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解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三国演义》当中曾经有这样一段剧情,主簿杨修因为常常能猜透曹操的用意,惹得曹操不满。后来在汉中之战时,杨修又根据曹操的口令“鸡肋”推测出他有退兵的意思,提前让人打包行李,结果曹操大怒将其斩首。
当然,历史上真实的杨修之死并不是因为曹操嫉贤妒能,而是因为他牵扯进了曹操的家事之中,帮助曹植争夺储位导致被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明朝一位才子的遭遇堪称是杨修的翻版。
这个人就是解缙。解缙从小就有神童的称号,诗词文章全部精通,19岁时高中进士,被朱元璋提拔为翰林学士,后来又做了建文朝的内阁首辅。
靖难之役发生后,与解缙齐名的才子方孝孺选择效忠建文帝,他大骂朱棣为燕逆,最终以惨烈的代价杀身成仁。而解缙当时就聪明的多,虽然曾是建文帝的内阁首辅,但解缙却并没有效仿方孝孺的举动,而是改头换面做了永乐朝的首辅大臣。
显然,朱棣对于这样既有才华又顺从的大臣非常满意,公开赞扬他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并让他负责编撰《永乐大典》这部中国最大的类书。这个时候也是解缙最春风得意的时候。
一日上朝时,朱棣对大臣们说,我读经书时看到“色难”两个字,想对出下联,但苦思冥想多日也没能对出,不知众大臣有何高见?满朝大臣都默不作声,毕竟皇帝都想不出的对子,大臣那么容易对出来,让皇帝颜面何存?
但解缙却应声答道:“容易”。朱棣等了半天没见下文,就问到:你说容易,怎么半天没对出来?结果解缙回答说:臣对出的下联就是“容易”两个字。原来,“色”有脸色之意,而“容”也有面容的意思,“难”和“易”刚好又是一对反义,堪称是佳句。
或许是受宠多了冲昏了头脑,解缙公然干涉起了朱棣的家事,这也是他悲剧的开始。
自古帝王可以容忍大臣恃才傲物,却绝不能容忍臣子们与皇子拉帮结派。朱棣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一直摇摆不定,解缙却坚持立皇长子,甚至指责朱棣给次子的待遇太高了。
这惹得朱棣大怒,认为他这是在离间骨肉,当即把解缙贬出朝廷做了一名地方官。按说这个时候解缙应该谨言慎行了,但解缙却在进京述职时,鬼使神差的顺道拜访了皇长子。
皇帝得知后大骂他不懂人臣礼,下令把解缙关进了诏狱。这一关就关了5年,直到有一天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给朱棣上囚徒名册,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淡淡的说了句:“解缙居然还活着?”纪纲心领神会,找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用酒把解缙灌的酩酊大醉,然后拖到雪地里用雪活埋。一代才子就这么活活冻死了。
解缙是谁?不熟悉这个人的观众应该不少吧?当然还有一个叫谢晋的,那个是我国著名大导演。还有一个叫谢缙的,那是明朝一个画画的画家。是不是快被我绕晕了?您只需知道解缙就行,他的艺术和文学能力不是他人所能比拟的。
我说解缙那么厉害,您可能还无法衡量。《永乐大典》这本书就是他主写的,永乐大典这部书好比现代百科全书,比百科全书还要百科全书那种。《永乐大典》你要是还没听过的话,朱棣应该知道是谁吧?明成祖朱棣亲自挑选他做《永乐大典》的主编,那还能看错眼吗?
解缙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刚打下天下没多久。在洪武二年的时候,江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多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取名叫解缙,字大绅。
从解缙的爷爷谢子元开始,解家就开始当官。当时的朝代还是元朝,解子元先是在科举中中了举人,然后被分配到江西当判官。由于表现出色,后期又被召回京城做京官,但是由于读书人不善于混迹官场,所以在政治斗争中落败,又被贬到广州做官。解缙的父亲解开也是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但是正好赶上元末农民起义,解子元也在这场战乱中不幸离世,解家人伤心过度,选择隐居避乱。
朱元璋打下天下后曾经见过解开,觉得解家书香门第,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解家人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并没有选择为朱元璋效力。虽然元朝很难说清楚他的定位,但是在解家人眼里,食人俸禄就应该当侍其主,所以解元选择了回家当一个教书先生。
解缙的母亲也不是寻常的女子,并没有由于女性的性别限制而少读书,也是一个贤良淑德,通读史书的女子。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会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呢?
