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北齐子民心中的战神;宇文邕,北周最有为的帝王。
一个战神,一个帝王。宿命里的生死对头,情义上的英雄知己。南北朝时期最为出色的两位历史人物。
兰陵王骁勇善战,是北齐军事支柱。曾在邙山大战中,率领500铁骑大败北周十万大军,解除洛阳之围,从而兰陵王一战成名声名远播。大败的宇文邕称赞兰陵王,说他才是自己真正的对手。自此之后几年内北周不再伐齐,南北朝得以短暂的和平。可惜英雄命短,在一次宴会上,兰陵王一时口误,被高纬猜疑,竟被赐酒而死。无奈一代战神就此英年早逝。
兰陵王死后,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军队之魂。四年后,宇文邕从邺城起兵,攻伐北齐,自此北齐灭国,北方得以统一。
兰陵王死后宇文邕就轻易的灭了北齐,由此可见兰陵王对北齐有多重要。倘若当时北齐君主不是昏聩无能的高纬而是骁勇善战的高长恭,宇文邕还能不能灭了北齐还真不好说。
兰陵武王高肃,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护因慈母归来,颇感齐惠,拟与齐互结和约。偏突厥木杆可汗遣使至周,谓已调集各部精兵,如约攻齐,护不禁踌躇,意欲拒绝外使,转恐前后失信,有伤突厥感情,况母已归家,无容他虑,还是联络突厥,免滋边患。乃表请东征,召集内外兵众,共得二十万人。周主邕祃祭太庙,亲授护鈇钺,许令便宜行事,且自沙苑劳军,执卮饯护,护拜命乃行。到了潼关,命柱国尉迟迥为先锋,进趋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山南兵出豫州,少师杨檦出轵关。护连营徐进,行抵弘农,再遣雍州牧齐公宪,宇文泰第五子。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屯营邙山,策应前军。 兰陵王 舞乐像(日本甘日市往宫岛渡口)杨檦恃勇轻战,既出轵关,独引兵深入,又不设备,不料齐太尉娄睿,带引轻骑,前来掩击,檦仓猝遇敌,行伍错乱,被齐兵杀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檦逃生无路,没奈何解甲降齐。三路中去了一路。权景宣一路人马,却还骁劲,拔豫州,陷永州,收降两州刺史王士良、萧世怡,送往长安,另使开府郭彦守豫州,谢彻守永州。尉迟迥进围洛阳,三旬不克,周统帅宇文护,使堑断河阳要路,截齐援兵,然后同攻洛阳。诸将多轻率无谋,还道齐兵必不敢出,但遥张斥堠,虚声堵御。齐遣兰陵王长恭,原名孝瓘,系高澄第五子。大将军斛律光,往援洛阳,两人闻周兵势盛,未敢遽进,洛阳又遣人告急齐廷。时齐太师段韶出为并州刺史,由齐主湛召入问计。韶答道:“周虽与突厥连兵,两面夹攻,但北虏狡猾,待胜后进,虽来侵边,实等疥癣,今西邻窥逼,实是腹心大病,臣愿奉诏南行,一决胜负。”知己知彼,究竟还推段婆。湛喜语道:“朕意亦是如此。”乃令韶督精骑一千,出发晋阳,自率卫兵为后应,亦从晋阳启行,韶在途五日,济河南下,适连日阴雾,周军无从探悉,韶竟与诸将上登邙阪,窥察周军形势,进至太和谷,与周军相遇,韶即令驰告高长恭、斛律光两军,会师对敌。长恭与光,立即应召,韶为左军,光为右军,长恭为中军,整甲以待。周人不意齐兵猝至,望见阵势严整,并皆惶骇。韶语周人道:“汝宇文护方得母归,何故遽来为寇?”周人无言可答,但强词夺理道:“天遣我来,何必多问!”韶又道:“天道赏善罚恶,遣汝至此,明明降罚,汝等都想来送死了!”这是理直气壮之谈。周军前队统是步卒,遂踊跃上山,来战齐兵。韶且战且走,引至深谷,始命各军下马奋击,周军锐气已衰,霎时瓦解,或坠崖,或投溪,伤毙无数,余众俱遁。兰陵王长恭领五百骑士,突入洛阳城下围栅,仰呼守卒,城上人未识为谁,不免疑诘。迨经长恭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缒下弓弩手数百名,接应长恭,周将尉延迥无心恋战,便撤围遁去,委弃营幕申仗,自邙山至谷水,沿途三十里间,累累不绝。独周、雍州牧齐公宪,及达奚武、王雄等,尚勒兵拒战。雄驰马挺槊,冲入斛律光阵中,光见他来势凶猛,回头急走,趋出阵后,落荒窜去,身边只剩一箭,随行只余一奴,那王雄却紧紧追来,相距不过数丈,光情急智生,把马一捺,略略停住,暗地里取弓搭箭,返身射去。可巧雄槊近身,不过丈许。雄大声道:“我惜尔不杀,当擒尔去见天子!”语未说完,箭已中额,深入脑中,雄不禁暴痛,伏抱马首,奔回营中。莽夫易致愤事。光幸得免害,当然不去追赶,也纵马归营。天色已暮,两下里俱各收军。周将齐公宪部署兵士,拟至明晨再战,偏王雄负伤过重,当夜身死。军中越加汹惧,赖宪亲往巡抚,才得少安。达奚武入营语宪道:“洛阳军散,人情震恐,若非乘夜速还,明日且欲归不得了!”宪尚觉迟疑,武复说道:“武在军日久,备悉艰难,公少未更事,岂可把数营士卒,委身虎口么?”宪乃依议,潜令各营夤夜启程,向西奔还。权景宣得洛阳败报,亦将豫州弃去,驰入关中。及齐主湛至洛阳,早已狼烟净扫,洛水无尘。湛很是欣慰,进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余将俱照律叙功。惟尚恐突厥入塞,亟还邺都。嗣接得北方边报,谓突厥亦已退军,更觉得心安体泰,又好酗酒渔色了。 兰陵王墓(河北省邯郸辖县刘庄村东)齐主纬丧师失地,毫不知愁,反阴忌兰陵王长恭,有意加害。长恭自邙山得胜,威名颇盛,见七十三回。武士相率歌谣,编成兰陵王入阵曲,传达中外。齐主纬尝语长恭道:“入阵太深,究系危险,一或失利,悔将无及。”长恭答道:“家事相关,不得不然。”齐主闻得家事二字,几乎失色,因令出镇定阳。长恭颇受货赂,致失民心,属尉相愿进言道:“王既受朝寄,奈何如此贪财!”