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关羽被杀之间多次向孙权投降,孙权为什么都拒绝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16:50:58

关羽被杀之间多次向孙权投降,孙权为什么都拒绝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孙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建安24年,即公元220年,蜀国将领关羽,在同魏军厮杀的时候,却不被吴军钻了空子,在麦城被吴国俘虏,后来在临沮被斩杀。其实,在关羽被斩杀前,也向孙权请求过投降,但是,最后竟然都被孙权拒绝了,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最后还是走向了断头台。那么,孙权为何要拒绝?

关羽,公元161年出生,年轻的时候因为犯了事情,便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后来在公元184年的时候,参加了刘备在涿县组织的起义军 。在东汉末年,关羽凭借着自己一身的本事,在当时驰名天下。

但是,一般人的印象中,只知道关羽是个武艺高超,重情重义的大将军,而且是个很高傲的人,有自己的风骨,但是,这和他在死前的形象又略有出入。那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做出投降的举动来,实在是令很多人不解。

其实,换位思考也不难理解,当时,关羽被俘虏后,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的性命枉死,与其这样,投降似乎也是一时间最好的选择。虽说他是个傲气的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屈能伸,确实是让人钦佩的。

只是,孙权并没有答应关羽的请求。在当时,虽说说孙吴之间进行了联盟,但是这个联盟早就在赤壁之战后慢慢失去了意义。所以,在公元219年的时候,孙吴联盟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既然都这样了,对于关羽,孙权似乎也没有什么杀不杀的理由了。

其实,孙权并不是一意孤行作出的决定。在关羽提出投降之后,孙权是和朝堂内的大臣们商议过的,只是,鉴于对关羽的了解,大家都觉得关羽的投降不可靠,于是,最后一致认同,不能接受关羽的投降,因此关羽也就被斩杀了。

在这之前,其实关羽也曾在曹操那里上演过投降。当时,曹操还热情吧款待了关羽,但是,关羽最后却“千里走单骑”,还是给逃跑了,回到了刘备的身边。所以,孙权一方不接受关羽的投降,这大概也是前车之鉴吧。

不过,关羽最后的失败,跟他自己的性格也是有很大的联系的。虽说他确实一生正气,也很有本事,但是,他在性格上也有自己的缺陷,不仅有些好大喜功,也有些自负。才将孙权想要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还被关羽给骂了,拒绝了。

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很多时候,其实就已经在为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虽说,关羽最后因为被俘而杀 ,但是,后世人还是很喜欢他的。后来关羽的形象还慢慢被神化起来,现在我们还可以见到“关公庙”,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关羽还被奉为“武圣”,由此可见,后世人对比关羽,还是特别喜爱的。

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俘虏后,为何孙权不放他一马?

其实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孙权和关羽的这些恩恩怨怨,孙权曾经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但是关羽拒绝了,而且这个态度也是非常的不好。孙权知道了之后自然是很不开心,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孙权就已经很看不行关羽了。

关羽的死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是一件大事了。由于关羽的性格问题和用人问题导致了荆州的守将直接就叛变投奔东吴了,最终,关羽被吴国人俘虏了。后来,孙权就处死了这父子俩。荆州是怎么来的呢?我们都知道,这个荆州是孙权背叛刘备和曹操联手得到了荆州。所以说,刘备肯定是不会就这样算了。其实,他也可以将关羽当做是一个筹码,不一定非要杀了他,孙权为何要这么做呢?

首先,当时的孙权和曹操已经建立了利益关系。如果说,刘备和他妥协了的话,那就相当于直接背叛的曹操,这样做的话,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刘备和关羽的关系那是非常铁的。所以说,出于这个考虑,孙权也不会去冒这个风险的。孙权杀掉关羽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关羽那个时候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说放走关羽的话,那么关羽很有可能会带着兵来攻打,还会让曹操误会,所以说,不如直接杀掉。

而且,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就是他们两个人之前的一些小的过节。毕竟当时孙权想和他结亲,关羽居然直接就拒绝了他,而且说话的态度也是实在是令人不能接受,所以说,孙权对他自然是没什么好印象了。

