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程昱简介

说历史 2023-06-09 04:08:02

程昱简介

程昱,字仲德,是曹魏时期重要的谋士,他一生对曹氏父子忠心耿耿。

黄巾军起义时,东阿县县丞王度反叛朝廷响应黄巾军,程昱带领百姓守住城门,并击败了王度。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为己用,程昱没有答应。在刘岱被黄巾军斩杀后,曹操兵临兖州,在与程昱交谈之后,任命程昱为寿张县令。曹操征徐州时,张邈、陈宫趁曹操南下之机在兖州发起叛乱,程昱奔走各县稳定人心,在荀彧与夏侯惇等人共同努力下,成功保住了鄄城三地,程昱也因功被封为东平国相。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刘备失去徐州后,程昱劝曹操杀掉前来归附的刘备,但曹操不听。在袁绍南侵时,程昱带着七百士兵守卫鄄城,成功阻挡了袁绍的进攻。公元220年,程昱逝世,享年八十岁。

程昱是曹操手下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多次在危难关头立下大功,深受曹氏父子的信赖和倚重。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程昱简介

三国志战略版程昱带什么火技能

三国志战略版程昱带风助火势这种火技能。风助火势对敌军单体造成谋略伤害(受智力影响);若目标处于灼烧状态,额外对目标造成一次谋略伤害(受智力影响)。

风助火势可从武将周瑜、黄盖传承获得,是一个伤害较高的谋略输出主动战法。拥有45%的发动几率,战法的发动几率相对来说较高。当目标有灼烧状态时还会触发额外的效果,令目标再次受到一次更高额的伤害。

三国志战略版程昱其他情况简介。

程昱的战法的伤害分两段,第一段就是96%的瞬发伤害。这个伤害必须对面有负面状态才能施加,所以可以是0人,也可以是3人。随后进行第二段伤害,就是74%的每回合持续伤害,这个第二段伤害和第一段伤害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不是需要第一段伤害才可以打出第二段伤害。这个第二段伤害是群体2人,并且有禁疗效果,而且效果是叛逃效果。

人间神魔程昱主角到底是谁

程昱小吕。《人间神魔》由妖九拐六所编写的都市类型的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程昱小吕。小说简介,我们没见过的事情,不代表它不存在。我们听过的传说,不代表它就是虚构的。我们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神要我认命,我打碎神祇。魔要我低头,我踏破魔坛。

三国人物简介

1、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

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2、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3、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

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4、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5、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

