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周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汉朝有这么一个人既有傲娇的“辉煌史”也有憋屈的“屈辱史”,他的“辉煌史”表现在堂堂一国之母吕后心甘情愿的给他下跪表示感谢,他的“屈辱史”表现在身为一名大臣却被皇帝刘邦骑在脖子上戏弄,并且还绘声绘色的记录到史书中,这么一个特殊的人,他到底做了哪两件事才会被吕后、刘邦如此对待呢?他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从他的结局上来分析又为什么说他是刘邦去世后依旧与吕后进行权力斗争的见证者呢?
这个人就是西汉的御史大夫周昌,不过讲述周昌之前,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及一下,他就是周昌的哥哥周苛,为什么要提及周苛呢?因为周昌能被刘邦任命为御史大夫,多半是因为周苛,原本周苛是西汉的御史大夫,但在楚汉之争项羽围攻荥阳一战时,周苛为刘邦殿后,结果荥阳被项羽攻破,周苛宁死不降,并且在死前还不忘讥讽、瓦解项羽部下的凝聚力,他说:“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听后怒不可遏,下令将周苛烹杀。刘邦知道周苛为国捐躯后,深表痛心,而后任命周苛的弟弟周昌为新一任的御史大夫。
周昌虽然刚开始是因为他哥哥的缘故才当上御史大夫,但他随后的表现可谓是实至名归,他当上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相当于副丞相,职责: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以后忠于自己的职责,敢于向刘邦反映问题,直言不讳的指出刘邦施政以及朝廷的一些弊端,对此史书载侧面有过一番评价,其言: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即通过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的敬畏来展现周昌在御史大夫职位上的称职。
周昌的称职也为自己带来了一段“屈辱”,有一次周昌趁刘邦休息之余前往宫中奏事,谁曾想周昌这一来不打紧,直接撞破了刘邦的好事,原来刘邦此时正和戚夫人拥抱在一起,也许是在喝酒,也许是在做其他之事,周昌见此情景知道闯了大祸,回头便跑。屋里突然闯进一人,刘邦也是一愣,连忙快步上前追赶逃跑的周昌,追上之后,刘邦顺势骑在了周昌的脖子上问周昌: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作为一名重臣、有身份之人(品秩为两千石)被人骑在脖子上,周昌也很感到憋屈,心一横,挺直脖子,仰头对刘邦说:你就是像夏桀、商纣一样的无道昏君。刘邦听完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点失礼,为了化解尴尬,刘邦一笑了之,从此愈发的对周昌敬畏。(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从皇帝刘邦到丞相萧何、曹参等人都对周昌表示尊重、敬畏,也许有人认为当官做到这份上已经很牛了,但对周昌而言他的高光时刻还不在此,他的最辉煌时刻则是堂堂一代皇后吕后亲自向他下跪,吕后为什么会向周昌下跪呢?