关羽?一生被俘两次,为啥第一次投降曹操,第二次却宁死不投孙权

俗话说「 ”争议越大影响越大”,而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巨大的争议而降临人间的,比如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关羽。 关羽作为三国第一最具争议热度的人物,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是关羽的出身,有的地方说关羽出身地主家庭,有的则说他出身寒微,平民之家,但到底出身如何,史书没有准确记载,所以不得而知。 其二是关羽的盖世武艺,都知道关羽的个人武力值相当高,但是作为一员杰出的良将,一般都有自己的师父,至少有个锻炼的个人履历,但是关羽在投奔刘备之前,个人履历只显示他杀了一个人,再无其它。于是有人说关羽的武力是天生的,又有人说关羽的武力是自学的。 其三是关羽的外貌,根据三国演义等戏说来看,关羽生得面如重枣,还有一把漂亮的长胡子,人称美髯公。而史书对于关羽的胡子也有记载,从诸葛亮给关羽的信中也可看出关羽之胡子是他的一个非常骄傲的外貌特征。另外还有关羽的身高,《三国演义》中说关羽身长九尺,但是在正史中并没看到这个记载。那么关羽的确切身高是多少,不得而知。 其四是关羽的忠诚。关羽素以忠勇著称,但关羽一生先后侍过二主,虽然始终是刘备,但中间却有一段俘虏投降敌人曹操的小插曲。根据我们通常对「 ”忠诚”的理解,那就是一个人从一而终是为忠诚,或者一个人宁死不降捍卫己方权益是为忠诚,再或者坚决拒绝敌方的威逼利诱是为忠诚,总之忠诚的概念是多样,但核心却是不变的,那就是绝对忠于旧主。所以关羽在忠诚方面出现了被人们议论的缝隙,这一点,我们下面再说。 其五是关羽在三国中的武力值,以及在五虎上将中的位置。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力值一直是被罗贯中浓墨重彩的,他有着斩颜良诛文丑的傲人成绩。后来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封赏部下,《三国演义》中为五虎上将,关羽位列其首。在这方面,有人对关羽的武力值提出质疑,许多人认为关羽是五虎上将中武力值最弱的,有两个人是关羽绝对打不过的,一是张飞二是马超。那么关羽的武力值也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作为三国后来名气最大的武将,个人的武力值却深受质疑,确实是一件有趣而尴尬的事。用小品中的话来说,就是:「 ”好尴尬啊。” 以上五点争议基本就囊括了一个完整的关羽,但是在关羽的一生中,他既然以「 ”忠义”名扬于世,而有一点却是令人一开始不得其解的。这一点就是关羽在下邳兵败能选择投降曹操,为何后来在荆州兵败的时候不能选择投降孙权呢?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原因很简单。 首先这两次兵败的性质不同,第一次下邳兵败,并不是因为关羽个人指挥失误,而是曹操兵势太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大哥刘备都被打得狼狈逃窜了。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之下,关羽投降曹操,以作为权宜之计,并不可耻。 但樊城之战引发的荆州之败,则不可同日而语,荆州之败,关羽是老大,是总负责人,成功失败都是要负全责的。另外,荆州对于蜀汉来说,那是根基所在,也是三国鼎立之战略要冲所在。下邳之败,面临的结果不过是东山再起,而荆州之败则影响了蜀汉正在顺利开展的大业之路。前者对于关羽而言,投降是最好的方式,而后者对于关羽而言则是耻辱,而兵败既然耻辱,那么若再选择投降孙权,则是在耻辱上增加一层耻辱,就是自我毁灭。 其次两次兵败的原因不同。下邳时,刘备兵败,起因是刘备偷袭占领曹操的徐州,曹操领兵来夺回,而刘备战败,又自顾自逃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关羽看待事物的方式,他固然忠诚刘备,但取得徐州的方式总是不大光彩的。而兵败逃走,把他丢在那里也不能算作义,而关羽却能做到「 ”曲线救国”,先投降曹操,再回到刘备身边,实现了令人感动的忠诚。 但是荆州之战的对象虽然仍然是曹操,但是兵败的原因却不是曹操,而是孙权。孙权本是蜀国盟友,却在关键时刻背后捅刀子,这是令关羽在情感道义上无法接受的。而盟国变成敌人则比敌人更可恨,所以关羽是不能投降一个自己恨的人的。 第三投降的条件不同。前者关羽虽然下邳兵败投降曹操,但是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那就是所谓的「 ”三约”,即一是投降的对象不是曹操,而是汉室,二是保证刘备老婆的安全,三是得知刘备消息,便离开曹操投奔刘备。而曹操全部答应,所以关羽选择投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关羽在这里的投降是向正统投降,另外他还是充满了希望的,并且这种投降一点也无损他的个人声誉,反而还有加分效果。 但是在荆州兵败被俘时的情况则不同: 一是孙权只是一方诸侯,说白了就是靠兵力雄踞一方的军阀,他不是汉朝正统,非正统不能投。 二是孙权是背叛者,因为吴蜀两国曾是盟国,背叛在关羽眼里是最可耻的,是小人行径,是小人不能投。 三是关羽自己理亏,兵败丢失荆州本身对于蜀汉来说,已经是巨大的损失,是对刘备的一种伤害,而自己若为了活命再投降敌人,则无异于给刘备的心上撒盐,此为大不义也,不义之事不能做,所以不能降孙权。 四是关羽此时年迈,都说人越活越明白,那么此时的关羽在兵败之后,应该更为清醒,对于他而言,自己坚持了一生的忠义品行,就是死也要保持到底,不能晚节不保,所以关羽骨子里虽然傲气,但他也是有傲骨之人,所以折节之事不能做,故而不能投孙权。 了解关羽一生和他的性格后,再看他投降曹操的原因,和不投降孙权的理由,一切都一目了然了,所以关羽被历代誉为「 ”忠义”的化身,被民间人士所热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武圣关羽愿降曹贼,为何拒绝孙权?

首先,我觉得关羽当时并不是投降于曹操,只不过是暂时寄居于曹操账下罢了,并没有要归顺投降曹操的意思。当时是因为刘备跟关羽因为打战分散了,而关羽考虑到两位嫂嫂的安全问题,这才不得已暂时在曹操军队中留下来,况且也是跟曹操说好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他就会立马去投奔刘备的,因此不能算是投降于曹操,而是投降于汉天子。

其次,之所以关羽会拒绝孙权,我觉得是关羽已经觉得很没面子了。因为关羽这个时候已经是一把年纪了,自己的哥哥让自己坚守荆州,却因为自己的失误使得荆州丢失,因此觉得很没有面子可以去见自己的兄长,所以也就拒绝了孙权的劝降。

再者,我觉得很可能关羽连要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孙权知道留着关羽对自己的将来并没有好处。况且关羽本人一向不把东吴放在眼里,所以东吴的将士们个个都想要关羽的人头,所以一旦有机会,必然不会留给关羽喘息的时间的,更别说是等到孙权来劝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7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