上记载,曹操军事操作方面那是杠杠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想要成为一个合格君王,那是不够格的。他很暴虐,又喜欢抢属下的夫人,一次没有关系,两次三次之后,大家都会害怕,要是这样人上位,对大家来说不是好事。
加之曹操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是不好,他只会为自己考虑,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基本上大家都讨厌他,只是碍于他手里军权,没有办法只能屈服。但是刘备不同,刘备跟曹操反着来做,他会听取下属意见,口才了得收复人心,大家都被刘备哄得开心,都愿意跟随他,也相信刘备可以带给他们好日子,这就是会做人和不会做人的区别。
02、曹操为人多疑,遇事不果断。曹操原本有机会干掉刘备,可是他顾及到自己的名声,想博一个好名声,偏偏跟刘备一起喝酒谈心,也是因为这次刘备了解到曹操,知道自己日后的大致方向,从而成立汉朝,而曹操则没有办法。要知道曹操的下属早早就建议他刘备不能留,他还是不听,给自己留下心腹大患,这也是他的性格导致。
要是他不考虑那么多,反正名声都没有,还要维护名声做什么,等你上位天下都是你,历史要怎么写,怎么收复人心,那不是面子工程,什么都能作假出来。
03、总结一下。曹操说白就是一个好好的将领,他带出来的兵,上战场那是厉害的。但他在君王之术上,他就修炼不到家,完全没有天下君王的气度,做事不果断,容易犹豫不决,这点就是大忌,容易被敌人利用。要是曹操好好修炼也许就没有刘备没事事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8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有几位分别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