这一切还得从刘邦宠爱戚夫人,想更换太子说起,刘盈虽是刘邦的嫡长子,但由于性格懦弱,不讨刘邦喜欢,相反由于对戚夫人的喜爱,爱屋及乌之下刘邦认为戚夫人生的孩子刘如意更像自己,所以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不过刘邦的想法刚一流露,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对此刘邦选择忽略。
一次在朝会之时,刘邦又将此想法表达了出来,这时身为御史大夫的周昌站了出来,他极力和刘邦争辩,刘邦问他理由。原本周昌有口吃的毛病,这时和刘邦争辩时由于激动加愤怒,讲起话来更加的口吃,一句话断断续续的说了好久,最后来了一句,陛下您虽然想更换太子,但我是坚决不能听从您的诏令的。刘邦听完很高兴,不再提及更换太子之事。(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其实不是刘邦不想提,而是从朝臣的态度上刘邦明白,太子虽然柔弱,但自己百年之后有一班大臣辅佐,大势已成,新建立的王朝来之不易,轻易更换太子,容易动摇国本。
周昌与刘邦在朝堂的对话被吕后侧耳在东厢房听到,下朝之后吕后特意会见周昌,然后对周昌跪谢说:“微君,太子几废。”以吕后之尊都舍得下身段来给周昌下跪致谢,可见当初刘邦更换太子之心的强烈。
太子不能更换,以刘邦对吕后的了解,刘邦明白戚夫人母子在自己百年之后危险矣。为了化解难题在御史赵尧的建议下,周昌成为刘邦托孤照顾刘如意的不二人选。
可惜刘邦的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刘邦去世后,吕后果然将魔爪伸向了赵王刘如意。作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周昌哪能不明白吕后的心思,在吕后多次派使者召刘如意入朝之时,周昌都以刘如意身体不好来回绝使者的征召。此时周昌多么希望吕后能看在自己当初为太子刘盈据理力争的份上,饶刘如意一命。奈何吕后铁了心的要刘如意死,她知道周昌在保护刘如意,所以才导致自己之前的多次征召都以失败告终。
为了达成目的,吕后改变策略,他派使者直接将周昌诏入京师,对于这个命令,周昌不敢违背。周昌入京后,吕后将他训斥一番。没了周昌的阻挠,赵王刘如意被征召入京。此时作为刘如意的兄长汉惠帝刘盈也明白母亲有加害刘如意之意,因此在刘如意入京后,汉惠帝特意与刘如意同寝同食,可惜最终还是百密一疏,吕后趁汉惠帝不注意之时将刘如意毒杀。
刘如意被毒杀后,周昌自责不已,心灰意冷之下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吕后,三年之后周昌怀着遗憾的心情病逝。
纵观周昌之死,与其说他是病死的倒不如说他是死在了刘邦与吕后权力斗争之下,刘如意之死本是刘邦与吕后权力斗争的延续,奈何时日无长的刘邦不甘心,他在晚年强行将周昌卷入,幻想着周昌能改变刘如意的结局,可是他忘了一点在至高权力的斗争上从来都是零和游戏,只有胜利与失败,周昌在被刘邦拉入局的那一刻结局早已注定,还好吕后念及往日恩情,给予了周昌最后的体面。
周昌,也属于刘邦的沛县老乡圈子,虽比萧、曹、樊等稍逊些,但与刘邦的私交,也非同一般。刘邦喜欢周昌,关键是他这个人不藏不掖,为人处事亮亮堂堂。汉立国,刘邦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人太耿直了,有时也难免让主子或上级尴尬。
这一天,原本是歇朝休假的时间,周昌有几句话,非得马上说给皇帝听不可,于是急如星火地闯进宫。迎头正要奏事,周昌猛可里发现,刘邦抱着戚夫人正亲热呢。瞧这个寸劲,打扰了天子的好事!周昌扭头就走,心想我佯装没看见,陛下你继续乐你的便是了。
这边周昌疾步欲离开,不料身后的高祖刘邦推开宠妃,跑着追了上来,一把从背后推倒周昌,跨腿骑在了他的脖子上,摁住周昌问:你小子都看到了,你老实交待,在你眼里,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知道这是刘邦为了遮臊,故意跟他开玩笑呢,但还是心里咋想就咋说:陛下你就是个桀纣那样的荒淫暴君。刘邦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放开了周昌。一场尴尬就这样化解了。
经此一事刘邦更喜欢周昌,喜欢他有啥说啥。若是周昌这时遮遮掩掩,酸文假醋地把皇帝的好色奉承一番,刘邦反倒觉得这小子太虚伪。
一旦喜欢上一个人,你干啥说啥都是可爱的,周昌后来就又让刘邦差点笑喷。
刘邦因宠戚夫人,动了废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的念头,周昌极力反对。有一天君臣俩在一块儿又谈起此事,周昌都急眼了。周昌因为平时有些口吃,情急之下就更是青筋暴露语不连贯,他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我口吃说话不利索,但我期……期期……期期认为不……不……不行;陛下若……若真……真废太子,我期期……期期宁……宁死不……不尊命!