解缙很小就表现出了超脱同龄人的机智聪慧。父亲教他认字,他总是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很小的年纪就能作诗答对子,背诵文章也是朗朗上口。附近的人们都知道解家有一个叫解缙的神童。
洪武二十年,十八岁的解缙参加了科举考试。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获得了第一名,成为了解元。等到了京城参加会试也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其实按照当时解缙的能力是远远不止第七名的水平,但是他犯了所有心高气傲的文人的毛病,那就是太敢说了,所以只能屈居第七名。
与此同时,解缙的哥哥和妹夫也取得了进士的称号,解家算是彻底出名了,都知道他们家一门出了三个当官的。
虽然解缙没当上状元,但是朝廷并没有埋没了这个人才,把他安置为翰林院中书庶吉士。可能这个职位大家不是很熟悉,就是把它当成储备型人才来培养,日后必有大用处。能进入翰林院学习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因为那里能够和皇帝有所接触。正是因为如此,解缙才能总出现在朱元璋的眼前。
朱元璋慧眼识真,发现了解缙的才华,总是找解缙聊国家大事,解缙认为朱元璋对自己恩宠有加,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于是,解缙大笔一挥,一份《万言书》就呈现在朱元璋面前。
《万言书》非常直白的批评了当朝人读书的不良风气,觉得这些书并不是一些真正有用的好书。而且在《万言书》中,解缙还大胆的批评了当朝的一些政策和制度的不合理现象。
按照朱元璋的性子是不容别人过多评价的,但是对于解缙那是一个例外。不仅当着朝廷的大臣的面大声的读出来,而且还对解缙的行为大加赞赏,说他是百官的好榜样,敢于讲实话。
得到了朱元璋赏识的解缙更加高兴,开始不断地给朱元璋进言,抨击当朝官宦制度的弊端和官场的不良风气。这样时间一长,导致不少人对解缙恨的是牙根直痒痒。朱元璋总听这些人嘟囔也是烦了,于是将他调走做了御史。
御史这个职位就是专门监督官员和告状的,解缙还卷入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浑水里边,帮别人写御状。时间长了,朱元璋寻思这小子还是太嫩了,不懂得官场的生存之道。于是,一道命令将解缙撵回江西老家继续念书,告诉他十年后再来当官吧。
解缙在家刚刚读了八年书,朱元璋就死了,当初的约定好比一纸空谈。解缙回到京城打算祭奠朱元璋,但是他是一介平民,哪来的权利呢?因此之前那些和他有仇的人开始使坏,告他的状。朱允炆虽然没有杀掉他,但是活罪难逃,还是遭到了流放。过了很久之后,解缙才在他人得帮助下再次回到宫中当官。
但是世事无常,朱允炆也在宫中没做多久,朱棣就取而代之。像方孝孺等多数文人都选择了不为朱棣效力,因此遭到了血腥的屠杀。但是解缙没有放过这次机会,选择了为朱棣效命。
并且为朱棣写了《登极诏》来解释朱棣的身份,对朱棣继承的合法性出了力气。
后来朱棣对解缙格外重视,并且让他主编了《永乐大典》这本百科全书。虽然解缙在官场上也算是老油条了,但是还是不够谨慎。在太子朱高炽和王爷朱高煦的问题上犯了糊涂,竟然直接在朱棣面前点明了朱高煦不适合当继承人。朱棣对此非常生气,朱高煦也对他使坏,不断地瞅准机会就在朱棣的面前告状。
在朱高煦等人的挑唆之下,朱棣知道了解缙私会太子这件事,这触碰到了朱棣的底线。于是利用纪纲这把刀残忍的将解缙灌醉埋到雪地里冻死了。
原因是解缙触犯了朱棣的龙颜,解缙此人虽然有文人之识,但是他却没有文人的气节。在朱元璋在世时,朱元璋夸奖解缙是大明未来的栋梁,至此后解缙以为自己是肱骨之臣,到了建文帝执政后,解缙被任用为翰林院代诏,总体来说 ,解缙的地位还是挺高的。直到朱棣攻破了南京城后,解缙就投降于朱棣,朱棣为了证明自己是靠自己的能力登上帝位的,于是派人寻找文坛领袖来给朱棣写即位诏书,朱棣就找到了方孝孺,可是方孝孺是建文帝的大臣,朱棣求他写诏书,但是方孝孺写出了朱棣造反的诏书,在大怒之下,朱棣杀掉了方孝孺,但朱棣十分佩服方孝孺的气节。解缙就不一样了,解缙的行为惹怒了朱棣,最终被朱棣暗杀在雪夜中。