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肃

三国所有人物简介

蜀书:1.刘焉-字君郎
2.刘璋-字季玉
3.刘备-字玄德
4.刘禅-字公嗣
5.刘永-字公寿(刘备之子,刘禅之弟)
6.刘理-字奉孝(刘备之子,刘禅之弟)
7.刘璿-字文衡(刘禅之子)
8.诸葛珪-字君贡(诸葛亮之父)
9.诸葛亮-字孔明
10.诸葛乔-字伯松,本字仲慎(本为诸葛瑾之子,後过渡於诸葛亮)
11.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之子)
12.关羽-字云长
13.张飞-字益德
14.马超-字孟起
15.黄忠-字汉升
16.赵云-字子龙
17.庞统-字士元
18.法正-字孝直
19.许靖-字文休
20.麋竺-字子仲
21.孙乾-字公祐
22.简雍-字宪和
23.伊籍-字机伯
24.秦宓-字子敕
25.董和-字幼宰
26.刘巴-字子初
27.马良-字季常
28.马谡-字幼常
29.陈震-字孝起
30.董允-字休昭
31.陈祗-字奉宗
32.吕乂-字季阳
33.彭羕-字永年
34.廖立-字公渊
35.李严-字正方(後改名为平)
36.刘琰-字威硕
37.魏延-字文长
38.杨仪-字威公
39.霍峻-字仲邈
40.霍弋-字绍先(霍峻之子)
41.王连-字文仪
42.向朗-字巨达
43.张裔-字君嗣
44.杨洪-字季休
45.费诗-字公举
46.杜微-字国辅
47.周群-字仲直
48.杜琼-字伯瑜
49.许慈-字仁笃
50.孟光-字孝裕
51.尹默-字思潜
52.李撰-字钦仲
53.谯周-字允南
54.郤正-字令先
55.黄权-字公衡
56.李恢-字德昂
57.吕凯-字季平
58.马忠-字德信
59.王平-字子均
60.张嶷-字伯岐
61.蒋琬-字公琰
62.费禕-字文伟
63.姜维-字伯约
64.邓芝-字伯苗
65.张翼-字伯恭
66.宗预-字德豔
67.廖化-字元俭(本名淳)
68.杨戏-字文然
69.糜芳-字子方---------------------------------------------------------------------------------
吴书:1.孙坚-字文台
2.孙策-字伯符(孙坚之子)
3.孙权-字仲谋(孙坚之子,孙权之兄)
4.孙亮-字子明(孙权之子,排名最小)
5.孙休-字子烈(孙权之子,排名第六)
6.孙皓-字元宗(孙权之孙)
7.刘繇-字正礼
8.刘岱-字公山(刘繇之兄)
9.太史慈-字子义
10.士燮-字威彦
11.孙静-字幼台(孙坚之季弟)
12.孙瑜-字仲异(孙静之子)
13.孙皎-字叔朗(孙静之子,孙瑜之弟)
14.孙奂-字季明(孙静之子,孙皎之弟)
15.孙羌-字{圣壹}{圣台}(孙坚同产兄)
16.孙贲-字伯阳(孙羌之子)
17.孙辅-字国仪(孙羌之子,孙贲之弟)
18.孙翊-字叔弼(孙权之子,孙策之弟)
19.孙匡-字季佐(孙权之子,孙翊之弟)
20.孙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孙策爱之,赐姓为孙)
21.孙韶-字公礼(孙河之侄)
22.孙桓-字叔武(孙河之子)
23.张昭-字子布
24.张承-字仲嗣(张昭之子)
25.张休-字叔嗣(张绍之子,张承之弟)
26.顾雍-字元叹
27.顾邵-字孝则(顾雍之子)
28.顾谭-字子默(顾邵之子,顾雍之孙)
29.顾承-字子直(顾谭之弟,顾邵之子,顾雍之孙)
30.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
31.步骘-字子山
32.会稽-焦征羌
33.张紘-字子纲
34.秦松-字文表(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
35.陈端-字子正(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
36.严畯-字曼才
37.裴玄-字彦黄
38.程秉-字德枢
39.阚泽-字德润
40.薛综-字敬文
41.薛莹-字道言
42.周瑜-字公瑾
43.鲁肃-字子敬
44.吕蒙-字子明
45.程普-字德谋
46.黄盖-字公覆
47.韩当-字义公
48.蒋钦-字公奕
49.周泰-字幼平
50.陈武-字子烈
51.陈表-字文奥(陈武之庶子)
52.董袭-字元代
53.甘宁-字兴霸
54.淩统-字公绩
55.徐盛-字文向
56.潘璋-字文珪
57.丁奉-字承渊
58.朱治-字君理
59.朱然-字义封(朱治姊子也)
60.朱绩-字公绪(朱然之子)
61.吕范-字子衡
62.吕据-字世议(吕范之子)
63.朱桓-字休穆
64.朱异-字季文(朱桓之子)
65.虞翻-字仲翔
66.陆绩-字公纪