“高祖欣然而笑”,刘邦不仅没觉着周昌冒犯自己,反而被他的急赤白咧真诚所打动,欣然大笑起来。为这事,吕后事后下跪向周昌表示谢意,周昌心说:我是为的汉家江山又不是为的你!
周昌是首批陪刘邦举事的元老重臣,又是沛县老乡,所以,刘邦对其极为信任。同时,周昌的哥哥周苛在楚汉之争最艰难的时候,曾替刘邦镇守荥阳,城破以后,死活不愿投降项羽,而被楚军烹杀。凭着哥哥的大功和自己十几年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经历,于情于理,刘邦都会对周昌高看一眼。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周昌封侯,获得御使大夫的高位,也算是应得的回报。
根据《汉书》记载,周昌在任御使大夫期间,为人耿直、公正,甚为称职。包括西汉开国的几位大咖,如曹参、萧何,甚至刘邦本人,都对周昌倍加尊重。而《史记》中提到,刘邦骑周昌的脖子,乍一看,一个开国皇帝,骑着当朝御史大夫满屋跑,看似滑稽,其实不然。?
当时,周昌入宫奏事,凑巧撞见刘邦正和宠爱的戚夫人卿卿我我,周昌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进来的不是时候,拔腿就跑,谁知,被刘邦发现,刘邦趁着酒意耍无赖,顺势跳到周昌头上,还像煞有其事的问周昌,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皇帝。整出戏,其实是巧合中,加入了刘邦的小混混的佐料,虽然滑稽,但能看出刘邦的无赖举动,其实是没有把周昌当外人,开个玩笑而已。要是这出戏换在其它朝代,臣子撞见君王调情,说不定直接拖出午门咔嚓了。
而吕雉之所以感激周昌,是因为周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护住了吕雉儿子的太子之位,护住了吕雉后来的太后之尊。刘邦晚年宠信戚夫人,甚至想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吕雉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在小三的连续枕边风之下,会有多危险,但当时刘邦已经油盐不进,吕雉除了干着急,没有任何办法。?
关键时刻,是周昌帮了吕雉的大忙,周昌凭着自己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责,以?废长立幼,动摇国本?的姿态,反复劝说刘邦不要改立太子,刘邦虽然混,但也很聪明,知道如果一意孤行,非要改立小儿子刘如意为帝,自己死后,根基不稳的小儿子是坐不稳皇位的。当时,除了周昌本人的苦劝以外,张良在储君的立场上,也和周昌一致,极力反对刘邦废长立幼,如此,才终于动摇了刘邦废掉吕雉儿子的决心。
吕雉知道周昌,帮助自己的儿子守住大位,极为感激,甚至不顾当时的皇后身份,直接向臣子下跪。刘邦死后,位列太后之尊的吕雉,依然对周昌很客气,要知道,从儿子刘盈继位开始,一直到吕雉过世的15年时间,吕后是大汉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生杀予夺,全凭她个人心情,未央宫杀韩信,褫夺王陵相位,诛杀刘家王侯,代行皇帝威权。吕后专权期间,虽然不把刘邦遗留的旧臣放在眼里,但却极为尊重周昌,这或许就是感念对方当年的护主大恩。
大家如果对戚夫人的结局没有印象,不妨脑补一下武则天施加在王皇后身上的手段,该手段版权属于吕后,武则天只是抄袭。
作为开国皇帝,刘邦对戚夫人母子的命运是有预料的,自然也做了相应安排。我们不妨先从吕后和戚夫人之间的恩怨说起。
吕戚结怨
(戚夫人 剧照)戚夫人是刘邦晚年的宠妃,出身名门,祖上原是周王室后裔。戚夫人能歌善舞,才艺双绝,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女围棋手,深得刘邦宠爱,并为刘邦生下一子,即赵王刘如意。
吕后自不必说,戚夫人的受宠,吕后自然恨得牙痒痒的。吕后由于年老色衰,常年留守关中,戚夫人却常跟随刘邦征战四方。应该说晚年的刘邦陶醉于戚夫人身上的青春气息,更加之戚夫人多才多艺,极大的填补了刘邦晚年疲倦的心灵。
