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历史上的一大事件——草船借箭,也都知道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曹操的十万支箭,但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不是如此呢?为何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又会牵扯到孙权呢?细探历史,结果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现在我国著名作家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故事讲述的是,周瑜一直以来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便心生一计想要故意刁难诸葛亮,于是在一次军事商议时,提出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应承下来并且答应只需三天,之后,诸葛亮向鲁肃借来船只、士兵、草把子,在第三天的时候,诸葛亮叫来鲁肃让他一同去取箭,这天,大雾弥漫看不清江上的情况,诸葛亮让士兵呐喊,诈了曹操乖乖放箭,于是这十万支箭就这样“借”到了。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似乎又是一番说法。
其实,草船借箭,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但它的主人公却不是名声显赫的诸葛亮,而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虽如此,却仍然有两个说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据《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孙权屡次向曹操挑战,但曹操坚持不出,后孙权一人乘一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军水寨,曹操一看孙权来了,便下令加紧防备,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中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它所说的是孙权乘坐的是大船,而且当孙权到达曹操面前时,曹操当即下令放箭,结果万箭齐发,全部射到了孙权的船上,使孙权的船重心不稳发生倾斜,孙权当即下令掉头,使船的另一头也射满箭弩,从而平衡船身,然后安然返回。据此来看,孙权并不是有意借箭,而是无意为之。但不管是哪种说法,由此我们都能看出来,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原来是孙权!
一、概括: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二、简评:
草船借箭中处处透露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正是他的神机妙算使他成功向曹操 “借箭”。他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巧安排、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
三、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
扩展资料:
一、事实真相、史书原文:
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二、还原历史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个漂亮活,其实真正的主角是孙权。只不过后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为了表现诸葛亮的才识,才进行了移花接木。另外,诸葛亮和孙权,一个是蜀国军师,一个是吴国统领,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瓜葛。
“草船借箭”的背景是,曹操想一统天下,可却刚刚在与孙权的战斗中失利,心理有点阴影,就暂时在安徽巢湖边上安顿下来,以待时机再战。由于曹军只死守,不敢主动出击,孙权知道曹军怕水,便不时主动向曹军挑衅。
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曹军情况,孙权早就想着亲自前去查看。这天湖上正好有雾,孙权便找了一艘大船,为防止曹军弓箭射击,就命令人在船两边布置了厚厚的稻草。布置完毕后,孙船坐着大船开始向曹军水寨靠近,不料因靠得太近,很快就被曹军发现了。
曹军主将见有船前来,朦胧中看不清对方兵士多少,船舶多少,不敢轻意迎击,只下令军队用箭弩攻击。由于曹军是万箭齐发,不一会儿,孙权向着曹军一侧的稻草上都插满了箭。孙权一见大喜,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自己正为箭少而发愁,曹军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了。于是命令船舶多待会,不久因一侧箭太多太重,船舶开始大幅倾斜,孙权急忙叫士兵把船掉头,很快另一边也插满了箭。孙权见已被曹军发现,再无前进可能性,又意外得到了一船箭,便不再逗留,高兴地命令大船回营了。
之后双方又相持了数月,曹操眼见粮草开始困难,又见孙权舟船充足,恰好多雨季节又将开始,知道难以再战,只能向天长叹,拔营而去。
孙权不动一兵一卒,轻易得到了一船箭的事,很快就传为了佳话,人们纷纷赞扬孙权的胆识。后来,罗贯中先生写书时,为了把诸葛亮表现得更聪明,就把这事嫁接过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6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