长恭不答,愿又道:“大约因邙山大捷,恐功高遭忌,乃欲借此自秽么?”长恭才答一是字。愿叹道:“朝廷忌王,必求王短,王若贪残,加罚有名,求福反恐速祸了!”是极。长恭泣下道:“君将如何教我?”愿复道:“王何不托疾还第,勿预时事!”上策莫逾于此。长恭颔首称善,但一时总未甘恬退,遂致蹉跎过去。至江淮鏖兵,长恭恐复为将帅,喟然太息道:“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复发呢?”自是佯称有疾,尝不视事。齐主纬察知有诈,竟遣使赐鸩,逼令自杀。长恭泣白妻郑妃道:“我有何罪,乃遭鸩死?”妃亦泣答道:“何不往觐天颜?”长恭道:“天颜岂可再见?”遂饮鸩而死。齐主闻长恭自尽,很是喜慰,但表面上还想掩饰,追赠长恭为太尉。长恭一死,亲王中又少一勇将了。自折手臂,亡在目前.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继晋朝以后的又一段乱世。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是极为频繁的。
南朝就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和北周、北齐。兰陵王就是北齐的宗室子弟,而隋文帝杨坚则是北周人。
在南北朝对峙期间,总的来说北朝的整体实力是大于南朝的。可是由于南朝也依次呈现东西对峙之势,比如东魏和西魏的对峙,北齐和北周的对峙等等,所以使得南方和北方的政权基本呈现出一个平衡的状态。
不过,这种平衡随着北周的崛起逐渐被打破(北周和北齐存在时间很短,不过东魏和西魏实际上就是宇文氏和高氏扶植的傀儡政权,为了方便,就直接以北周和北齐称呼了)。南北朝的末期,北周国内的关陇集团开始崛起,汉人和鲜卑人文化开始融合,使得北周的实力大增,逐渐对北齐形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再加上北齐皇帝的昏庸,可以说,北周灭北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北齐之所以能够拖延自己灭亡的时间,都是因为一个人,兰陵王。
兰陵王,北齐宗室中的一个异类
北齐建国二十八年,却出了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这其中有短命的因素在里面,也有弑君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北齐宗室们的昏庸。
先说文宣帝高洋,这个人是北齐名义上的开国皇帝,在位前期还算正常(所谓的前期其实也就是前几年,因为高洋就活了31岁),但是到了其在位中后期就开始荒淫无度了,因此他很短命,享年31岁。至于死因嘛,懂得都懂。
高洋死后,他的儿子高殷即位,但是高殷即位后不久就被高洋的六弟高演杀死了。说起这个高演,算是北齐比较贤明的皇帝了,不过他即位不久就去世了。
高演死后,传位给弟弟高湛,其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高百年,只是没想到高湛即位以后,还是把高演的儿子杀死了。
高湛即位以后,比前面的皇帝都不如,前面的皇帝在一开始还装一下,体恤民情,高湛却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就荒淫无度起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32岁死亡,死因沉迷酒色。
高湛死后,就是高纬即位了。高纬熟悉的人应该很多,兰陵王也是死在他手上的。高纬的昏庸程度,比前面几位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说一个典故,玉体横陈,讲的是高纬将自己的妃子供给大臣欣赏的事情,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总而言之,纵观北齐的这么几个皇帝,你就会发现,他们完全是把皇帝位置当成了儿戏。说篡位就篡位,以至于传了那么多代,都是同代在争夺皇位(实际上北周也差不多,但是谁让北周出了个中兴之主呢)。
有了这些人的衬托,兰陵王高长恭实在是一个异类,因为他太贤明了。兰陵王作战勇猛,待人恭谦,和高氏家族真的是格格不入。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高纬对高长恭妒忌不已,以至于在北周如此强大的前提下,高纬还是要将高长恭给杀了。
结束语
北齐的皇帝都这么昏庸,灭亡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中国历史上自古就有"红颜多薄命"的说法,大意是人美寿命短,没想到中国古代的美男子也"红颜薄命",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男子,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潘安宋玉之外,还有魏晋时期的卫王介,当然还有南北朝时代的北齐名将兰陵王。兰陵王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思的美男子,他有着成为传奇说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特别是他英年早逝,美男子居然死于口误,看来真的是传奇中最绚烂的一面,又给了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惋惜。