后宫争宠已成事实,更要命的是吕后的儿子刘盈仁慈懦弱,刘邦很不喜欢,而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却深得刘邦宠爱,大家从「如意」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于是刘邦便产生了改立太子之意,这就彻底触碰了吕后最敏感的神经,太子之争使吕戚二人水火不容。
后宫之争和太子废立之事,让二人产生仇怨。刘邦在张良,叔孙通,周昌等人的劝说下,最终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但他也深知吕后的秉性。为戚夫人母子的未来担忧,为此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袭封赵王
第一个措施便是将刘如意和戚夫人母子送出京城,毕竟一旦刘邦自己去世,这二位生活在吕后的眼皮子底下,难保有性命之忧。
于是将赵王刘如意送去他自己的封国赵国,即今天的河北一带,使其摆脱吕后的势力范围。而按照惯例,戚夫人也可以跟随自己的儿子离开宫廷,这是个不错的安排。
周昌为相
刘邦晚年时,为戚夫人母子忧心忡忡。有位朝臣建议刘邦为刘如意配备一位国相来辅佐保护刘如意,而这个人选必然是皇子,大臣及吕后都非常尊敬且忌惮的人物。刘邦依然照做,这个人就是周昌。
周昌时任御史大夫,性格直爽,敢说敢做,十分受人尊敬。而且周昌早年便跟随刘邦四处征战,是汉初的开国功臣,这也让很多人对他敬畏三分。
周昌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对吕后有恩。刘邦数次想要改立太子,一次周昌觐见劝说刘邦放弃此事,正好被吕后听到。周昌出来后,吕后当面向其下跪致谢。
基于周昌的性格秉性及其与吕后的这层关系,刘邦让其作为刘如意的国相,这个人选是没有问题的。或者说,没有人比周昌更合适担任这个职位。
周昌跟随刘如意到赵国,确实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刘邦一死,吕后便火急火燎地召刘如意进京。周昌深知一旦入京凶多吉少,便数次拒绝奉召。
这个连刘邦吕雉都不畏惧的人就是周昌,这个小孩就是负责掌管玉玺的赵尧。此时的赵尧才十三岁,就是一个小孩,而周昌之所以败给了赵尧这个小孩就是因为周昌认为他是一个小孩罢了,不足为惧,但是却不知赵尧非常的聪明,小孩提前给刘邦进言,将周昌降职。自己调到周昌之前到位置。
当时的刘邦非常的疼爱戚夫人,爱屋及乌,就更加的喜欢戚夫人的儿子赵王。于是有意将吕后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太子刘盈废除了。将赵王刘如意立为太子,但是吕后也不是一般人,势力也是比较大,就没能实行。
这时的赵王才十岁,刘邦也是有些担心赵王的安危。每日都是满脸愁容的。这时的赵尧也就看出了刘邦的心思,就给刘邦一个计策。就是给赵王找一个有能力还十分强悍的相国,这样既能照顾赵王,又能够威慑吕后。刘邦也就同意了。
因为当时刘邦想要废除太子刘盈的时候,周昌是站在了吕后这一方的,是反对了刘邦的。所以这时的刘邦已经是考虑到了周昌。于是就问赵尧是否有合适的人选。赵尧就说:“周昌为人正直,又有才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
然后刘邦就召见了周昌,然后就让周昌担任赵国相国一职。而之前周昌是御史大夫,这个就是降职。虽然周昌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这样御史大夫没人了,刘邦微微一笑,就把御史大夫给了身旁的赵尧。
而周昌之所以败给了赵尧,也是因为小瞧了赵尧,早在之前就有人提议对付赵尧,但是周昌认为赵尧只是一个小孩,没必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7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昂最宠爱的妃子是谁是杨贤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