67.张温-字惠恕
68.骆统-字公绪
69.陆瑁-字子璋(陆逊之弟)
70.吾粲-字孔休
71.朱据-字子据
72.陆逊-字伯言
73.陆抗-字幼节(陆逊之子)
74.陆景-字士仁(陆逊之子,陆抗之弟)
75.孙登-字子高(孙权之长子)
76.谢景者-字叔发
77.孙虑-字子智(孙权之子,孙登之弟)
78.孙和-字子孝(孙权之子,孙虑之弟)
79.孙霸-字子威(孙权之子,孙和之弟)
80.孙奋-字子扬(孙权之子,孙霸之弟)
81.贺齐-字公苗
82.全琮-字子璜
83.吕岱-字定公
84.周鲂-字子鱼
85.锺离牧-字子干
86.潘濬-字承明
87.陆凯-字敬风(陆逊之族子)
88.陆胤-字敬宗(陆凯之弟)
89.是仪-字子羽(本姓氏)
90.胡综-字伟则
91.徐详者-字子明
92.吴范-字文则
93.刘惇-字子仁
94.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之长子)
95.聂友-字文悌
96.滕胤-字承嗣
97.孙峻-字子远(孙坚弟孙静之曾孙)
98.孙綝-字子通(与峻同祖)
99.濮阳兴-字子元
100.王蕃-字永元
101.楼玄-字承先
102.贺邵-字兴伯
103.韦曜-字弘嗣
104.华覈-字永先----------------------------------------------------------------------------------
魏书:P.S.吕布、董卓等人因其记载列於此书中,因而列出
而不是代表吕布等人属於魏的势力因为的魏太多,所以唔隔行
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曹嵩之子)
2.曹节字元伟
3.曹腾字季兴(曹节之子)
4.曹嵩字巨高(曹腾之养子,夏侯惇之叔父)
5.乔玄字公祖
6.韩馥字文节
7.孔骸字公绪
8.王匡字公节
9.桥瑁字元伟
10.袁遗字伯业
11.刘岱字公山
12.徐璆字{孟平}{孟玉}
13.郗虑字鸿豫
14.潘勗字元茂
15.韩遂字文约
16.金禕字德禕
17.耿纪字季行
18.金邈字文然(金禕之子)
19.金穆字思然(金禕之子,金邈之弟)
20.魏讽字子京
21.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
22.曹叡字元仲(曹丕之子)
23.郝昭字伯道
24.秦朗字元明
25.张茂字彦林
26.曹芳字兰卿(曹叡之养子)
27.张特字子产
28.郭脩字孝先
29.讳髦字彦士(曹叡之孙,曹霖之子)
30.应余字子正
31.董卓字仲颖
32.何进字遂高
33.周毖字仲远
34.伍琼字德瑜
35.孙瑞字君荣
36.孙萌字文始(孙瑞之子)
37.袁绍字本初
38.袁安字邵公(袁绍之高祖父)
39.袁成字文开(袁安之孙)
40.母班字季皮
41.田丰字元皓
42.审配字正南
43.逢纪字元图
44.袁谭字显思(袁绍之子)
45.袁熙字显奕
46.袁尚字显甫(袁绍之子,袁谭之弟)
47.韩珩字子佩
48.袁术字公路
49.陈温字元悌
50.陈瑀字公玮
51.日磾字翁叔
52.刘表字景升
53.韩嵩字德高
54.傅巽子公悌
55.吕布字奉先
56.张邈字孟卓
57.陈宫字公台
58.陈登字元龙
59.臧洪字子源
60.公孙瓒字伯珪
61.关靖字士起
62.陶谦字恭祖
63.张杨字稚叔
64.眭固字白兔
65.公孙度字升济
66.张鲁字公祺
67.夏侯惇字元让
68.夏侯楙字子林(夏侯惇之子)
69.韩浩字元嗣
70.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之族弟)
71.夏侯霸字仲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
72.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渊之子,夏侯?之弟)
73.夏侯惠字稚权(夏侯渊之子,夏侯?、夏侯威之弟)
74.夏侯和字义权(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之弟)
75.夏侯称字叔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
76.夏侯荣字幼权(夏侯渊之子,夏侯称之弟,排名第五)
77.夏侯湛字孝若(夏侯威之孙)
78.曹仁字子孝
79.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
80.曹洪字子廉(曹操之从弟)
81.曹休字文烈(曹操之族子)
82.曹肇字长思(曹休之子)
83.曹摅字颜远(曹肇之孙)
84.曹真字子丹(曹操之族子)