在经历两朝后,解缙以为自己是文坛的领袖,于是他买通朱棣身旁的太监,解缙通消息来揣测朱棣的心思,想法是好的,但是早已被朱棣识破。为了编撰《永乐大典》,朱棣只好装作不知道,可是在朱高煦在诬告朱高炽时,解缙又胡乱揣测,最终惹怒了朱棣。于是被贬谪到安南地区,远离政治中心。可是他还作死,在回京时汇报工作,解缙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太子府中,之后还愤懑不平的走出来。
在朱棣回京后,解缙就被抓了起来。在朱高织的劝谏下,解缙没有被杀害。朱棣在很早以前就看不敢解缙的行为,文人一点也没有气节,只想升官发财。在牢狱中的解缙也不老实,他通过一些手段被释放出来,恰好朱棣看到,一怒之下,朱棣派人暗杀了解缙。
解缙的做法实在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做法聪明绝顶,可惜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靠文章而成为第一才子的古今中外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叫解缙。他编撰了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他历经了朱元璋,朱允文和朱棣三朝。并在朱元璋朱允文两朝期间受到了重用,但最终被朱棣弄死,弄死的方式是:被灌醉酒了,然后埋到雪里冻死了。
朱棣为什么对这个三朝老臣如此看不过眼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解缙想学唐朝直谏的魏征,可惜朱棣不是唐太宗。
朱棣一直想做唐太宗,处处学,但处处学的不像。朱棣曾经拿出满朝文武大臣的名单,让谢晋点评,谢晋到一点没有见外,毫不避讳的对大大小小的官员评论了个遍。
这不但得罪了满朝文武,树立了一堆政敌,更是侧面扇了朱棣的耳光,因为这批文武大臣都是随着朱棣靖难之役而起家的。是朱棣的嫡系部队。
这些人都被解缙说说的一身缺点,那作为这些人的头子,朱棣又该如何相处呢?这就埋下了解缙被杀的第1个伏笔。
第二:解缙犯了大忌:参与了立储的事情。
皇帝立谁为太子,这本应是天子乾纲独断的事情。大臣如果参与其中的话,必将会受到杀身之祸。
三国时的杨修就因为支持曹植而被曹操杀了,康熙年间的佟国维就因为支持八王爷胤禩而被罢职。
解缙也犯了这个错。
当时长子是朱高炽,但朱棣比较喜欢朱高煦。朱棣就一直想把太子传给朱高煦。他又怕大臣反对,就曾经秘密的问过解缙的想法。聪明点的人这个时候是不应该表态的。
可解缙这个实在人,他就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而且还有一个好圣孙。朱棣这定了立朱高炽太子的决心。
但为了弥补他最爱的朱高煦,他又给朱高煦增加了太子一样的礼仪。解缙这个实在人又对朱棣说这样:这样会引起太子位置的相争,这是不可以的。
朱棣就直接发火说你离间我们天家骨肉。这埋下了解缙被杀的第2个伏笔。
第三:私自会见太子,这是他被杀的直接原因。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明清时期是严禁太子私自结交大臣的。谢晋在回京述职的时候。发现朱棣不在北京,他竟然大大方方的跑到太子那里去跟太子请安。
这个事情被对他恨之入骨的汉王朱高煦告诉了朱棣,朱棣大怒,直接把解缙给抓了起来,在狱中一呆就是5年。
朱棣问的解缙还活着吗?并不是关心,而是很惊讶,在狱中关了5年,解缙竟然还没死,他怎么还不死?于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便替皇帝了了这个心愿。请解缙喝了一顿酒。并说永乐爷想不到你还活着。
傻乎乎的解缙还以为永乐帝朱棣要重新启用他,高高兴兴的喝的大醉。高高兴兴的在雪里冻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6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建成的能力怎么样真的有那么差劲吗
下一篇: 李建成的老师是谁任瑰是什么结局