提到兰陵王,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兰陵王是美男子,而且因过于貌美威慑不住敌方而戴上面具。兰陵王原名高长恭,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史书上说兰陵王白得像个美妇人,他的美貌不是历来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美。真所谓是美貌惹的祸害,因此兰陵王只有戴上面具,才能显示出其骁勇的一面,才能杀退敌人。
《北齐书》记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城下,被围着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说的就是北齐和北周在邙山的一场恶战,北齐名将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他的面具,露出一副美轮美奂的脸,上面的人就认出了是兰陵王,群情激愤,万箭齐发,射向北周的军队,下面的500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更是越战越勇,结果是北周的军队溃败而归。
从以上可以看出,兰陵王真的是美男子,每次征战沙场,他害怕别人看不起他,所以戴上个面目狰狞的面具,一旦他脱下面具显出美貌,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只可惜,兰陵王虽然貌美、勇猛、爱兵如子,战功无数,成为古代一个近乎完美的美男子。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兰陵王居然死于一句口误。
事实是这样的,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有一天,高纬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就是说兰陵王作战时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兰陵王听到自己的堂弟如此心疼着他,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话:"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兰陵王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一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却为他招来杀身之祸。历史这样记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不高长恭可以随便说的。高纬由此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他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最终还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于是后主高纬便于武平四年五月的一天,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的礼物竟然是一杯毒酒。
兰陵王拿着毒酒,悲愤至极,他想到自己一生为国,现在错在哪里呢?原来是美男子,却无辜受害,老天爷为何这般不公平呢?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于是他对着爱妃郑氏说:"我忠于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鸠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还以为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兰陵王向皇帝求情,就可以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他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被弓弩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毒酒一饮而尽。真所谓,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无辜受害英年早逝真的十分冤枉。
兰陵王因为一句口误英年早逝,错就错在北齐后主高位猜忌心态强,也正因为如此,北齐不仅失去了美男子,而且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大雪中凝血而成的飘荡着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北齐兰陵王
如果是电视剧的话,齐国的确亡了,但是是在兰陵王死前。
在真实历史上,高家(齐国)还有3名皇帝,之后齐国才亡了,分别是高延宗(安德王),高恒,高绍义,而且,和你说一下,真实历史上,高家皇帝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个年代十分混沌、黑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6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