85.曹爽字昭伯(曹真之子)
86.杨伟字世英
87.邓颺字玄茂
88.丁谧字彦靖
89.丁斐字文侯(丁谧之父)
90.毕轨字昭先
91.李胜字公昭
92.李休字子朗(李胜之父)
93.桓范字元则
94.鲁芝字世英
95.杨综字初伯
96.何晏字平叔
97.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之从子)
98.夏侯玄字太初(夏侯尚之子)
99.许允字士宗
100.许奇字子泰(许允之子)
101.许猛字子豹(许允之子)
102.许遐字思祖(许奇之子)
103.许式字仪祖(许猛之子)
104.王经字{彦伟}{彦纬}
105.崔洪字良伯(崔赞之子)
106.荀彧字文若
107.荀淑字季和(荀彧之祖父)
108.荀爽字慈明(荀彧之叔父)
109.荀靖字叔慈(荀淑之子)
110.张衡字正平
111.严象字文则
112.韦康字元将
113.荀衍字休若(荀彧之第三兄)
114.荀谌字友若(荀彧之第四兄)
115.荀闳字仲茂(荀谌之子)
116.荀融字伯雅(荀衍之孙)
117.荀恽字长倩(荀彧之子)
118.荀俣字叔倩(荀彧之子,荀恽之弟)
119.荀诜字曼倩(荀彧之子,荀俣之弟)
120.荀寓字景伯(荀俣之子)
121.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荀诜之弟)
122.荀粲字奉倩(荀彧之子,荀顗之弟)
123.荀頵字温伯(荀恽之孙)
124.荀崧字景猷(荀頵之子)
125.荀羡字令则(荀崧之子)
126.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从子)
127.荀昙字元智(荀攸之祖父)
128.荀昱字伯脩(荀昙之兄)
129.何顒字伯求
130.贾诩字文和
131.袁涣字曜卿
132.袁滂字公熙(袁涣之父)
133.袁侃字公然(袁涣之子)
134.袁宇字宣厚(袁涣之子)
135.袁奥字公荣(袁涣之子)
136.袁准字孝尼(袁涣之子)
137.袁粲字仪祖(袁滂之弟)
138.张范字公仪
139.张承字公先(张范之弟)
140.凉茂字伯方
141.国渊字子尼
142.田畴字子泰
143.王脩字叔治
144.王仪字朱表(王脩之子)
145.邴原字根矩
146.张貔字邵虎
147.张泰字伯阳(张貔之祖父)
148.张邈字叔辽(张貔之父)
149.管宁字幼安
150.王烈字彦方
151.张?字子明
152.胡昭字孔明
153.庾嶷字劭然
154.庾?字玄默(庾嶷之子)
155.庾遁字德先(庾嶷之弟)
156.何桢字元干
157.焦先字孝然
158.扈累字伯重
159.青牛先生字正方
160.石?字德林(只知其字,不知其名)
161.崔琰字季珪
162.孔融字文举
163.许攸字子远
164.娄圭字子伯
165.崔谅字士文(崔琰之兄孙)
166.毛玠字孝先
167.徐奕字季才
168.何夔字叔龙
169.何熙字孟孙(何夔之曾祖父)
170.何曾字颖考(何夔之子)
171.何邵字敬祖(何曾之子)
172.何遵字思祖(何夔之庶兄)
173.何绥字伯蔚(何遵之子)
174.邢顒字子昂
175.邢乔字曾伯(邢顒之曾孙)
176.鲍勋字叔业
177.司马芝字子华
178.刘勋字子台
179.锺繇字元常
180.锺皓字季明
181.锺毓字稚叔(锺皓之子)
182.华歆字子鱼
183.华表字伟容(华歆之子)
184.华廙字长骏(华表之子)
185.华峤字叔骏(华表之子)
186.华澹字玄骏(华表之子)
187.华昆字敬伦(华廙之子)
188.华荟字敬叔(华廙之子)
189.华恒字敬则(华廙之子)
190.华轶字彦夏(华澹之子)
191.王郎字景兴
192.王肃字子雍(王郎之子)
193.王恂字{子良大}{良夫}(王肃之子)
194.董遇字季直
195.程昱字仲德
196.程晓字季明(程昱之孙)
197.郭嘉字奉孝
198.郭奕字伯益(郭嘉之子)
199.郭敞字泰中(郭嘉之孙)
200.董昭字公仁
201.刘晔字子扬
202.刘陶字季冶(刘晔之子)
203.蒋济字子通
204.刘放字子弃
205.孙资字彦龙
206.刘许字文生(刘放之孙)
207.孙楚字子荆(孙资之孙)
208.孙盛字安国(孙楚之孙)
209.刘馥字元颖
210.刘弘字叔和(刘馥之子)
211.司马朗字伯达
212.司马隽字元异(司马朗之祖父)
213.司马防字建公(司马朗之父)
214.司马望字子初(司马朗之弟->司马孚之子)
215.司马洪字孔业(司马望之子)
216.赵咨字君初
217.赵酆字子仲(赵咨之子)
218.梁习字子虞
219.张既字德容
220.阎行字彦明(後名豔)
221.夏侯儒字俊林(夏侯尚之从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